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843|回复: 76

[原创文字] [原创]钟鼓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5 21: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一篇拙作,去年已在《沃野》发过,当时也是白水兄推荐的,昨日他留言给我,叫我再次发上来,就教于诸君,敢不从命?与《沃野》那一版不同的,是这次连同原来一段写在前面的话也一同放上了,全因重新读自己的这篇小文,不禁又想起了远方一位故人;此外,改掉了发现的两三处病句和错字。)





钟 鼓 楼


  我来了

  却忘了来意


  天光竟很快黯淡下去了。暮色四合时的北京,加上北方冬天与生俱来的萧索,一些古都理所当然的颜色,方才淡淡地流露出来。

  这个周日,或许是因为有人漂洋过海远去,竟想起去看看钟鼓楼了。于是约了纱罗同行,无奈她有事,而我也思量再三,终究还是没去。

  其实,想去探望的,真的是钟鼓楼么?大学四年,加上断断续续的外调工作,自己差不多算是半个北京人了,钟鼓楼,也只去看过一次。对许多值得一看乃至一看再看的地方,也许就在身边,但往往就是想不起来去看。仅仅这样,也倒罢了,可笑的是,对人,竟也如此。


******
 

  十年前的那个夏天,我即将离开学校了。记得那个下午日光安详,令人不自觉地有些困意。我正倚在木板床上读尼采,一边等着一位学弟来收我送给他的被子。传话喇叭说有人找,下楼一看,却是一位叫“西西”的学妹。她有点怯怯地问我,能不能陪她一道去看看钟鼓楼。我说好啊,正好有空。

  现在想来,其实那时我与她并不熟。她小我两届,刚进校那会儿,在新生演出时跳孔雀舞,得了满堂彩。谢幕时我刚进礼堂,所以只看到她双手合什,深鞠一躬,在掌声和口哨中飘飘地下去了。后来,她用“西西”的笔名在系刊上发了两首小诗,刚好被我看到了,觉得不错,于是在食堂碰到她,约她再写。那时她正排队买饭,一缕烟似的身体夹在两个四肢过于发达的男孩子中间,一手擎着饭盆,依然是有些怯怯地问我:“学长啊,你说我那两首诗,哪一首更好些?”我说,第二首吧。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不再说话。后来,她拿来新作给我,看过了,反倒没有什么感觉。

  那时候,她的一位同学,叫做小林的,叫我哥哥。这位妹妹浑身都是逗人开心的细胞,我有事没事常去女生楼找她玩儿。

  女生楼管的挺严,男生是绝不可以进入的,需要在楼下等,等守门的女人用传声喇叭将要找的人喊下来。这女人每天要高喊至少百余次,心情自然不好,久而久之,脾气也坏了,对经常来女生楼的男生,尤其有种执拗的敌意。经常是叫了一声,也不等答复,就告诉你人不在,等到里面传来回答,她也没半点尴尬,白你一眼,狠狠把话筒挂上。有些男孩子喜欢偷跑到女生宿舍中去,在她看来,那更是天理不容。据说曾有一位,硬是冲破铁幕,飞跑到楼上去,这妇人一边破口大骂,一边飞也似的追上去,两人从东面的楼梯上去,到西面的楼梯下来,最终这位以身试法者还是被赶走了。

  很多人没胆子去惹这样的泼妇。于是凡在楼下碰到熟识的女生,就请代为传信。我也是如此。有三两次,就是西西传信给小林的。还有一次,小林和我赌赛,看我敢不敢上宿舍去找她。那次刚好碰到西西,她听了情况,就跑到值班室的小窗口去找那女人说话,那一次,我才知道她原来并非不善言谈,等她滔滔不绝地把那妇人缠住之后,我借她身体的遮挡,悠悠地上了楼。

  在那个下午之前,与她所有的接触,也就这些了。若是现在,一个并不熟识的女孩子突然来邀我去玩,我多半会有些犹豫。但那时候,一个即将到来的告别,一个难得的好天气,一个脱口而出、明明白白的邀约的综合作用,让我很快就决定了。

  我们乘地铁到鼓楼大街。而后的路线,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

  可能走过了琉璃厂吧,因为我记得她对不少陶的、瓷的小玩意儿感兴趣,总是看到一个,就拿在手里把玩一小会儿,而后乖乖放下。我说,你喜欢,为什么不买呢?她只是摇摇头,好像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解释。

  可能还走过了后海,因为我记得那时候我第一次有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北京人把这一摊不大的水塘,叫做“海”呢?这疑问直到去年我看《古建筑散记》,才得到解答。然而,虽然没有大海的壮美,那一片水塘,却也有她的可爱处。杨柳依依,水波脉脉,仿佛刻意要为红墙碧瓦的肃穆添些温存的气息,如同上帝天然的知道,少了夏娃,亚当定会寂寞似的。在海子边,我们见到了一个写生的孩子,他呆呆地对着一片空白的画布,就那样傻乎乎地坐在板凳上,似乎忘了来意。我们悄悄地站在他背后,等了好一会儿,他没有发觉,依然没有动笔。于是,我们都摇摇头,走开了。

  那以后我们走过一座小桥,便到了目的地。那时北京的旅游业不比现在,钟鼓楼门口的售票员一手托着腮帮,不停地打瞌睡。偌大的地带,那一日竟只有我们两个游客。进大门之后,发现场子颇有些荒芜,青砖地并没有被磨光,而是块块都残破了,砖缝中长出稀稀落落的杂草来,也没人收拾。乌青色的鼓楼披着初夏的日光,在我们面前立定,因为墙体风化得很厉害,本来立体梯形的身材,都有些扭曲了,显得有些寥落。或者是对来客失望吧,显然我们不是能够把钟鼓敲响,让它的身体在重新摇曳的人,年年月月,人来人往,它看得太多太多了,对我们这样的过客,它再清楚不过了。

  登楼的时候,西西在前,我在后。石阶不多,可站在楼上的时候,她还是有些气喘。这时候我再一次注意到她的身体,实在是过于纤弱了,令人想到牵在孩子手中的、拴气球的线。这身体倚靠在风化的残壁上,与我一同看楼外的尘网中裸露的城市。天空依然湛蓝、纯净,琉璃一样。天幕下,是片片的砖瓦房与偶尔愤世嫉俗般耸立起的高楼不经意间圈出的、蛛网样的沟壑。对面的钟楼上,模模糊糊地,有一对拥在一起的恋人,他们的目光,可能正与我们两两相望。

  “那边,就是我家了”,她说。一边抬起手臂,指向南方。

  “哪里?”我问。

  “广西”。

  “那还远着呢,根本看不到。”

  “是看不到,我是说方向。”

  通常登高的时候,似乎不指点一下,就有些可惜似的。于是我们又找学校在哪里,找紫禁城,找亚运村,找国贸,京广中心……有的,也只是个方向,有的,只见一些难以确定的轮廓。

  如同怎样精巧的游戏也不能一味地玩下去,很快我们就有些厌倦了。同时发现,除了指认地方,登上楼来,也没什么好做的。

  “学长还记得我那两首诗么?”她转过头来,背倚着城壁,目光投向楼内,淡淡地问道。

  “记得啊。”

  “学长那里还有那一期的系刊么?”

  “哦?这个嘛,我得找找看。”

  “呵呵,要是找到了,送给我好了,我原来自己有一本,弄丢了。”她似有意似无意地说着,一边用脚拨弄地上的一块小石子。

  “对了,学长还不知道吧,那两首诗,你说好的一首,其实是我以前写的,高中的时候,上英语课时偷偷写的。而另外一首,才是新写的。”她侧望着我,脸上带着莫名其妙的微笑。

  “是吗?真的?那么说,你是越写越退步了?”我也笑着说。

  “嘻嘻,我哪里会写什么诗啊。”西西说,“学长不写诗么?只看过你的文章,看不懂。”

  “哪篇看不懂啊?”

  “很多都不懂,比如那篇《现代主义》。”

  “哦,那个啊,我自己都不懂。”

  沉默了好一会儿,我问:“听说你的舞跳得不错。”

  “只是初中学过一点儿。”

  “可惜那次新人演出我没看到。”

  “那最好,呵呵。”

  又沉默了一会儿,我说:“不如,在这你再跳一次给我看看吧,反正就我们两个。”

  她抬眼盯住我,愣愣的看,她的眼睛虽然不大,但很清澈,仿佛望不见底。良久,她笑了,轻轻摇头,喃喃道:“那多傻。”

  不知不觉中,日光已经衰弱。回望远处的钟楼,那一对相拥的恋人已经走了,看来那个下午的钟鼓楼,注定只有落寞地陪伴着两个也多少怀着些许落寞的人。

  一群归巢的鸽子,拍打着翅膀,有些倦怠地飞过去了。飞到远处,只剩下沙子般的一些黑点。在它们终于消隐不见的地方,一点淡紫色的霓虹,仿佛算错了时间,惊梦一般亮了起来。

  鼓楼已空了,钟鼓楼这下安静了,休息了。当我们一边抚摸着它古旧的外墙,一边拾阶而下的时候,西西忽然问:“学长,你注意到没有?鼓楼上好像没有鼓啊?”

  “真的么?我没注意啊。不会吧,要么,我们再回去看看?”

  “好像没有啊,也许是收起来了。”

  “喂,那两个!要关门了!”正在此时,看门的女人在门口叫起来。那样子,真与女生楼门口的泼妇有几分神似。

  “算了,下次再说吧。”她说。

  “下次,学长自己来的时候,看看有没有,然后,有机会的话,再告诉我吧。”她又补充了一句。

  不知道为什么,彼时听到这句话,有些落寞;回去的路上,发现写生的孩子已经不见了,不觉又加上些落寞。十年后,再想到这句话,想到那个写生的孩子,依旧还是落寞。

  我们乘公共汽车回去,而且竟然有座。司机的技术真好,穿行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走走停停,竟能把惯性的作用消卸无踪。我一路都在看京城的暮色,那时候我想,没有几次在这里看黄昏的机会了。我发现,原来这里还有几个铺面、那里还有个纪念馆,四年,1400多个日子,我竟然没有留心过。就像去一趟鼓楼,却没有注意楼上有没有鼓。在这些证明我粗枝大叶的发现之后,我发现西西已经靠在我的肩上,静静地,带着毫无掩饰的倦容,睡熟了。

  几日后,我准备启程返回故乡的那天早晨,小林来送我,话别时,竟隐隐有要流泪的意思,我及时说了几句玩笑话,好歹把这种我向来不大习惯的场合对付过去了。西西没有来。我坐在火车上,才想起我忘了给她找那本系刊。

  上学的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工作之后,才知道时间向来很快,无论上学还是上班。转眼间便是两年,两年间的人世苟且,说来也是无趣。两年后,终于耐不住怀旧的心绪,回学校看看。事有凑巧,恰好在校门口碰到了西西。她正背着一个看来很重的双肩背包,低着头,慢慢向校门外走。我叫住了她。她抬眼盯住我,愣愣的看,而后浅浅的、又有些疲惫地笑了,仿佛对我的到来并不感到惊诧:“是学长啊,你回来了?”我蓦然发现,她的眼睛里面,找不到那鼓楼上的澄澈了。

  “你这是?”

  “没什么,出去办点事。”她的声音有些哑,“对了,学长的一篇文章,我拿去在校刊上发表了,事先也没和你说,学长自己去编辑部拿一份吧,留作纪念吧,还是那个房间。”

  “是哪一篇啊,我都毕业两年了,怎么还发我的文章?”

  “是转发的,就是那篇《现代主义》。”

  “哦,那篇啊,现在看,写得很差劲啊,这回丢脸了。”我笑着说。

  “学长,没什么事的话,我先走了。”忽然间,她平常无奇地把谈话打断了,这让我的笑意尴尬地收拾了起来,仿佛一只生蚝滑过受伤的食道一般。

  然而她还没走,只是半垂着头再等我说话。

  我想了想,问:“对了,小林在么?”

  她再次抬眼盯住我,愣愣的看,而后说到:“你,她不在了,你不知道么?”

  “不在了?什么意思?”

  “她没告诉你么?你知道她那个在北大的男朋友么?他来看她,玩得太晚了,就留在我们宿舍睡了……后来校方就把她开除了……她回家乡了……”。

  我抬眼盯住她,愣愣的看。过了好一会儿,我问:“什么时候的事?”

  “让我想想,开除的决定,就是大二期末,不,就是你走那天的事情啊。那不是七月一号么?香港回归。我知道你要走,不过,小林说,她要去送你,我,我就没去,没想到她没和你说啊……”

  后来,我想了很久,也记不起那次西西是如何与我告别的。或许在我还回想着小林送我离京时,那些忍住没有下落的眼泪所包含的深意的时候,她已经悄悄走了。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她正和我两年前一样,正在准备离京,乃至她那次走出学校,就是毕业离校吧,我竟也没说些珍重的话,没问她的去向,没留下联系方式。

  然而,我却记得,我去了女生楼前,像那四年中常做的一样,坐在玄关供男孩子等候的椅子上,和那个依旧在值班室时刻警惕着的泼妇对视了很久。我记得最后,她那种让我看了四年的、漠然而轻蔑的眼神,突然多了些许异样的、从未有过的怜惜。也许,她认出了眼前这个一脸落寞与呆滞的男孩子,就是以前常来找那个被学校开除的女孩子的人。现在,他既没有要找的人,也没有人为他传信了。

  以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曾再回学校。有一次整理以前的文稿,发现一本学校的校刊,上面赫然有那篇《现代主义》。这说明,我当时还是去了编辑部。

  虽然我当时以为永远地失去了小林的消息,但那以后不久,小林便突然出现在我面前,她在家乡补上了两年学业,此刻毕业了,让我帮她找间房子,如果可能,再找个工作。她还像以前一般可爱、逗乐,那道伤痕,看来已经留给了过去。

  而西西呢?又是八年过去,我不知道她去了哪里。我问小林,她自然是不知道了,不过她说,那天缠住泼妇,而让她以前的男朋友成功进入宿舍的,刚好和我那次一样,也是西西。

  其实,若是真的想寻找,总可以找到些线索,只是,那又何必呢?难道真的为了了却那次钟鼓楼之行留给我们的遗憾?——可是啊,即使到了今天,我已经知道北京人为什么把水塘叫做“海子”,却对鼓楼上是不是放着鼓,依然没有答案。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9-12-25 22:27:45编辑过]

发表于 2009-12-25 21: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鼓楼上的那段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倒像一幕内在节奏很强的戏,深可玩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themostwante在2009-12-25 21:46:14的发言:

鼓楼上的那段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倒像一幕内在节奏很强的戏,深可玩味~~


剩翼兄写过小说,所以写散文时语言里也会有种暗含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3: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长,没什么事的话,我先走了。”忽然间,她平常无奇地把谈话打断了,这让我的笑意尴尬地收拾了起来,仿佛一只生蚝滑过受伤的食道一般。

每次回想几年前还是如此亲近的朋友,无所不谈,而再次相遇时,只能短短的几句客套话,是我变了,还是他们变了,抑或大家都变了?2年,说短一转眼的功夫,但是2年却又能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神奇的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6 08: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夕阳余晖中黄昏的颜色~

犄角旮旯地钻过北京的不少地方,却还没去过钟鼓楼呢……要是去,一定会想起这篇文章,想起十多年前楼上有过的那段对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6 10: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女生楼管的挺严,男生是绝不可以进入的,需要在楼下等,等守门的女人用传声喇叭将要找的人喊下来。这女人每天要高喊至少百余次,心情自然不好,久而久之,脾气也坏了,对经常来女生楼的男生,尤其有种执拗的敌意。经常是叫了一声,也不等答复,就告诉你人不在,等到里面传来回答,她也没半点尴尬,白你一眼,狠狠把话筒挂上。有些男孩子喜欢偷跑到女生宿舍中去,在她看来,那更是天理不容。据说曾有一位,硬是冲破铁幕,飞跑到楼上去,这妇人一边破口大骂,一边飞也似的追上去,两人从东面的楼梯上去,到西面的楼梯下来,最终这位以身试法者还是被赶走了。

很多人没胆子去惹这样的泼妇。于是凡在楼下碰到熟识的女生,就请代为传信。我也是如此。有三两次,就是西西传信给小林的。还有一次,小林和我赌赛,看我敢不敢上宿舍去找她。那次刚好碰到西西,她听了情况,就跑到值班室的小窗口去找那女人说话,那一次,我才知道她原来并非不善言谈,等她滔滔不绝地把那妇人缠住之后,我借她身体的遮挡,悠悠地上了楼。


很多从大学毕业的人都该有这样的记忆吧,看到这一段,就想起宝玉说结婚女人的那段话: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然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没想到这些人还制造了少男少女的悲剧,唉,真是如宝玉说的“可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6 15: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的我忧伤了。

也认识一个叫西西的女孩,她也话不多,我却十分喜欢,是十分。

也曾离开一个逗留过一千四百多个日子的地方,等到离开的时候,才发现,那里的一草一木,我都叫不出名字。

我所庆幸的是,在那里,我曾经认了一棵树,做我的干爷爷。每天放学去同它说我的开心与不开心。不知道它现在是否还在茁壮地长着,不知道它现在有没有超过它旁边那棵比它更大的树的个子。

可能记忆大抵都是这一类东西,它是一阵小小的烟,从你心底升起来,它明明是没有声音的,可你分明听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6 15: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前部分的时候,我感觉像村上春树和一个女孩站在此处说话。

后来看着看着,村上春树又变成了剩翼兄。

这篇文字的感觉很棒,加精了~

我第一次行使加精的权限呀~

[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6 15:41:0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6 16: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大有深意,大有意趣。去年曾经在《沃野》上读过,今年再读,读出了很多当时没注意到的东西。有些事儿,有些人,还有北京这座城,都是隔了距离往回看,才会逐渐清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6 16:07:4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6 17: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可奈何花落去

看了三遍

第一遍,为了记忆,似乎大家都有过文中一些片段的记忆。

第二遍,为了感觉,好像有些东西牵着自己再回头看看。

第三遍,为了写两句什么,结果是什么也不想写,如果可能的话,想再看一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3-19 17:30 , Processed in 0.0642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