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釆”与“采”字形很相近,容易看错。区别是“采”上面是三点,“釆”的上面不是三点,中间是和下面的竖笔相连的。 “釆”读bian(4声),是“辨”的本字,本义即是“分辨、辨别”。这个字的甲骨、金文画的是俯视的动物指抓印迹。(我的电脑不能上传图片,可以通过古文字方面的字典和网站查看)古代狩猎时,要根据动物的足迹来分辨是什么动物,所以古人为“分辨”这个词造这样的字形。“釆”字后来不独立使用了,只作为构件出现在其他字中。“分辨”由“辨”来记录。“番”字的上面就是“釆”,“番”的本义是狗熊之类动物的脚掌,后来写作“蹯”,所以《左传》中有“宰夫胹熊番不孰”。“審”(审的繁体)、“悉”、“释”中也都有这个构件,因为它们的词义都含有“分辨”。 “采”的古文字形画的是一只手在长了果实的树上面,表示的是“采摘”,这个词后来曾写作“採”,简化汉字时还是选用了早期的简单字形“采”。文采的“采”本字应该是“彩”,以“彡”为构件的字很多都有“文采”的含义。 因为早期汉字是据义构形的,所以汉字常常能帮助我们了解词的本义,但还是需要小心:形体有关联的字,它们所代表的词不一定有意义联系,有的即使有,但也不一定是词源联系。比如都有“釆”构件的那几个字,“番”和其它字所代表的词使用意义没有关系,“審”、“悉”、“释”使用意义有些联系,但也没有同源关系。因此,字的关系和词的关系要分清。 说得有些啰嗦,因为放到语言学版块,正好也充当古汉语、文字学课的资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2 1:01:2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