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白水

[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诊断室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22: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放松一下,欣赏一段相声,注意一下其中的某一位是如何强词夺理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gdSOUf0bw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8 14: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兰晓芙在2010-11-19 12:49:11的发言:

也许是我过敏,怎么我看这句话是病句?列宁同志著作原句的翻译: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评经济浪漫主义》(1897 年春)。《列宁全集》第2 卷第150 页

http://www.shuiyunjian.bj.cn/dispbbs.asp?boardid=9&ID=2532&replyID=2532

嘿嘿,我想说一下对这个句子的看法:

首先,严格从语法上说,这个句子是缺少主语的,但如果从上下文的角度,应该可以推断“判断”的主语为“我们”。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不用深究,否则就会有吹毛求疵之嫌。根据后文,可以知道“历史功绩”的主语为“历史学家”,但如果将“历史学家”放在后边,则会让初读此句者有突兀之感。所以,个人认为应该将其前置。

其次,对于后边的两个句子,我认为,应该将“没有”改成“是否”;“比他们前辈”实际上是修饰“新”,若放在“提供”则位置不当。

所以我的改法初步为  :我们要判断历史学家的功绩,不是根据他们是否提供了现代所需要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是否提出了比他们前辈新的东西。 

 改得不太好,望老师同学们指正!

[em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8 14:35:5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8 20: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11-1-28 9:10:01的发言:

 

这里你提到了一个关键的词:“语境”。没有语境限制,那确实像你或其他几位同学修改的那样,第二句表述成“有没有”“是否”更严密,但如果有具体语境,原句其实问题不大。这个句子,我第一次看到它时,虽觉得有点别扭,但能明白那个意思,它可能是针对某些批评古人没有怎样怎样做这一类的言论提出来的。刚才查了下这句话出现的语境,列宁的《评经济浪漫主义》,果然如此,它的上下文是:

 

西斯蒙第的确议论过:机器有害还是无害呢?他用箴言“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有当生产适合消费时,机器才是有利的(参看《俄国财富》第7期第156页的引文)。作了上面的一切叙述之后,我们在这里已没有必要来证明,这种“解决”不过是以小资产阶级的空想来代替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决不能因为西斯蒙第没有进行这种分析而责备他。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聊《十九札》那次读书夜,我也是在类似的语境下引用这句话的,当时好像聊起了古代的士人没有独立人格这类话题,我对朱青生的某些说法提出异议,想到了这句话。

 

 

 

 

           看了您提供的整段的“大语境”,明白了那句话的确问题不大,跟上文衔接得很紧密,语意很贯通。非常感谢!我偷懒没去查原文,应该向白水老师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7 10:59:0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09: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兰晓芙在2010-12-3 17:52:42的发言:

十天过去了,给易院长的邮件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考虑,现在的句子也不是完全说不通;如果有错的话,其实也比较好改:“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新的东西”。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新的东西”。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讨论。

 

这里你提到了一个关键的词:“语境”。没有语境限制,那确实像你或其他几位同学修改的那样,第二句表述成“有没有”“是否”更严密,但如果有具体语境,原句其实问题不大。这个句子,我第一次看到它时,虽觉得有点别扭,但能明白那个意思,它可能是针对某些批评古人没有怎样怎样做这一类的言论提出来的。刚才查了下这句话出现的语境,列宁的《评经济浪漫主义》,果然如此,它的上下文是:

 

西斯蒙第的确议论过:机器有害还是无害呢?他用箴言“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有当生产适合消费时,机器才是有利的(参看《俄国财富》第7期第156页的引文)。作了上面的一切叙述之后,我们在这里已没有必要来证明,这种“解决”不过是以小资产阶级的空想来代替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决不能因为西斯蒙第没有进行这种分析而责备他。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聊《十九札》那次读书夜,我也是在类似的语境下引用这句话的,当时好像聊起了古代的士人没有独立人格这类话题,我对朱青生的某些说法提出异议,想到了这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09: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Flightless在2010-12-4 16:33:25的发言:

以下是我对这篇文章的一些看法:

文章的结构大致是:书法在中国的文化体系和权力体系中,占据着显赫地位——两位贪官和书法的故事——追溯历史,书法不仅是一种腐败的手段,而且还是文化衰败的表象之一——书法史文化摇头丸,并且继续荼毒着下一代。

首先,文章的结构就有问题。首段提出了书法在“文化体系”和“权利体系”中,都占据着显赫的地位,而在后面的论述中只花了大量篇幅强调了“权利体系”,虽然后来提到了“文化衰败”的问题,但又被作者归结为权利的问题,丝毫没有看到书法在“文化”中的地位。并且,作者对两位贪官的故事描写过多,几乎占了全文的一半儿,给人主题不明的感觉,有些对胡长清的身世过细的描写,完全没有必要。

其次,论证存在问题。文中提出书法史文化衰败的表象之一,其论证如下:使用文字的结果应该是饱含思想的书籍——专制社会,思想被禁止——人们退而求其次,用文字来书法而非书写——专制社会中,文字从来就是用来写着玩的,而不是用来著书立说的——书法之风愈演愈烈,形式取代了内容,书法取代了思想。这样的论证漏洞很明显,按照作者的逻辑,专制社会就不可能有书籍了,那我们今天学习的古代文学等学科都不存在了,应该改为“古代书法”了。

 

你的评论很好。确实看到了问题。

这篇文章思维非常混乱,胡说八道比比皆是,按它那套论证,还可以诌出“诗歌是中国文化的摇头丸”,只要将文中所有的“书法”二字换成“诗歌”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1 15: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露 发表于 2010-11-2 17:45
QUOTE: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10-10-25 19:50:23的发言:同意,2.2更好。2.1别的不说,“因此”后又接了个“因 ...

其实,有时候自己也知道可能是冗余了,但是舍不得删,潜意识里总觉得“多=好”。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5-8 09:12 , Processed in 0.02739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