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99|回复: 0

转 安邦每日经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 23: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形势要点:红酒价格暴涨的背后折射出国内的腐败文化】

        按照法国名庄酒的市场规律,2009年份的红酒,要到2011年才能正式上市销售,但几大著名酒庄会在上市前一年的六七月份,公布期酒开盘价格,经过近一年的市场博弈,最终上市后的价格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涨幅。今年几大酒庄最新公布的期酒价格,相比去年出现了大幅上涨。以著名的拉菲酒庄为例,其最新公布的2009年正牌拉菲的期酒价格,达到了985欧元,相比去年上涨了32%,较2005年份上升了53%,创了新的历史纪录,远远超出了其他一级酒庄的期酒价格。而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是这些法国名庄酒价格飙升的重要原因。资料显示,国内葡萄酒消费年均增速高达15%-20%,未来5年,中国有望超过罗马尼亚和俄罗斯,成为世界第八大葡萄酒消费国,进口葡萄酒年销售额将达100亿元以上。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我不太确定拉菲现象是不是泡沫,但我敢肯定拉菲堡的副牌酒——佳得士拉菲,中国俗称小拉菲,肯定是个泡沫。”只要是贵的,就是好的!这是国内酒类消费的一个特点。这里反映了什么?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中国的腐败文化是国际奢侈品市场强有力的支柱。现在国内的酒桌上,与官员的交往当中,不拿出点像样的红酒来,根本谈不成事情。那种动辄互相灌白酒的场面,现在实际只存在基层政权当中,稍微有点层次的,都是喝这种昂贵的红酒了。从这个意义来看,中国官员爱好的变化是红酒价格暴涨的重要原因之一。(RLH)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市场经济时代“商鞅理念”可以扔进垃圾堆了】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有一番精彩的评论。他认为,商鞅的例子可很好地代表中国上下两千年的主流的经济理论。商鞅对商人阶层不但毫无感情,而且视之为仇雠。在他当国之时,国家管制了“山泽之利”(矿山开发)、粮食买卖和旅店经营,自由商人几乎被消灭。同时,他对知识分子也非常仇视。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在经济模式上则体现为“命令型的计划经济”。后来的治国者们,尽管再不敢像商鞅如此说的直白、干的决绝,却也并非没有效尤者,至少有两个理念顽强地留存了下来。第一,不能让民众太富足、太有思想的潜意识却一直存在了下来,最终变成了一种系统化的愚民政策。第二,绝大多数的治国者把国家强大远远放在民众富足之前,强调“国强民安”,而不是“国强民富”,所谓“安”者,年份好的时候,有口饭吃,饥荒到来的时候,不饿死,这已是最大的善政。在安邦研究人员看来,“商鞅理念”胜利的同时,齐国管仲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以“轻重之术”调节经济的思想也失去了推向九州的机会。在秦灭东方六国两千余年后,管子的“轻重之术”才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看到了复苏的希望,但要真正勃兴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ACY)返回目录

【市场:英国政局不稳,1英镑假硬币横行】
近来,英国政局不稳;公共债务高企;经济走势不明朗。英国1英镑假硬币更是横行,数量高达4100万枚,几乎每36枚流通的1英镑硬币就有1枚是假币。财政部负责经济事务的官员古宁(Justine Greening)在国会答覆质询指出,和6年前相比,1英镑假硬币的数量达23倍之多。去年约有200万枚1英镑硬币被皇家铸币厂(TheRoyal Mint)回收,令主管机关不得不重视假币泛滥的问题。皇家铸币厂表示,辨识假币有几个要诀,假币上的女王像通常模糊不清,真币不仅女王头像清晰,2面的像都是直立而且对称,假币边线较粗糙,同时颜色也与真币不同。古宁说,目前在银行及邮局设有高速的自动辨识假币系统,可以有效发现假币,并直接送到皇家铸币厂销毁。她说,金融机构一年处理至少30亿枚1英镑硬币,2003-2004年约有8.5万枚1英镑假币被送到皇家铸币厂;2008-2009年,假币数量大幅增加到100万枚,次年又增加1倍。2010会计年度的前3个月,1英镑假币数量已达18.7万枚。专家与国会议员警告,高比例的1英镑假硬币可能重挫英国的消费者信心。(LPF)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公派留学生中的精英也有诚信污点】

        唐俊的“学历门”事件近期在国内十分火热,不管争论如何,有一个结果可以肯定,唐俊精心塑造的形象已从神坛掉下来摔得粉碎。此事的核心是诚信问题。类似的诚信问题可能还出在中国的公派留学生中。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2005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是933400人,其中学成回国人数232900人,占留学总人数的大约25%。从1996-2006年9月底,中国公派留学人员共26658人,到期应回国22984人,实际回国22331人,学成按期回国率高达97.16%。但在1996年之前,公派留学人员的回国率比较低,只有在70%左右。而在这些人中,就有一些现在在中国经济界叱咤风云的精英人物。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曾向哈佛大学派出若干公派留学生,学习宏观经济,胡祖六、许成钢、李稻葵、樊纲、王一江等都是其中一员。不过,其中一些公派留学生学成之后并未回国服务,而是留在国外工作。公派留学生拿的是国家的钱,也有学成回国的承诺,学成未归虽然成就了他们个人的发展,有的成为西方投行赚大钱的明星,有的后来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但这却是明显的失信行为。如果他们没有赔偿国家的钱,那他们的记录中就应该留下诚信污点。正是因为一些公费留学生学成不归,中国1996年成立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国家为主体,用法律手段,对公派留学人员做了详尽的规定。根据协议,公派留学人员逾期滞留,将面临法律上全部返还国家支付的经费,并赔偿30%的违约金。不知这一规定是否有追溯期?在我们看来,那些学成未归的公派留学精英们,因为他们的诚信污点,都不应该出任中国的任何公职。(N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为方便打理国内生意移民富豪选择“双重国籍”】

        正在办理移民的张志珉被问到一个问题——假设几年后他顺利拿到美国护照的话,那么如何协调中国的生意?他嘴角一翘说,“若是真的去留学之后又顺利拿到护照,也可以‘双国籍’嘛。”而在具体操作上,张志珉则笑而不语,“这个就不方便说,不过移民的人很多都清楚的”。如今,有不少选择投资移民的富豪,正隐藏着这样一个“秘密”——他们或许仍同时保有包括中国在内的两个国家或以上的国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表示,“保留中国国籍是有必要的,这对我们在国内做企业也有很大帮助,明摆着拥有他国国籍也需要承受过多不必要的舆论压力。”对于双国籍的操作,他透露,“其实方法很简单,拿到护照后,每次从香港出境加拿大就用加国护照,经香港回国时则出示中国护照,要避免被怀疑和发现。”不少移民顾问都表示,“我们不推荐同时持有多国国籍,但如果客户很有意愿这样操作,我们当然不可能拒绝。”据了解,保有双重国籍的现象一般在美加移民者中较多,特别是加拿大。而很多投资移民是中国最有资本和竞争力的一群人,这些人往往需要便利的身份条件来处理国内的企业事务,失去中国的护照,便意味着失去中国这个经济热土上的不少投资机会。不过,无论出于何种意图,冒着法律风险寻求双重国籍,注定是一条利益与风险共存的潜流。(LCXS)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需求刺激英国房地产商恶补“风水学”】

        目前,英国正在严重的债务问题中艰难度日,连王室都“很差钱”,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热钱正波涛汹涌注入英伦,来自中国的买家,已经击败中东和俄罗斯富豪,坐拥英国2010年消费第一新贵地位。据台湾《中国时报》透露,在名店林立的新庞德街,愈来愈多的中国人加入采购行列。这些来自中国的新富人士,享受强势人民币和疲弱英镑的优势,下手购物毫不犹豫。FDKG是一家专门提供关于远东奢侈品市场意见的咨询机构。FDKG总经理葛朗特指出,“LV、劳力士、Burberry,是他们的基本购物清单。”中国人买这些东西,多半用来送礼,尤其是名表,其中3/4是买了做“关系”用的。中国买家也逐渐成为英国房地产的重量级投资者。中国人喜欢在伦敦知名地点购置房产,“钱”不是问题,“风水”却要大大讲究。肯辛顿区的一名房地产中介经理透露,为了做中国顾客的生意,现在每家房产公司都要求员工恶补“风水学”。现在,大部分的伦敦房地产中介都知道,不要带中国买家看有“4”的房子,包括门牌号码“14”、“44”,并应避开“4层楼”和“4个房间”。看来,在英国人的影响中,中国人已经“富”到了花钱不眨眼的地步。(BSR)返回目录

    
〖分析专栏〗

【陈功——中国银行业究竟哪里不对劲?】

国际金融界最著名的刊物《巴伦周刊》(Barron's)的文章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究竟哪里不对劲?”《华尔街日报》转载了这个问题,但也没有形成结论性的东西。香港的财经报纸当然也关注这个问题,他们表示,地方政府和中国的银行界根本不在意“问题贷款”,中国的银行管理人员普遍不相信不良资产问题会严重到危及银行运营的地步。安邦集团的首席研究员陈功指出,如果你以为这仅仅是不负责任的中国银行界文过饰非的看法那就错了,国际上的投资银行同样持此观点。

摩根大通的研究报告指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随即再次引起市场关注,但他们对中国银行业的前景维持正面看法,他们尤其推荐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和交通银行。高盛公司甚至指出,不清楚“高危”的含义,按照他们的观点,即使是“高危”也可以通过重组来应付,而且整体融资平台贷款的增幅仅为4%,低于预期,相信风险仍属有限。而所有这些观点都是在银监会发表报告称,截止6月底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达到7.66万亿人民币,23%有偿还风险之后提出的。

所以,问题来了。

一方面,如《巴伦周刊》所言,“众所周知,中国房地产市场高速膨胀,政府正在采取紧缩措施,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取得多大成功”。中国社科院专家刘煜辉对同样的问题曾经估算,到2011年,地方负债可达10万亿元人民币,不出三年,这个数目可能会翻番。西方一些机构认为,中国目前的地方政府负债已经达到12万亿元。而bloomberg根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业内人士的话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获得的银行贷款中,能够全额收回的资金恐怕只有27%。

另一方面,社会主流观点又是如此轻松愉快,一切照旧,甚至西方具有影响力的投资银行也持同样乐观的态度,这就令人不免要问上一句,中国银行业究竟哪里不对劲?

按照信息分析的传统模式,我们当然会对照以往的情况。中国银行业有一个惯例,一旦银行业即将出事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看到某些大权在握的银行内部人士,生活方式有了重大改变。众所周知,一个掌握贷款、采购等大权的人,开始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的,此后随着对“业务”的了解日益深入,就会开始卷入各种“事非”当中了。以往无数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那些被抓的、被双规的、被迫下台的,几乎无一不是如此。而每当这种事情日益多起来的时候,也就是中国银行业要出事的时候。当年被抓起来的建设银行行长为了打高尔夫球,特地跑到洛杉矶蒙特利的17英里去打,奢华程度难以想象。现在,中国银行业究竟有没有事?只要观察中国银行业人员的生活方式就可知道。问题是,现在恰恰是这种问题开始增多的时候——最近经常听到房地产商们在讲,要给某某银行的人员送礼了,礼尚往来,人家都已经买了第二套别墅了,云云。还有的人抱怨说,每周都要陪银行高官“打高尔夫”,累的够呛!不少豪宅房地产楼盘销售的时候,只要问问中介,他们通常都神秘兮兮地告诉你,他们的某某客户就是银行的“高层”!显然,这种事情也非全然是虚传。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的工资几何大家都知道,工资最高恐怕也就是招商银行的那位马行长吧,但如果到处都有银行“高官”买别墅,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到什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要说一个银行高官们的逃亡潮即将爆发那也不一定!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是,如果不是贷款有风险,谁会送你别墅啊?

应该有问题,但问题究竟发生在哪里呢?

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主要的问题还没有暴露,过去不良资产高峰期的时候也是如此。查一查,没有回答“没有问题”;中央急了认真查,猛然发现一大堆问题。陈功相信,主要问题可能在两个点上,一个是利用贷款统计标准的漏洞,不算在内,这其实是永久性的法宝。比如,统计的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但政府关联公司算不算啊?真要统计,问题就会急剧增加,实际这是没法计算的问题。只有在最后问银行不良资产究竟有多少并且保证不追究责任人的时候(比如直接划归不良资产处置公司即可),一切才会暴露出来。这不是金融的问题,这是魔术的问题。这当然也不是刘明康的问题,这是刘谦的问题!

另一个要害点就是表外业务。表外业务主要有这样几项,一个是租赁,容易出事的经营性租赁,将融资性租赁做成经营性租赁,这样就可以不进资产负债表了。第二个是利用控股比例“做事”,若某企业持有其他企业相当数量,但未达到控股程度的所有者权益,由于该企业并不控制未合并企业,因此只须将长期投资作为一项资产予以确认,而不必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未合并企业的债务。当然,还有就是资产证券化的问题。这里面问题比较严重的是银行间的债券问题。比如开发银行主要做的就是政府业务,但长期以来它的资金来源就是通过银行间债券方式筹集的。

所以,问题很多。陈功相信,中国银行业肯定是不对劲的,历史经验表明,政府统计数据一贯对不良资产的规模是低估的,连希腊政府都敢在英美欧国家的眼皮底下这样干,所以问题并不是不存在,而是没有充分展现出来。实际上,陈功承认,他自己也不希望问题表现出来,最好是能够在问题暴露之前得到妥善的解决。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陈功认为,中国的不良资产问题很严重,但却没有充分暴露,不少银行高官们的生活方式现在已经很成问题,这通常是银行腐败和不良贷款的先兆,需要引发关注。(ACG)返回目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19 08:36 , Processed in 0.0277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