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阿甘 记得第一次看《阿甘正传》的时候,还是在上小学。看不懂什么道理,只记得里面有一个憨头憨脑的阿甘,虽然智商不高,但是跑的很快,做什么事情都成功。其他的就没有印象了。后来也偶尔过几次,但是没有心境和环境,总是没有看懂什么。 上了大学,逐渐的了解了社会,再看一遍《阿甘正传》时忽然觉得看懂了好多以前没有看懂的东西。坚持,友情,亲情,爱情,都在电影里有了完美的诠释。 电影《阿甘正传》先以全知叙事的方法,从残疾且智商只有75的少年阿甘开始讲到阿甘事业有成,成为一名身价百万的捕虾公司老板,向观众描绘了阿甘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童年的阿甘因为腿部的残疾带着支架,经常受到其他男孩子的欺负。但是看似被上帝抛弃的他却意外的摆脱了支架的束缚并且还有了惊人的奔跑速度。后来阿甘靠着飞人般的速度,进了大学橄榄球队。毕业后参军入伍,参加了越南战役。退伍后又因为出色的乒乓球技术而选为中美乒乓球友谊赛的队员。最后阿甘又成立了捕虾公司,最后成为百万富翁,还最终与爱慕多年的珍妮走进殿堂。影片的最后,以老阿甘在他曾经走过的路上等着小阿甘放学回来为结尾,导演又用限事叙事法给观众留下来足够的想象空间。阿甘的一生中穿插着太多的精彩和成功,三次被美国总统接见,获得国会勋章,成为传奇人物。智商平庸的他拥有者许多天才都无法做到的事情,这样颠覆经典的成功者的角色,不但令电影获得空前的成功也令阿甘在人们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感动个反思。 了解过阿甘的一生,我一直在问我自己,和他这样我们看起来的弱智者相比,真的是高智商吗?一个资质连平庸都算不上的人,却有着如同奇迹般的人生。他的坚持和对人生的信念不仅震撼这我,也让我学到了很多。阿甘的妈妈有一句话,也是阿甘的座右铭: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拿到的下一块是什么样子的。阿甘不去想生命中的那些得失,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只不过是把每一件他能做好的最简单的事情做到最好。在受到别人欺负时,他只记得珍妮的话,一个劲的往前跑,不去想停下来和那些孩子打成一团或者躲藏起来,只是跑,在越南打仗他也只记得跑,打乒乓球他只记得最基本的要领。他把别人认为愚蠢至极的举动做成令人不能相信的成功。这些恰恰却是对我们这些大学中的所谓的佼佼者的讽刺。我们从小就胸怀大志,觉得迈进了大学的门槛就有了以后成功的保障。但是现实给我们的是当头一棒,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的增加,大学生的现状已经今非昔比。可是我们还沉浸在以前的观念中,觉得我们就是人上人,以后肯定还是会成功。于是,一批批的失意毕业生在网上发出感慨,抱怨这个社会的不公,抱怨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运气。人人都想得到一个金饭碗,公务员,外企,录取的比列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样的情境,我们说是社会的责任,却从没想过我们自己是否要为这一切负责。 曾经看过台湾的管理学家曾仕强先生讲的一期关于《周易》的节目,他对乾坤两卦中龙马精神的解读,和阿甘的精神不谋而合。中国人往往对龙的向往超过马,不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努力,总是希望能做成人中龙凤。但是忘记怎么做马的人是不可能成为龙的。不知道马的脚踏实地,永远不能积攒到变龙的能量。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不正是一比如同阿甘一样的马,脚踏实地,从一个没人看的起的小兵到令人敬佩的兵王吗?虽然社会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更应该记得古人给我们的教导,《荀子》里的:顾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当我们再在电脑前玩着无聊的网络游戏和肥皂剧时,想想我们是不是在浪费时间?机会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大学时我们这些即将走入社会和工作的人最宝贵的时间,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拓展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这些都帮助我们以后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不要因为我们志比天高就不去理会那些看似没有用知识,别再逃掉那些被我们说成以后没有用的功课。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的综合素质人才,多掌握一方面的知识,就都一份成功的把握。再别人都为应聘失败懊恼叹气时,我们不妨丢掉那份没有价值的大学生自尊,从一个普通底层的工作做起。记住天道酬勤,记住阿甘是怎么样生活,就算舞台再小,只要我们坚持努力,依然可以让自己的演出精彩!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10-2-5 21:41:5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