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白水

[教学相关] “唐宋诗词选讲”答疑专用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9 01: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木耳在2010-6-9 0:13:52的发言:

推测貌似不好做证据,顶多算是提出一种无可证实的观点,怎么也起不到论据的作用。至于郭批评别人的话说得也太皮相了,有谁以数量来衡量了?能举个例子么。这里暂且无需讨论,为什么数量就不能具有决定性意义?

讨论李杜的关系,本来就是诛心,既然诛心也要看谁诛得更正确,六经注我不见得就错误。方舟子不见得正确,但也许最正确。如果不能逐条或者系统地反驳掉方舟子的观点,仅仅笼统地蔑视方舟子的yy,其实不过我们用yy去yy了方舟子的yy。

     你看了方舟子的文章了吗?他文中以4首对比二十多首,不就是以数字来衡量了么?不是数量有没有决定意义,而是这个数量存在不准确的可能。

      另外,我不懂什么叫“诛心”,你能解释一下么?“逐条”、“系统”这个要求足以让绝大部分人闭嘴,网友有这个“逐条”、“系统”的义务么?

      如果大家都是YY,你凭什么说方舟子的YY“也许最正确”?你能说你的态度就“逐条”、“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9 01: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面团在2010-6-9 1:14:15的发言:

     你看了方舟子的文章了吗?他文中以4首对比二十多首,不就是以数字来衡量了么?不是数量有没有决定意义,而是这个数量存在不准确的可能。

      另外,我不懂什么叫“诛心”,你能解释一下么?“逐条”、“系统”这个要求足以让绝大部分人闭嘴,网友有这个“逐条”、“系统”的义务么?

      如果大家都是YY,你凭什么说方舟子的YY“也许最正确”?你能说你的态度就“逐条”、“系统”?

1、方舟子是郭沫若的后人而不是前人。质与量是统一的,方舟子可没说因为4比20,所以李白不如杜甫,如果那样的话他也不需要写那么长的文章了。此外,这个数量都有不准确的可能,还有什么有准确的可能,我们该如何定义准确。我还怀疑,李白有骂杜甫的文章没被出土呢。此外,兄觉得如果4比20是准确的话,方舟子的立论就成立了么?

2、我不知兄真不知假不知,诛心自然是说大家在探求别人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很难达致科学或者逻辑上的自洽。至于义务,网友自然没有这个义务,但是网友却有不能以偏概全的义务,网友大可指出方舟子扯淡的地方,但不能以偏概全而彻底否定方舟子。

3、既然是“也许”,我想“猜”不需要负责任吧。我都没表态,何来逐条或系统,当然,我对这个问题也表不出来多好的态。在下功力浅薄,往往以问代学,以此求教于诸位,言语冲撞之处,万望海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9 1:39:1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9 01: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木耳在2010-6-9 1:36:42的发言:

1、方舟子是郭沫若的后人而不是前人。质与量是统一的,方舟子可没说因为4比20,所以李白不如杜甫,如果那样的话他也不需要写那么长的文章了。此外,这个数量都有不准确的可能,还有什么有准确的可能,我们该如何定义准确。我还怀疑,李白有骂杜甫的文章没被出土呢。此外,兄觉得如果4比20是准确的话,方舟子的立论就成立了么?

2、我不知兄真不知假不知,诛心自然是说大家在探求别人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很难达致科学或者逻辑上的自洽。至于义务,网友自然没有这个义务,但是网友却有不能以偏概全的义务,网友大可指出方舟子扯淡的地方,但不能以偏概全而彻底否定方舟子。

3、既然是“也许”,我想“猜”不需要负责任吧。我都没表态,何来逐条或系统,当然,我对这个问题也表不出来多好的态。在下功力浅薄,往往以问代学,以此求教于诸位,言语冲撞之处,万望海涵:)


1.方舟子在文中提出了诗歌数量之别,应该是把它当作了一个论据。他虽然是郭沫若之后的人,但是他延续的是郭沫若之前的人的论调。这个论调并不新鲜。2.科学、逻辑解决不了大部分问题,尤其是文学和历史的问题,所以如果“诛心”是这样的意思,诛心不仅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乃至是绝对的。试想,哪个研究文学和历史的人不是在“诛心”呢。3.方舟子这个人长得我就看不顺眼,他长得就阴阳怪气的,男不男女不女,我烦他!——再“诛心”一次,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08: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面团在2010-6-8 23:23:12的发言:

拿到新版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其中专章论及李杜交往,谈到作品数量问题,郭推测李白还有写杜甫的诗作,只是散佚了。他说:“前人爱以现存诗歌的数量来衡量李杜感情的厚薄,说杜厚于李,而李薄于杜。那真是皮相的见解。”后面他也分析到,杜甫和李白之间的确有很多歧异,杜甫其实不完全理解李白,两人推崇的诗歌典范也不同。但说李白看不起杜甫是太主观臆断了,方舟子举的那几个诗的例子有点“六经注我”的味道。李白的诗就好在赤诚,说他“敷衍”简直是乱嚼舌头,这丫就喜欢发惊人之论。

郭著抛开对他的政治偏见,认真读还真是精彩,可以这么融会贯通、这么通透地理解唐诗,成一家之言。

呵呵,《李白与杜甫》是本声名狼籍的书,在读这本书之前,就听到过对它的各种批评乃至挖苦,后来在地摊上买到了一本,一读之下发现其实没有别人说的那么不堪,问题确实是有的,而且不少地方十分过分,但全书并非一无是处,有些分析和论断,作为一家之言,亦自有其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08: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木耳和面团两位就方文和郭著的论证思路展开辩驳,很好,这种讨论可以启人心智。但也请两位控制一下情绪,不要说跟主题无关的话。由方舟子的文章可以引出很多有意思的话题,请大家继续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1: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和琥珀光说起了这个帖子,这个帖子也可以说是水云间的一个经典帖,顶上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17: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已经不是教学辅助论坛了,但这座楼仍可以继续盖下去,这学期听课诸君有何疑问,可以继续在这里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2 09: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宫体诗,在唐朝以前,绮靡糜烂,是不是到了它发展到中后期才特别严重的现象?早起也有一定的人道关怀吧……个人映像中是这样,但一时又想不到具体的例证。真是佩服那些过目不忘的人! 

看到这个帖子,突然想到老师本周上课时对于唐朝宫体诗和之前的评价,想到了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2 09: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西贝惑 于 2015-3-12 09:12 发表 宫体诗,在唐朝以前,绮靡糜烂,是不是到了它发展到中后期才特别严重的现象?早起也有一定的人道关怀吧……个人映像中是这样,但一时又想不到具体的例证。真是佩服那些过目不忘的人! 看到这个帖子,突然想到老 ...

我有点奇怪,说宫体诗“早期也有一定的人道关怀”,这个印象是怎么来的,即使有为宫体诗辩护的,也从未见从这个角度辩护的。既然说到了宫体诗的“早期”这个话题,那首先要确定的是否存在宫体诗的早中晚分期这个话题,宫体诗这个词到底是指什么。像这样的知识层面问题,最好先问度娘,度娘不能解决的,再拿上来讨论,似乎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3 22: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5-3-12 09:50 发表 我有点奇怪,说宫体诗“早期也有一定的人道关怀”,这个印象是怎么来的,即使有为宫体诗辩护的,也从未见从这个角度辩护的。既然说到了宫体诗的“早期”这个话题,那首先要确定的是否存在宫体诗的早中晚分期这个话题 ...


鬼使神差想到以前看过冯唐写 “谁写文章不是讨女人欢心(据他说这是出自拜伦,没有考证过)...没有女人就没有文字 “ 个人对此并不认同。齐梁余风,浮靡轻艳,不知这尽写女色又可否算得“没有女人就没有宫体诗“。无聊一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3 13:54 , Processed in 0.07178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