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剩翼

[原创文字] [原创]钟鼓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4 10: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远风 于 2014-8-23 21:30 发表 剩翼兄近作《山海关》中的理性成分更强,但曾经在《钟鼓楼》中的偏感性的行云流水不假思索的韵味却少了。这或许也和年纪和经历有关,就像宋诗和唐诗。从曾 经年少春衫薄,到天凉好个秋,其中绵延的就是生命的痕迹啊。这也可以看做是成熟代价的一种吧,成熟的文字更老辣更犀利更敏锐,但那种朦胧的少年情怀,或许 从此不复返了。


说实话,虽然我不认为自己是属于远风兄所说的那种“成熟”的变化,但远风兄这段文字还是深得我心。年少时,我看到村上春树说自己创作《挪威的森林》,是为了“写一部让全日本少男少女都流干红泪”的小说,就对一个女孩子说:我也要写一部让全中国少男少女流干红泪的小说。那种年少无知的理想,至今犹在目前。谁曾想,经过了十几年人生的冷淡糟蹋,而今连写小说的欲望都消磨已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4 10: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远风 于 2014-8-23 21:38 发表 另,三千字一晚上,其实不慢了。这种散文,我往往一晚上也就憋出一千多字,还有三分之一是摘抄的资料。


远风兄过谦了。我觉得世上写文字的大约有两种人,一种是说些就写,不假思索,文思泉涌,一气呵成,比如曹植、李白之类,一种就是所谓苦吟诗人了,三年得两句,一吟泪双流。其实难说哪种更有才华,可能只是天生的气质类型不同,智力的运作模式不同而已。当然,如果七步诗的传说是真的,那种情境之下,曹植这一类的,自然就保住了性命,有趣的是假如兄弟两人对调,曹丕可能就丢了脑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4 19: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4-8-24 10:24 发表 年少时,我看到村上春树说自己创作《挪威的森林》,是为了“写一部让全日本少男少女都流干红泪”的小说,就对一个女孩子说:我也要写一部让全中国少男少女 流干红泪的小说。那种年少无知的理想,至今犹在目前。谁曾想,经过了十几年人生的冷淡糟蹋,而今连写小说的欲望都消磨已尽。

真是太可惜了。其实我常常想,可能正是有很多人因为眼界的不断提升而提高了对自己写作的要求,他们才没能成为作家,如果,他们不看那么多批评和理论、不那么深刻的话,或许他们都已经成为一流的作家,而作品的深刻,也将随之出现。我始终觉得,文学,其实又它自身的逻辑,哲学家、批评家、理论家其实都未必能成为顶尖的作家。剩翼兄或许就是在走向深刻的路上与文学与作家渐行渐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4 22: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4-8-24 10:33 发表 远风兄过谦了。我觉得世上写文字的大约有两种人,一种是说些就写,不假思索,文思泉涌,一气呵成,比如曹植、李白之类,一种就是所谓苦吟诗人了,三年得两句,一吟泪双流。其实难说哪种更有才华,可能只是天生的气质 ...

剩翼兄这里的两种人都是文学天才呀,你忘了还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庸人了,我刚才为了完成任务,又憋了半天,两个小时,弄了一千多字,最后觉得还是得全部放弃。状态不好,写出来的东西真是没法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06: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远风 于 2014-8-24 19:49 发表 真是太可惜了。其实我常常想,可能正是有很多人因为眼界的不断提升而提高了对自己写作的要求,他们才没能成为作家,如果,他们不看那么多批评和理论、不那么深刻的话,或许他们都已经成为一流的作家,而作品的深刻, ...


远风兄说得有理,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毕竟还是有所差别,所以有的人应该选择投入,有的人则应该选择旁观,像我这样分不清哪种更强些的孩子,就这样迷迷糊糊地交给岁月去选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06: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远风 于 2014-8-24 22:03 发表 剩翼兄这里的两种人都是文学天才呀,你忘了还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庸人了,我刚才为了完成任务,又憋了半天,两个小时,弄了一千多字,最后觉得还是得全部放弃。状态不好,写出来的东西真是没法看啊。


远风兄还是过谦了。我能理解状态不好时写作的辛苦,说起来我的做法还不如远风兄,我是既然写了,就一定要勉强写完,有时写到一半,明明自知已经很糟糕了,但舍不得放弃,还是昏昏沉沉地努力自圆其说,不断为自己的错误遮掩解释,最终结尾,甚至自己都懒得再看一遍。这恐怕也是人性的脆弱吧,总是倾向于保护自我的价值。同时,这也说明,有时放弃比坚持更需要意志,我们总是习惯于赞美坚持到底的汉子,但却往往忽略那些毅然放手的壮士,不知道很多时候也许他们才是真正的勇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采 +8 收起 理由
欧阳柳 + 8 最后一句话深有同感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5 11: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钟鼓楼》这个帖我读过多次,很喜欢,前几年又住在鼓楼、钟楼附近,每次坐车或者走路经过时总是一边凝视钟楼和鼓楼,一边想起这个原创帖子。好帖子、好文章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往往是超乎想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5 16: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更喜欢这一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5 21: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又看了一遍,感觉还是非常好。

  其实我顶起这一篇,也是受《记忆·山海关》那篇中讨论的关于记忆的话题触动而为。今天看后想探讨的是,《钟鼓楼》这一篇写的“十年前”登楼那一幕,那些对话,那些极富镜头感的画面,场景,等等,是纯粹的对过去的“再现”吗?如果不是,又是怎样构建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01: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水兄这个问题,我自己也颇有兴趣,准备努力回想一下,明后天好好回个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3-19 15:37 , Processed in 0.0351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