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谢谢白水老师的指教,在这里回复白水老师: 关于第一个问题: 这篇文章是我受跟玉美的一次争论启发而写成的,当时玉美持的观点既是支持安提戈涅的,所以就这样写了。另外也是没有这种意识,看来相关的观点综述还是非常必要的。谢谢老师提醒,这点以后一定注意。 关于第二个问题: 我先给“勇敢”下一个自己理解的定义吧,说一个人勇敢就是说一个人明知道有危险,但是在冷静地分析和机智果断地判断之后仍然做出了为了达到目标而甘愿承担风险的行为。从我的定义可以看出,勇敢的评价是要关乎到很多内心的原始想法的,所以如果不了解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就不能仅从外部行为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勇敢。由于我们不是当事人,所以只能通过分析当事人的语言和行为来分析她的想法,由此我使用了老师提到的“排除描述法”。 假设安提戈涅是勇敢的,她自己选择了要违抗克瑞翁的旨意而遵从神的旨意,那么她就知道自己是会死的,“认为死得其所而慷慨赴死,并因此有种满足感”,她就不应该有惧怕死亡的行为。从很多文学作品中对革命义士在死前高呼口号慷慨就义令反动派胆寒和对高僧面对灾难安然敲响寺钟诵念佛经令人肃然起敬的描写来看,我认为剧中第三幕歌队长与安提戈涅的对唱完全不符合“慷慨赴死”者的行为: “安提戈涅 (哀歌第一曲首节)啊,祖国的市民们,请看我踏上这最后的路程,这是我最后一次看看阳光,今后再也看不见了,那使众生安息的冥王把我活生生带到冥河边上,我还没有享受过迎亲歌,也没有人为我唱过洞房歌,就这样嫁给冥河之神。” 安提戈涅不想死,并且她本来是听从的神的旨意埋葬了哥哥的,却抱怨冥王要把她带离人世,此外,她还抱怨她的哥哥: “哥哥呀,你的婚姻也很不幸.你这一死害死了你的还活着的妹妹。” 她行使了神的旨意但却心有不甘,意思是如果哥哥没死,没有把自己置于这种两难的位置的话,自己的命运也就不会这么悲惨。她没有敢怪神的命令或者是王的命令,只敢把自己的死亡怪在已死的哥哥身上。 如果她勇敢,她认为用自己的行为捍卫了神的权威,就不应认为自己是不幸的,认为自己的命运悲惨,哥哥要记着她的好,自己完全是因为哥哥才落到这般田地的: “安提戈涅 (末节)没有哀乐,没有朋友,没有婚歌,我将不幸地走上眼前的道路。我再也看不见太阳的神圣光辉,我的命运没有人哀悼,也没有朋友怜惜。” “坟墓呀,新房呀,那将永久关住我的石窟呀!我就要到那里去找我的亲人,他们许多人早已死了,被冥后接到死人那里去了,我是最后一个,命运也最悲惨,在我的 寿命未尽之前就要下去。很希望我这次前去,受我父亲欢迎,母亲呀,受你欢迎,哥哥呀,也受你欢迎。你们死后,我曾亲手结你们净洗装扮,在你们坟前奠下酒水。波吕涅刻斯呀,只因为埋葬尔的尸首,我现在受到这样的惩罚。” 当然,有人会指出单看这一节可能有失偏颇,看前面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以及克瑞翁分别对答的两场戏就完全可以得出相反的结果,即安提戈涅无疑是勇敢的。实话说,我在第一遍刚读到前两幕的时候,也同样敬佩安提戈涅,摘录部分原文以供参考: “安提戈涅
我不会因为害伯别人皱眉头而违背天条,以致在神面前受到惩罚。我知道我是会死的——怎么会不知道呢?——即使你没有颁布那道命令,如果我在应活的岁月之前死去,我认为是件好事,因为像我这样在无穷尽的灾难中过日子的人死了,岂不是得到好处了吗?所以我遭遇这命运并没有什么痛苦,但是,如果我让哥哥死后不得埋葬,我会痛苦到极点,可是埋葬了,我倒安心了。”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前后矛盾呢?我在此权做几种猜测:第一种,作者没有注意到这种矛盾或者说作者受时代制约认为并没有这种矛盾存在;第二种,作者虽知道这种矛盾,但是为了艺术表现力,为了让悲剧更加震撼人心,为了更多地表现主角刻意这样处理,期望观众的感情胜过理智,忽略这种矛盾(类似林冲火并的处理,当然林冲火并的感情铺垫也没能成功让我觉得剧情合理合林冲的性格);第三种,作者本身想要表现的安提戈涅就是在人前嘴硬,内心实际是害怕的,由于处在两难之间,她期冀合神的旨意后能够免于一死,关于这一点,我下面详细讨论。 假设安提戈涅对于两种惩罚都害怕,只是“在做两害之间选其轻的权衡”,那么我就要证明“神的惩罚比克瑞翁的惩罚更可怕”。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在写《关于<安提戈涅>的种种思考》时,对“神”理解得不够深刻,误把剧中人物所处时空的真实存在的神等同于现代宗教意义上的虚幻的神,把现实的惩罚说成了宗教徒心灵的惩罚。请大家注意,《安提戈涅》所叙述的是希腊神话中的事情,在那个时空人神是共存的,文中的多处注释可以看出这一点: “神示说忒拜城国王拉伊俄斯会死在自己儿子手中。他后来生了俄蒂普斯,就叫一个牧羊人把婴儿扔在山上。这孩子却被波吕波斯收养作太子。俄蒂普斯成人後,因为有人骂他是养子,他便跑去向阿波罗求问。阿波罗没有回答他的父母是谁,只说他会杀父娶母。他听见了这话,不敢回家。便向忒拜走去。在路上同一个老年人因为争路而起口角。他竟把那人打死了。哪知道那人即是他的父亲。他到了忒拜城,制服了一个人面狮身的女妖,忒拜人因此立他为王。把王后也嫁给了他。那王后就是他的母亲。他生下了二男二女,终于发现他杀了父亲,娶了母亲。因此自己刺瞎双眼。俄蒂普斯退位后,因为两个王子,厄忒俄克勒斯和波吕涅刻斯尚在幼年,政事由克瑞翁摄行,后来两个王子长大,因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而死。” “俄蒂普斯的父亲拉伊俄斯曾经拐走珀洛普斯的儿子克律西波斯,那孩子一离家就自杀了。珀罗普斯因此诅咒拉伊俄斯没有好报。后来拉伊俄斯果然被自己的儿子俄蒂普斯杀死了。俄蒂普斯是个杀人犯,凡是他用过的器皿都得毁掉;因为古代人相信,杀人犯用过的东西是不洁净的。据说宫中的人不让他用金银器皿,另换铁制器皿给他用。他后来在疯狂中忘记了这习惯,认为是他儿子厄忒俄克勒斯和波吕涅刻斯虐待他。因此诅咒他们日后会用“铁器”(指兵器)来瓜分产业,双方都得到一块等量的土地。后来这两兄弟果然自相残杀而死。由那残杀而引起的灾难便是波吕涅刻斯的尸首不得埋葬。” “忒拜的卫城卡德墨亚是卡德摩斯建筑的,后来宙斯和安提俄柏的孪生儿子安菲翁和仄托斯又建筑外城的城垣。据说安菲翁弹着神使赫尔墨斯送给他的弦琴,石头受到音乐的感动,便自动滚来建筑城垣。” “据说阿尔戈斯人攻城的时候,先知忒瑞西阿斯曾说,战神阿瑞斯很生气,因为卡德摩斯曾经杀死战神的龙,战神便要求杀一个人来赔偿这笔血债。先知建议杀克瑞翁的儿子墨伽柔斯来祭献,墨伽柔斯假意说要逃到得尔福去,他趁克瑞翁回家给他准备旅费的时候,从楼上跳下自杀,赔偿了血债。” 从这些注释中看得出,即使希腊神话中人神共处的世界更多的是传说,但是当时希腊人对神的忌惮是非常真实的,并且他们相信诅咒一定会实现,神的报应不会只是口头上的诈唬: “忒瑞西阿斯 我告诉你,你看不见多少天太阳的迅速奔驰了, 在这些日子之内,你将拿你的亲生儿子作为赔偿,拿尸首赔偿尸首,因为你曾经把一个世上的人扔到下界,用卑鄙办法使一个活着的人住在坟墓里,还因为你曾把一个属于下界神的尸体,一个没有埋葬,没有祭奠,完全不洁净的尸体扣留在人间,这件事你不能干涉,上界的神明也不能过问,你这样做,反而冒犯他们。为此,冥王和众神手下的报仇神们,那三位迟迟而来的毁灭之神,正在暗中等你,要把你陷在同样的灾难中。你想想,我是不是因为受了贿赂而这样说。等不了许久,你家里就会发出男男女女的哭声,所有的邻邦都会由于憎恨你而激动起来,①因为他们的战士的破碎尸体被狗子、野兽或飞鸟埋进肚子了,那些鸟儿还把不洁净的臭气带到他们城邦里的炉灶上。” “[1]指各城邦战死的将领的亲属听见他们的战死的亲人的尸首没有埋葬,会起来报仇。那些死者的母亲和妻子曾把雅典国王忒修斯请来攻打忒拜,埋葬死者。后来这些死者的后人又兴师报仇,打败了忒拜。” 可以说别人还可能对神的力量有所怀疑,敢于挑战神的力量,像克瑞翁一样,但是安提戈涅却一定是深信神的惩罚的,从剧中开头就可以看出: “ 啊,伊斯墨涅,我的亲妹妹,你看俄狄浦斯传下来的诅咒中所包含的灾难②,还有哪一件宙斯没有在我们活着的时候使它实现?在我们的苦难中,没有一种痛苦、灾祸、羞耻和侮辱我没有亲眼见过。” 所以我说,对于安提戈涅来说,神的惩罚更加可怕,作为死者的亲人,如果不去埋葬自己死去的哥哥,完成自己的义务,那么必将得到神的惩罚。并且我说,安提戈涅在选择履行神的义务后,认为自己不会死亡,因为她相信神的力量要大于王的力量,所以她不停地抱怨,到最后她认为自己必死的时候,也不甘心地开始诅咒克瑞翁,而她的诅咒一定要死亡后见到下界神才能实现。有原文为证: “安提戈涅
我究竟犯了哪一条神律呢……我这不幸的人为什么要仰仗神明?为什么要求神保佑,既然我这虔敬的行为得到了不虔敬之名?即使在神们看来,这死罪是应得的,我也要死后才认罪,如果他们是有罪的,愿他们所吃的苦头,恰等于他们加在我身上的不公正的惩罚。” “安提戈涅 忒拜境内我先人的都城呀,众神明,我的祖先呀, 他们要把我带走,再也不拖延时候了!忒拜长老们呀,请看你们王室剩下的唯一后裔,请看我因为重视虔敬的行为,在什么人手中受到什么样的迫害啊!” 关于老师提到的伊斯墨涅的话“相反,剧中安提戈涅的妹妹伊斯墨涅的一段话倒可能导向一个相反的结论: 伊斯墨涅: 哎呀!姐姐啊,你想想我们的父亲死得多么不光荣,多么可伯。他发现自己的罪过,亲手刺瞎了眼睛,他的母亲和妻子一一两个名称是一个人——也上吊了;最后我们两个哥哥在同一天自相残杀,不幸的人呀,彼此动手,造成了共同的命运。现在只剩下我俩了,你想想,如果我们触犯法律,反抗国王的命令或权力,就会死得更凄惨。首先,我们得记住我们生来是女人,斗不过男子,
其次,我们处在强者的控制下,只好服从这道命令,甚至更严厉的命令。因此我祈求下界鬼神原谅我,既然受压迫,我只好服从当权的人,不量力是不聪明的。 尤其是我加黑的那几句话,对你后面的推导以及伊斯墨涅才是真正勇敢的或至少同样勇敢的结论尤其不利,你若坚持自己的观点,还需给出更有说服力的剖析才行。” 我认为应这样解释:伊斯墨涅的话中前面的论据推不出后面的结论,前面的事实都证明了神的力量,而伊斯墨涅却以为如果不听从王的命令才会导致那样灾难的结果。但在这一点上,安提戈涅看得很清楚“安提戈涅 不必为我担心,好好安排你自己的命运吧。”,她指出伊斯墨涅如果不听从天神的旨意,就必将得到神的惩罚。另一个证据也是安提戈涅的原话:“安提戈涅 可是我知道我可以讨好我最应当讨好的人。”注意,是“讨好”,这是卑微的人面对自己害怕的人才会使用的词。 关于第三个问题: 我在上文也叙述了安提戈涅希望靠履行神的义务来使得自己免死,但是后来还是诅咒着自杀了。她是害怕死亡的,所以我说她“一点都不想死”,但是后来为了使得自己的诅咒实现就自杀了。另有原文注释做一定参考: “克瑞翁曾宣布要把罪犯用石头砸死,后来他要把安提戈涅立刻杀死,这时候也觉得不能把一个亲属杀死,只好改变方法,把她饿死。同时又给她少许食物。表示罪犯的死不是人为的,而是天然的。氏族社会的人认为若杀死亲属,便会引起神的愤怒。若是安提戈涅是天然饿死的,忒拜城便不会有灾祸。在这种惩罚下,被囚禁的人往往自杀。那也可以使城邦避免杀人的污染。” 我说她“本不必自杀的”,是从理智的角度来讲的。如果她是因为勇敢而选择蔑视王的法令,她就应该勇敢地在坟墓中继续证明自己的正确,而不是带着憎恨诅咒着自杀。原文有讲到:“我们奉了这懊丧的主人的命令,前去察看,看见那女子吊在墓室尽里边,脖子套在细纱绾成的活套里,那年轻人抱着她的腰,悲叹他未婚妻的死亡、他父亲的罪行和他的不幸的婚姻。”。可以看出首先是安提戈涅自杀,然后海蒙生父亲气欲杀父亲后后悔自杀,接着海蒙的母亲听到海蒙的死讯才上吊而亡。如果安提戈涅勇敢,自己选择活着,就能挽救至少两个人的生命。但是她害怕,她怨恨,她不理智不成熟所以自杀了。她自杀的动因就是为了复仇,为了诅咒实现。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与各位探讨,为方便探讨,后附原文和一个我理解认同的改编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