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白水

[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课答疑专用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2 18: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10-11-21 23:24:34的发言:

是让学生任选一题,做文献综述。

明白了,是做综述写作的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3 20: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上大众传播学的课,老师给我们放了一段王志几年前采访默多克的片段,王志问起了默多克的家庭生活,默多克去了一个中国太太。王志问默多克:“你是因为妻子是中国人,才这么重视开发中国市场呢;还是因为重视中国市场,才娶了中国妻子?”当时听到这个问题,我就觉得这是一个问题陷阱,首先我觉得这个命题的前提就有问题,这个命题的前提是认为娶了中国妻子和开发中国市场有联系,而这个前提是不一定成立的,所以我认为王志这个问题问的有失水准,不知道老师怎么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3 22: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杨成纯在2010-11-23 20:46:25的发言:
今天上大众传播学的课,老师给我们放了一段王志几年前采访默多克的片段,王志问起了默多克的家庭生活,默多克去了一个中国太太。王志问默多克:“你是因为妻子是中国人,才这么重视开发中国市场呢;还是因为重视中国市场,才娶了中国妻子?”当时听到这个问题,我就觉得这是一个问题陷阱,首先我觉得这个命题的前提就有问题,这个命题的前提是认为娶了中国妻子和开发中国市场有联系,而这个前提是不一定成立的,所以我认为王志这个问题问的有失水准,不知道老师怎么看?

是,这个是他自己设定的前提,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为什么一定要把妻子和市场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妻子是一种商品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10: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水老师,在这次论文写作期中考试的试卷中,我对第二大题的第二小题始终有一点小小的疑惑。原句如下:

本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智、义、奸等性格各异却又饱满的男性形象,但是,对于其中同样是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的描绘,人们却缺乏了关注热情。

如果我没有听岔的话,老师的解释是:“但是”前后两个句子主语不一致,应做到讨论对象的一致。毋庸置疑的问题。

我想分别说说我对“本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智、义、奸等性格各异却又饱满的男性形象”“对于其中同样是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的描绘,人们却缺乏了关注热情”这两个句子的疑惑。

第一句:我觉得“本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这句话放在这里边或者多余或者说服力不强。个人以为,只要是仔细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有人物形象生动多样,如在耳目的感觉。况且,真正的一部好作品,比如四大名著中的其他三部,人物性格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人物的形象刻画也会栩栩如生。所以我们可以不经查阅资料,就可有这个直观的反映。并且,我认为,原作者将此句话放在这里无疑是想增加文章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但个人读起来,总觉得这个模棱两可的词反而削弱了这种效果,心里总是会有这样的疑问:作者真的去查了么?如果查了,那大量究竟是多大呢?所以综上,我认为这句话是可以省略的。

第二句:首先我想把这句话合成一个整句,即:人们却对于其中同样是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的描绘缺乏关注热情。这个句子中的介词“对于”,是针对的“人们”和“描绘”。而其中“女性形象”和“描绘”两个词之间是不是也应该有个介词呢?我们一般说描绘某某或者是对某某的描绘,而貌似很少说某某的描绘吧?另外,对于“其中同样是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的描绘”这块,读起来很累,很累赘。

经过仔细思量之后,我把句子改成这样:《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智、义、奸等性格各异却又饱满的男性形象,备受人们关注,但是,它也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而人们却对此缺乏了关注的热情。

在改句的过程中,我认为应该要尽量揣摩尊重原作者的意图,有的地方可能会改动较大,但是这并不与修改病句的原则相悖。

以上仅为个人意见,不甚准确,望老师指正。同时也期待其他老师和同学宝贵意见!O(_)O谢谢!

[em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24 10:50:2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4 10: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杨成纯在2010-11-23 20:46:25的发言:
今天上大众传播学的课,老师给我们放了一段王志几年前采访默多克的片段,王志问起了默多克的家庭生活,默多克去了一个中国太太。王志问默多克:“你是因为妻子是中国人,才这么重视开发中国市场呢;还是因为重视中国市场,才娶了中国妻子?”当时听到这个问题,我就觉得这是一个问题陷阱,首先我觉得这个命题的前提就有问题,这个命题的前提是认为娶了中国妻子和开发中国市场有联系,而这个前提是不一定成立的,所以我认为王志这个问题问的有失水准,不知道老师怎么看?

是,他这个问题里确实预设了你说的那个前提。在现实生活中,因身边的亲人或朋友是哪个地方的人从而对那个地方发生兴趣,也是常有的事,所以王志那样问,也可以理解,不能说是有意设置陷阱,但正像你说的,他的提问前提不一定成立,如果不成立,默克多可以这样回答:“我重视开发中国市场和娶中国妻子,没有任何关系”,这就是针对问话的前提的作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4 11: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叶萍在2010-11-24 10:48:15的发言:

白水老师,在这次论文写作期中考试的试卷中,我对第二大题的第二小题始终有一点小小的疑惑。原句如下:

本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智、义、奸等性格各异却又饱满的男性形象,但是,对于其中同样是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的描绘,人们却缺乏了关注热情。
   

如果我没有听岔的话,老师的解释是:“但是”前后两个句子主语不一致,应做到讨论对象的一致。毋庸置疑的问题。
   

我想分别说说我对“本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智、义、奸等性格各异却又饱满的男性形象”“对于其中同样是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的描绘,人们却缺乏了关注热情”这两个句子的疑惑。
   

第一句:我觉得“本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这句话放在这里边或者多余或者说服力不强。个人以为,只要是仔细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有人物形象生动多样,如在耳目的感觉。况且,真正的一部好作品,比如四大名著中的其他三部,人物性格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人物的形象刻画也会栩栩如生。所以我们可以不经查阅资料,就可有这个直观的反映。并且,我认为,原作者将此句话放在这里无疑是想增加文章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但个人读起来,总觉得这个模棱两可的词反而削弱了这种效果,心里总是会有这样的疑问:作者真的去查了么?如果查了,那大量究竟是多大呢?所以综上,我认为这句话是可以省略的。
   

第二句:首先我想把这句话合成一个整句,即:人们却对于其中同样是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的描绘缺乏关注热情。这个句子中的介词“对于”,是针对的“人们”和“描绘”。而其中“女性形象”和“描绘”两个词之间是不是也应该有个介词呢?我们一般说描绘某某或者是对某某的描绘,而貌似很少说某某的描绘吧?另外,对于“其中同样是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的描绘”这块,读起来很累,很累赘。
   

经过仔细思量之后,我把句子改成这样:《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智、义、奸等性格各异却又饱满的男性形象,备受人们关注,但是,它也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而人们却对此缺乏了关注的热情。
   

在改句的过程中,我认为应该要尽量揣摩尊重原作者的意图,有的地方可能会改动较大,但是这并不与修改病句的原则相悖。
   

以上仅为个人意见,不甚准确,望老师指正。同时也期待其他老师和同学宝贵意见!O(_)O谢谢!
   

[em04]

问得好!既然我们要求所有的同学都参与问答讨论,所以我先不回答,先听听其他同学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14: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10-11-24 10:55:52的发言:

是,他这个问题里确实预设了你说的那个前提。在现实生活中,因身边的亲人或朋友是哪个地方的人从而对那个地方发生兴趣,也是常有的事,所以王志那样问,也可以理解,不能说是有意设置陷阱,但正像你说的,他的提问前提不一定成立,如果不成立,默克多可以这样回答:“我重视开发中国市场和娶中国妻子,没有任何关系”,这就是针对问话的前提的作答了。

嗯,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22: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叶萍同学的发言,我想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点,关于“查阅了大量资料”。此处引用的这一句子为病句,做相应补充后才能表达完整准确的意思。我认为此处作者强调的,可能是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三国演义》中描绘的男性形象广受关注,而非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书中描绘的男性形象饱满鲜活。

第二点,修改句子。《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智、义、奸等性格各异却又饱满的男性形象,备受人们关注,但是它也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而人们却对此缺乏了关注的热情。”这个句子由一个关联词“但是”连接,前半句和后半句如果有相似的句式结构,在整体上形成一定的对称性,可能会连贯一些。

句子可以改为:“《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智、义、奸等性格各异却又饱满的男性形象,备受读者欢迎,但是,它也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却很难引起人们关注

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欢迎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24 22:33:4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4 23: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红绿蓝在2010-11-24 22:30:19的发言:

看了叶萍同学的发言,我想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点,关于“查阅了大量资料”。此处引用的这一句子为病句,做相应补充后才能表达完整准确的意思。我认为此处作者强调的,可能是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三国演义》中描绘的男性形象广受关注,而非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书中描绘的男性形象饱满鲜活。

第二点,修改句子。《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智、义、奸等性格各异却又饱满的男性形象,备受人们关注,但是它也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而人们却对此缺乏了关注的热情。”这个句子由一个关联词“但是”连接,前半句和后半句如果有相似的句式结构,在整体上形成一定的对称性,可能会连贯一些。

句子可以改为:“《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智、义、奸等性格各异却又饱满的男性形象,备受读者欢迎,但是,它也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却很难引起人们关注

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欢迎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说得好。我先说叶萍的发言很好,是因为那个句子我一搭眼就看出了“但是”前后的不对称,所以说了句前后要么都是“人物形象”要么都是“关注”,但经叶萍一说,我才注意到,考虑到前面的那句“查阅了大量资料”,前后都是“人物形象”并不合理,这就是学生比老师强的地方,所以要表扬。接下来,你补充分析道:“我认为此处作者强调的,可能是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三国演义》中描绘的男性形象广受关注,而非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书中描绘的男性形象饱满鲜活。”这一分析也很到位,能够很好地回答叶萍同学提的问题,如果问我,我也是这个看法。接下来,我们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手不相应的句子,这个话题也许更有意思。我的看法是,一方面是因平时东西写得少,对语义的断裂不够敏感,另一方面,可能是有什么东西分散了下笔者的注意力。那么可能是什么东西呢?我的看法就是“智、义、奸等”这几个字,诸位读到这句子里这几个字时没有觉得不自然吗?没有感觉到可能是硬凑上去的吗?当然,这几个字有出处,它们来自于毛宗岗评点里的智绝、义绝、奸绝这所谓的三绝之说,但放到这个句子里,语感却很不好,也比较多余,还能看出作者用力的痕迹,在这种不需要用力的地方去用力,就可以会分散注意力,忽略了句子后面的问题。这几个字其实完全可以删掉,删掉以后,再稍加打磨,也许可以写成这样:

“本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对《三国演义》里塑造的众多性格各异而又栩栩如生的男性形象,关注者众,但对作品中同样是描绘得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却鲜有人关注。”

这个句子还有进一步打磨的余地,但相比原句,意脉连贯多了。你的改法也很好,但语义上,仍残留有叶萍说的那个问题,即作品塑造了众多形象这一点仍然是“发现”的宾语,是发现对象,所以还是应该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5 12: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O(∩_∩)O~非常感谢!对于第一点,我还真不想到呢,太棒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26 07:40 , Processed in 0.03546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