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白水

[教学相关] “古典小说名著专题研究”答疑专用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9 20: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寒凝在2009-11-29 17:46:05的发言:

我的理解:限制叙事是叙事操纵的一种手段,而叙事操纵影响着叙事立场,也就是说,限制叙事会对叙事立场产生影响。

《风声》我没有看过……拿周芷若和赵敏举例子吧,还是说周芷若和张无忌成亲的那一段。赵敏出现后,张无忌追了出去,之后就一直从张赵二人的角度叙事,可以说是站在了此二人的叙事立场上。如果对他二人按下不表,单说周芷若婚姻破灭爱人离去的巨大痛苦,恐怕读者就会倍加同情而指责赵敏了。从《小兵之死》来看,限制叙事对叙事立场的影响也很明显。

通过限制叙事,作者就可以控制心理描写的多寡,情节安排的详略,往往通过谁去经历事件就会对谁写得较为详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叙事立场。嗯,对吧?

 

嗯~我懂了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9 20: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09-11-29 18:15:33的发言:

你说的很对,叙事立场是体现作者的价值观的,它需要通过各种叙事技巧来实现,限制叙事只是许多叙事技巧中的一种,即使不用限制叙事,使用全知叙事,也可以通过叙事速度、频率等等的操纵手段来实现作者的叙事立场。

噢~原来如此,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0 21: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09-11-29 12:13:23的发言:

“他明明能算出,哥哥的家人肯定已经被周瑜挟持了,而且哥哥回到东吴之后必然会受到惩罚,……”

呵呵,这个结论你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小说中也并没有说到,诸葛瑾回去以后受到了惩罚,从你的引文里,也看不出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若定要对此事做一推论,毋宁说诸葛亮早就知道以孙权的雄才大略和气度,断不会因诸葛瑾游说不成就会惩罚他。这倒不是因定要为诸葛亮辩护才这样说,而是在那个时代,忠君是种被普遍认可的伦理,对各为其主者的尊重,是那时起码的共识,这点只要看看小说中曹操是怎样敬重袁绍的忠臣的,即不难明了。如果孙权、周瑜因诸葛瑾游说诸葛亮背主不成就惩罚诸葛瑾,那还是孙权、周瑜吗?呵呵,而且这一段也不是“诸葛亮又一次用自己的智慧将周瑜派来要荆州的人打发回去了”,这段对话是发生在诸葛亮初到江东游说孙权联合抗曹之时,为什么会这样张冠李戴?后面那段网友评论,涉及到了第66回,你再仔细看一下那前后两回,看看诸葛亮实际在干什么,再做评论。一切评论和分析,都是建立在认真读原作的基础上的。

     谢谢老师,我会好好再读几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15: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上课讲《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叙事中关于“反推”这一要素的时候,我在想,孔明之战胜曹操是不是在“知彼”这一点上占了先机:

孔明既决定辅刘备成就霸业,那必然下足了工夫。而孔明既然能拿出一幅详尽的“西川五十四州图”,指明天下三分的大势,那么必然对曹操和孙权的历次战争也有详尽的分析。战争讲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军事战争在“反推”上所体现的是心理战术,孔明通过对于曹操领导历次的战争进行分析就会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了解了他作战的心理,那么对于针对曹操的战略战术有了下手的依凭。而孔明“出茅庐”之前未有任何战争的先例供曹操参考,所以在这“知彼”一点上就先输了一步,再加上自身骄傲自大,未能真正“知己”,所以造成战争的失利。

同样的,之后的司马懿之胜孔明是不是又带有了相似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3 10: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郝小焕在2009-12-12 15:56:39的发言:

今天上课讲《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叙事中关于“反推”这一要素的时候,我在想,孔明之战胜曹操是不是在“知彼”这一点上占了先机:

孔明既决定辅刘备成就霸业,那必然下足了工夫。而孔明既然能拿出一幅详尽的“西川五十四州图”,指明天下三分的大势,那么必然对曹操和孙权的历次战争也有详尽的分析。战争讲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军事战争在“反推”上所体现的是心理战术,孔明通过对于曹操领导历次的战争进行分析就会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了解了他作战的心理,那么对于针对曹操的战略战术有了下手的依凭。而孔明“出茅庐”之前未有任何战争的先例供曹操参考,所以在这“知彼”一点上就先输了一步,再加上自身骄傲自大,未能真正“知己”,所以造成战争的失利。

同样的,之后的司马懿之胜孔明是不是又带有了相似的原因?

 

呵呵,其他同学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0 10: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是引用高著浩在2009-12-28 10:40:13的发言:

    其实主观上我并没有认为这段关于王熙凤,贾宝玉的描写表现了林黛玉崇尚浮华,也没有想证实这一点。我只是听老师上课时讲到限制叙事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这一点,忽然想到这一点罢了,想听听大家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大家可能有点误解我了。

    可能是我理解过于偏狭,我还是比较赞同71楼的看法,这段可以算作修补叙事吧。这段描写不完全是林黛玉眼中的王熙凤和贾宝玉,也是作者站在全知全能角度角度做的修补工作。

    我觉得这段描写中作者把重点放在表现贾府的荣华,凤姐的奢侈,以及贾宝玉的英气逼人,这些是无法完全从林黛玉的眼中看出来的,所以作者从林黛玉的角色中跳了出来,做了必要的修补。

黑色加粗的是我不能认同的地方

 

我认为应该是黛玉心中也有这种矮人三分的感觉,只是可能年纪小也不能表达得很明确,毕竟是“才只读了四书”。所以这个修补应该不是对作品其他人物从侧面的修补性描写,而是作者对黛玉心情的合理猜测,然后以修补叙述使我们感觉到这种她的这种心情。

“无法完全从林黛玉的眼中看出来”不能成立。如果曹雪芹随随便便从林黛玉角色里跳出来,跟《水浒》里面莫名其妙一段外貌描写甚至是知道陌生人名字的,有什么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5 0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到反推为什么不能无限级进行下去,老师说和人的心理有很大关系,我料定以对方的性格,只会想到这一步,那么继续反推也就没有必要了。这个说法我很赞成,也觉得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今天自习随机概率的时候,突然有了个很奇怪的想法,嘻嘻,忍不住回来说说:

反推,只是对未来的预测,并不是十拿九稳的事情,我们说的“料定”,是指如此这般的可能性最大。每一步反推,都是基于之前的所有结论而得出,其准确程度是随着级数的升高而降低的。如果每级反推准确率为90%,二级反推就为90%*90%=81%,三级为90%*90%*90%=72.9%,这样下去,反推把握越来越小,之前任何一环出现偏差,以后的推测就都被架空了。如果反推把握低于某个数值,比如六成,那再进行反推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说到这里,又想到了郝小焕同学提出的观点,我是很赞同的。“知彼”是进行反推的一个必要条件,“知彼”程度高,也就为反推增加了筹码,提高了准确率,更添了几分胜算。

至于为什么华容道、空城计这样二级胜一级的反推留给读者的印象,会比四级五级的更为深刻?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情节简单,便于理解记忆,多级反推太过复杂,边读边分析很容易疲劳。这里的疲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因思考反推过程而造成的疲劳,二是因内容较长期的固定在一场战争中,难免有些审美疲劳。对多级反推草草读过,也就无法留下深刻印象了。

此外,总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和反推级数关系不大,华容道、空城计这两处写得很精彩,其不只是在写战争本身,曹操选择哪条路,对之后关羽放曹起着关键作用;诸葛亮城上抚琴,风度翩翩,是一次优雅的胜利。想这也是武戏中“文”的因素,让这两段内容格外出彩吧。

(呃……怎么总觉得是在写自己长时间费脑子做数学题的疲劳……呵呵,这些也许有点不着边际,也许也是相通的,抛砖引玉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5 0:40:5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5 21: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郝小焕在2009-12-12 15:56:39的发言:

今天上课讲《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叙事中关于“反推”这一要素的时候,我在想,孔明之战胜曹操是不是在“知彼”这一点上占了先机:

孔明既决定辅刘备成就霸业,那必然下足了工夫。而孔明既然能拿出一幅详尽的“西川五十四州图”,指明天下三分的大势,那么必然对曹操和孙权的历次战争也有详尽的分析。战争讲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军事战争在“反推”上所体现的是心理战术,孔明通过对于曹操领导历次的战争进行分析就会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了解了他作战的心理,那么对于针对曹操的战略战术有了下手的依凭。而孔明“出茅庐”之前未有任何战争的先例供曹操参考,所以在这“知彼”一点上就先输了一步,再加上自身骄傲自大,未能真正“知己”,所以造成战争的失利。

同样的,之后的司马懿之胜孔明是不是又带有了相似的原因?

         郝小焕同学说,孔明胜曹操,一个原因是孔明了解曹操的战略战术及性格特点;而司马懿能够和孔明进行N级反推,并最后胜之,也有可能是司马对诸葛非常了解。可是诸葛之前的那些‘神机妙算’,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对手性格上的特点,甚至是弱点。例如空城计时利用了司马懿的多疑,华容道派关羽去放曹操一马等。可司马懿或许对孔明的战略战术很了解,但在性格上,我们几乎看不出诸葛亮有什么弱点。大家对孔明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智绝”上,而“智”并不是一种性格。具体他的性格上有什么特点,我们不得而知了。所以司马懿也无从利用了。

        另外,上方谷一回,诸葛亮居然漏算放火后会下雨,以其“呼风唤雨”的本事看,简直不可思议啊!我觉得这与前面小说化塑造出的诸葛亮有点不一致。而可能与史书中的诸葛亮更为接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5 22: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张雪莱在2009-12-15 21:47:33的发言:

             郝小焕同学说,孔明胜曹操,一个原因是孔明了解曹操的战略战术及性格特点;而司马懿能够和孔明进行N级反推,并最后胜之,也有可能是司马对诸葛非常了解。可是诸葛之前的那些‘神机妙算’,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对手性格上的特点,甚至是弱点。例如空城计时利用了司马懿的多疑,华容道派关羽去放曹操一马等。可司马懿或许对孔明的战略战术很了解,但在性格上,我们几乎看不出诸葛亮有什么弱点。大家对孔明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智绝”上,而“智”并不是一种性格。具体他的性格上有什么特点,我们不得而知了。所以司马懿也无从利用了。

            另外,上方谷一回,诸葛亮居然漏算放火后会下雨,以其“呼风唤雨”的本事看,简直不可思议啊!我觉得这与前面小说化塑造出的诸葛亮有点不一致。而可能与史书中的诸葛亮更为接近。

 

據我的理解,諸葛亮可以稱得上“性格”的方面可能就是他的“謹慎”了,比如空城計里就是反推到司馬懿定會對自己的謹慎有所顧忌,這一計謀才成功的。除此之外,在我看來,諸葛亮少有鮮明的作為真實“人”的性格特點(主要是弱點,他看起來似乎太完美了,因此顯得不真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6 0:22:3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6 0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好!一个小问题

老师好!

      课程上了这么多,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在看小说、电视的时候竟然能偶尔看出作者、导演的手法,感觉不错~~
      不过我始终有一个问题没想明白,就是恶与审美的关系。我觉得这个现象很普遍,我自己也能亲身体会,可是究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不知道应该从哪下手。这应该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现象,我不知道是否应该研究一下心理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3-29 12:52 , Processed in 0.03211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