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35|回复: 8

[教学相关】【古典小说名著专题作业】关于安提戈涅的种种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23: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旧文新用 ,图示见下 

关于《安提戈涅》的种种思考

(一)安提戈涅真的是勇敢的吗

古希腊的悲剧《安提戈涅》向来被人们认为是表现女英雄安提戈涅的,而现在的人读来也多敬重安提戈涅,认为她勇敢地与国王作斗争,最后光荣地死去。但是,大家是否真的读过原著并且经过思考之后才这样说呢,还是仅仅是人云亦云?

人们认为安提戈涅是英雄,她死得很悲壮,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认为死亡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可怕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可以为了坚持真理或是自己的信仰而牺牲自己的生命,那么她就是伟大的,震撼人心的。但真的是这样吗?对于一个宗教徒来说,如果让他从放弃自己的信仰和放弃自己的生命中选择一个的话,那么他有可能会放弃自己的信仰,也有可能会放弃自己的生命,为什么?

这就要看哪一个比较重要了,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有权利和自由去保卫自己最重要的东西,那么他就会拒绝为宗教无端地牺牲生命,他会做他自己认为真正正确的事情。但若一个人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也不见得就是他认为宗教是最最重要的。一个人做一件事,动机可以有两种,一种是不得不去做,一种是我要去做。选择我要去做的原因是自己这么做会得到心理的正向效应,无论是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还是做了以后很开心。而不得不去做就不同了,他很可能是害怕不做的惩罚,或是想得到做了以后不同于正向效应的奖励。

安提戈涅选择埋葬她的哥哥,部分原因就是害怕违背神的命令后受惩罚。其他的人在听到克瑞翁不允许埋葬波吕涅刻斯的命令时,虽然也会觉得这个命令不妥,因为死尸不埋葬是会传染疾病的。但是别人并不是波吕涅刻斯的亲人,所以不必面对安提戈涅的处境。他们可以慢慢来,慢慢说服克瑞翁。但是安提戈涅没法慢慢等待,“我不会因为害伯别人皱眉头而违背天条,以致在神面前受到惩罚。”安提戈涅为了不犯天条,不受神的惩罚,所以做出埋葬哥哥的举动。

 除了害怕神的惩罚外,她还害怕人言。她在征询伊斯墨涅是否一起去埋葬哥哥的时候说道:“你现在知道了这消息,立刻就得表示你不愧为一个出身高贵的人,要不然,就表示你是个贱人吧。”“我要对哥哥尽我的义务,也是替你尽你的义务,如果你不想尽的话;我不愿意人们看见我背弃他。”。怕人们说自己没有为亲人尽该尽的义务。

除此之外,在安提戈涅当时看来,死亡并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伊斯墨涅表示自己无力反抗强权的时候,安提戈涅又说道:“你打算作什么人就作什么人吧,我却要埋葬哥哥。即使为此而死,也是件光荣的事。我遵守神圣的天条而犯罪,倒可以同他的在一起,亲爱的人陪伴着亲爱的人,我将永久得地下鬼魂的欢心,胜似讨凡人欢喜,因为我将永久躺在那里。”在受到克瑞翁的质问时,安提戈涅又说道:“我知道我是会死的——怎么会不知道呢?——即使你没有颁布那道命令,如果我在应活的岁月之前死去,我认为是件好事,因为像我这样在无穷尽的灾难中过日子的人死了,岂不是得到好处了吗?所以我遭遇这命运并没有什么痛苦,但是,如果我让哥哥死后不得埋葬,我会痛苦到极点,可是埋葬了,我倒安心了。

所以可以说,安提戈涅并不是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勇敢,她只是在多方面的推动下做出了一个看起来很高贵很勇敢的行为。并且很可能,大部分的动因都是因为要出名,要成功地成为神的工具。在伊斯墨涅拒绝她告诫她要严守秘密时,她竟然答道:“请尽管告发吧!你要是保持缄默,不向大众宣布,我就更加恨你。”“让我和我的愚蠢担当这可伯的风险吧,充其量是光荣地死。”在面对克瑞翁的质问时,还要求克瑞翁即时杀了她,不要拖延,因为“我除了因为埋葬自己的哥哥而得到荣誉之外,还能从哪里得到更大的荣誉呢?”还有更多的例子就不举了,只要亲自读了原文就会明白。

而且可以说,安提戈涅其实是笃定自己不会被处死的,看她在被押往石窟时与歌队长的对唱就可以明白。歌队长不停地安慰她,说她的死是光荣的,但是她一直不停地抱怨说自己还没有谈婚论嫁就要被处死,一直明着暗着抱怨自己所信仰的神和地下自己亲人的鬼魂没有想办法让自己不死,强调自己是为他们牺牲的。甚至她最后还认为只有自己才是“你们王室剩下的唯一后裔”,不知她认为伊斯墨涅是什么人。所以,安提戈涅并不是人们口中的为了反抗强权而勇敢争斗的人。

(二)真正的主题是什么

但是人们仍然认为,安提戈涅最终是悲壮的死了,她就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而不是怀疑。至于伊斯墨涅,通常人们认为她是懦弱的,因为她处在同安提戈涅同样的位置,但是由于畏惧强权而放弃埋葬她的哥哥,于是她最终苟活下来了,既没有受到王的惩罚,也没有收到神的惩罚。但真是这样的吗?

由于伊斯墨涅是一个已知的人物,我们做一个全新的分析会受到人们既有思维的干扰,所以我们假定安提戈涅有一个姐姐,叫做昂提戈涅。昂提戈涅同安提戈涅不同,她认为她的哥哥波吕涅刻斯确实是做错了事,就是应该受到惩罚——不被埋葬。(此时我们不考虑埋葬死尸的公共卫生意义,或者就可以抽离出一个抽象的事情代替,比如做某事)。但是此时,有一个阻滞力量出现了,神的命令要求她去埋葬自己的哥哥(或不做某事),如若不这样做就必须受到神的惩罚,比如一个忠诚的信教徒一生内心的折磨。在这种情况下,昂提戈涅选择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去埋葬她的哥哥,这样一生受神的惩罚,昂提戈涅是不是比安提戈涅要更加地勇敢呢?

因为安提戈涅不是自己主动去选择接受王的惩罚,她是因为害怕神的惩罚,她其实是懦弱的,但是在外人看来她是勇敢的。而昂提戈涅是自己主动接受了神的惩罚,虽然在外人看来她苟且偷生,但是其内心其实是勇敢地抗争的,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她要比安提戈涅更伟大,或者,如果我们不去动摇安提戈涅在大多数人心中的看法,她们两个是同样伟大的呢?画个图来清楚地说明一下我的推理过程。

[教学相关】【古典小说名著专题作业】关于安提戈涅的种种思考

[教学相关】【古典小说名著专题作业】关于安提戈涅的种种思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5 23:47:55编辑过]

[教学相关】【古典小说名著专题作业】关于安提戈涅的种种思考

[教学相关】【古典小说名著专题作业】关于安提戈涅的种种思考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23: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心原始想法指的是这个当事人(安提戈涅或伊斯墨涅甚至或昂提戈涅)当时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不论是哪一个想法都会面对着一个阻滞的力量,即王的旨意(不许埋)和神的旨意(必须埋)。在经历阻滞之后,分别会选择两种不同的行为:埋或是不埋。人们看到的只是最后她(们)的选择,但却并不知道她(们)那样选择的原因,同样也无法知道她(们)内心最初的想法。人们不过是用自己的主观判断加诸在一个行为上就给它定性,人们认为选择了埋就是选择了死,就是勇敢地对抗强权并且牺牲了。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大家所认为的安提戈涅是A型,而我认为伊斯墨涅(或者说昂提戈涅)是D型的。从我这个推理来看,两个人其实都是在经历了阻滞力量后仍然选择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不是其实昂提戈涅也很伟大,至少不会比人们心目中的安提戈涅懦弱呢?

这个图宣示的推理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她(们)当时内心真实的想法是很单纯的,只是简单的埋还是不埋,并没有包括进上文对安提戈涅所分析的她加诸在行为上的附加影响和她选择行为的其他原因。所以这个推理图不能涵盖我所指出的真实的她。另外还有一个可能会惹人争议的点就是,王的惩罚与神的惩罚是否等轻等重的问题。有的人认为王的惩罚是即时实现的并且也是最残酷的——死亡,所以安提戈涅的勇敢绝对不能质疑,而神的惩罚也许不过是吓唬人的东西,懦弱的人仍然可以苟且地活着,即使她宣称她会受到内心神带来的无尽的折磨。

退开这个有关信仰的无止境的争论,我的推理图的前提假设就是王的惩罚和神的惩罚至少是同样可怕的。或者,我们可以再一步简化故事,假如不是神和王在矛盾着,而是只有两个国王,一个要求埋葬,一个要求曝尸,而违反的结果都是死,这种时候,又该怎样评判当事人的行为呢?在假设情况下排除所有的道德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时候,所有的评判都只能建立在旁观者的猜想上了吧。或者,还有更好的,那就是文中的当事人的言语。所以要想重构这个故事,让人们换一种思维,就是要注意让人物说出特定的话,做出特定的事,萧炀改写的现代版三幕悲剧《安提戈涅》就很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有的人会认为,故事是不能简化成两个王所代表的力量在一个人身上拉扯而造成的悲剧的,如果是这样,这个故事就不会流传这么久,这么有名了。其实所谓的神的命令也不过是另一群人在以前或是就在当下控制人的思想的一种手段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能简化呢,所谓神的命令不过是前人制定下来的规则,只是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而已,并且,也确实如很多人所认为的,它本身不再具有国家这个暴力机器来保证,它所拥有的只是对人内心的恐吓而已。

经我这么分析以后,是否会觉得完全不知道了这出歌剧真正的主题是什么?是为了表明人不能随意违犯神的旨意,否则就是受到神的惩罚吗?如果因为克瑞翁的法律触犯了神的法律而应该受到惩罚的话,那也不应该是由安提戈涅的死亡带来海的死亡并带来翁妻子的死亡来惩罚克瑞翁,如果神就是这样来惩罚克瑞翁的话,那么安提戈涅又是什么?一个工具吗,神为了证明自己的不可触犯性而使用的工具?即使她死后宗教会宣称她会上天堂,那又怎样?她自己选择埋葬自己的哥哥并且选择自杀的行为其实并不是为宗教或心中的正义而献身,不能只是引用开头的对她妹妹的断章取义的义正言辞,还要看看她被克瑞翁关入石窟前表达的不甘,她一点都不想死亡。但是她自杀了,她本来不必自杀的,宗教或者说神的天条并没有要求她自杀,而她却选择了自杀。其实,如果她不自杀,克瑞翁也已听从大臣和先哲的话,先安葬后释放人了。但是她的自杀导致了另外两个人的死亡,从深层意义上讲,究竟是克瑞翁造成的悲剧呢,还是安提戈涅这个任性地不珍惜自己的人造成的?

其实个人认为这部悲剧的真正的主题仍然是从之前的《俄狄浦斯王》那里传下来的命运对人的玩弄,不论再怎么逃,也仍然是逃不脱神谕。现在甚至更进一步,至少俄狄浦斯他还可以逃,他还可以推迟让自己的命运摧毁自己,但是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这一次更加无可奈何。她们站在了命运的中心点上,由这个点才展开了世界。她们两个处在其中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将面临世人的评论,即使他们没有站在那里,面对那两难的矛盾。她们一个被人毫无缘故地称为崇高,而另一个很可怜地被当做是软弱无能之人。她们又能做什么选择呢?

                                                                                            200640010 王冬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5 23:49:01编辑过]

[教学相关】【古典小说名著专题作业】关于安提戈涅的种种思考

[教学相关】【古典小说名著专题作业】关于安提戈涅的种种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18: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我们共产党员的烈士多伟大,他们明知没有天堂和神,他们明明热爱生命,但依然从容赴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 20: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看得不是很懂,楼主用的是哪方面的理论呢?心理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5 17: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篇论文我对照着《安提戈涅》,反复看了两遍。对这样一部经典之作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很好。下面是我的一些问题,与君商榷:

1、“古希腊的悲剧《安提戈涅》向来被人们认为是表现女英雄安提戈涅的,而现在的人读来也多敬重安提戈涅,认为她勇敢地与国王作斗争,最后光荣地死去。但是,大家是否真的读过原著并且经过思考之后才这样说呢,还是仅仅是人云亦云?”

这是你论文的开篇之语,也就说,你的立论是从反驳某个论敌开始的,这个论敌就是持有《安》剧是表现女英雄安提戈涅之俗见的“向来”的人们和“读来也多敬重安提戈涅”的“现在的人”。但是,我知道,至少黑格尔就无法被归入你的“向来”之列,你的论敌的存在,是需要先加以证明的。这就好比我如果开口即道“《西游记》向来被人们看作言情小说,但我不这样看……”,而不给出任何证据证明那个向来之见的存在的话,我的立论价值就会变得非常可疑。所以,举证论敌存在的程序不能少,虽然,我知道,就实际情况而言,你说的大体是事实。

2、关于安提戈涅是否“勇敢”

这也不失为一个有意思的话题。那么,什么是勇敢呢?对此你一开始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而是用了排除描述法。如一个人如果因为是害怕惩罚而选择死亡,就不能算是勇敢,又如一个人如果“认为死亡并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此受死也不能算是勇敢,等等。但如果说一个人认为死得其所而慷慨赴死,并因此有种满足感,这就不算勇敢,这是否过苛了呢?至于前者,说一个人如果因为是害怕惩罚而选择死亡,就不算勇敢,这种说法倒不无道理,但正如你在后面的分析中提到的,除了神的惩罚外,还有克瑞翁现实的惩罚,安提戈涅害怕神的惩罚,何以就不怕克瑞翁的惩罚?如果说两者都怕,安提戈涅是在做两害之间选其轻的权衡,那就应该从文本中找出足够的证据,证明神的惩罚比克瑞翁的惩罚更可怕,但文本中似乎找不到这样的证据,相反,剧中安提戈涅的妹妹伊斯墨涅的一段话倒可能导向一个相反的结论:

伊斯墨涅: 哎呀!姐姐啊,你想想我们的父亲死得多么不光荣,多么可伯。他发现自己的罪过,亲手刺瞎了眼睛,他的母亲和妻子一一两个名称是一个人——也上吊了;最后我们两个哥哥在同一天自相残杀,不幸的人呀,彼此动手,造成了共同的命运。现在只剩下我俩了,你想想,如果我们触犯法律,反抗国王的命令或权力,就会死得更凄惨。首先,我们得记住我们生来是女人,斗不过男子, 其次,我们处在强者的控制下,只好服从这道命令,甚至更严厉的命令。因此我祈求下界鬼神原谅我,既然受压迫,我只好服从当权的人,不量力是不聪明的。

尤其是我加黑的那几句话,对你后面的推导以及伊斯墨涅才是真正勇敢的或至少同样勇敢的结论尤其不利,你若坚持自己的观点,还需给出更有说服力的剖析才行。

3、关于安提戈涅是否笃定自己不会被处死

你的分析是:

安提戈涅其实是笃定自己不会被处死的,看她在被押往石窟时与歌队长的对唱就可以明白。歌队长不停地安慰她,说她的死是光荣的,但是她一直不停地抱怨说自己还没有谈婚论嫁就要被处死,一直明着暗着抱怨自己所信仰的神和地下自己亲人的鬼魂没有想办法让自己不死,强调自己是为他们牺牲的。甚至她最后还认为只有自己才是“你们王室剩下的唯一后裔”,不知她认为伊斯墨涅是什么人。所以,安提戈涅并不是人们口中的为了反抗强权而勇敢争斗的人。

对此,我持保留态度,既然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安提戈涅将被克瑞翁处死,包括克瑞翁的儿子海蒙,那么有何理由认为安提戈涅不做如是想?更重要的是,安提戈涅后来自杀了,你对此评论道:

(安提戈涅)她自己选择埋葬自己的哥哥并且选择自杀的行为其实并不是为宗教或心中的正义而献身,不能只是引用开头的对她妹妹的断章取义的义正言辞,还要看看她被克瑞翁关入石窟前表达的不甘,她一点都不想死亡。但是她自杀了,她本来不必自杀的,宗教或者说神的天条并没有要求她自杀,而她却选择了自杀。其实,如果她不自杀,克瑞翁也已听从大臣和先哲的话,先安葬后释放人了。但是她的自杀导致了另外两个人的死亡,从深层意义上讲,究竟是克瑞翁造成的悲剧呢,还是安提戈涅这个任性地不珍惜自己的人造成的?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既然安提戈涅“一点都不想死亡”“本来不必自杀的”,且又“笃定自己不会被处死的”,那么“她却选择了自杀”的动因又是什么呢?这点也有待于你给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以上三点,愿就教于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6 21: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老早看到这篇文章,想写点什么的,可惜太忙耽误了。白水兄所说,正合我意。还记得安提戈涅的剧本,正是和白水兄一道在书市买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1: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谢谢白水老师的指教,在这里回复白水老师:

关于第一个问题:

这篇文章是我受跟玉美的一次争论启发而写成的,当时玉美持的观点既是支持安提戈涅的,所以就这样写了。另外也是没有这种意识,看来相关的观点综述还是非常必要的。谢谢老师提醒,这点以后一定注意。

关于第二个问题:

我先给“勇敢”下一个自己理解的定义吧,说一个人勇敢就是说一个人明知道有危险,但是在冷静地分析和机智果断地判断之后仍然做出了为了达到目标而甘愿承担风险的行为。从我的定义可以看出,勇敢的评价是要关乎到很多内心的原始想法的,所以如果不了解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就不能仅从外部行为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勇敢。由于我们不是当事人,所以只能通过分析当事人的语言和行为来分析她的想法,由此我使用了老师提到的“排除描述法”。

假设安提戈涅是勇敢的,她自己选择了要违抗克瑞翁的旨意而遵从神的旨意,那么她就知道自己是会死的,“认为死得其所而慷慨赴死,并因此有种满足感”,她就不应该有惧怕死亡的行为。从很多文学作品中对革命义士在死前高呼口号慷慨就义令反动派胆寒和对高僧面对灾难安然敲响寺钟诵念佛经令人肃然起敬的描写来看,我认为剧中第三幕歌队长与安提戈涅的对唱完全不符合“慷慨赴死”者的行为:

安提戈涅 (哀歌第一曲首节)啊,祖国的市民们,请看我踏上这最后的路程,这是我最后一次看看阳光,今后再也看不见了,那使众生安息的冥王把我活生生带到冥河边上,我还没有享受过迎亲歌,也没有人为我唱过洞房歌,就这样嫁给冥河之神。”

安提戈涅不想死,并且她本来是听从的神的旨意埋葬了哥哥的,却抱怨冥王要把她带离人世,此外,她还抱怨她的哥哥:

“哥哥呀,你的婚姻也很不幸.你这一死害死了你的还活着的妹妹。”

她行使了神的旨意但却心有不甘,意思是如果哥哥没死,没有把自己置于这种两难的位置的话,自己的命运也就不会这么悲惨。她没有敢怪神的命令或者是王的命令,只敢把自己的死亡怪在已死的哥哥身上。

如果她勇敢,她认为用自己的行为捍卫了神的权威,就不应认为自己是不幸的,认为自己的命运悲惨,哥哥要记着她的好,自己完全是因为哥哥才落到这般田地的:

“安提戈涅 (末节)没有哀乐,没有朋友,没有婚歌,我将不幸地走上眼前的道路。我再也看不见太阳的神圣光辉,我的命运没有人哀悼,也没有朋友怜惜。”

“坟墓呀,新房呀,那将永久关住我的石窟呀!我就要到那里去找我的亲人,他们许多人早已死了,被冥后接到死人那里去了,我是最后一个,命运也最悲惨,在我的 寿命未尽之前就要下去。很希望我这次前去,受我父亲欢迎,母亲呀,受你欢迎,哥哥呀,也受你欢迎。你们死后,我曾亲手结你们净洗装扮,在你们坟前奠下酒水。波吕涅刻斯呀,只因为埋葬尔的尸首,我现在受到这样的惩罚。”

当然,有人会指出单看这一节可能有失偏颇,看前面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以及克瑞翁分别对答的两场戏就完全可以得出相反的结果,即安提戈涅无疑是勇敢的。实话说,我在第一遍刚读到前两幕的时候,也同样敬佩安提戈涅,摘录部分原文以供参考:

“安提戈涅 我不会因为害伯别人皱眉头而违背天条,以致在神面前受到惩罚。我知道我是会死的——怎么会不知道呢?——即使你没有颁布那道命令,如果我在应活的岁月之前死去,我认为是件好事,因为像我这样在无穷尽的灾难中过日子的人死了,岂不是得到好处了吗?所以我遭遇这命运并没有什么痛苦,但是,如果我让哥哥死后不得埋葬,我会痛苦到极点,可是埋葬了,我倒安心了。”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前后矛盾呢?我在此权做几种猜测:第一种,作者没有注意到这种矛盾或者说作者受时代制约认为并没有这种矛盾存在;第二种,作者虽知道这种矛盾,但是为了艺术表现力,为了让悲剧更加震撼人心,为了更多地表现主角刻意这样处理,期望观众的感情胜过理智,忽略这种矛盾(类似林冲火并的处理,当然林冲火并的感情铺垫也没能成功让我觉得剧情合理合林冲的性格);第三种,作者本身想要表现的安提戈涅就是在人前嘴硬,内心实际是害怕的,由于处在两难之间,她期冀合神的旨意后能够免于一死,关于这一点,我下面详细讨论。

假设安提戈涅对于两种惩罚都害怕,只是“在做两害之间选其轻的权衡”,那么我就要证明“神的惩罚比克瑞翁的惩罚更可怕”。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在写《关于<安提戈涅>的种种思考》时,对“神”理解得不够深刻,误把剧中人物所处时空的真实存在的神等同于现代宗教意义上的虚幻的神,把现实的惩罚说成了宗教徒心灵的惩罚。请大家注意,《安提戈涅》所叙述的是希腊神话中的事情,在那个时空人神是共存的,文中的多处注释可以看出这一点:

“神示说忒拜城国王拉伊俄斯会死在自己儿子手中。他后来生了俄蒂普斯,就叫一个牧羊人把婴儿扔在山上。这孩子却被波吕波斯收养作太子。俄蒂普斯成人後,因为有人骂他是养子,他便跑去向阿波罗求问。阿波罗没有回答他的父母是谁,只说他会杀父娶母。他听见了这话,不敢回家。便向忒拜走去。在路上同一个老年人因为争路而起口角。他竟把那人打死了。哪知道那人即是他的父亲。他到了忒拜城,制服了一个人面狮身的女妖,忒拜人因此立他为王。把王后也嫁给了他。那王后就是他的母亲。他生下了二男二女,终于发现他杀了父亲,娶了母亲。因此自己刺瞎双眼。俄蒂普斯退位后,因为两个王子,厄忒俄克勒斯和波吕涅刻斯尚在幼年,政事由克瑞翁摄行,后来两个王子长大,因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而死。”

“俄蒂普斯的父亲拉伊俄斯曾经拐走珀洛普斯的儿子克律西波斯,那孩子一离家就自杀了。珀罗普斯因此诅咒拉伊俄斯没有好报。后来拉伊俄斯果然被自己的儿子俄蒂普斯杀死了。俄蒂普斯是个杀人犯,凡是他用过的器皿都得毁掉;因为古代人相信,杀人犯用过的东西是不洁净的。据说宫中的人不让他用金银器皿,另换铁制器皿给他用。他后来在疯狂中忘记了这习惯,认为是他儿子厄忒俄克勒斯和波吕涅刻斯虐待他。因此诅咒他们日后会用铁器(指兵器)来瓜分产业,双方都得到一块等量的土地。后来这两兄弟果然自相残杀而死。由那残杀而引起的灾难便是波吕涅刻斯的尸首不得埋葬。

“忒拜的卫城卡德墨亚是卡德摩斯建筑的,后来宙斯和安提俄柏的孪生儿子安菲翁和仄托斯又建筑外城的城垣。据说安菲翁弹着神使赫尔墨斯送给他的弦琴,石头受到音乐的感动,便自动滚来建筑城垣。”

“据说阿尔戈斯人攻城的时候,先知忒瑞西阿斯曾说,战神阿瑞斯很生气,因为卡德摩斯曾经杀死战神的龙,战神便要求杀一个人来赔偿这笔血债。先知建议杀克瑞翁的儿子墨伽柔斯来祭献,墨伽柔斯假意说要逃到得尔福去,他趁克瑞翁回家给他准备旅费的时候,从楼上跳下自杀,赔偿了血债。”

从这些注释中看得出,即使希腊神话中人神共处的世界更多的是传说,但是当时希腊人对神的忌惮是非常真实的,并且他们相信诅咒一定会实现,神的报应不会只是口头上的诈唬:

“忒瑞西阿斯 我告诉你,你看不见多少天太阳的迅速奔驰了, 在这些日子之内,你将拿你的亲生儿子作为赔偿,拿尸首赔偿尸首,因为你曾经把一个世上的人扔到下界,用卑鄙办法使一个活着的人住在坟墓里,还因为你曾把一个属于下界神的尸体,一个没有埋葬,没有祭奠,完全不洁净的尸体扣留在人间,这件事你不能干涉,上界的神明也不能过问,你这样做,反而冒犯他们。为此,冥王和众神手下的报仇神们,那三位迟迟而来的毁灭之神,正在暗中等你,要把你陷在同样的灾难中。你想想,我是不是因为受了贿赂而这样说。等不了许久,你家里就会发出男男女女的哭声,所有的邻邦都会由于憎恨你而激动起来,①因为他们的战士的破碎尸体被狗子、野兽或飞鸟埋进肚子了,那些鸟儿还把不洁净的臭气带到他们城邦里的炉灶上。”

[1]指各城邦战死的将领的亲属听见他们的战死的亲人的尸首没有埋葬,会起来报仇。那些死者的母亲和妻子曾把雅典国王忒修斯请来攻打忒拜,埋葬死者。后来这些死者的后人又兴师报仇,打败了忒拜。”

可以说别人还可能对神的力量有所怀疑,敢于挑战神的力量,像克瑞翁一样,但是安提戈涅却一定是深信神的惩罚的,从剧中开头就可以看出:

 啊,伊斯墨涅,我的亲妹妹,你看俄狄浦斯传下来的诅咒中所包含的灾难②,还有哪一件宙斯没有在我们活着的时候使它实现?在我们的苦难中,没有一种痛苦、灾祸、羞耻和侮辱我没有亲眼见过。”

所以我说,对于安提戈涅来说,神的惩罚更加可怕,作为死者的亲人,如果不去埋葬自己死去的哥哥,完成自己的义务,那么必将得到神的惩罚。并且我说,安提戈涅在选择履行神的义务后,认为自己不会死亡,因为她相信神的力量要大于王的力量,所以她不停地抱怨,到最后她认为自己必死的时候,也不甘心地开始诅咒克瑞翁,而她的诅咒一定要死亡后见到下界神才能实现。有原文为证:

“安提戈涅 我究竟犯了哪一条神律呢……我这不幸的人为什么要仰仗神明?为什么要求神保佑,既然我这虔敬的行为得到了不虔敬之名?即使在神们看来,这死罪是应得的,我也要死后才认罪,如果他们是有罪的,愿他们所吃的苦头,恰等于他们加在我身上的不公正的惩罚。”

“安提戈涅 忒拜境内我先人的都城呀,众神明,我的祖先呀, 他们要把我带走,再也不拖延时候了!忒拜长老们呀,请看你们王室剩下的唯一后裔,请看我因为重视虔敬的行为,在什么人手中受到什么样的迫害啊!”

关于老师提到的伊斯墨涅的话“相反,剧中安提戈涅的妹妹伊斯墨涅的一段话倒可能导向一个相反的结论:

伊斯墨涅: 哎呀!姐姐啊,你想想我们的父亲死得多么不光荣,多么可伯。他发现自己的罪过,亲手刺瞎了眼睛,他的母亲和妻子一一两个名称是一个人——也上吊了;最后我们两个哥哥在同一天自相残杀,不幸的人呀,彼此动手,造成了共同的命运。现在只剩下我俩了,你想想,如果我们触犯法律,反抗国王的命令或权力,就会死得更凄惨。首先,我们得记住我们生来是女人,斗不过男子, 其次,我们处在强者的控制下,只好服从这道命令,甚至更严厉的命令。因此我祈求下界鬼神原谅我,既然受压迫,我只好服从当权的人,不量力是不聪明的。

尤其是我加黑的那几句话,对你后面的推导以及伊斯墨涅才是真正勇敢的或至少同样勇敢的结论尤其不利,你若坚持自己的观点,还需给出更有说服力的剖析才行。”

我认为应这样解释:伊斯墨涅的话中前面的论据推不出后面的结论,前面的事实都证明了神的力量,而伊斯墨涅却以为如果不听从王的命令才会导致那样灾难的结果。但在这一点上,安提戈涅看得很清楚“安提戈涅 不必为我担心,好好安排你自己的命运吧。”,她指出伊斯墨涅如果不听从天神的旨意,就必将得到神的惩罚。另一个证据也是安提戈涅的原话:“安提戈涅 可是我知道我可以讨好我最应当讨好的人。”注意,是“讨好”,这是卑微的人面对自己害怕的人才会使用的词。

关于第三个问题:

  我在上文也叙述了安提戈涅希望靠履行神的义务来使得自己免死,但是后来还是诅咒着自杀了。她是害怕死亡的,所以我说她“一点都不想死”,但是后来为了使得自己的诅咒实现就自杀了。另有原文注释做一定参考:

“克瑞翁曾宣布要把罪犯用石头砸死,后来他要把安提戈涅立刻杀死,这时候也觉得不能把一个亲属杀死,只好改变方法,把她饿死。同时又给她少许食物。表示罪犯的死不是人为的,而是天然的。氏族社会的人认为若杀死亲属,便会引起神的愤怒。若是安提戈涅是天然饿死的,忒拜城便不会有灾祸。在这种惩罚下,被囚禁的人往往自杀。那也可以使城邦避免杀人的污染。”

 我说她“本不必自杀的”,是从理智的角度来讲的。如果她是因为勇敢而选择蔑视王的法令,她就应该勇敢地在坟墓中继续证明自己的正确,而不是带着憎恨诅咒着自杀。原文有讲到:“我们奉了这懊丧的主人的命令,前去察看,看见那女子吊在墓室尽里边,脖子套在细纱绾成的活套里,那年轻人抱着她的腰,悲叹他未婚妻的死亡、他父亲的罪行和他的不幸的婚姻。”。可以看出首先是安提戈涅自杀,然后海蒙生父亲气欲杀父亲后后悔自杀,接着海蒙的母亲听到海蒙的死讯才上吊而亡。如果安提戈涅勇敢,自己选择活着,就能挽救至少两个人的生命。但是她害怕,她怨恨,她不理智不成熟所以自杀了。她自杀的动因就是为了复仇,为了诅咒实现。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与各位探讨,为方便探讨,后附原文和一个我理解认同的改编版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2: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6 10: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喧嚣奇异2002在2010-2-11 11:53:29的发言:

首先谢谢白水老师的指教,在这里回复白水老师:

关于第一个问题:

这篇文章是我受跟玉美的一次争论启发而写成的,当时玉美持的观点既是支持安提戈涅的,所以就这样写了。另外也是没有这种意识,看来相关的观点综述还是非常必要的。谢谢老师提醒,这点以后一定注意。

关于第二个问题:

我先给“勇敢”下一个自己理解的定义吧,说一个人勇敢就是说一个人明知道有危险,但是在冷静地分析和机智果断地判断之后仍然做出了为了达到目标而甘愿承担风险的行为。从我的定义可以看出,勇敢的评价是要关乎到很多内心的原始想法的,所以如果不了解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就不能仅从外部行为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勇敢。由于我们不是当事人,所以只能通过分析当事人的语言和行为来分析她的想法,由此我使用了老师提到的“排除描述法”。

假设安提戈涅是勇敢的,她自己选择了要违抗克瑞翁的旨意而遵从神的旨意,那么她就知道自己是会死的,“认为死得其所而慷慨赴死,并因此有种满足感”,她就不应该有惧怕死亡的行为。从很多文学作品中对革命义士在死前高呼口号慷慨就义令反动派胆寒和对高僧面对灾难安然敲响寺钟诵念佛经令人肃然起敬的描写来看,我认为剧中第三幕歌队长与安提戈涅的对唱完全不符合“慷慨赴死”者的行为:

安提戈涅 (哀歌第一曲首节)啊,祖国的市民们,请看我踏上这最后的路程,这是我最后一次看看阳光,今后再也看不见了,那使众生安息的冥王把我活生生带到冥河边上,我还没有享受过迎亲歌,也没有人为我唱过洞房歌,就这样嫁给冥河之神。”

安提戈涅不想死,并且她本来是听从的神的旨意埋葬了哥哥的,却抱怨冥王要把她带离人世,此外,她还抱怨她的哥哥:

“哥哥呀,你的婚姻也很不幸.你这一死害死了你的还活着的妹妹。”

她行使了神的旨意但却心有不甘,意思是如果哥哥没死,没有把自己置于这种两难的位置的话,自己的命运也就不会这么悲惨。她没有敢怪神的命令或者是王的命令,只敢把自己的死亡怪在已死的哥哥身上。

如果她勇敢,她认为用自己的行为捍卫了神的权威,就不应认为自己是不幸的,认为自己的命运悲惨,哥哥要记着她的好,自己完全是因为哥哥才落到这般田地的:

“安提戈涅 (末节)没有哀乐,没有朋友,没有婚歌,我将不幸地走上眼前的道路。我再也看不见太阳的神圣光辉,我的命运没有人哀悼,也没有朋友怜惜。”

“坟墓呀,新房呀,那将永久关住我的石窟呀!我就要到那里去找我的亲人,他们许多人早已死了,被冥后接到死人那里去了,我是最后一个,命运也最悲惨,在我的 寿命未尽之前就要下去。很希望我这次前去,受我父亲欢迎,母亲呀,受你欢迎,哥哥呀,也受你欢迎。你们死后,我曾亲手结你们净洗装扮,在你们坟前奠下酒水。波吕涅刻斯呀,只因为埋葬尔的尸首,我现在受到这样的惩罚。”

当然,有人会指出单看这一节可能有失偏颇,看前面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以及克瑞翁分别对答的两场戏就完全可以得出相反的结果,即安提戈涅无疑是勇敢的。实话说,我在第一遍刚读到前两幕的时候,也同样敬佩安提戈涅,摘录部分原文以供参考:

“安提戈涅
   
我不会因为害伯别人皱眉头而违背天条,以致在神面前受到惩罚。我知道我是会死的——怎么会不知道呢?——即使你没有颁布那道命令,如果我在应活的岁月之前死去,我认为是件好事,因为像我这样在无穷尽的灾难中过日子的人死了,岂不是得到好处了吗?所以我遭遇这命运并没有什么痛苦,但是,如果我让哥哥死后不得埋葬,我会痛苦到极点,可是埋葬了,我倒安心了。”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前后矛盾呢?我在此权做几种猜测:第一种,作者没有注意到这种矛盾或者说作者受时代制约认为并没有这种矛盾存在;第二种,作者虽知道这种矛盾,但是为了艺术表现力,为了让悲剧更加震撼人心,为了更多地表现主角刻意这样处理,期望观众的感情胜过理智,忽略这种矛盾(类似林冲火并的处理,当然林冲火并的感情铺垫也没能成功让我觉得剧情合理合林冲的性格);第三种,作者本身想要表现的安提戈涅就是在人前嘴硬,内心实际是害怕的,由于处在两难之间,她期冀合神的旨意后能够免于一死,关于这一点,我下面详细讨论。

假设安提戈涅对于两种惩罚都害怕,只是“在做两害之间选其轻的权衡”,那么我就要证明“神的惩罚比克瑞翁的惩罚更可怕”。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在写《关于<安提戈涅>的种种思考》时,对“神”理解得不够深刻,误把剧中人物所处时空的真实存在的神等同于现代宗教意义上的虚幻的神,把现实的惩罚说成了宗教徒心灵的惩罚。请大家注意,《安提戈涅》所叙述的是希腊神话中的事情,在那个时空人神是共存的,文中的多处注释可以看出这一点:

“神示说忒拜城国王拉伊俄斯会死在自己儿子手中。他后来生了俄蒂普斯,就叫一个牧羊人把婴儿扔在山上。这孩子却被波吕波斯收养作太子。俄蒂普斯成人後,因为有人骂他是养子,他便跑去向阿波罗求问。阿波罗没有回答他的父母是谁,只说他会杀父娶母。他听见了这话,不敢回家。便向忒拜走去。在路上同一个老年人因为争路而起口角。他竟把那人打死了。哪知道那人即是他的父亲。他到了忒拜城,制服了一个人面狮身的女妖,忒拜人因此立他为王。把王后也嫁给了他。那王后就是他的母亲。他生下了二男二女,终于发现他杀了父亲,娶了母亲。因此自己刺瞎双眼。俄蒂普斯退位后,因为两个王子,厄忒俄克勒斯和波吕涅刻斯尚在幼年,政事由克瑞翁摄行,后来两个王子长大,因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而死。”

“俄蒂普斯的父亲拉伊俄斯曾经拐走珀洛普斯的儿子克律西波斯,那孩子一离家就自杀了。珀罗普斯因此诅咒拉伊俄斯没有好报。后来拉伊俄斯果然被自己的儿子俄蒂普斯杀死了。俄蒂普斯是个杀人犯,凡是他用过的器皿都得毁掉;因为古代人相信,杀人犯用过的东西是不洁净的。据说宫中的人不让他用金银器皿,另换铁制器皿给他用。他后来在疯狂中忘记了这习惯,认为是他儿子厄忒俄克勒斯和波吕涅刻斯虐待他。因此诅咒他们日后会用铁器(指兵器)来瓜分产业,双方都得到一块等量的土地。后来这两兄弟果然自相残杀而死。由那残杀而引起的灾难便是波吕涅刻斯的尸首不得埋葬。

“忒拜的卫城卡德墨亚是卡德摩斯建筑的,后来宙斯和安提俄柏的孪生儿子安菲翁和仄托斯又建筑外城的城垣。据说安菲翁弹着神使赫尔墨斯送给他的弦琴,石头受到音乐的感动,便自动滚来建筑城垣。”

“据说阿尔戈斯人攻城的时候,先知忒瑞西阿斯曾说,战神阿瑞斯很生气,因为卡德摩斯曾经杀死战神的龙,战神便要求杀一个人来赔偿这笔血债。先知建议杀克瑞翁的儿子墨伽柔斯来祭献,墨伽柔斯假意说要逃到得尔福去,他趁克瑞翁回家给他准备旅费的时候,从楼上跳下自杀,赔偿了血债。”

从这些注释中看得出,即使希腊神话中人神共处的世界更多的是传说,但是当时希腊人对神的忌惮是非常真实的,并且他们相信诅咒一定会实现,神的报应不会只是口头上的诈唬:

“忒瑞西阿斯 我告诉你,你看不见多少天太阳的迅速奔驰了, 在这些日子之内,你将拿你的亲生儿子作为赔偿,拿尸首赔偿尸首,因为你曾经把一个世上的人扔到下界,用卑鄙办法使一个活着的人住在坟墓里,还因为你曾把一个属于下界神的尸体,一个没有埋葬,没有祭奠,完全不洁净的尸体扣留在人间,这件事你不能干涉,上界的神明也不能过问,你这样做,反而冒犯他们。为此,冥王和众神手下的报仇神们,那三位迟迟而来的毁灭之神,正在暗中等你,要把你陷在同样的灾难中。你想想,我是不是因为受了贿赂而这样说。等不了许久,你家里就会发出男男女女的哭声,所有的邻邦都会由于憎恨你而激动起来,①因为他们的战士的破碎尸体被狗子、野兽或飞鸟埋进肚子了,那些鸟儿还把不洁净的臭气带到他们城邦里的炉灶上。”

[1]指各城邦战死的将领的亲属听见他们的战死的亲人的尸首没有埋葬,会起来报仇。那些死者的母亲和妻子曾把雅典国王忒修斯请来攻打忒拜,埋葬死者。后来这些死者的后人又兴师报仇,打败了忒拜。”

可以说别人还可能对神的力量有所怀疑,敢于挑战神的力量,像克瑞翁一样,但是安提戈涅却一定是深信神的惩罚的,从剧中开头就可以看出:

 啊,伊斯墨涅,我的亲妹妹,你看俄狄浦斯传下来的诅咒中所包含的灾难②,还有哪一件宙斯没有在我们活着的时候使它实现?在我们的苦难中,没有一种痛苦、灾祸、羞耻和侮辱我没有亲眼见过。”

所以我说,对于安提戈涅来说,神的惩罚更加可怕,作为死者的亲人,如果不去埋葬自己死去的哥哥,完成自己的义务,那么必将得到神的惩罚。并且我说,安提戈涅在选择履行神的义务后,认为自己不会死亡,因为她相信神的力量要大于王的力量,所以她不停地抱怨,到最后她认为自己必死的时候,也不甘心地开始诅咒克瑞翁,而她的诅咒一定要死亡后见到下界神才能实现。有原文为证:

“安提戈涅
   
我究竟犯了哪一条神律呢……我这不幸的人为什么要仰仗神明?为什么要求神保佑,既然我这虔敬的行为得到了不虔敬之名?即使在神们看来,这死罪是应得的,我也要死后才认罪,如果他们是有罪的,愿他们所吃的苦头,恰等于他们加在我身上的不公正的惩罚。”

“安提戈涅 忒拜境内我先人的都城呀,众神明,我的祖先呀, 他们要把我带走,再也不拖延时候了!忒拜长老们呀,请看你们王室剩下的唯一后裔,请看我因为重视虔敬的行为,在什么人手中受到什么样的迫害啊!”

关于老师提到的伊斯墨涅的话“相反,剧中安提戈涅的妹妹伊斯墨涅的一段话倒可能导向一个相反的结论:

伊斯墨涅: 哎呀!姐姐啊,你想想我们的父亲死得多么不光荣,多么可伯。他发现自己的罪过,亲手刺瞎了眼睛,他的母亲和妻子一一两个名称是一个人——也上吊了;最后我们两个哥哥在同一天自相残杀,不幸的人呀,彼此动手,造成了共同的命运。现在只剩下我俩了,你想想,如果我们触犯法律,反抗国王的命令或权力,就会死得更凄惨。首先,我们得记住我们生来是女人,斗不过男子,
     其次,我们处在强者的控制下,只好服从这道命令,甚至更严厉的命令。因此我祈求下界鬼神原谅我,既然受压迫,我只好服从当权的人,不量力是不聪明的。

尤其是我加黑的那几句话,对你后面的推导以及伊斯墨涅才是真正勇敢的或至少同样勇敢的结论尤其不利,你若坚持自己的观点,还需给出更有说服力的剖析才行。”

我认为应这样解释:伊斯墨涅的话中前面的论据推不出后面的结论,前面的事实都证明了神的力量,而伊斯墨涅却以为如果不听从王的命令才会导致那样灾难的结果。但在这一点上,安提戈涅看得很清楚“安提戈涅 不必为我担心,好好安排你自己的命运吧。”,她指出伊斯墨涅如果不听从天神的旨意,就必将得到神的惩罚。另一个证据也是安提戈涅的原话:“安提戈涅 可是我知道我可以讨好我最应当讨好的人。”注意,是“讨好”,这是卑微的人面对自己害怕的人才会使用的词。

关于第三个问题:

  我在上文也叙述了安提戈涅希望靠履行神的义务来使得自己免死,但是后来还是诅咒着自杀了。她是害怕死亡的,所以我说她“一点都不想死”,但是后来为了使得自己的诅咒实现就自杀了。另有原文注释做一定参考:

“克瑞翁曾宣布要把罪犯用石头砸死,后来他要把安提戈涅立刻杀死,这时候也觉得不能把一个亲属杀死,只好改变方法,把她饿死。同时又给她少许食物。表示罪犯的死不是人为的,而是天然的。氏族社会的人认为若杀死亲属,便会引起神的愤怒。若是安提戈涅是天然饿死的,忒拜城便不会有灾祸。在这种惩罚下,被囚禁的人往往自杀。那也可以使城邦避免杀人的污染。”

 我说她“本不必自杀的”,是从理智的角度来讲的。如果她是因为勇敢而选择蔑视王的法令,她就应该勇敢地在坟墓中继续证明自己的正确,而不是带着憎恨诅咒着自杀。原文有讲到:“我们奉了这懊丧的主人的命令,前去察看,看见那女子吊在墓室尽里边,脖子套在细纱绾成的活套里,那年轻人抱着她的腰,悲叹他未婚妻的死亡、他父亲的罪行和他的不幸的婚姻。”。可以看出首先是安提戈涅自杀,然后海蒙生父亲气欲杀父亲后后悔自杀,接着海蒙的母亲听到海蒙的死讯才上吊而亡。如果安提戈涅勇敢,自己选择活着,就能挽救至少两个人的生命。但是她害怕,她怨恨,她不理智不成熟所以自杀了。她自杀的动因就是为了复仇,为了诅咒实现。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与各位探讨,为方便探讨,后附原文和一个我理解认同的改编版本。

呵呵,难得有这样详尽的回帖讨论,很好!那我们就继续讨论下去:

一、关于伊斯墨涅的那段话,我的意思是它对你后面的推导以及伊斯墨涅才是真正勇敢的或至少同样勇敢的结论尤其不利,你回答了后面的推导中关于安提戈涅的部分,但它对伊斯墨涅才是真正勇敢的或至少同样勇敢这一结论不利,你又如何看待?

二、还是关于安提戈涅自杀的问题。一个明知可以不死又不想死又怕死的人,最后仅仅为了复仇为了诅咒实现就选择了自杀?那又是什么原因会使复仇的动力超出对死亡的恐惧?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4:39 , Processed in 0.1184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