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04|回复: 24

[原创文字] 海的女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6 20: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

    这是一个蔚蓝的水世界,对于海底的人们,它是生命所在,就如同那个碧绿的泥土世界之于人类。两个同样美丽的世界却是两种生命相互的禁地。

    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不同世界相遇的故事。

    在海的世界里,小人鱼拥有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高贵地位、美丽容貌、优美歌声、轻盈舞姿、温暖亲情——无一不是最好。她是个沉静的孩子,有与生俱来的忧郁,那份忧郁源于对陆地世界的向往,而且因为成年后对一个人的爱恋使得这种向往变得强烈执着。如老祖母所说,这是异质的两个世界:“我们在这儿海底所认为美丽的东西——你的那条鱼尾——他们在陆地上却认为非常难看: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美丑。在他们那儿,一个人想要显得漂亮,必须生有两根呆笨的支柱——他们把它们叫做腿!”可是,那样深沉热烈的感情促使小人鱼生出理想,渴望突破两个世界的界域,而甘心情愿用三百年的寿命和美妙的歌喉换取一双少女的腿——人类的身份。

    可是,抛弃鱼尾的小人鱼失去的何止是鱼尾,她失去的是清晰的身份——她不再能回到海里,在陆地上只能是无名无姓、不知来历的“哑巴孤儿”。放弃动人的嗓音,她才能与王子相见,可是,失去了嗓音,她永远也不能和别人真正的沟通交流,除非王子有兴趣时透过她的眼神读懂她的思想,而因为永远无法告诉王子她才是救了他的人,她也就永远不能真正进入王子的内心,让王子一直关注她,她只能被动地等待,等待被发现——多么残酷的悖论。

    那用世上最美的嗓音换来的美丽小腿,每走一步就像在快利的刀上行走,轻盈动人的舞姿以滴滴鲜血为代价,小人鱼不能再像在海里那般自在畅游,她在带着镣铐跳舞,失去的是自由。更让人折磨的是心灵上的困境:“然而她必须做他的妻子,否则她就不能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而且会在他结婚的头一个早上就变成海上的泡沫。”小人鱼必须得到王子的爱,不仅是获得生命,也是为自己放弃原有的世界,追寻梦想的行为找到支撑,这使小人鱼的爱由单纯陷入了焦虑,美好时光和美丽笑容伴随的是刀刃上的疼痛和内心的不安:“他们走过香气扑鼻的树林,绿色的树枝扫过他们的肩膀,鸟儿在新鲜的叶子后面唱着歌。她和王子爬上高山。虽然她纤细的脚已经流出血来,而且也叫大家都看见了,她仍然只是大笑,继续伴随着他,一直到他们看到云块在下面移动、像一群向遥远国家飞去的小鸟为止。”

    这是一个一起程就写好了结局的悲剧。离开了自己的世界,舍弃自己最光彩的特质,失去心灵的纯真安静,只为得到另一个世界最美的接纳,遗憾的是,两个世界毕竟是两个世界。“王子一天比一天更爱她。他像爱一个亲热的好孩子那样爱她,但是他从来没有娶她为皇后的思想。”对于王子来说,一个没有身份的女子再美好,也是不能成为他的妻子的,所以他虽然宠爱小人鱼,但小人鱼得到的对待也不过是“得到了许可睡在他门外的一个天鹅绒的垫子上面。”王子还是要去看邻国的公主,他需要一位皇后,即使不是他爱的人,但也绝不会是小人鱼。在王子启航去邻国之时,小人鱼已经没有未来了。

    小人鱼望着熟睡的王子,“他正在梦中喃喃地念着他的新嫁娘的名字,他思想中只有她存在,刀子在小人鱼的手里发抖。”在那一刻,小人鱼明白了,即使刀子刺进王子的心脏,她也永远不会住进王子的心里,那用爱人的鲜血换回的三百年呵,将会是更漫长的痛苦。当小人鱼将刀子远远地向浪花里扔去,不是弃绝了生命,而恰恰是在对自己的爱情做出了最有力的肯定,肯定得那样决绝无悔。在这一瞬间,小人鱼已经是一个真正的“人”了。生命的价值与长短无关。

    人们都说这是一种伟大的爱情,不求占有,可以成全——很符合人类的爱情观、价值观。但小人鱼最终只能在天上获得一个不灭的灵魂。

    不同世界有不同的观念法则,两个世界的相遇真的不能彼此接纳融合吗?

    ——或许可以,但是在真正的儿童的童话世界里。

    因为《海的女儿》,所以会去看《金鱼公主》。

    《金鱼公主》开头一点儿也不吸引我,但当清晨港口工人和宗介妈妈热情地打招呼,养老院挨着幼儿园的镜头出现时,我开始喜欢这个故事,当海啸过后,人们自发组织船队划向山顶,齐心协力,旌旗飘飘,我越发地喜欢了。只有在这样平凡朴素、纯净温情的港湾小镇,海的女儿才可能被接纳。

    波妞真幸运,在孩提时代,而不是成年以后遇到了宗介。更幸运的是,波妞可以以最真实的面目与宗介相遇,无需交换代价,没有苦痛焦灼。那是阳光灿烂、碧波荡漾的初相见,是两个灵魂的纯粹欣赏吸引。波妞的活力、天真、执着与宗介的温和、真诚、勇敢构成一幅明媚的水彩画,即使是巨浪滔天的夜晚,色调依然是明朗积极的,与《海的女儿》的阴郁低徊截然不同。波妞与宗介,一对小儿女,可能还不懂什么是爱,却直接地展示了爱的真谛:爱是喜欢,是快乐,是无条件的接纳。一场可怕的海啸只是为了证明两个世界两个心灵可以相爱,多么浪漫与温暖。

    将《海的女儿》与《金鱼公主》做对比,是件残忍的事情。宫崎骏的聪明在于,没有让波妞与宗介长大,《海的女儿》只是一个影子,波妞与宗介的故事只能发生在童年的童话里。只有孩子,才能欣然接受另一个世界,接受异类,没有外在的顾虑,只有喜欢与不喜欢。

      

    其实没有两个海的女儿,只有一个女儿的童年—成年,天真—忧郁,开朗—沉静,快乐—悲伤。始终不变的是:为爱而生,因爱而勇。

    关于两个世界的相遇,有多少话题可以慢慢说呵,那些古老传说中的异类女子,那些武侠故事中的另类女子,那些为爱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遭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6 20:44:5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20: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从前的札记,不知道放哪里合适,放在文学区,如果斑竹觉得不合适,可以移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6 20:46:5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07: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啊,就放在这里吧。

童年---成年,是进步还是放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1: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加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1: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远风在2010-7-7 7:13:49的发言:

很好啊,就放在这里吧。

童年---成年,是进步还是放逐?

年龄的问题是个很有趣也很关键的问题.

人在成长,但最好不要割裂.

尊重童年.最好的尊重童年的方式是,无论成长到何时,还保有一个童心.

尊重童年,说的是时间这个古老的话题.是过去与现在的叠化通达.

思考成年与成熟:断裂性的诸点与成长性的贯通之线.

尊重童年,说的其实也是尊重历史,尊重传统:传统不只是陈迹,只能用博物馆的态度来陈列与保护;传统是还可流"传"至今的还有生命的平静而活泼的"统"(比如唐诗宋词),而不仅仅是苦苦坚持中的"传统".创新(以及进步)不是以与过去割裂为代价的:人类历史中真正具有创造力的人某种意义上都保有一颗童心.也都是尊重传统的.

以上是顶楼文章"第二个海的女儿"涉及到的话题.

而第一个"海的女儿"涉及到的话题是:传统的独特性以及多样性的话题.这是人与人以及文明与文明交往相遇中的重要问题:宽容.比如:很多人心中还有自己童年住过的"旧屋",这个旧屋对自己具有独特的意味,但当然对别人未必如此.因此,我们应彼此尊重属于每个人的"旧屋".是海边的屋子,还是平原上的旧宅,不存在毁一个留一个的问题,因为浸淹在其中的感情是共通而对等的.正如不同的传统,不同的"世界".在这个前提下,再来看两个人的相遇相知(知己,知音).是多么宝贵与美好.

如果你喜欢童年,那么最好不要将"童年"只放在狭义的"童话"中,那样,反而会错过童年,错过"童话".也不要以"长不大的孩子"自我标榜,拒绝成熟:真正成熟的人是可以柴米油盐,同时又能蹲下身子与孩子有趣交流的人,那可能是个老头,也可能是个老太太.他的心里一直住着孩子,他的眼睛里一直具有孩子眼睛的清澈,比如"创造"第二个"海的女儿"的花白胡子的宫老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7 23:13:2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7: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出手不凡哪!写得很好!

一篇《海的女儿》的赏析,牵出多少难忘的回忆;为爱变异的故事,《聊斋》里面也有,我最喜欢的篇目之一《阿宝》就是,什么时候读来,都不胜唏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8: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墨小白在2010-7-6 20:21:50的发言:

  “然而她必须做他的妻子,否则她就不能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而且会在他结婚的头一个早上就变成海上的泡沫。”小人鱼必须得到王子的爱,不仅是获得生命,也是为自己放弃原有的世界,追寻梦想的行为找到支撑...

   对于王子来说,一个没有身份的女子再美好,也是不能成为他的妻子的,所以他虽然宠爱小人鱼,但小人鱼得到的对待也不过是“得到了许可睡在他门外的一个天鹅绒的垫子上面。”王子还是要去看邻国的公主,他需要一位皇后,即使不是他爱的人,但也绝不会是小人鱼。

仔细看来,这个"爱情"故事并不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21: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10-7-7 18:44:20的发言:

仔细看来,这个"爱情"故事并不美好.

同感,所以有“这是一个一起程就写好了结局的悲剧。离开了自己的世界,舍弃自己最光彩的特质,失去心灵的纯真安静,只为得到另一个世界最美的接纳”的感慨。

小时候第一次读这个故事,直觉不喜欢小人鱼的牺牲,每次读童话都会有意无意地跳过。成年后突然有一天有某种理解,从此改变对这个故事的心情,虽然依旧不认为是最美好的爱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21: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10-7-7 11:39:33的发言:

如果你喜欢童年,那么最好不要将"童年"只放在狭义的"童话"中,那样,反而会错过童年,错过"童话".也不要以"长不大的孩子"自我标榜,拒绝成熟:真正成熟的人是可以柴米油盐,同时又能蹲下身子与孩子有趣交流的人,那可能是个老头,也可能是个老太太.他的心里一直住着孩子,他的眼睛里一直具有孩子眼睛的清澈,比如"创造"第二个"海的女儿"的花白胡子的宫老头.


有道理。看《金鱼公主》时,那两个养老院的老太太看到波妞时的欣喜,让我想到老人与孩子常常是面对奇异最能坦然愉快接受的人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22: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墨小白在2010-7-7 21:49:10的发言:

有道理。看《金鱼公主》时,那两个养老院的老太太看到波妞时的欣喜,让我想到老人与孩子常常是面对奇异最能坦然愉快接受的人群。

说的好

你这一说,让我还想起那第三个老太太.她出场时是个让人觉得又讨厌又可怜的形象.说她令人讨厌,是因为,她自己首先讨厌一切:比如对小金鱼以及宗介折纸的夸张的否定厌弃.而这种讨厌一切的心态又是源于她首先讨厌自己.讨厌自己的人,自己的心灵上首先被自己划了一个X,然后,一切也必然被她去划X.因此,她又是可怜的.虽然她也有刀子嘴豆腐心的善良:"小心别被台风吹走".可是,这样的话却让听者总觉得有些别扭:虽是善意提醒,但又好象带着幸灾乐祸的心态.一个人让人别扭,首先是因为这个人自己别扭着.对于这样的"大人",小孩子虽然不能明白其中曲折道理,但直觉上绝对会敬而远之的.小孩子的眼睛贼灵光比如宗介.而那个还未变成人型的小波妞就毫不客气地又有些可爱地向她喷水,借以表达直觉上的反感还比如你在8楼上所说的"小墨小白的直觉"

不过,宫老头并不是一个止步于展现黑白对峙境界的人.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老太太是作者非常重视的人物形象.所以,作品的后20分钟,这个老太太非常抢镜.而到这时,这个形象已经不再令人讨厌.而是孩子喜欢的那个慈祥的老奶奶

所以,宫老头的"童话"不仅是描绘孩子成长的故事,也是描写"大人"成长的故事,甚至是描写老太太的成长故事

"成人童话"不只是让"成人"在拧巴的现实生活之余,来点心灵的点缀,陶醉之后再回到"现实"继续拧巴.而是,启示着"成长"."成长",多么现实的一个词呀...宫老头早期是拍不出这样举重若轻的东西的.因为,宫老头也在"成长",他也经历过<幽灵公主>最黑暗拧巴的时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7 23:08:2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23:28 , Processed in 0.0777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