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木兰晓芙

[教学相关] [语言学理论]2009级教学专用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09: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文湃在2010-10-22 15:47:26的发言:
老师,有期中考试么?[em09][em09]

    (抱歉,刚看到这个帖子!)

      语言学理论课程没有期中考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7 21: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课堂发言稿

一直对电影情有独钟,尤其是港台电影,也曾看了不少。前些日子在语言学课上,听到静思对电影中人物独白的分析,才突然发现,看了那么多电影,却没真正了解过电影中的语言学内涵。那天无意中逛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看到一篇论文——《电影片名的语言学研究》,出自湖南师范大学的高毓敏,此人仅仅从很不起眼的电影片名中分析出了许多语言学的理论。

一部好的影片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除了演员的精湛演技、富有哲理的对话以及绚丽多彩的画面外,与其寓意深刻,回味无穷的片名有着直接的关系。好的片名与好的内容的完美统一,能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和高尚情操的陶冶。除此之外,片名与商业价值还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我们在去电影院欣赏电影,在事先未了解的情况下,通常会通过片名来判断该电影的优劣。所以无论从商业收益角度,还是从艺术欣赏角度来看,一个好的片名是非常重要的。

在细读论文内容之前,我先浏览了作者的论文书签。她的文章结构安排极具条理性,章节内容安排一环紧扣一环,逻辑思维能力极强,并且在分析电影片名这一问题领域里分析的很全面。此论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一、电影片名的重要性、研究现状、方法和意义;二、电影片名的常规分析(语音、词汇、语法);三、电影片名的文体意义分析;四、电影片名的功能分析;五、电影片名语言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五方面内容中,给我印象最深也最有感触的部分是“电影片名语言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片名崇洋媚外,过于新奇,没有传达相关信息。例如曾经周杰伦主演的《头文字D》。初看此题目,很多人都会觉得很新奇很有个性,但几乎没有人懂得这个片名的意思,不懂这个片名与影片内容的关系。我在看了影片之后,发觉影片内容很容易懂,但最终还是不懂片名的含义。事实上,《头文字D》原名是《Initial D》,意思是D字第一名,“D"Drift的简写,就是车迷们平时说的甩尾”(汽车用语,指车疾速行驶时疾速拐弯,车轮横向滑动的状态),全部的意思就是甩尾第一。但如果不是导演的解释,几乎无人可以理解。

问题二:片名中标点符号的滥用,没有理据或者理据不足。比较早出现的有影片《如果·爱》,后来逐渐派生出《色|戒》、《夜。上海》等多部影片。虽然标点符号加入到片名中,造就了片名元素的多样化,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有的影片不管有没有需要,在片名中都使用标点,以此来引起观众的注意。标点符号在我们的语言中,各有其意义。而《如果·爱》的导演在解释片名是说:此·是也许的意思,即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也许是相爱的。这种解释如此牵强,不仅仅曲解了标点符号的含义,更误导了观众,易造成日后标点符号的乱用现象。

问题三:难分辨,易误认型片名层出不穷。有的片名完全同音同名,片名同义,但是剧情内容却迥异。(《无间道》中﹠《无间道》美);有的片名近似,只是少数几个字的差异,片名上看含有同义,事实上两部影片的故事毫无关系,很容易让人误认。(《爱情呼叫转移》﹠《命运呼叫转移》);有的片名貌似姐妹篇——片名重用字’’居多,容易给人错觉。(《大城小事》﹠《大城小故事》)

问题四:片名乱用诗句,但理据不足。例如:《满城尽带黄金甲》。片名出自唐代黄巢的一首诗《不第后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片名将"错写为’’,不知是否有意,但一字之差,句子却不通了。剧情披露之前,会让读过诗句的观众以为是有关唐末黄巢起事,天下大乱的故事。看过电影后才知道,所谓黄金,不过是电影剧组为影片设置的基本色调:金碧辉煌,以渲染宫廷的奢华,其内容则是以乱伦为伏线的古典版的《雷雨》,只是将旧式家族悲剧搬演到皇宫里而已,而时代地点一变,原作的社会批判意义与进步性都荡然无存,却成了宫廷复仇故事。

问题五:挑逗低俗趣味型。一些导演、制片人为了迎合部分观众的低俗趣味,靠起一些裸露的片名,妄想引起观众的联想而增加票房,却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艺术欣赏力更是荡然无存。例如:《意乱情迷》、《巫山云雨》等。

我认为,如今电影市场出现众多问题,原因大致如下:

1)大部分观众崇洋媚外的心理

2)创作者喜把简单复杂化,以彰显个性

3)盲目跟风

4)商业化氛围浓郁,盲目追求票房效益

5)存在小部分依附名声现象

6)部分制作者对电影片名欠缺重视

看了这篇论文,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               论文逻辑性强,结构简明,有清晰的线条贯穿始终,给人以简洁明朗的阅读感。

 二、               作者在写作前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取证,全面的分析电影片名的语言现象,体现除了严谨的学术态度。例如:作者在得出“现代电影片名在音节方面逐步趋向于四、五音节”这一结论前,分析调查了1263个片名;并且在押韵方面对这1263个片名进行了归类总结,得出了“当今电影片名主要压头韵和压元韵两方面”的结论作者在。

 三、               作者在论文中分析每一处语言学理论时,都举出了大量的例子加以验证,使得文章有趣易懂;结尾处还写了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懂之处,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缺点。

 四、               很多人觉得语言学枯燥难懂,其实如果我们可以时刻联系实际生活,就可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看到语言学的影子。如果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分析生活中每一个细微的环节,再结合语言学理论知识,语言学也可以很有趣。

 

 

 

 

关于电影片名中押韵问题:

一、压头韵(不太常见):  《那山、那人、那狗》  Pride and Prejudice》等

二、压元韵(较常见): 《悍妇憨夫》  《奸人坚》  《叠影危情》  《喜洋洋与灰太狼》  《反串》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1: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蔺潇同学的课堂发言很好,同学们可以作为借鉴。

条目清晰,有对论文的宏观框架的概括说明,也有最感兴趣部分的详细介绍,最关键的,是对所涉及的有趣话题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这是最值得鼓励的。

我的三个问题是:

(一)我认为,如今电影市场出现众多问题,原因大致如下:
   

(1)大部分观众崇洋媚外的心理
   
(2)创作者喜把简单复杂化,以彰显个性
   
(3)盲目跟风
   
(4)商业化氛围浓郁,盲目追求票房效益
   
(5)存在小部分依附“名声”现象
   
(6)部分制作者对电影片名欠缺重视
   

这部分是你的观点还是论文作者的观点?如果是作者的观点,就不能表述为“‘我’认为”吧。

(二)片名押韵:《喜洋洋与灰太郎》押的是元韵吗?

(三)电影市场问题众多的原因,列出了六条,我听完之后觉得都是从电影片名角度来谈的,不知道是否准确。请你简单说说你的看法。

   

     蔺潇的发言在课堂上就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和争论,同学们可以在此跟帖继续进行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8 11:54:2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0 11: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

就您的三个问题:

(一)在本篇论文中,作者主要分析了电影片名出现的问题,但究其原因阐述的并不明确,只是一笔带过。我写的这六条,其中有作者写的原因,也有我自己总结的一部分~~

(二)压元韵就是重复相同或相近的元音。《喜洋洋与灰太狼》的“羊”和“狼”互压元韵吧?

(三)这篇论文的主题就是“电影片名的语言学研究”,确实仅仅是从电影片名的角度分析了当今电影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当今电影出现的问题涉及众多方面,如果一一罗列,可能会有成百上千条,所以针对本论文的主题,就仅仅从片名角度说了一下原因~~~~可能确实有些片面,还请老师多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08: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蔺潇在2010-11-10 11:56:11的发言:

谢谢老师~~

就您的三个问题:

(一)在本篇论文中,作者主要分析了电影片名出现的问题,但究其原因阐述的并不明确,只是一笔带过。我写的这六条,其中有作者写的原因,也有我自己总结的一部分~~

(二)压元韵就是重复相同或相近的元音。《喜洋洋与灰太狼》的“羊”和“狼”互压元韵吧?

(三)这篇论文的主题就是“电影片名的语言学研究”,确实仅仅是从电影片名的角度分析了当今电影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当今电影出现的问题涉及众多方面,如果一一罗列,可能会有成百上千条,所以针对本论文的主题,就仅仅从片名角度说了一下原因~~~~可能确实有些片面,还请老师多多指教。

     (一)有作者的意见也有你自己的意见,是混在一起的?写论文思路和语言一定要清晰,最好分成两部分,说清楚,避免读者误解;

     (二)押韵问题,不能只考虑主要元音,在有韵尾时一定要兼顾韵尾,即要求整个韵母或者韵腹与韵尾一致,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再查资料,好好领会。你举的这几部影片,确实存在押韵现象,但不是押相同的韵;“押元韵”的说法也有问题。

     (三)第三个问题,我的意思是,想请你也从电影片名角度说说自己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16: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学概论》课堂PRESENTATION讲稿

           汪雨晴 200940009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语言学概论上我讲的主题是有关于闽南语的。我所选取的论文是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所的林叶连先生所写的《从<诗经>探讨闽南语存古现象》,刊登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5 月第29 卷第3 期上。

闽南语是中国古老的语言。据研究,它是晋唐时期河南河洛官话,是当时中国政治文化中心洛阳至开封一代的标准口音。当时,中原士族分三批进入闽越。福建有“八三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交通不便,因此它的发音得以保留许多古音的特色, 闽南语在声韵学、字义学、民俗学等多方面有非常重大的价值。从《诗经》一些语词所存在的古义至今仍被活用于日常闽南语中的实例, 可证明《诗》与闽南语有着一脉相承的源流关系。

以下是这篇论文的提纲:

一、《诗经》中一些语词的意义与闽南语日常用语完全相同

二、闽南语发音可作为《诗经》“音近义通”或“假借义”的佐证

三、闽南语发音可作为“声训字”的佐证

四、从押韵观察,闽南语保留《诗经》接近原貌的韵脚发音

五、从闽南的礼俗用语,知其源自《诗经》

六、路名、书名用语源自《诗经》

    在此论文中,第四部分所讲述的内容以及所举例子非闽南语地区的同学比较难以理解,而第六部分所举例子都为台湾当地例子,因此在本次介绍中省去。

一、《诗经》中一些语词的意义与闽南语日常用语完全相同
以下是我从论文丰富的举例中选取的六个例子:皙、走、鼎、康、刘、后生。

1、皙  

《鄘风·君子偕老》二章:“扬且之晳也”;

《孔疏》::“其眉上扬广,且其面之色又白皙”

现在在普通话的日常用语中,已经很少用“皙”形容物体很白,但是在闽南语中,“皙”仍旧是常用字。

例如:普通话:墙壁非常白

       闽南语:墙壁白皙皙

2、走

《大雅·绵》二章:“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郑笺》:”来朝走马,言其辟恶早且急也。“

顾广誉《学诗详说》:“走马,犹云驱马。”

“走”的古意是“快速奔跑”,与今天的“步行”不同。相信各位同学在高中的文言文学习中都应该有学过这个意思。在闽南语中,“走”也是“快跑”的意思。

举例:普通话:忽然下大雨,全班跑进教室

       闽南语:忽然落大雨,全班走入教室。

3、鼎

《周颂·丝衣》一章: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旨酒思柔。
    

《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鼎”是古代烹煮的器具,在今日闽南语地区,“鼎”用来指一些煮饭所用的器具,仍是一个常用语。

举例:普通话:水开了,水饺可以下锅。

      闽南语:水滚了,水饺可以落鼎。

4、康

《商颂·烈祖》一章:“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郑笺》:天于是下平安之福,使年丰。

闽南语中”康是喜乐、福气、益处的意思。记得小时候,家里煮了好东西,奶奶都会说:“有好康,快来吃。”而在闽南语地区,形容某人遇到了不好的事,特别是一些官场上的事,经常会说:“某人这次犯事了,要坏康了”。

举例:普通话:这次专程前来,有好事,想要通知你。

       闽南语:这回专工来,有好康,报你知。

5、刘

《周颂·武》一章: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毛传》:刘,杀也。

“刘”字从“刀”旁,其本意在此。

《书·盘庚上》:重我民,无尽刘。

《孔传》:刘,杀也。

今闽南语仍沿用”刘“字古意。家长骂小孩子时常说:“再不好好吃饭,我要刘伊。”

举例:普通话:强盗追过来,举刀朝他的手臂刺下去,抢走钱包。

       闽南语:强盗逐过来,揭刀对伊手刘落去,抢走钱包。

6、后生

《商颂·殷武》五章: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朱子《诗集传》:我后生,谓后嗣子孙也。

举例:普通话:生儿子。

      闽南语:生后生。

二、闽南语发音可作为《诗经》“音近义通”或“假借义”的佐证
举例:选,算也

女,你也。

1、选,算也

《小雅·车攻》三章:之子于苗,选徒嚣嚣。

《毛传》:唯数车徙者为有声也。

由此可知,”选“为算、数的意思。

陈奂《诗毛氏传疏》:选读为算。

在闽南语中,”算“有两个读音,其中一个与”选“同音。

举例:”人算不如天算“和“人选不如天选”用闽南语读是一样的。

2、女,你也

《郑风·大叔于田》一章: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女”有时写作“汝”

在古音中,“女”和“你”同音。

在闽南语中,“女”保留古音,“女”和“你”可以读同音,

以下是一些类似的例子:

    英语

三、闽南语发音可作为“声训字”的佐证

※所谓声训,就是用来作解释的字和被解释的字语义想通,语音也想通或部分相同。

《大雅·凫鹥》旨酒欣欣,燔炙芬芬。

《毛传》:芬芬,香也。

在普通话中,芬和香的读音差别很大。但是在闽南语中,“芬”读hun,香读hiong.都发喉音。因此,类似的例子可以作为《毛传》使用声训的佐证。

五、从闽南的礼俗用语,知其源自《诗经》

1、婚礼用语

在闽南地区,婚礼成为“周公之礼”

《召南·行露》: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郑笺》:室家不足,谓媒妁之言不和,六礼之来强委之。

《孔疏》:六礼者,纳彩至亲迎。

至今,在闽南的农村地区,依旧保留着”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婚俗。

2、丧礼用语

在闽南地区,妇女哭过世的丈夫,成为“哭伯”。这是源自于周朝的说法。

因为古代男尊女卑, 妇女不能直呼其夫的名号,因此周朝妇女以“伯”代称。

《卫风·伯兮》:伯兮伯兮,邦之桀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朱子《诗集传》:伯,妇人目其夫之字也。

现代说闽南语的年轻人已经不知“哭伯礼”为何物,在日常生活中,“哭伯”被拿来粗鄙地骂人“过度喧嚷”,被骂的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

结论

1、用闽南语读《诗经》,从字音、字义以及礼俗等多方面探讨,发现彼此共同处颇多,闽南语的确是源自黄河流域的古老语言。

2、闽南语在诸多方面有重要的考古价值,我们应予以重视,并且懂得珍惜和保护。

我的感受

一、针对文章:

1、本文条理清楚,五大主题举例得当,详略有致,易于理解;

2、不仅仅局限在方言的研究,还把方言同文化、风俗结合在一起,增加了内涵和趣味性。

3、作为闽南人,许多情况都是习以为常的,但是经过解释,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文化传承,深受启发。

二、我的理解——闽南语的文化传承

1、从本文出发,我结合已有的知识,认为闽南语的传承不仅与《诗经》有很大的联系,并且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在不同的空间,都相应的保留了当时的一些特点。

“闽南话是我们的先祖在大迁徙中避开中原民族融合所造成的语言改革,而完整地保留了两汉时代的古汉音,也就是中原标准音。”

2、从学习日语的同学中我得知,闽南语地区的同学学习日语具有天然的优势。原因就是日语是以中国的古汉语为主融合其他语言而成的。今天日本人朗诵佛经发音几乎和闽南语是一样的。

3、闽南语不仅保留了《诗经》所处年代的语言特点,同时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也保留了那个时期语言的某些形态,在唐诗、宋词等的诵读中,一些普通话朗诵没有押韵平仄的语句,用闽南语就能读出韵味。

 备注:有一些在课堂上举的例子我没有加在整理后的讲稿,我想把此文扩充,并查找更多的资料来支持,作为期末作业,请问老师可以吗?

 备注:有一些在课堂上举的例子我没有加在整理后的讲稿,我想把此文扩充,并查找更多的资料来支持,作为期末作业,请问老师可以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13 16:30:3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7: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晴这篇发言稿内容丰富,例子翔实,条理清晰,对论文进行了一番整理和思考,课堂发言时展示了自己家乡方言的实际发音,又增添了一些视频演示,看得出下了很大功夫,很值得称道!

建议你把唐诗宋词中用普通话诵读不押韵而用闽南语读押韵的例子放上来一些;你可以进一步扩充此文作为自己的期末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4 14: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英语中有一些与中国元素相关的单词就是根据闽南语的发音音译的,比如“茶”读“tea“ 不知是否是这样呢?[em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5 20: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我整理整理,就发上去。不过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方言的文章需要有实际读音才能更为直观更为有趣,所以我自己看了稿件,觉得没有现场讲得好,不知看的同学是什么感觉?如果需要我注音,我只能注相似的音,不知大家怎么看呢?另外,请教大家把音频的文件发到论坛的方法,我试了好几次都放不上去,不知是什么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5 20: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Tea的读音在我们那(泉州市,因为我不知道厦门与漳州的读法是否一样,但应该是相似),读dei(第二声),似乎只有辅音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27 05:00 , Processed in 0.04732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