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勇进老师: 您好!我是您周三下午第一节大学语文古代的学生杨夕。首先向您道歉,“兴”用法这一作业,我已交过一次,但我完成的确实不认真。后来经过反复思考觉得很内疚,很有自欺欺人的感觉。于是我又认真完成了一份,已随《我的自传》一并提交给您。现在这里将电子版附上,我的想法还十分粗陋,希望与各位老师同学分享,并虚心接受各位的意见与建议。望您原谅,并给予我指导!谢谢老师! 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瑟兮僴兮, 赫兮咺兮。有匪君子, 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秀莹, 会弁如星。瑟兮僴兮。 赫兮咺兮,有匪君子, 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 如圭如璧。宽兮绰兮, 猗重较兮。善戏谑兮, 不为虐兮。
赏析: “索物以起情,谓之兴”,兴,兼具启发与开端二义,是指以意向或场景为诗歌的开端的一种手法,它广泛应用于《诗经》之中。《卫风》中《淇奥》一诗便是一例。 据说《淇奥》是为卫武宫所作,赞美他风度翩翩,德才兼备,宽厚大方且不失风趣幽默的君子品质,突显了他的内秀之美。 《淇奥》三节,开端分别为“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此三句与下文衔接自然,音节和谐,咏叹时能真切体会到韵律之美。而这三句均为兴句,与全文内涵有着含蓄且精妙的联系。仅仅二十四个字,却烘托出这样一种情境:远望那弯弯曲曲的淇水之岸,茂密的竹林延伸至远方,直到目所不能及;淇水上浮着轻轻的薄雾,看到的是满眼的青翠,闻到的是淡淡的清香。如此清幽之景象,将你带离凡尘的喧嚣与浮躁,走入君子所在的高雅而超然的世界。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猗猗表现了竹子美而茂盛的样子。此节中,作者以竹子之茂盛,象征君子学问之精湛技艺之纯熟;以竹子之美凸显君子举止之优雅神情之庄重。“瞻彼淇奥,绿竹青青”,青青,坚毅茂盛之貌。而这位君子正如他身边的青竹一般,穿戴威严得体,品行宽厚正直。读罢此节,一位仪表堂堂、光明磊落的君子在青翠的竹林中挥毫泼墨的情景不禁浮现于眼前。“瞻彼淇奥,绿竹如箦”,竹之茂密繁盛,郁郁葱葱连成一片,一望无垠。作者以竹子旺盛繁茂之势,表现了君子的品行之深厚,以竹林的宽广象征君子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然而这样的君子并非冷若冰山拒人以千里之外,他还有着谈笑风生的优雅气度,这样的君子不仅让读者为之动容,为之迷恋。 综上所述,“兴在此诗中有着不同层次的作用。在较低的层次上,它起到了凑足音节,调节韵律的作用。更深层的,它对烘托出诗歌整体的超然意境,以及突显君子如青竹般的气度与品行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读罢此诗,心灵犹如受过一次洗礼。气度沉稳,处事得体,学识出众,谦虚谨慎,此君子,为我指明毕生努力之方向。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9-11-4 19:56:2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