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165|回复: 28

[原创]又到淘书时,贴一篇旧的淘书记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 08: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风·地坛·笔记


(一)

  10月5日清晨,从山西运城返回北京,车站打车回返住处的路上,和肥蛇约定,下午地坛书市东门会合。
  回到住处,收拾了下从山西带回的特产和书,打扫了下房间,上上网,小睡了一觉,这么折腾了几个钟头,到得出门时,已是一点多了。出了小区门,为坐公交还是打车犹豫了一会儿,最后,为给逛书市多留出些时间,还是决定多花几个钱,打车前往。车到小营一带时,打手机给肥蛇,让他即刻出门。但到了地坛东门,蛇还没到,等了约十分钟,给他打电话,回道还没出门。自己又等了两分钟,望着东门里面的书摊和人群,到底没了耐心,就先买票进去了。
  进去挤着看了两家摊棚,掏出手机刚要打,蛇在身后拍我的肩,原来他到了。肥蛇又说,禽兽也来了,跟他约的是南门会合。

  蛇这次要跟我一道逛书市,主要是想随我淘些野史笔记。十一我们一道去山西看明心,我随身带的有《东坡志林·仇池笔记》,跟蛇住一个房间,时或拿出翻读,跟蛇闲谈历史时,又说到明清之际贫困县地县令之苦,据某笔记记载,清时有人被吏部选派到云贵某地为县令,此公到知府处报道,知府力劝勿往,弗听,越数十日方抵,但见茅屋三间,即官廨也,两侧墙上各画二衙役以为点缀,推开里面一间屋,但见摆满了木主,皆为历任县令客死于此灵柩不能还乡者。肥蛇闻听大笑,此段几天内我们回味数次,每次都笑,尤其是每次说到那墙上画着衙役以为点缀时,肥蛇都连赞“太强了”“太强了”。又经我再三称说读野史笔记之乐,肥蛇乃心动,欲同我一道淘些笔记来看。

  跟肥蛇走过没两家书棚,便看到北京出版社的,我一摆头,走,进去,这里面肯定有好书。挤进去,看了几眼,猛地在架子上看到《蜀碧》、《东南纪事》等明季野史,大喜若狂。天哪!!!没想到在这里看到了这一套书!!!就是这一套书,几次跟肥蛇、禽兽、碧血汗青等喝酒时我都说起过其中的一些片段,一两个月前跟汗青聊起他要写的吴三桂题材的小说时我又说起过,说的汗青也不禁有些神往,考虑起他们出版公司重印这套书,没想到现在居然在这里!!!
  这一套书,令我念念不忘,近十年之久。
  那还是1995年,我在南开大学做硕士毕业论文,研究清初小说历史观,那时读了大量关于明末清初史事的正史、野史、笔记,给我留下了极为难忘的印象。尤其是在那天崩地解、波诡云谲的时代,江南那惨烈的抵抗,十分强烈地震撼过我的心灵。野史之不同于正史,就在于它们有无数鲜活生动的细节,可以填充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想象,使那段历史,在我们的记忆中,真正地变得丰满,变得灵动,一个个人物的音容笑貌,也摇荡活跃起来。譬如江阴城守之战,有多部野史笔记记载,就是通过这些笔记记载的无数细节,使那个时代完整地复活了。其中一些片段,我一直无法忘记,也几次跟肥蛇、禽兽一干人在酒桌上说起,好在,此刻坐在电脑前的我,手边已有了这些书,那就摘录一下这些片段吧。且看韩菼《江阴城守记》所记,清军灭福王政权,大举南下,江阴降,清庭派来守令,一时官民貌若相安,实则阴云密布。逮及剃发令下,群情汹汹,终至大举义兵,抵抗开始。江阴义民收捕清廷所派县令后:

  众曰:“既已动手,同察院中有满兵四人,来押剃发,盍杀之!”于是千人持枪进院,四兵发矢,伤数人,众欲退,有壮者持刀拥进。兵返走,一堕厕中,一匿厕上,一躲夹墙,一跳屋上,俱被提出。先是四兵到府伪作满状满语,食生物,小遗庭内,席地而卧。至是入内,见床帷灶釜颇精丽,顿作苏语曰:“我本苏人,非鞑子,乞饶性命!”众磔之。

  几个兵丁故意模仿满人行状,吃生肉,当庭小便,席地而卧,待刃加项上,忽然一口吴侬软语的苏白乞命,颇富戏剧色彩。当时看到这段,便觉得这是极好的小说素材,小说,有时就是要靠这些细节填充来营造时代氛围。后来偶然间想起,在老舍的《四世同堂》里有一个类似情节,确乎很有意思。
  待到战事大起,该笔记叙述更极惨烈火爆之能事。一日清晨,清军二都督率军攻北门,死伤无算:

  二都督恃勇衣三层甲,腰悬两刀,肩插两刃,手执双刀,独登云梯,毁雉堞,跨上城垛,执刀乱砍。城上以棺木支御,枪刺其身不能入,或曰:“止有面可刺耳。”遂群刺其面。旁堞垛一汤姓童子,持钩镰枪,用力钩断其喉管,竹匠姚迩割其头,身堕城下。外兵齐来抢尸,城上梆鼓齐鸣,砖石小箭如雨点下,伤千余人。复用牛皮帐挡住矢石,始拖尸去。后刘良佐日令军士拜索其头,不允。愿出银买,乃命将银当面装入银鞘,吊入城,又命军士罗拜,口中高叫:“还我王爷的头!”然后以蒲包裹一黄狗头掷还之,将头悬城上。外复苦求,乃投下。取去,缝合,挂孝三日,令道士设蘸招魂,有红箭衣六人拜城下,内发炮化为尘。又一日,持祭物来奠,一僧捧金帛随行,道经何家棣,内发炮毙之,取其酒食饷守城者。

  这段叙述,惨酷中竟带有几分喜剧色彩,满人士兵的蛮勇及迂朴,如在目前。如此丰赡的叙事,求之于正史,恐不可得。那时我在惊讶于这些野史叙事之生动的同时,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再写清代文学史时,应该记上它们一笔。几年后,在马积高的《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中,我看到了对它们的述评,甚觉欣慰。
  再看该野史中江阴诈降一幕:

  前此北州薛王营令人执旗招安。十三日阎、陈二人令范、周、朱、季四生员至薛王营答话,若有将计就计之处,速还报。四生至薛王营,留宴饮,馈元宝四锭,重二百两。四生归献计曰:“必得舍命百余人,命前数人执降旗,后握木铳,假充银鞘,赚开营门,可以济事。”二人相视,哂而点首。四日百余人握木铳,桶底安砖。即令四生前导,四生面面相觑,立斩之。另点白发耆老数人,执降旗,焚香前导,槌城出。至薛王营通报,献银买命,求免杀戮。薛王大喜,升帐放炮,吩咐开营门,将银抬入帐中,正要令将收验,一时火发炮裂,烟焰蔽天,震响如雷,触者咸死。薛王惟剩一头,帐中上下约伤两千余人,内伤上将二员。当日十王命三军挂孝,合营举哀,礼薛王头于北州苏家墩。

  四名前往敌营探看虚实的书生,是没打算卖城求荣的,归城后也献出了重创敌军的好主意,但令他们先往赴死时,他们犹豫了,只这一犹豫,便人头落地。战争残酷若斯。这样的情节,又有哪个小说家能虚构写出呢?更令我难忘的,是那白发耆老数人,每次想起这一段记载,脑中都会浮现出,几张须发飘动的面孔,恍若他们在迎面一步,一步,逼近,想象他们不无惶恐然而又视死如归地去完成诈降兼舍身毙敌的使命的情景。我的这种想象,是受罗丹著名雕塑《加莱义民》的影响,每每和人提到这一段,都不禁慨叹,类似的题材,罗丹有不朽的雕塑,而我们什么也没有。也同样慨叹过,同样英勇的抵抗,古希腊斯巴达三百壮士名垂青史,也被美国拍成过电影,但我们的江阴城守之战呢?早已被遗忘在历史的深处。
  1995年的春天,我借阅了这些野史笔记,而后归还了。
  1995年夏7月,我去江南。曾于南京下火车后,坐长途汽车赴张家港,途经江阴,我望着车窗外掠过的那片田野,那上午的阳光下的田野,以及远处乡土路边时或可见的店铺、加油站之类,感叹不已。

  将近十年后的2004年10月,我在地坛书市遇到了这套书。
  肥蛇也发现了这套书,我一边挑着,一边告诉他一定要买。当年我看到的是小字、繁体竖排版,哪个出版社出的,我忘了。现在看到的是简体字,横排版,字比较大,看着很清楚,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的。更令我高兴的是,拿起一本看了下封底,发现北京古籍这一套“明代野史丛书”出了十一本,其中颇有我以前没有读过的。我一边兴奋不已一边斤斤计较地查看品相地挑着,先找到了《蜀碧(外二种)》、《东南纪事(外十二种)》、《永历实录(外一种)》、《明太祖平胡录(外七种)》、《虎口余生记(外十一种)》,肥蛇拿起一本《明太祖平胡录》,随手翻到一处,见里面整页整页的都是珠宝清单,觉得没意思,问这是什么,我看了眼页眉,见是《天水冰山录》,就说是从严嵩家抄出的财产清单,蛇问明太祖平胡怎么还有严嵩,我骂了声文盲、连封皮上的外七种都不懂。挑到这几本,其它的没看见,我就开始挑北京出版社出的现代学人小品文丛,挑出了况周颐的《蕙风簃小品》,况为晚清词坛著名人物,此小品集中收有他很多谈诗论词的文字,兼涉名物考辨、时闻掌故,不错。又挑出了林纾的《畏庐小品》、邓之诚的《五石斋小品》。顾颉刚的《蕲弛斋小品》和徐一士的《亦佳庐小品》我拿在手里掂了掂,也要了,我有这二人的其它著述,担心收的文章多有重复,所以犹豫,不过,还是要了吧。在我挑这套学人小品时,看书棚的一位中年妇女见肥蛇拿着几本明代野史,就说那堆儿里还有几本,这样我们每人又淘到了两种:《三朝野记(外四种)》,《东林本末(外七种)》。这个书棚右边架子最上一排是北京出版社出的“大家小书”,我先看到一本黄裳的《旧戏新谈》,想给明心买一本,但一转念他可能有,再说这里只有一本品相也比较差,就算了。我从这里挑出一本江晓原的《民俗与迷信》,并推荐肥蛇也买一本,这厮翻看了下目录,大概觉得还算有意思,就也拿了一本。此外,我挑了两本北京出版社“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中的《明代文学研究》和《清代文学研究》,专业用书。
  交钱。除《民俗与迷信》为5元外,其它的一律三折,总共十五本,高高的一摞,九十五。更没天理的是,我还让开了发票,以后好伺机报掉:)

               (二)

  每次有个什么活动,联系禽兽都很费事。这次又是,不过,好在,在我跟肥蛇“烂人、烂人”的漫骂中,这厮赶来跟我们会合了。我们推荐的那套明代野史,他没买,说网上超星那都有。我心下不以为然,野史笔记这类东东,就是要枕上、厕中随时翻看才好玩,真要坐在电脑前,正襟危坐,将一本从头读到尾,那成什么了?不过既然他不打算买,那也就算了。
  我们一路向西,先后进了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摊棚,在这几个地方,我挑出了游琪、刘锡诚主编的《山岳与象征》,万建中的《解读禁忌》,林庚的《西游记漫话》、程国斌的《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前两本是商务印书馆出的,后两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均半价。《山岳与象征》是论文集,收入了不少国内外知名学者的文章,如“中国古代的山岳信仰”、“神话中之昆仑山考述”、“岗仁波钦信仰与昆仑神话”、“契丹祭黑山的考察”、“长白山崇拜考”等。《解读禁忌》是研究中国神话、传说和故事中的禁忌主题的,对神话对民俗我一直有相当的兴趣。林庚的《西游记漫话》以前还真没听说过,但他的《中国文学简史》我却读过,该简史和大多数文学史的写法大异其趣,但每多真知灼见,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常有精彩的评述,给我留下了十分深的印象,所以这次就买了他这本薄册子,原价八块三,半价以后才四块多。《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记得一次跟师妹逛琉璃厂文化遗产中国书店时见到过,那时犹豫了下没买,这回半价,就买了吧。这次还见到苏涵的《民族心灵的幻象》,这也是我非常欣赏的书,该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分析,给了我很多启发,当初我还是在琉璃厂文化遗产中国书店全价买的。买书就是这样,碰到自己特别喜欢认为很值得一看的,有时就顾不得等折价书了,原价也买了。譬如这次在前面说到的北京书店的摊棚里见到吴世昌的《文史杂谈》,那是多好的一本书啊,当初我见到有卖的时便大喜,在经贸大附近一家超市里还是花原价买的,读后对里面的一些文章极是佩服,这次却见三折在卖,我都恨不得再买一本送人。
  逛了这几处,我们决定找中华书局的点儿,淘我跟他们说的宋元明清笔记。甩过了一些一看就是杂牌儿的出版社的点儿,一路西行。途经一家小摊棚,停下来淘了几本便宜书,是十块钱三本的,我挑挑拣拣,凑了三本,一本《诗仙游踪——李白与名山胜景》,本来这类书我现在是不会买的,但粗翻了下,落笔至少是相当认真的,还可以一看,何况又便宜。一本是张中行的《文言和白话》,这本我已有,觉得不错,建议肥蛇买,他不买,我又骂他文盲,但他显然不接受我惠赐的这一雅号,自顾挑了些国外惊险小说,我说这种东西白给我都不要,他说对他写小说写剧本有帮助,我一听也有道理。《文言和白话》,本来也没打算买,但要挑出其它可买的书也难,反正这么便宜,那就买来送人吧。以前都是买来送给家乡的一位朋友李二狗,但后来发现我千里迢迢背回去的书他多不看后,经过几次批评教育,我终于失去了耐心,决定再也不送他书了。这本书,就送给汗青吧,我感觉这一段时间,他会对这个有一定兴趣。此外我挑了本《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介绍西方史学的,以前读过八十年代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的那套“走向未来”丛书中刘昶的《人心中的历史》,并认真地做过读书笔记,对西方史学各流派的史学思想,有了一点粗浅的了解。按我的专业方向和以后越来越有限的精力来看,本来是不大可能再吃力地看现在挑到手中的这本几百页的书了,不过,毕竟物有所值,再说也挑不出其它的书,就它吧。
  接下来我们找了一大圈,也没找到中华书局的摊。在一家个体的书摊上,我见到了卡尔·波普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是一本我一直想买想看的书,原价一块五,以前在天津南开大学东门外的一个书摊上见到过,摊主开口要六块,我嫌贵,没买。这次又见到了,问卖书的妇女,她喊价三块,我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跟她说两块,成交。
  在另一个摊棚里,我又淘出了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的民国笔记小说大观中的两种,徐珂的《康居笔记汇函》,和《云在山房丛书三种(杨寿柟)·网庐漫墨(昂孙)》,山西古籍出的这套笔记,我以前逛书市时买过几种,如徐一士的《一士类稿》等,当时是花三折买的。这次买这两本,半价。民国笔记,其实我几年前在天津折价淘过一些,是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的,也翻读过一部分,其中一段尤为我乐道,陶菊隐《政海轶闻》中“张辉瓒”条,叙张被俘一段云:

  时公路尚未修筑,山路崎岖,张布一字长蛇阵,循序推进。敌伏尽起,剪张部为数段,首尾不相应。张睹红旗一角,展扬远山之岭,闻敌众喧呼曰:“捉XX师长!”张命特务连放枪,连、排长对视无语,张引机自放,敌益逼近。某参谋以望远镜四瞩曰:“某山路敌卒稀少,可冲锋而过也。”从者曰:“师长身广体胖,何等攀峤越岭?若以肩舆往,适为敌之目标矣。”参谋曰:“另有一僻道,倘不遇伏,或可生还也。”张从之。弁目进曰:“事急矣,师长宜以手枪自随。”张变服为兵士,嘱从者曰:“自此时始,吾已易姓为李,与君等齿,慎勿以师长见称矣。”且言且行,过曲径,与敌兵遇,特务连帖然缴械。毛泽东趋握张手曰:“石侯先生,别数年矣,不期相值于此。”顾谓卒曰:“此吾旧友,宜善视之。”张默然无语。既入东固,求死不得,久之,始从容就义。中央军求遗骸不得,招魂致祭。
  越半月,有木板一方由赣江上游漂流而下,上载一首级,血肉模糊,旁有字曰“张辉瓒首级”。……湘人开会追悼,其旧部范某诔之曰:“感公知己十年前,闻道没全师,天涯欲祭疑公在;受命专征千里外,伤心问忠骨,江波无语载元归。”一时传为绝唱。

  当年读到这段,忽见文言中冒出“毛泽东”三字及“顾谓卒曰”等语,不禁失笑。先是,在民国笔记里读到用《世说新语》笔法记袁世凯、徐世昌等人奇行异事,已渐能接受,但忽然看见“毛泽东”,还是感到意外和滑稽,看到古意盎然的“顾谓卒曰”,一时恍若时空错乱。今天再读,又发现“若以肩舆往……”及“一时传为绝唱”二语,也觉得十分搞笑。该条叙张辉瓒“就义”一段后,又补叙张尝于长沙诛一势焰方灼之台基提调(即今所谓“鸡头”)刘麻子事,见张性格另一斑。这样,在小学时便已能背诵的“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句中的符号人物,便在眼前活了起来。从这一段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文言叙述,似乎可以看到那时传统与革命各种思潮各种力量的冲荡,看到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岁月。
  还是回过头说淘书。将近五点时,三个人都转得有些累了,我背着一背包、提着两袋书,体力已渐不支。肥蛇打听到中华书局的点儿就在东门一带,我们找回去,找到时,该处已收摊。肥蛇想买中华书局那套《资治通鉴》,倒是有卖的,半价,一百六十六,但搬下来一看,品相不尽人意,就没买。
  出了地坛东门,肥蛇推着自行车,我们边走边聊。我忽对蛇道,既然两个哥哥已到了你家门一带,你应请两个哥哥吃饭。肥蛇答应了,走了一小段路,进了家火锅店,找一个临窗的桌子,落座。我去洗手间回来,肥蛇已叫了一瓶二锅头和三瓶啤酒,还有一堆肉。喝着,聊着,我又说起读野史笔记之乐,讲了段《宋稗类钞》中“欲致富,须破心中五贼,仁、义、礼、智、信”的段子,又讲了宋人所言借书四痴,即开口向人借书为一痴,人来借而居然肯借为又一痴,借出而居然事后讨要为第三痴,人来讨而居然肯还为又一痴。二人闻听,大笑。

               (三)

  5号晚上跟肥蛇、禽兽这顿酒,喝了不少,肥蛇把他杯里的二锅头也多半给了我。我喝了有六两左右吧,外加啤酒。强支撑着打车回到住处,很快就睡了。
  6号,在住处看书。给汗青打电话,先打他的小灵通,打不通,打手机,通了。我本来是想告诉他那套野史在哪个摊有卖,叫他去买,不料他说他正在上海,又说我当时给他打电话替他买下就好了。汗青又说到,他买到了《明季北略》、《明季南略》,这两本书也是我上次在他那喝酒跟他提的,当时我狂煽读野史之必要,这下子他便买了。不料却是一百六买的,我一听,大吃一惊:你是在哪买的?怎么这么贵啊!汗青还是认为他买的值,认为有收藏价值,印数又少,所以碰到了该买。我心下不以为然,不过也没多说。他说他九号回来,我说去淘还来得及。他又说,如果我再去,就帮他买下来,我说看看吧,如果我去,就帮他买。
  在住处主要是随意翻看《云在山房丛书三种·网庐漫墨》和《康居笔记汇函》,先在《网庐漫墨》里看到一条“小姐之称”,道古时小姐为贱简之称,宋代妓女便有称小姐者,这样看来,今天小姐的某种用法倒是与古人暗合呢,呵呵。巧的是,很快,在《康居笔记汇函》中,也看到一条“小姐称呼之泛”,引用古书更详,看后方知,《网庐漫墨》所云古时小姐为贱简之称,其实并不尽然,这就是多读笔记的好处了。
  山西古籍出的这套民国笔记小说大观,优点是每一种前皆有导言,对作者和该笔记有简略介绍,缺点是点校时有疏漏。点校方面的疏漏,一开始没注意,但读到《云在山房丛书三种》中“黄崖山冤案”一条,读到其中“闻其当年避乱入山,优游讲学,人皆比于魏禧之。在翠微峰,孙奇逢之,居五公山,声称至今未沫……”,就觉得不对了,该句应断作:“闻其当年避乱入山,优游讲学,人皆比于魏禧之在翠微峰,孙奇逢之居五公山”,魏禧、孙奇逢均为明末清初知名人物,书中的断法,明显是妄断。这一发现,使我再读是书时警惕起来,一留意,便发现这样的错误还有不少,如“李文忠公天赋过人”条,其中“俄国本通聘最早之邦而加冕,又异族至崇之礼”句,显然应断作:“俄国本通聘最早之邦,而加冕又异族至崇之礼”,出现这样的断句错误,实在没有道理。另一位点校的《网庐漫墨》,也有疏漏,随便翻看到“《三国志》”一条,最后一句“欧北史谈殊为武断”,“欧”显系“瓯”之误,瓯北为赵翼之号,这一句里的“瓯北史谈”,当指赵翼《廿二史札记》中“陈寿论诸葛亮”条。
  翻着这两本笔记,又去书房看架上以前买的另一家出版社的民国笔记有哪几种,却无意间发现,山西古籍的这本《云在山房丛书三种·网庐漫墨》,以前买过了,只是买到手后没来得及看,便束之高阁,是以这次买重了,那就将多出的这本送汗青吧,便宜他了。

               (四)

  10月7号,上午起来看了一会买来的书,在住处呆得实在是闷,又惦着那套明代野史还差几本,心有不甘,便又揣了几百块钱,在背包里装了袋牛奶,出门,骑车去地坛。
  在地坛东门外锁好车,买票,进门。
  先直奔那家北京出版社的摊棚,进去先为汗青挑那套明代野史,只找到了五本。倒是那套“大家小书”,架上又多了几种,我挑了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夏承焘的《唐宋词欣赏》,周汝昌的《红楼小讲》。周汝昌的那套调调,本来我死看不上,但买一本来看看再集中了解一下他的主要观点也好。到棚口交钱的时候,又从摊上拿起本北京古籍出版社的《再生缘》,问打几折,说是三折,原价60,三折就是18,印刷精良,是郭沫若校订的,书前有郭沫若的序及陈端生年谱等几篇文章,还是很值得买的。在等算帐时,听到卖书的一中年男子和一中年妇女唠唠叨叨,说这里卖的不多,另一家摊儿卖的就好多了,云云。我一听便留了意,可能北京出版社在这书市还有家摊点,说不定在那里可以淘到明代野史的另外几种。轮到我算帐时,中年妇女先把三本大家小书,放到一边,这是五块钱一本的,接下来拿过计算器要算那几本明代野史的三折价,中年男子很豪爽且不耐烦地说甭算了也五块钱一本吧,听得我心一沉,合着我前天买亏了。最后总共收了我五十五,《再生缘》算我十五块钱。我让他们给开了发票。离开摊棚,坐在对面马路牙子上往背包里装书时,心说,五本野史就二十五块钱,送给汗青算了,TMD真是便宜了这家伙。
  装好书,略过其它摊棚,直奔中华书局的点儿。途经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摊棚,拐了进去。前天也逛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点儿,逛这里,在我主要目的是看看还有没有本人的《漫说水浒》,我自己手边要送人已经没有了。前天没看到,这天倒真看到了架上有三本儿,不过我反而犹豫起来,因该书就要重印了,并且加了插图,又订正了几处错误,拿那个送人是最好。不过,这几本也还是买下吧。又挑了本《网络金庸》,里面的文字网络上到处都是,不过有这么一本书,随时翻看着,到底还是比坐在电脑前方便多了。
  到了中华书局的摊棚,挑挑拣拣,买了清代史料笔记中的《浪迹丛谈 续谈 三谈》、《旧典备闻·安乐康平室随笔》、《道咸宦海见闻录》,高步瀛选注的《魏晋文举要》,启功的《诗文声律论稿》,明清传奇选刊中的《醉乡记 金锁记》、《明珠记 南西厢记》,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中的《柏朗嘉宾蒙古行纪 鲁布鲁克东行纪》、《海屯行纪 鄂多立克东游录 沙哈鲁遣使中国记》。后面的两种,自己原不是十分想买,本是想到禽兽研究蒙古史、中亚史,说不定会对这两种书感兴趣,结果给这厮打手机,又是老毛病发作,长久没人接,那就自己买了看算了。
  人民文学和中华书局的书,都是半价。
  而后就是随机地看看,瞎逛了。
  在一家“十块钱三本”的大摊床上,挑了六本书。全都是硬壳精装,版式设计都偏傻,字都比较大,看着清楚,全都是各杂牌出版社出的。我进去先挑出了中国现代小说经典文库的“徐忱亚卷”,夏季书市那次,我就看见过这堆书,当时就想买这一本,主要是想看看徐的《玉梨魂》,但那次因凑不出其它两本,就没买。这次挑挑拣拣,凑了中国现代散文经典文库的“戴望舒卷”和“钱玄同卷”,本人买现代文学作品书籍时,一般不太计较版本。此外又凑了《万历野获编》上、中、下三本,当然不是好版本,不过,姑且看着玩儿吧。
  在一家中国书店的棚里,买了本《浅文言——书信中的应用》,半价;又买了本《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商务印书馆出的“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中的一本,三折。这套书自己以前买过一些作资料备查用,那时还没有网络,自己所在的学校文史类书终究有限,所以方方面面的书都要备上一两本。这次买了《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回来,到书架上一看,以前却是买过了的,又买重了,那就送给汗青?
  在另一家中国书店的棚里,买了两本日本作家椋鸠十的动物小说《深谷里的羚羊》,《野兽岛》。以前看过不少动物小说,印象比较深的是吉卜林的那一本,还有上次买的《塔克拉山的熊王》那一套,我喜欢的就是这一类的,充满了童话趣味,可爱,让人读了以后心灵飞向一片广阔遥远的天地,如一片原野的风吹动的蒲公英,轻盈地飘转。象杰克·伦敦的《雪虎》,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在我心中已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动物小说了。
  在这家中国书店的点儿,又买了本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的英国学者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的《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另外买了两本上海书店出版社的民国史料笔记丛刊的《自勉斋随笔》和《辰子说林》,这一套几年前在天津买过几本,这次见到这两本又买了下来。晚上回到住处拿到书架前一对,居然又买重了,也送给汗青算了,这次这厮算便宜到家了。
  在这个摊点儿买的书,忘了是几折了,估计是半价吧。因为如超过半价,即使是六折,我也不会买。

               (五)

  一家很明显属于个体的摊棚,空间狭小,里面挤满了人。棚口两个女子在嚷着五块钱一本,正版书。极为吃力地挤进去,又极为吃力地挑出了两本书,一本是李泽厚、陈明的《浮生论学》,一本是云南人民出版社的《王朔文集·随笔集》。
  在一处路边儿,我放下包,坐了下来,拿出王朔的随笔集翻看起来。
  没看几行,就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正版书,而是盗版,并且是盗的质量非常差的那种,错别字连篇。但我没有回去找那摊棚将书退掉,而是决定留下来。在看了几行后,我觉得花五元买这一本,即使是盗的很滥的书,也值。

  “崔健又横空出世了,哑着大便干燥嗓儿一吼,竟如天上下刀子,纷纷击中中国人的麻筋儿。他还不是单一个人,看见他的同时也看见了他身后一片摇滚队伍,黑豹唐朝眼镜蛇什么的,早埋伏在我们周围,一声炮响,杀声四起,刀兵齐出。”

  这种抓人的语言,只能属于王朔。我翻看着他那篇《我看大众文化港台文化及其他》,看到他说台湾文学,说到了“还有两个女子也不能不提,一个席慕容一个是那个著名的三毛“,本以为王接下来会将她们暴贬一通,不料:

  “她们的东西我不觉得有力量,较真地说那是次一等的文学,精神容量和感染程度相当于好的流行音乐,李宗盛童安格那一级,但我忘不了读她们东西时作为一个读者所受到的单纯的感动,那是使人想变小变透明的感动。她们的文字有水晶般的效果,能写出那样的文字也是才女了。”

  惊讶。不禁微笑。忽然觉得王朔很亲切,可爱起来。
  再往下看到他对自己参与编写并藉以在大众中成名的《渴望》的蔑视,又使我震动不小:

  “那部电视剧就是《渴望》。这名字是李晓明起的。他作为这部剧的第一编剧在1989年忙了一年,我们只是在角色设置、人物身份、人物关系、故事线索上胡乱出了些主意。那个过程像做数学题,求等式,有一个好人,就要设置一个不那么好的人;一个住胡同的,一个住楼的;一个热烈的,一个默默的;这个人要是太好了,那一定要在天平另一头把所有倒霉事扣她头上,才能让她一直好下去。所有角色的性格特征都是预先分配好的,像一盘棋上的车马炮,你只能直行,你只能斜着走,她必须隔一个打一个,这样才能把一盘棋下好下完,我们叫类型化,各司其职。演王亚茹的演员在拍摄过程中曾经不喜欢或叫不相信自己扮演的这个角色是合乎人情的,找导演谈,导演也许很同情她,但他也无法对这个角色进行根本性的调整,因为四十集戏全指着这个搅屎棍子在里头搅了。我们搞的是一部大众文化产品也叫通俗文艺作品,通俗文艺有它自己的铁的规律,那是你无论抱有什么艺术洞察力和艺术良心也无从逾越的,它必须要情节密度,要戏剧冲突,要人物个个走极端。在这样的作品中追究作者的艺术抱负是痴人说梦,由此判定作者的文化立场也常常会发生误会。很多人谈到《渴望》中相对负面的王沪生一家,因其是知识分子家庭,就指作者有反智倾向,其实这一角色身份的设立纯系技术问题,本来大家的意思是写一个老干部家庭,因可能更易造成误指,遭小人口诬,便放弃了这个其实更典型方便叙事的人物身份。现在好了,现在有大款阶层,所以大家一想到要在剧中给好人设立一个对立面,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他们,这帮倒霉蛋,把人类的所有缺陷所有屎盆子都扣他们脑袋上,也没人心疼。
  永远不要同情有钱人!这也是大众文化一个响当当的主旋律,铁的规律。”

  接下来王朔说:

  “《渴望》播出后那个轰动劲儿使我初次领教了大众文化的可怕煽动性和对其他艺术审美能力的吞噬性。那也并没有使我觉得这是值得投身居间一浪的行当。艺术不是为大众的,这个观念在我头脑中根深蒂固。”

  看到这里,我忽然发现自己其实还不了解王朔。那还是十几年前,应该是1991年,那时读大三的我做的学年论文就是“王朔现象”,那时我用心地读过他一批作品,捎带着读了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那时我也正值叛逆的青春,所以在论文里对王朔大加赞赏。后来他的《渴望》才开始走红,但那部电视剧我没看过。后来又陆续看了他的一些作品。大概在1997、98年以后,就不怎么看他的东西了。再后来就是听说他出了本《看上去很美》,听说他暴吹一不留神就写出部《红楼梦》。其后比较当回事儿看的,是他那篇《我看金庸》,当时自己多少也研究点儿金庸,听说他写了这么一篇东西掀起轩然大波,就到校图书馆里专门借出那张报纸,复印下来那篇文章。当时看了那篇文章的感受,是因自己也写过些文章赞赏金庸,如果硬要划分阵营,勉强也可以算个拥金派,因此王朔那篇“我看”骂金庸的同时,也捎带着刮得自己脸上无光,心里颇为排斥,不过当时我也认为王朔的话不无合理成分。后来听说的就是他又在骂鲁迅,骂了很多人,但这些文章没看,倒是看了些痛斥王的文章,受这些文章的影响,渐渐也相信了一位老师的说法,王朔,是如过了气人老珠黄的明星,正经片儿拍不了了,改拍脱片儿了。可是,现在,我坐在书市中的一条马路边,看到王朔的一些文字,忽然感到自己其实并不了解这个人。
  当晚回到住处,睡前我将王朔的《我看大众文化港台文化及其他》看完了。看完觉得从中领悟到很多东西,谁若真想研究研究批判批判大众文化是怎么回事,王朔的这篇文字,不可不看。
  此后的两三天,又看了王的其它文字,在看完《我看鲁迅》、《我看老舍》两篇时,对王朔开始充满了敬意。王朔很多话都说的很对,很有道理,很真诚,甚至,在我这肤浅的人看来,有些话也相当深刻。王朔在《我看大众文化港台文化及其他》里说:

  “我依旧蔑视大众的自发趣味,一方面要得到他们,一方面决不肯跟他们混为一谈。不管知识分子对我多么排斥,强调我的知识结构、人品德行、以至来历去向和他们的云泥之别,但是,对不起,我还是你们中的一员,至多是比较糟糕的那一种。我们的不同只是表面姿态的不同,时间久了,等咱们都老了,你会发现咱们其实一直是一伙,手心手背的区别,所谓痞子,也是文痞,古已有之,今后也不会绝种,咱们之间打的那些架,都叫窝里斗。”

  刚看到这段话时,自己还没太看明白。等看过这本王朔随笔中的一些文字后,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确如此。并且,王朔对我习焉不察的一些陈旧观念,对我已深受其浸染的传统思想,进行了毫不留情面的挖苦,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虚伪和矫饰。尽管因马齿渐增,自己日益庸俗,也没有力量对自己锐意解剖批判,以及洗心革面、转换灵魂了,但我仍然承认王朔很多话说的都对,开始对他怀有很深的敬意了。看过很多人的作品,看过很多批判传统的文字,但看了后能让我觉得被骂到痛处仍对骂人者怀有敬意的,只有两个人,这两人中不包括王小波,这两人,一个是鲁迅,一个是王朔。

               (六)
`
  最后逛的是北京出版社的另一摊点儿,在这里,终于见到了那套明代野史我缺的另外几本:《甲申传信录》、《崇祯长编》、《三湘从事录》、《烈皇小识》,另外也给汗青配全了。这里卖的居然是两折,比五块钱一本还便宜,听的我心又一沉。此外,那套“大家小书”也是两折,也比五块钱一本便宜,于是我挑了姜亮夫的《敦煌学概论》、白化文的《汉化佛教与佛寺》。又拿下了傅国涌的《金庸传》,也听说过老金对这本传记很不满意,两人还打起了笔墨官司,不过里面应该有不少材料吧,再说两折也够便宜的了。
  坐在书摊对面的马路边上,歇着气儿,整理书。想到给汗青买这套野史时就这么便宜,心理越来越不平衡,不行,这套书不能白送他,算了一算,得收他五十块钱,十一本,才收他五十块钱,何况又另送他几本笔记,也够意思了。又想,这次一开始就留意逛北京出版社的摊点儿,是因为我将上次买的该社出的《孔子的故事》送给了明心,那书我也只买了一本,明心要,本不想送他,但这回去山西还是送了他,想自己回来还可以再找嘛,不料就找到了这套明代野史,这也许就是明心成天跟我兜售的佛家理论所谓之福报吧。

  骑车回返。骑到学校门口,先拐了进去,到办公室取9号到外地上课要用的教材、讲义和U盘。进了办公室,卸下包,上了一会儿网,便躺在长沙发上累得不想动弹。勉强挣起来,打电话给外地的汗青,汗青听到野史已全数代其淘到,大喜,喜不择言,言竟呼我为恩师可也。
  过了一个多小时,才缓过劲儿,骑车回到住处。放下包,下楼买了酒肉,独自一人涮火锅。吃的差不多了,一边喝着酒,一边给针儿打电话,聊十一之游,聊古龙,也聊到了这次买的笔记,我讲了下破心中五贼和借书四痴的段子,但不知为什么,却不那么生动。大概,这类东东,要一边面对面地喝酒,一边说,才好。

               (七)

  8号开始写这篇淘书记。书房满地皆书,断断续续写了几天,十分辛苦,亦颇为厌苦。今后当不复为此,只列清单可也。
  其间又读笔记,精彩可述者甚夥,兹录数则。
  徐世溥《江变纪略》,叙金声桓据江西反正始末。金本左良玉将,良玉死,随其子左梦庚降清,受命平南,其初抵九江:

  十九日,声桓至,乃有诸生数十人迎于江干。声桓戴方巾,被青纱金缕酒线(“酒”字书上原文如此,疑当为“洒”字)蝴蝶披风。受诸生廷参于舟前。廷参者,初见即跪,跪已起揖复拜,复起揖再拜乃止。声桓故武人,被轻衫骤受文谒,以唾手得江西,喜殊不自胜,左右顾从者,当如何答礼,且笑且抠引诸生起,口中谦让喃喃,有所云而无其辞,颊涎坠缩如丝。迎者及其从官皆掩口而笑。

  “颊涎坠缩如丝”句旁,当如金圣叹加批二字:如画。
  与金声桓共据九江而后同反者,有闯部降将王得仁,号王杂毛。二人举事前,清廷北来巡抚章于天,需索无厌,更加数番凌烁。金、王衔之次骨:

  七月,得仁提兵如建昌,章于天差官票追其饷三十万,得仁大怒,捶案大呼曰:“我王流贼也!大明崇祯皇帝为我逼死,汝不知耶!语汝官,无饷可得,杠则有之!”声如嘶吼,目睛皆出,敲其差官三十杠曰:“寄章于天,此三十万饷银也!”

  活画。
  民国史料笔记丛刊,陶菊隐《政海轶闻》“张敬尧”条,叙张四弟敬汤云:

  张四弟敬汤,市井无赖也,以兄力为旅长,人呼“四帅”。恒着八卦衣,顾谓左右曰:“颇似孔明否?”左右进以谀词,谓四帅武功非武侯所及,敬汤喜不自胜。又常出入绅吏家,见珍品,必抚摩再四,赞不释口。主人慨然赠之则喜,不然即托词假用,视为囊中物。故闻四帅枉步者,皆相顾私语曰:“孔明又来作贼矣。”

  此段因以文言叙出,故别具其趣,若出之以白话,恐无此效果。
  该书“张宗昌”条叙其督鲁时云:

  张为人昏庸暴戾,集腐恶之大成,而侠骨豪情,迥逾恒泛。匪酋、军贩有所求,立畀显秩;文士之摇尾者,亦各以闲曹相延礼,不令觖望。偶作狭邪游,勾栏中人稍当其意,遽为脱籍,然过眼辄忘。胸无城府,时人谥以三不知:一不知军额多寡,二不知姬妾若干,三不知顾问、咨议、聘委之总数。此诚民国历史中寥寥可数之浑蛋也。

  ……

               (八)

  淘书所得清单:

  1、东南纪事
  2、蜀碧
  3、永历实录
  4、虎口余生记
  5、明太祖平胡录
  6、三朝野记
  7、东林本末
  8、蕙风簃小品
  9、畏庐小品
  10、五石斋小品
  11、蕲弛斋小品
  12、亦佳庐小品
  13、明代文学研究
  14、清代文学研究
  以上十四本,原价三百元,花九十元购得

  15、民俗与迷信 12.00 5.00

  16、山岳与象征 29.00 14.50
  17、解读禁忌 20.00 10.00
  18、西游记漫话 8.30 4.15
  19、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 16.00 8.00

  20、诗仙游踪——李白与名山胜景 14.80
  21、文言和白话 10.00
  22、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 19.30
  以上三本十元

  23、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1.50 2.00

  24、康居笔记汇函(一)
  25、康居笔记汇函(二) 28.00 14.00
  26、云在山房丛书三种·网庐漫墨 8.50 4.20

  27、东南纪事 22.00
  28、蜀碧 24.00
  29、永历实录 25.00
  30、明太祖平胡录 21.00
  31、东林本末 18.00
  32、红楼小讲 15.00
  33、唐宋词欣赏 11.00
  34、语言与文化 13.00
  以上原价总计一百四十九元,以五元一本购得,共四十元。

  35、再生缘 60.00 15.00

  36~38、漫说水浒 7.00×3
  39、网络金庸 13.80
  以上原价共二十四块八,半价十二块四

  40、浪迹丛谈 续谈 三谈 22.50
  41、旧典备闻·安乐康平室随笔 13.50
  42、道咸宦海见闻录 21.50
  43、魏晋文举要 8.50
  44、诗文声律论稿 6.00
  45、醉乡记 金锁记 11.00
  46、明珠记 南西厢记 13.00
  47、柏朗嘉宾蒙古行纪 鲁布鲁克东行纪 17.00
  48、海屯行纪 鄂多立克东游录 沙哈鲁遣使中国记 11.00
  以上原价共计一百二十四元,半价拿到,计六十二元

  49、中国现代小说经典文库“徐忱亚卷”
  50、中国现代散文经典文库“戴望舒卷”
  51、中国现代散文经典文库“钱玄同卷”
  52~54、万历野获编(上、中、下)
  经典文库这三本和《万历野获编》是两个出版社出的,均未标单本定价,前一种封底标的是“全套定价:1160.00元(全12卷)”,后一种标的是“8760.00元(100卷)”,均为2001年出版,参以当时书价水准,每本至少当在十元左右,姑取十元之数,则以二十元购得约六十元之书。

  55、浅文言——书信中的应用 15.00 7.50
  56、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 12.40 3.70

  57、深谷里的羚羊 11.50 5.75
  58、野兽岛 12.00 6.00
  59、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 23.00 11.50
  60、自勉斋随笔 8.50 4.25
  61、辰子说林 7.50 3.75

  62、浮生论学 26.00 5.00
  63、王朔文集·随笔 5.00 5.00
  《王朔文集·随笔》标价十六元,但因是盗版,就没法这么来估算其值了,既然我认为即使是盗版,五元也物有所值,那就姑以五元计其值吧。

  64、甲申传信录 20.00
  65、崇祯长编 19.00
  66、三湘从事录 16.00
  67、烈皇小识 20.00
  68、敦煌学概论 10.00
  69、汉化佛教与佛寺 15.00
  70、金庸传 29.00
  71、甲申传信录 20.00
  72、崇祯长编 19.00
  73、三湘从事录 16.00
  74、烈皇小识 20.00
  75、虎口余生录 21.00
  76、三朝野记 18.00
  以上原价总计二百四十三元,以二折四十八块六购得。

  最后总计,此番书市淘书,约以412元购得原价约为1250元的76本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 8:52:3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08: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年前写的一篇淘书记。现在地坛书市开张,又到淘书时,可惜要到外地出差,不能立即去淘,要待下周才行。祝前往淘书诸君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15: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夫子旧书一条街 还是挺好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22: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家个体的书摊上,我见到了卡尔·波普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是一本我一直想买想看的书,原价一块五,以前在天津南开大学东门外的一个书摊上见到过,摊主开口要六块,我嫌贵,没买。这次又见到了,问卖书的妇女,她喊价三块,我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跟她说两块,成交。 ”

太有意思了,在书市里淘书有时就像喜欢逛街的女人在小店里淘衣服一样,缺的并不是那一两元钱,但那种把价砍了下来又得到了喜欢的东西的快乐得意劲儿恐怕差不多呢,呵呵!

这篇文章和白水的那篇读研时候到北京买书的文章对着看,更有意思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 10: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去了书市。因为是下午去的,没逛多久人家就收摊了,只在几个摊位前挑了挑书。一直很喜欢的广西师大出版社,这回也真没让我失望。一气儿买了四本。

《欧洲现代画派画论》[德]瓦尔特·赫斯  宗白华译   原价34.8  现价12元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  原价24.8  现价12元

虽然这本书以前借着看过了,但还是想收藏一下。广西师大还出过一系列周国平的小书,《另一种存在》等。高中的时候,偶然读到他的那本《爱与孤独》,真觉如清风拂面,醍醐灌顶一般,虽然那时还不知道尼采、叔本华(初看此君名姓,还当是个中国人,呵呵)为何许人也。后来,全班竟然兴起一场周国平热。前几天,上宋代文学的时候,老师还提到过周的这几本书。哎,不知道现在再读,会是何等心情。

《格林童话》[德]J·格林 W·格林 冯伯里译  原价16.8  现价3元

《秘密花园》[美]F·H·伯内特  乔向东译  原价18.8  现价3元

因为书市没逛尽兴,这两天准备再去一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 12: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有意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 19: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五在孔夫子旧书一条街买的

《英文欧战时代世界史》 1925年 商务印书馆

一本估计是1935年出的鲁迅小选集 150页  前后都没皮了

《The Sketch Book伊尔文见闻杂记》 作者: Washington Irving 吴兴周越然译 香山徐铣校

订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辛亥年二月 印刷时间: 民国十九年三月  书中标印“

河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图书馆藏书章 (天津是我国创办近代新式教育的重地,当时兴办

的各类新式学校,打破了中国原有的传统教育模式,客观上把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

法、学习内容传播到天津,甚至影响到全国。此次,对德华学堂创建时间的重新论证,又从

一个个案证明了天津是新学兴起之地。从1895年创办博文书院开始,海河中学现在的校址就

成为近代天津兴办新式教育的沃土之一。1918年德国战败后,德租界收回,在华德国人纷纷

被遣返,德华学堂也难以维继。1919年,由天津教育界著名人士李金藻出面,将该校接管,

并于1919年1月7日举行交接仪式,德华学堂遂改组为大营门中学,李金藻任校长,1924年停

办。1924年4月,开始筹建“直隶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后因省名的变更,随之改为“河北

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后,经历了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的动乱,几易校名,但学校仍

顽强地生存和延续了下来,直至1949年解放后改名为“天津市立第一女子中学”,1968年正

式定名为海河中学,为市级重点中学,而她应该是一所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的中学名校了。)

《原文莎氏乐府本事 附华文释义》商务印书馆 TALES FORM SHAKESPEARE WITH CHINESE

NOTES 作者:BY CHARLES AND MARY LAMS   BY KAN TSAO-LING  民国四年 1916

商务印书馆的英文教科书:

《英文歧字辨异》1919年 这个600页的歧字辨异真是本好书,现在用是一点也不差

《英文尺牍教科书》1921年

《英文典大全》民国十九年 书内标记 1939年购于大夏中学(谁知道在哪?)

《英语模范读本 第三册》 1930年 书内标记 :叶念先1977.4.25

以上经讨价200元

另外要了本小册子 《an election message to all young people of New York》issued by

Young Communist League, New York District. 一共24页,经过粗略分析 应为罗斯福1936

年竞选时期的。里面提到反法西斯 大萧条等事,这个还是美国共产主义的小册子(这个可以

说是当日最大的收获了)

《德文入门》桑德满 未标印出版印刷时间 封皮上有“南京百子亭 32720”的字迹  不知是

不是在南京百子亭 1932年7月20日买的   20元
后来搜索网络知着原来是最早的德文教材(同济大学在1906年由德国医生宝隆创办。由于创

办时征得德国领事馆的支持和帮助,创办后被德国政府归入德国式海外教育机构。

    创办之初校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下设医科、德文科二个专业。中国学生入学通常

先上德文科,以便沟通语言,获取现代科学的感性认识,所以德文科又俗称预科。德文教师

桑德满编有课本,亦可算是最早的德文教材了。)

《report of the ninth meeting of the GENERAL SYNOD of the Chung Hua Sheng Kung

Hui held at foochow april 17 to 25 1937  》中华圣公会? 里面有几幅关于各地传道区

的图片挺有意思的  5元

还看见一本开明书店出的书  一本民国介绍魔术的小册子 里面的广告特有意思,没钱了加上

肚子疼就回去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3 19:46:3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11: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看了好多书……我怎么感觉我昨天淘的书都这么没水平哦~~最喜欢的还是《中国娼妓史》,找了一年多了~又怕西单太贵没,想到昨天是他破铁鞋无觅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08: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皂罗袍在2007-11-3 10:43:22的发言: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  原价24.8  现价12元

虽然这本书以前借着看过了,但还是想收藏一下。广西师大还出过一系列周国平的小书,《另一种存在》等。高中的时候,偶然读到他的那本《爱与孤独》,真觉如清风拂面,醍醐灌顶一般,虽然那时还不知道尼采、叔本华(初看此君名姓,还当是个中国人,呵呵)为何许人也。后来,全班竟然兴起一场周国平热。前几天,上宋代文学的时候,老师还提到过周的这几本书。哎,不知道现在再读,会是何等心情。


周国平的书,我看过一些,认为最好的是《人与永恒》(这一本强烈推荐),其次《守望的距离》。《妞妞》听说过,没看过。前年买过周的一本《风中的纸屑》,看后叹息,周已江郎才尽。将书中认为还算不错的一段抄下来后,就将书送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08: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差几天,回来见这么多人在谈论淘书,真是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20 16:34 , Processed in 0.0595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