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806|回复: 79

[教学相关] 【作业】读《论语》心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 09: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人谈十条,教材课文中七条,外加任选三条。

要求,列原文,列注释,列翻译,要求翻译准确。

而后谈心得,就你所选的几条谈感想,可以只对其中的数条发表感想,但要让我看出确实是你发自内心的感想。要想做到这一点,就不要只作抽象评论,如“我觉得孔子的话很有道理,放在今天也不过时”之类,要想言之有物,就要展开联想,结合具体事例来谈,才会使你的文字生动起来。

再然后,每人发主题帖外要回一他人的帖子,看看有没有不同看法,或特别令你赞同的见解,就此展开交流几句。

这次给大家的时间宽裕点,两周。下下周上课前我要见到。

附:

授课时讲到的教材节选外的几个片段: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耳!”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忠 恕: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 9:34:05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1-3 22: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释]质:本质、内容等。也有将质解释为质朴的。

文:文采、形式等。

野:粗俗。

史:浮华。

彬彬:融合适中。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他的真实的能力超过了他的文采,就会显得粗俗,如果他的文采超过了他的真实能力,就会显得华而不实。只有他的能力和文采协调统一,才能称之为君子。”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注释]知:通“智”。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因为他们的性格就像水一样深邃宁静,仁者喜爱山,因为他们的品性就像山一样高远稳重。智者喜欢动(这里的动可不可以理解为水的流动,也就是指智者可以像水一样适应外物),仁者喜欢静(同样也将其理解为山的沉稳,仁者的胸怀就像山一样可以包容万物)。智者因为了悟万事万物所以很快乐,仁者因为胸怀宽广所以可以长寿。”


子曰:“饭疏食,饮水,区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饭:这里作动词用,指吃饭。

疏食:粗粮。

水:古代以“汤”和“水”对举。“汤”指热水。“水”就是冷水。

肱:上臂,这里泛指胳膊。

孔子说:“每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在上面睡觉,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不符合道义所获得的财富名利,对我而言就像眼前的浮云一样没有价值和意义。”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早晨对仁义道德有了了解,那么即使是傍晚就要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品行端正的人乐于成全别人的好事(符合仁义道德的事),不会帮助别人去做坏事(违背仁义道德的事)。小人则恰好相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知识和道理,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获取它为乐的人。”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尤人:责怪别人。

下学而上达:学了基本的知识却能参悟高深的道理。

孔子说:“我既不埋怨上天,也不责怪别人,学了基本的知识却能参悟高深的道理。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上天了吧。”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说:“一个人不应该担心自己没有地位,而应该担心缺少能够获得地位所需要的能力;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而应该努力提升自己,自然就会被别人了解。”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说:“君子不会因为一个人说了有价值的话就看重他,也不会因为不看重一个人就轻视他说的话。”(我觉得这句话说了两层意思:其一,要辩证地看待事物,既看到其积极可取的方面,也看到其消极的一面;其二,要真正了解一个人或事物,不能仅凭“言”或“行”,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评判。)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说:“过去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就会相信他的行为会和他的话语一致;现在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会对他加以评判。”


很喜欢这一条

子曰:“饭疏食,饮水,区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仅就前半句展开吧:我觉得有时候,幸福和快乐是不能简单地用获得的财富或名利来衡量的,我们离不开物质的世界,也都希望得到物质的富足,可我们更不能缺少精神的充实,当我们困惑迷茫彷徨无助时,一个充实的精神家园总会提供给我们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也总会在前行的路上给我们指引和慰藉。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此。所以我们会有躬耕陇亩依然怡然自得的五柳先生,会有仕途坎坷却仍旧豪放洒脱的青莲居士,会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会有“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很多时候,经过漫长的追寻终于发现,快乐就像身边一束温暖的阳光,眼前一片青翠的树叶,耳畔一阵叮咚的泉水,简单却意味深长。再平淡的生活,因为有了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也会变得不同。

呵呵,说了这么多,可能背离了孔老圣人说这句话的本意,但我想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文学欣赏本来就不该千篇一律,所以权且“断章取义”,借这段话表达一下我对幸福和快乐的生活的认识和看法。


我是金工的苏致学,学号200742017。这次不该我交作业,一时兴起,随便写了一些个人的意见,希望老师和同学多提意见。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7-11-12 11:05:4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10: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1.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注:孝:孝顺父母。弟:服从兄长。鲜:少。

译:有子说:"孝顺父母、兄长,而喜欢触犯上级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的法则就有了。孝顺父母、兄长,这就是人的根本.

评:中国古代有句话,百善孝为先,从文中可知只有孝了,才会忠,而如果全民都孝的话,则全民都会忠,则国家就会好治理!

2.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和颜悦色的人是仁心很少的人.

评:这种人在现实中是很常见的,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总是习惯于带上伪善的面具,不把自己心里说想表露出来!孔子已经重视到这点了,认为实质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事物放在表面上!

3.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重:庄重。固:封闭。主:以。。。为主。

译: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就可以不封闭.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错误不要怕改正错误.

评:此句有多个意向!首先阐述了君子要庄重,说明了稳重的重要性!而学习才可以获得新的东西,使自己不封闭,看到这,不得不让我想起清朝时由于统治阶级的自大,没有向外国学习,闭关锁国,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落后.在这里孔子有一次提出了忠,在孔子的思想里,忠和孝一直是重点.而无友不如己者,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知过能改亦是孔子认为做圣人所必备的东西.

4.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质:内容。文:形式。野:粗俗。史:浮华。彬彬:融合适中。

译:孔子说:内容胜过形式就会粗俗,形式胜过内容就会浮华,内容与形式融合适中,然后就能成为君子.

评:孔子这句话充分的阐述了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文质彬彬的理论,说明内容与形式要相互配合!由此,我想到了《笑傲江湖》里华山派里气宗与剑宗之间的争斗,莫不是与此话有很相似之处!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7-11-7 17:58:1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10: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5.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注:乐:喜欢。

译:孔子说:聪明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性格就象水一样活泼,有仁德的人就象山一样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会长寿。

评:其实个人觉得这句话中的智者和仁者是两种极端的人物,一种活泼,一种稳重!但是却同时为孔子所赞颂的人,这是不是说明圣人也不是一种性格的呢?

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疏食:粗茶淡饭。

译:吃着粗糙的饭,喝着白开水,曲着手臂当枕头睡觉,生活的乐趣在其中,如果是以不当的方法取得富贵,对我就如天空中的浮云一样。

评:这句话中显示出孔子对平淡生活的一种享受,对不义之财的不屑!激励我们一切要以义为准则!

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早上听说并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就算死了也无憾了!

评:这句话一般都是在明白一个道理后觉得很多事情都无所谓才用!说明了,人活一世,也就是为了了解一些真理而已!

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注:反是:完全相反。

译: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促成人做坏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评: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报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甚至有些人会不愿看见别人成功,即使别人的成功对自己无害,仍然想去破坏,实乃有违圣人之言,成人之美,看似容易,其实能做到的却是少之又少啊!

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评:这里好像特别提出了工作时心情的重要性!有着超越历史的意义,在那个时代,绝对是很大高的眼光!让我想起有人说金字塔是由一群对法老极度崇拜的人而非奴隶修建,因为只有怀着极度热情的人才可以修出如此完美的建筑出来!

10.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注:怨,尤:埋怨。下学而上达:学了基本的知识却能参悟高深的道理。

译:孔子说:不埋怨老天,不埋怨别人,学了基本的知识却能参悟高深的道理,了解我的大概只有老天了吧!

评:不把责任推给别人,能够从小事情中发现大道理的人,是孔子极为推崇的人!在孔子看来,只有老天才能了解这种人!

我是信管一的陈腾飞,刚开始发错地点了!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7-11-7 18:02:1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11: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子曰:“质(1)胜文(2)则野(3),文胜质则史(4)。文质彬彬(5),然后君子。” 
【注释】 1)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 (2)文:文采,经过修饰的。 
(3)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 (4)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 (5)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译:外表朴实胜过内在文采,就会变粗鲁、鄙野;内在文采胜过外表朴实,就会变地浮夸虚伪。

二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智者喜欢水,仁爱的人喜欢山,智者经常动,仁爱的人经常静,智者常心怀乐,仁爱的人常寿。

三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吃粗粮,喝白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睡,这其中也有乐趣。通过不仁义的手段变的富足和高贵,对我就像天上的白云一样没有意义。

(这段话很有启发:在面对贫苦的时候,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保持乐观心态,因为他们会认为这是走向成功前必要的磨练。同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是坚决不予接受的。人要保持立场,信仰。)

四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五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有道德的人成全和组成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当是小人与这相反。 

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在心里以它为乐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11: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子日:“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大,知我者其天乎!”

译:不怨恨上天,不埋怨别人,从很小的学问做起最后懂得大学问大道理,了解我的人大概就是上天吧。

(对于身边的事物,不管是好是坏,都不要埋怨。以从容不迫的心态对待。做学问,学知识不必急于求成,从小处做起,从点滴积累。只有量的积累才会导致质变和飞跃。)

八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注释】 (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处:居住。 (3)知:音zhì,同智。 
译: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选择不是与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说你是明智的呢?”

(很赞同这句,人的思想,性格等是很受外界的影响。所以要选择一个好的外界环境,孟母三迁就是为了寻找一个好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好的事物相处久了,自然就会有好习惯,好品质。这就是我们会重视对朋友的选择,在加强自身内在修养同时有群好的朋友向他们看起,最终受益的是自己。)

九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1)。”请益(2)。曰:“无倦(3)。” 
【注释】 (1)先之劳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之,指老百姓。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2)益:请求增加一些。 (3)无倦:不厌倦,不松懈。 

译: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在老百姓之前带头做,使百姓变得勤劳。”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厌倦。

(要想叫别人做什么就必须自己先带头做,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去做。做人不应只会对别人指手画脚,而从不审视自身。)

十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 :《诗经》三百篇,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孔子认为诗经就是思想纯正,从而它将会长久流传下去,被人歌颂,传唱。我认为其实做人也是如此,保持‘思想纯正’。‘思想纯正’的人做事就自然正确,为人处事学会‘思想纯正’不应巧言令色,巧言令色知识暂时的让别人高兴,时间久了你自然就显出原形,而‘思想纯正’的对待事物,对待朋友,出自真心才能长久。)

蔡晖晖  信管一班 2007250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7 11: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释]:[质]:本质,内容等。[文]:文采,形式。[野]:粗野。“文”与“质”在此可作多种解释。[史]:浮华。[彬彬]:融合适中。

[译文]:孔子说:“内在本质胜过外在形式,就会显得粗野,外在形式胜过内在本质就会显得浮华。文和质融合适中,这样以后才是一名君子。”

2.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知]:通智。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仁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人好静。聪明的人快乐,仁人则长寿。”

3.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饭]:这里作动词用,指吃饭。[疏食]:粗粮。[水]:古代以“汤”和“水”对举。“汤”指热水,“水”指冷水。[肱]:上臂,这里泛指胳膊。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枕着弯曲的胳膊,乐趣自在其中。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不义之财和荣誉,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4.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上懂得道理,就算晚上死了也是可以的。”

5.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注释];[成]:帮助促成。[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恰相反。”
  


孙芬,200741137。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7-11-12 11:13:1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7 11: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了之者。”

[注释]:[好]:爱好,喜好。

[译文]:孔子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把它作为乐趣的人。”


7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尤人]:责怪别人。[下学而上达]:学了基本的知识却能够参悟高深的道理。这句话前面的部分是(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译文]:孔子说:“不埋怨上天,不责怪别人,学了基本的知识却能够参悟高深的道理,了解我的人大概只有上天吧!”


8.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注释]:[欲]:要,应该。[讷]:本义是说话迟钝,这里指说话谨慎。[行]:行为,做事。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说话谨慎,做事迅速。”


9。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逝者]:流去的,过去的,指流水或时光。[夫]:语气词。[舍]:停留,止。

[译文]:孔子说:“逝去的时间像流水一样,白天黑夜都不停的流淌。”


1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注释];[远近]:皆指时间。远,将来。近,近期。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期的忧虑。“

孙芬,200741137.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7-11-12 11:18:0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7 11: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评价1)孔子主张仁,仁既质。孔子虽重质,但就孔子这个世界级文化巨人,从他的辨证思维来看,仁和质还是属于一种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关系。否则,他的得意门生之一子贡也不会说出“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的话语。

就一本书而言,只有质,虽内容充实却干涩难懂。就如一碗白开水,虽然解渴但那无色无味的味道,现今青少年以很少有人去品尝。只有文,虽引人入胜却无恒久的魅力。就如一盒蛋糕,虽可口甜腻却没人会把他作为主食。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浮华的骈文只能风行一时。于丹的《论语心得》追捧人数之多。

就一个人而言,我们更是能从其一言一行中窥探出此人的文质特点。

就一个国家民族而言,更是如此。文质在我们国家的表现形式应该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吧,很可惜的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精神文明却没有迈出与之相匹配的步伐。韩国竟然声称他们是儒学最后的家乡,道家学术《庄子》成为外国排行榜上的畅销书而在我们国内却无人问津……我们是该庆幸我国的学术受如此好评呢还是应该悲伤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五千年文化正一步步的丢失呢?在这个追名逐利金钱至上的功利社会,我们能否守的住自己心灵上的一丝空明呢?

(评价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是一种何等的境界!在某些人看来,这可能是一种贫穷的表现,一种孔子落魄如丧家之犬的状态。但当你闭上眼睛细细体会,那种超然万物安贫乐道的孔子形象便油然而出。那种与大自然融合的宁静,那种超然于尘世的从容洒脱,这就是他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就如归有光“仅能容一人居的小阁子,”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刘禹锡简朴的陋室,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行。

(评价10)不要奉此为圭臬,更不要以沉默是金为借口,当需要你开口时,请你一定要口若悬河;当需要你沉默时,请不要轻开你的尊口。敏于行很重要,没有能力,其他一切皆为空谈,但如果你不懂得该开口是就开口,或许你这匹千里马就回被埋没。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7-11-12 11:20:2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7 16: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心得
    

1【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注释】  患:忧虑,怨恨。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即不理解自己。

  【译文】  孔子说:“不怨恨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

2【原文】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上学而下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

  【注释】  尤人:责怪别人。

            下学而上达:学了基本的知识却能参悟高深的道理。

  【译文】  孔子说:“(我)不怨恨上天,不责怪别人,下学礼仪上学天道。理解我的只有上天了!”

3【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注释】   知:通“智”

  【译文】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4【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早晨听说了道理,晚上死也可以了。”

5【原文】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6【原文】 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注释】 饭:这里作动词用,指吃饭。蔬食:粗粮。 水:古代以“汤”和“水”对举。“汤”指热

          水,“水”就是冷水。肱:上臂,这用泛指胳膊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

         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7【原文】 子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注释】 其:“语气词,大概,或许。恕:恕    道,以人爱宽容之心待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遵寻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8【原文】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释】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9【原文】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注释】 孟敬子:即鲁国大夫孟孙捷。 
问:探望、探视。 
 
动容貌:使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于面容。 
暴慢:粗暴、放肆。 
正颜色: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 
出辞气: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 
鄙倍:鄙,粗野。倍同背,背理。 
笾豆之事:笾(音biān)和豆都是古代祭祀和典礼中的用具。 
有司:指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这里指主管祭祀、礼仪事务的官吏。 

   【译文】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10【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自己本身行得正,不用下令下属就会遵循:自己行得不正,虽然下令下属也不会遵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21:53:5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01:53 , Processed in 0.0896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