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张路宁在2007-11-27 22:38:26的发言: 魏晋之风,潇洒飘渺之风;魏晋之情,浪漫放荡之情.彼时之人,饮酒,赏月,观海,游山,其乐融融,其乐艾艾!虽战火纷飞,时运不济,然心比天高,不与世人同流合污,但求一心一天,天下之大,唯我独尊。 然观<<世说新语>>,确有狂放之意,而深入观之,却感人之真情.余未尝通读,细品每字每词,加之年少懵懂,必有片面浅显之处,略述一般,仅此而己. 王子猷,王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己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看罢此文,余亦伤感不己,非叹才子之陨落,而感世事无常,人生苦短,友人远去,再无相见.知己之说,始于春秋.高山流水,千古佳话.此景虽无甚新意,然晋人豪爽之气,于今仍深感其情.人琴俱亡,岂不痛哉?人在,奏于此心,听于彼心,人去,虽弦断又与何人听?人生在世,得一知己足矣.与之谈天,与之说地,与之翱翔于天际,与之畅游于古今,任物换星移,任春秋代序,心之所想,意之所到,所求者莫过于逍遥也.虽宇宙无穷,天地苍茫,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瞬乎其间,人之所以悲者,生命之促然也耳.既此抛忧愁,悲痛之于身外,看木欣欣以向荣,听泉涓涓而始流,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深觉晋人清高之极,人有品,曲有品,人之不及曲品者,无缘于曲也.余深慕视死如归之人,死者,非痛苦,非无奈,而天人合一之快感.古人有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死生之别,竟毫无恋意,立于刑场,混然正气,湛然不动,了无恐色,遂知其雅量之高.呜呼哀哉,才高而命短,古今才人之夙运,可惜之至! 吾略观此书,未有通书之论,晋人风骨岂一文可尽,晋之精神非言可传,浅显之论,不足为道!
呵呵,运文言陈己见,虽遣词造语犹有未当之处,亦属难得。既然你对文言写作有兴趣,那我先就此多说两句。这周四,一位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来我系做报告,报告中说到了培养那些外国学生语感的重要性,而要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手段是背诵。当时听到这段话,我忽然想到了文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也是语感,而培养语感的方法,也在于记诵。现在想来,我在学生时代抄《诗经》抄《古文观止》以及背诵《归田园赋》《归去来辞》这些古文,当时看是笨方法,现在才发现此后一直从中受益。所以,你如有兴趣提高文言写作素养,那么,我的建议,就是去抄古文吧,抄一些名篇,时间长了,你再写东西,无论是语汇的运用还是语感的把握,都会比前大有进境。 回过头说你的作业吧: “人生在世,得一知己足矣。与之谈天,与之说地,与之翱翔于天际,与之畅游于古今,任物换星移,任春秋代序,心之所想,意之所到,所求者莫过于逍遥也。虽宇宙无穷,天地苍茫,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瞬乎其间,人之所以悲者,生命之促然也耳。既此抛忧愁,悲痛之于身外,看木欣欣以向荣,听泉涓涓而始流,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这一段写得好,欣赏:) 另外,请注意标点,既然是中文写作,就要用中文标点输入,否则,也会影响文章的观感。 成绩: 张路宁 8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