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屋子

[思 想] 乐与教——旅呼伦贝尔兴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01: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暖、闲适、默契、眷恋……”是“我们内心深处人之所为人正常的感情需求”,是“愉悦感受”,是“人性”。我说的不妥,后面两句给人感觉“愉悦感受=人性”]

呵呵,我倒没有这个"="的感觉.而是"属于"的意思.所以我在68楼只说"内涵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6 2:07:4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4 01: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09-11-13 21:17:59的发言:

何谓本有?为何会被遮蔽?

就其现实性而言,本有并非必有。人之性只是一个自在状态,而生却属自为世界。性存在于生之中,但生因属自为则极易走形。生之非生,则性亦非性,本有自然向本无转化,于是生性不相谐。世人悉此一点,而努力求生以遂性。然而世人不知,性在生中,既为本有,何需刻意求之?正如屋师言,本可临秋望月,偏偏学猴捞月,有如拿刀找刀,反而渐行愈远。

性亦本有,道亦本有,性道却非人人皆有。究其原因,或反性而为,或悖道而驰。相形之下,求乐之生斯为上矣。然如师所言,求乐亦非真乐。老庄有率真赤子之语,惧本有之被遮,而希冀赤子之心天然涌发,以达生性相谐。夫子与之不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诗礼乐去生之遮蔽,而全性之真容。

赤子之心如何得致?诗礼乐寄于何处?生性之间、自为自在之间的横亘如何消弭?到禅宗而有立地成佛,王阳明则格物致心,终须内外一致,造乐而生,性在其中矣,道在其中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01: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09-11-13 23:22:31的发言:

“性”之美好是客观的,“乐”与否在于能否体验到它,而不是它本身美好与否。

既然"美好"这样的"主观"体验在君那里都可以变成"客观"的,为什么"乐"这样的"主观"体验却变不了呢?

既然君已经在谈"性之美好",为什么君不能谈"性之乐"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4 01: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09-11-14 1:20:13的发言:

既然"美好"这样的"主观"体验在君那里都可以变成"客观"的,为什么"乐"这样的"主观"体验却变不了呢?

既然君已经在谈"性之美好",为什么君不能谈"性之乐"呢?

偶觉得非鱼所说的客观是指美好的“性”,而不是性的“美好”吧。

偶在这瞎掺和,有劳屋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02: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耳在2009-11-14 1:44:21的发言:

偶觉得非鱼所说的客观是指美好的“性”,而不是性的“美好”吧。

偶在这瞎掺和,有劳屋师了。

这样倒过来反而更清晰,我也可以倒过来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4 02: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09-11-14 2:01:55的发言:

这样倒过来反而更清晰,我也可以倒过来问

在这一点上,偶虽然认同屋师的意见。但是,这么主观的问题,偶觉得却不该让非鱼回答。毕竟是非鱼抛出的问题,屋师岂不是偷了个懒?那么非鱼亦可反问,屋师为何要认“乐”可为客观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03: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耳在2009-11-14 2:34:30的发言:

在这一点上,偶虽然认同屋师的意见。但是,这么主观的问题,偶觉得却不该让非鱼回答。毕竟是非鱼抛出的问题,屋师岂不是偷了个懒?那么非鱼亦可反问,屋师为何要认“乐”可为客观呢?

须知"主观"\"客观"之谓都是非鱼体会、思路中的话,我这是循着非鱼的思路而问.我是从未体会过、也就从不晓得"客观"的"体验"是啥,不论"美好",还是“乐”(愉悦)。我没体会过、我不懂得,不见得人家没体会过、不懂得,于是不懂就想请教,故有“既然……,为什么?”之问。见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04: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09-11-13 12:51:34的发言:

“开-心”固然是解决人生终极问题,但何尝不是解决人生具体而微的问题呢?当人不被自己的“心”固住,又有什么不能面对、不能承受的呢?

比如,遇到流浪小狗遭人虐待的时候,比如小女孩夜路面临歹徒强暴的时候,比如鼻孔被人捂住不能呼吸的时候,比如日本鬼子进村的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4 10: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09-11-14 3:00:21的发言:

须知"主观"\"客观"之谓都是非鱼体会、思路中的话,我这是循着非鱼的思路而问.我是从未体会过、也就从不晓得"客观"的"体验"是啥,不论"美好",还是“乐”(愉悦)。我没体会过、我不懂得,不见得人家没体会过、不懂得,于是不懂就想请教,故有“既然……,为什么?”之问。见笑了~

子非子非鱼,既然循而问之,何谓“不懂得”?

且子非鱼只是借助俩概念而已,君一反问,势必使问题首先回到概念的解释上面。窃以为,苏格拉底屡胜,固然在其聪明绝顶,却也与其论辩方法紧密相关。逼迫对方敞开概念的解释,犹如战场在敌方的国土,反问者从不会有投鼠忌器的顾虑,而主动性自然大矣。

当然,屋师的反问总会让偶这样的粗陋晚辈走上思考的正确轨道,往往跳出已往的窠臼而大获裨益,这也是偶在水云间大有收获的主要途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4 18:21:2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5: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虑一个小问题:对"客观存在的"“道”的认识(懂得)是啥“观”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4 15:11:3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6:24 , Processed in 0.07630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