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白水

[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课答疑专用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3 1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欧阳在2010-12-13 0:43:36的发言:

   平常聊天我也喜欢用省略号,但是写文章的时候就尽量避免了。你说觉得省略号能够表达很多东西,可能因为网络聊天不那么正式,还可能是隐藏感情的一种表达。使用的人感觉到很多东西,但我作为接受者我通常认为省略号表示无语,无可应对,或者想结束当前话题

中国古代汉语语言表达中,就没有省略号这个符号,可是表达的意思却非常完整,丰富,可见省略号用得太多,是语言匮乏的表现。尤其是在文学性最高的诗歌中,少之又少有用省略号的。因此,我建议还是少用省略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4: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xm在2010-12-12 11:31:18的发言: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省略号的,胡少曾经在课堂上讲过写文章时要少用感叹号,省略号,多用句号。
但是我个人无论在平时聊天时,还是在写文章时,还是在发短信时,都很喜欢使用省略号。因为感觉省略号可以表示的东西很多~
我查了下百度,省略号的作用主要是:一、用于引文的省略。 二、省略同类词句。三、用于重复的词句的省略。四、表示话没有说完(有时又作语意未尽)。五、双用省略号(用四个三连点,即十二个圆点),标志整段文字或大片语言的省略。六、表示不语七、表示声音的延长八、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同时,省略号也在网络语言中表示“无语”“郁闷”等意思。
反思一下自己,我用的省略号的意思绝大多数是用法四和网络语言中的用法,少数是用法一和六。我觉得很可能是我语言匮乏的表现。囧~
不知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看待省略号的?。。。

文学写作要不要多使用省略号,不是我们这门课要讨论的问题。这里我们只谈论文写作要不要使用省略号。答案并不复杂,只要想想我在课上讲过的,对论文语言的第一要求是什么,你就可以回答自己的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4: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xm在2010-12-12 13:08:43的发言: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论文写作的。
我们在查阅期刊论文文献时,一般用的都是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比如维普、万方、同方知网之类的。但是搜到的文献往往质量不高,一般都是普通大学的学报和一些非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在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找到核心期刊中相关的文章名,到同方知网里面搜索精确文章名还是搜不到原文。要想找到十分有分量的论文,还要求我们在文献综述时全面了解到题目是否有人做过,做到何种程度,如何做的,得出何种结论。我觉得利用有限的资源很困难。
不知各位同学和老师在查找文献方面是否有更好的经验可以分享。
PS:在论文题目方向上,老师强调对旧对象的论文,要有新结论、新方向。这应该是思维、思考的问题。但还是希望老师能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的训练。

重要的学术刊物按道理在万方、同方里都应该能找到,“在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找到核心期刊中相关的文章名,到同方知网里面搜索精确文章名还是搜不到原文”,这种情况我还没有遇见过,你能把你遇到的那个例子说出来吗?

至于在论文题目方向上,对旧对象的论文,要有新结论、新方向,你说“这应该是思维、思考的问题”,说得很对,但这主要靠自己平时多读多思来训练,靠课堂上那有限的一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5: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欧阳在2010-12-13 1:02:52的发言:
我的问题可能和论文写作本身没有很大关系
老师上课说对学生作业的判断取决于对您自己思考的冲击或者说完善,但凡有惊喜之处便是好文章。
我觉得那是一方面,我认为了解学生最初的思维体系,在练习中帮助他改善更为重要。学生自己进步了,便是优秀。为什么是对老师的冲击呢?

另外一个问题让我很矛盾,我们试图客观地看待问题,思考要有一定的程序,不能偏激,方方面面都要衡量。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思考问题,大家的看法不都会趋于一致吗?即使深度不一样,但程式化了,还会有百家争鸣么?有时候,是不是偏激的思维里的花火更大?我矛盾了



“老师上课说对学生作业的判断取决于对您自己思考的冲击或者说完善,但凡有惊喜之处便是好文章。”

这样说恐怕误解了我的话。我说的是,只要能给我冲击,能让我惊喜,就会得到我的欣赏,这和“便是好文章”只怕还不能直接划等号,这样说更不等于说是“取决于……”,说“取决于”就成了唯一标准了。呵呵,套用一点咱们课上讲过的逻辑学知识,那就是,我说的是充分条件“只要……就……”,并不是必要条件“只有……才……”,不要错会我的原意。再有,我说“冲击”或“完善”或“惊喜”,都是有具体语境的,是为了让咱们同学们有信心,要让大家明白,在某些具体的点上,你们完全可以做到见老师所未见,道老师所未道。这就是我话里的意思,并没有说那是唯一的标准。

你问的第二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这个世上有很多偏激的深刻,胜过肤浅的“客观”,这点我不否认。但即使是这种情况,也很难说偏激就是深刻的必要条件,不偏激就无法达到那种深刻,很难说是这样,这要具体来看,那种深刻到底来源于什么,也许是来自于作者的学识或独特的人生体验,也许还可以假设如果不偏激也许可以更深刻,这都很难说。所以,你问我“有时候是不是偏激的思维里的花火更大”,既然你问的是“有时候”,那我无法排除这种特例的存在,但如果进一步地说因偏激而深刻的概率有多大,这我没法回答,就我的阅读和观察所及,因偏激而肤浅的,比例只怕要更大一些。你问如果大家都客观地看待问题,注重思考的程序,那“大家的看法不都会趋于一致吗”,这个担心倒不必,因为影响人们对一个事物的看法的因素很多,客观的态度(能做到多大程度的客观又是另一回事)、思考的程序只是其中一部分,个人的阅历和知识结构,以及论据的占有情况,等等,都会影响结论的走向,所以即使大家都力求客观、都注重思考程序,看法只怕也是相异的时候多。只是如果注重程序,可以避免一些低级错误,并且,不同看法的持有者也可以借助这共同程序,做有效的交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13 15:09:5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3 16: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10-12-13 14:40:17的发言:

文学写作要不要多使用省略号,不是我们这门课要讨论的问题。这里我们只谈论文写作要不要使用省略号。答案并不复杂,只要想想我在课上讲过的,对论文语言的第一要求是什么,你就可以回答自己的问题了。

嗯,谢谢老师,我自己也同意在论文语言中应尽量少的使用省略号。

文学写作中省略号的使用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滥用省略号。

看过同学们平时对网络聊天中和接到短信里省略号的感觉,我想以后也应慎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3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10-12-13 14:45:07的发言:

重要的学术刊物按道理在万方、同方里都应该能找到,“在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找到核心期刊中相关的文章名,到同方知网里面搜索精确文章名还是搜不到原文”,这种情况我还没有遇见过,你能把你遇到的那个例子说出来吗?

至于在论文题目方向上,对旧对象的论文,要有新结论、新方向,你说“这应该是思维、思考的问题”,说得很对,但这主要靠自己平时多读多思来训练,靠课堂上那有限的一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嗯,这也是我在上的一门“图书文献检索”课上遇到的问题,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0-2011年来源期刊目录中国文学分录下面第七名是一种叫做“文学遗产”的期刊,我在关键词中搜“诗经”,在期刊名称里写“文学遗产”。检索出的文章有一篇是《说“南”与“风”》,是2006.01刊中的。在CSSCI中无法查看全文,就到同方知网和万方数据库都进行了查找,都查找不到,不知是怎么回事。我想这样的问题可能不只是一篇找不到,因为一起上那门课的其他同学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3 18: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白水老师。

老师可否提供几条选择参考文献的准则。在查找文献时我发现有一些论文的观点很好,但论文来自不知名的学报。如果在正式的论文中应用这些观点会不会降低文章的可信度。还有,那些被多次引用的观点是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3 22: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若耶同学的困惑,我也遇到过。我做闽南语综述时,文献资料本身就很少,而且多数发表在南方的刊物上,也不是特别有名的学报。例如泉州师院学报、华侨大学学报,有的甚至只是期刊,而非学报,如《东南传播》等杂志。我也曾请教过白水老师。有可能是因为你选择题目的资料本身就比较新,文献较少;或是问题研究面比较窄,或具有地域性,所以大的期刊不愿意登;我最近查资料时,如果遇到你说的情况,会稍微看下作者参考的文献,如果里面有几篇文章的出处比较大,我觉得权威性会比较强,毕竟说明作者是找了这个领域的权威去学习的。

不过也有像我的情况,资料太少,做不下去,只好该题目了。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10-12-14 10:23:0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22: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xm在2010-12-13 16:51:00的发言:

嗯,这也是我在上的一门“图书文献检索”课上遇到的问题,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0-2011年来源期刊目录中国文学分录下面第七名是一种叫做“文学遗产”的期刊,我在关键词中搜“诗经”,在期刊名称里写“文学遗产”。检索出的文章有一篇是《说“南”与“风”》,是2006.01刊中的。在CSSCI中无法查看全文,就到同方知网和万方数据库都进行了查找,都查找不到,不知是怎么回事。我想这样的问题可能不只是一篇找不到,因为一起上那门课的其他同学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我在家上了同方知网,等我明天去学校看看是怎么一回事。《文学遗产》这种顶级的刊物同方知网不可能没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22: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若耶在2010-12-13 18:34:07的发言:

请教白水老师。

老师可否提供几条选择参考文献的准则。在查找文献时我发现有一些论文的观点很好,但论文来自不知名的学报。如果在正式的论文中应用这些观点会不会降低文章的可信度。还有,那些被多次引用的观点是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论文的价值是靠论文本身来衡量的,如果一篇文章的观点很独到,对我们的研究起了支撑作用,那它就应该列入参考文献。学报知名不知名,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一般而言,重要学术刊物上的文章质量高的几率比较大,但也仅仅是几率比较大,并不能保证上面的文章就一定是高质量的,更不能保证上面的文章一定比“不知名”的学报质量高。还是那句话,能不能入选参考文献,关键在于文献本身的价值,只要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那就应该列入。“还有,那些被多次引用的观点是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不知你这里说的可信度是指什么,如果是指与原文相符,那应查阅原始文献后再做判断。如果是指正确与否,这就很难说了,这需要靠具体的研究来说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3 23:55 , Processed in 0.06696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