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面团在2010-6-9 1:14:15的发言:
你看了方舟子的文章了吗?他文中以4首对比二十多首,不就是以数字来衡量了么?不是数量有没有决定意义,而是这个数量存在不准确的可能。
另外,我不懂什么叫“诛心”,你能解释一下么?“逐条”、“系统”这个要求足以让绝大部分人闭嘴,网友有这个“逐条”、“系统”的义务么?
如果大家都是YY,你凭什么说方舟子的YY“也许最正确”?你能说你的态度就“逐条”、“系统”?
1、方舟子是郭沫若的后人而不是前人。质与量是统一的,方舟子可没说因为4比20,所以李白不如杜甫,如果那样的话他也不需要写那么长的文章了。此外,这个数量都有不准确的可能,还有什么有准确的可能,我们该如何定义准确。我还怀疑,李白有骂杜甫的文章没被出土呢。此外,兄觉得如果4比20是准确的话,方舟子的立论就成立了么?
2、我不知兄真不知假不知,诛心自然是说大家在探求别人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很难达致科学或者逻辑上的自洽。至于义务,网友自然没有这个义务,但是网友却有不能以偏概全的义务,网友大可指出方舟子扯淡的地方,但不能以偏概全而彻底否定方舟子。
3、既然是“也许”,我想“猜”不需要负责任吧。我都没表态,何来逐条或系统,当然,我对这个问题也表不出来多好的态。在下功力浅薄,往往以问代学,以此求教于诸位,言语冲撞之处,万望海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9 1:39:1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