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剩翼

[原创文字] [原创]钟鼓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16: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8-30 17:19 发表 再回到主楼这篇《钟鼓楼》,其实剩翼兄始终没有说它是一篇非虚构性的散文,只是因为里面描写的场景是大家都熟悉的,所以,很多人默认其为回忆散文了。前两天我把剩翼兄这篇大作顶起来,重读的时候,首先就注意到了它的第一句:

  天光竟很快黯淡下去了。暮色四合时的北京,加上北方冬天与生俱来的萧索,一些古都理所当然的颜色,方才淡淡地流露出来。

  看到第一句时我就停了一句,因为在我的感觉里,这第一句,就像小说的开头句,而不是散文的开头语。要问什么样的句子是小说的开头句,这我说不好,就是凭感觉,多年前一个网友写了篇小说让我看,我让他将前面几段都删掉,直接从下面这句开始:

  “我请客向来是俭省的。……”

  何以会有这样的感觉和建议,我说不好,也许在我的观念里,散文更适合平缓开头,若以奇崛之语开篇,多少和散文的精神不合,更适合作小说语。



白水兄说的是,小说语言和散文语言的不同,我也常有所感,但要说清楚这种区别,恐怕不容易。我开始写这篇文章时,也没注意到自己是要写小说还是写散文,当然我知道不会写成一篇全虚构的小说。说起来似乎叙事性的散文和小说,尤其是自传性质的小说的区别可能本来就有点模糊,我看帕乌斯托夫斯基的《生活的故事》,里面很多篇章都完全可说是小说,当然那里面有没有虚构我就不知道了。另一方面,有些小说单看写法,我总以为是散文,比如纳博科夫的很多短篇。当然,这些可能都是特殊的例子,一般来讲,应该还是有区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7 23: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脑子一团浆糊,不知从何说起。这个帖子”信息量太大“,一个晚上都消化不了。
两三遍下来,都不由自主将它当散文来读;虽然有读出小说里的伏笔或者说暗示。不知道这样对不对。从此文读到的是女孩西西对“我”的清纯美好的感觉,而非“我”对西西的懵懂情愫。从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对”钟鼓楼”,确切说是与它相关的那个女孩、那个女孩所引起和牵连(象征?)的再也回不来的时光的复杂情感;重点不在西西,不在花朦胧月朦胧情朦胧。
这个西西越看越眼熟,思维跳跃的对话、下意识的动作、对“我”的态度......第三遍时已不自觉回想一些事情,甚至把自己代入“西西”这个角色。(莫非太自恋?)大概是,虽不再对美好爱恋憧憬期望,但这篇文章让一些记忆碎片重现脑海。更有,仍是觉得,青春美好,青春易逝。 [ 本帖最后由 一碗清月 于 2015-2-7 23:5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8 10: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碗清月 于 2015-2-7 23:51 发表 脑子一团浆糊,不知从何说起。这个帖子”信息量太大“,一个晚上都消化不了。 两三遍下来,都不由自主将它当散文来读;虽然有读出小说里的伏笔或者说暗示。不知道这样对不对。从此文读到的是女孩西西对“我”的清纯 ...


以前在西祠有位写文章的同道,ID叫“桃之夭夭”,她的处女长篇与其ID同名,写得有个性,但我基本看不懂,只记得她说过,古往今来的传统作家都为了“真实”二字所苦,不是原话,大致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想起来,这话有道理。我在UIBE时,上大学语文,仇老师的作业,写一篇记叙文,我写了一位初中时的同窗,一个女孩子,因为一次事故,年纪轻轻就死了。我当时写她,觉得要写的东西不多,不够,因为上中学时本来与她接触不多,所以就虚构了些事情,仇老师给了90分,但很委婉地在批语中提出了批评,说是这么凄婉的故事很难令人相信是真的。我现在回忆这个女孩子,觉得其实可写的东西并不少,完全不需要虚构任何东西。也许我当时选择虚构一些事情,也只是想要解释一下(给自己一个解释)何以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的逝去让年轻的我如此纠结,我以为总归是要我较深的卷入她的生命才会有这样的感觉,20岁的我,就是这么想的。而今我40了,我发现就算我仅仅是一个旁观者,都会为这样的生命无常而震动,这种震动只要“真实”地写出来,就足以得到读者的共鸣,完全不需要虚构什么。回到这篇文章,前面已经说了,其中有些细节或许并未真正发生,但就如学妹你所说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却可以保证是真实的,这种感觉一直驱动着我写完这篇作品。

所以,现在我认为,情节可以虚构,但感觉却万万不能作伪,总会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识破你的伎俩,你不能期待欺骗所有的观众。技巧是有限的,文章的力量隐藏在最真实的人生体验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8 17: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3# 剩翼 的帖子

完全相信,也完全认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9 00: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4-8-30 16:05 发表   又或许,我还会补充:虽然这些细节并不是当时场景的真实反映,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当下对于当时情景的认识,我选择这样虚构而不是那样虚构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毕竟,如果仅仅限于细节的虚构,那这种有意虚构就不应该等同于利益驱动的恶意虚构(造假)。


没有写过什么好作品,但却对此非常理解。同时也想问,这种有意虚构是否有可能也是下意识的;就是说,它是在为了反映自己的认知或情感的驱动下发生的。因为有些时候我发现这种”虚构”可能会自然得自动忽略,甚至自己也信以为真,并将真实模糊。此外,也许能力不足,导致失真或者较大偏差时,该怎么办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9 09: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去云南探险了,还带着一帮小屁孩,看到这个好开心,哇卡卡卡。白水师,看我们多有缘分。哟哟切克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3 18: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5-2-8 10:36 发表 以前在西祠有位写文章的同道,ID叫“桃之夭夭”,她的处女长篇与其ID同名,写得有个性,但我基本看不懂,只记得她说过,古往今来的传统作家都为了“真实”二字所苦,不是原话,大致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想起来,这话有 ...

所以当时写的是《三故人》里的第二篇,现在重新写了?

我喜欢带入性地去看文章,比如这件事我是不是也曾有过,当时我怎么想的,而作者又怎么写的,对比看看。其实我不太擅长和女生独处,所以看到师兄和西西上钟鼓楼的对话,仿佛看见自己谨慎、胆怯又有些欲欲而试的感觉,不知可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00: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南卓 于 2015-12-23 18:22 发表 所以当时写的是《三故人》里的第二篇,现在重新写了?我喜欢带入性地去看文章,比如这件事我是不是也曾有过,当时我怎么想的,而作者又怎么写的,对比看看。其实我不太擅长和女生独处,所以看到师兄和西西上钟鼓楼的 ...


算你眼尖。的确是算是一种重写,我想仇老师要是现在看到这个重写版,该不会说不真实了吧。呵呵,我和你与女生独处的感觉其实不太一致,你说的这种感觉更像是这篇文章中西西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6 16: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5-12-24 00:17 发表 算你眼尖。的确是算是一种重写,我想仇老师要是现在看到这个重写版,该不会说不真实了吧。呵呵,我和你与女生独处的感觉其实不太一致,你说的这种感觉更像是这篇文章中西西的感觉。

面对喜欢的女孩子的时候,我就是和西西一样的感觉。其他人,就总是嬉皮笑脸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8: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南卓 于 2015-12-26 16:40 发表 面对喜欢的女孩子的时候,我就是和西西一样的感觉。其他人,就总是嬉皮笑脸的。


可能你就是这种人,倒也没什么。莫要低估了女孩子的心智,她们往往会在谈笑中默默地观察每个人的表现,那些游刃有余的,却也未必是女孩子心仪的对象,在这方面,女人往往比男人想得深远。所以,心动不如行动,拖延症可怕,告白拖延症更可怕,既要顺其自然,更要为所当为。希望南卓你不要和某些人一样,把本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美好,等成了回忆中的美好,把本可以与自己相伴一生的女子,等成了他人的枕边人,从本可以一吐为快了无遗憾的年纪,等到了说也无用何必说的年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3-19 17:30 , Processed in 0.03056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