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沟通无障碍,在知识的获取上尤其如此。在网络世界里,信息的流通成本是最低的,因此获取成本也是最低的。所以,只要花费一点时间,无需花费任何金钱,我就把这本书《休•赫夫纳和他的美国梦:花花公子》(Mr.Playboy:Hugh Hefner and The American Dream)看完了。不幸的是,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赫夫纳的出版帝国面临着衰落的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有传言说他打算卖掉自己亲手创立并经营了半个多世纪的出版帝国。既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阅读,谁还愿意掏钱去买一本印刷出来的杂志呢?
怎样做一本杂志:休•赫夫纳告诉你
但是本文的重点不在于探讨网络时代传统出版业的危机,虽然实际上传统出版业已经危机四伏。我的兴趣,在于——休•赫夫纳怎样做出了一本成功的杂志?
实际上,在1953年27岁的赫夫纳抱着继续尝试的念头、在自己餐桌上弄出一本叫做《PLAYBOY》的拼凑杂志之前,他年轻的人生充满了阻遏。虽然智商奇高,因为无心学习,他的大学生涯却不尽顺利。毕业之后,由于担心找不到像样的工作以负担房子和生活,他像中国今天大部分的年轻人一样焦虑、抑郁。原来,美国“20后”和中国“80后”的遭遇如出一辙。 赫夫纳的境遇并非偶然。50多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男性抑郁的现象非常普遍,因为数百万军人回归百姓生活,努力寻找工作,重新融入家庭,摸索生活的方向。赫夫纳读了大学,暂时性地推迟了这一危机(面对危机,中国的赫夫纳们选择了继续读研),但最终不得不面对这个世界,心头只有模糊的计划和不成熟的目标。原来,上了大学的年轻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战后的美国,经济型住房长期短缺,赫夫纳那时已经结婚,他们只能租房住。一无背景,二无经验,在芝加哥一个纸箱公司干了五个月的招聘经理之后,他辞职了。他的兴趣显然不在于此,艺术和新闻更具吸引力。之后,赫夫纳尝试过漫画,但是并没有创作出“唐老鸭”那样的形象来。这时候他想到了读研(虽然时代国别不同,大学生选择出路的思路竟然如此相似),他的想法如下:有了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就可以教书了(教社会学),大学老师会有大量的空闲时间,这样就能随心所欲地创作(写作和画画)了。想法不可谓不美。但是,在西北大学上了一个学期的研究生之后(貌似米国考研很容易),他又开始抽风了。他退了学,找了份广告文案的工作,周薪40大洋,虽然不高,但是赫夫纳很兴奋,前景似乎一片光明——终于找到了一份和艺术及创作有关的工作。 赫夫纳成功地实现了“先就业再择业”。半年后,他进入了自己年少时心仪的一家杂志社,撰写宣传文字。然而,和所有心怀梦想与激情的年轻人一样,他很快感到了乏味,每天按时打卡上下班的生活令人绝望。在杂志社拒绝了加薪5块钱的合理要求之后,他辞职了。原来,全世界的年轻无产者都是这么爱折腾。 就这样,在开始创办那份鼎鼎有名的杂志之前,我们的赫夫纳进了一家稍具规模的出版发行公司,开始接触杂志制作发行推广业务。世界上成功的杂志人,一般都是这两种出身:内容生产(编辑、记者)或者推广发行。赫夫纳后来一直是《花花公子》的总编辑,但他很早就接触了杂志的推广发行业务,和报刊摊老板混得烂熟。 工作虽然稍有起色,但赫夫纳还是不开心。创作的冲动时时在折磨着他。他酷爱绘画、写作、流行音乐和电影,渴望以创作来表达自我。机遇在悄然来临。1951年,他花费数月创作的漫画《漫步喧闹之城芝加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漫画以幽默的笔调讥讽了当时社会的“礼仪和道德”。值得注意的是,日后《花花公子》的取向初现端倪:漫画的主角是一位脱衣舞娘。当然,生在共国的人们无法想象《男人装》的角色可以出现在春晚的相声舞台上。 赫夫纳出名了,还上了电视。但是好运并非时常眷顾他。他的婚姻出现了危机,苗头在婚前就已埋下,他的女友曾和别人发生过关系,当时他受尽创伤。但是危机的主因,说出来却很幽默——在满足赫夫纳的个人欲望方面,他的妻子不胜任,也不配合。不过,想象一下赫夫纳一生拥有二千多位女友,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骇人听闻,但在我国二三百位却大有人在,不同之处在于赫夫纳老兄是公开做、公开说的。 虽然后院起火,赫夫纳的事业却日渐光明。他终于决定,自己做一本杂志。赫夫纳与友人谈了他的计划:创办一本娱乐杂志,目标读者是都市男性,风格活泼,内容时尚;美女照片会保证初期的销量,但这本杂志也会有质量,我们将为读者呈现知名作家的作品回顾、本土艺术家的顶级作品,还有漫画和幽默,或许还会添加一些彩页让它显得有档次,等我们在银行攒够了钱,就可以提高质量,少用美女照,吸引广告。 一切都按照赫夫纳的设想进行。他七拼八凑,筹集了1000美元,其中500用于支付潮流女王玛丽莲•梦露的那幅著名裸照。千千万万的人日后将在赫夫纳杂志的第一期上看到这幅照片。在发刊词中,赫夫纳这样写道:我们应该享受这样的生活——在自家公寓中,调上一杯鸡尾酒,准备两份开胃小吃,唱机里放上一段背景音乐,邀请一位红粉佳人,静静地谈论毕加索、尼采、爵士乐,还有性。虽然性即将成为《花花公子》的主题词,赫夫纳想要宣扬的却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 一切就绪之后,赫夫纳的杂志就要开印了(不知道那时米国出杂志需不需要刊号审批,我估计没有,否则以当时美国社会的保守程度看,赫夫纳的杂志肯定被干死,就像我国的韩寒一样,杂志喊了半年还是胎死腹中)。杂志虽然还没出来,由于他的出色运作,却已经吸引了7万份订单。有趣的是,第一期《花花公子》没有印出版日期,因为赫夫纳不知道还有没有希望出版第二期;那个著名的兔子标志是第二期才设计的。 做一本好玩的杂志;做一本有盈利能力的杂志;做一本影响时代的杂志。至此,赫夫纳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之后的故事就有惊无险了。赫夫纳大获成功,直到如今。即使他在电子出版业的竞争中失败了,但是,一个成功的人不必赶上两个时代。在他的时代里,他是成功的。 唯一的疑问是:这个时代,是哪个赫夫纳的时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9 21:59:2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