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109|回复: 56

[原创文字] [原创]作文:我与世博(欢迎大家批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0 12: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桃李不言

在鲜花盛开的季节,绿叶是少不了的风景。甚至于,簇拥并孕育着鲜花的绿叶,更象征着温柔,温暖,生机勃勃。无疑,小白菜,蓝莓们,志愿者们,所有倾心尽力默默奉献的世博人,都是而且首先是,这绚烂世博中最美丽的一群。

默默努力着,不求自己芳华绝代,但求盛会举世无双。奥运会、世界杯、世博会合称世界三大盛会,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或许并不那么陌生,但是对于中国,甚至对于所有发展中国家来说,却仍然意义非凡。即使在西方,那合乎人性的好事,也绝难让人只是因为熟悉而变得审美疲劳。真正的美,无往而不惹人神往,总是具有穿透时间和空间的魅力,让整个世道人心为之动容。一旦来到东方,特别是第一次来到占世界人口1/4强的红色大地上,意义更加宏大特别。不仅仅中国民众在分享快乐和欣喜,还有无数后起的发展中国家的兄弟姐妹们一道,在近距离的拥抱感动、信心、希望和明天。在这样的时空中,个人的快乐和福祉与民族国家甚至人类社会的骄傲与荣光,越发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这连线,无形却有力,系在人心上,穿在志愿者身上。所有的志愿者,此刻的最高追求,就是能在对举世无双盛会的追求中热烈绽放。为此,可以舍小家顾大家,可以为了团队牺牲自己,可以像一颗螺丝钉一样哪里需要哪里钉,自己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但盛会却一定要无与伦比。志愿者们的默默奉献,在志愿者之歌中,书写下涌动着时代感的庄严承诺和人性光辉,在上海精神的沃土里,诠释着海纳百川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意识、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和大局观念。

默默践行着,不仅仅是形式,更是实质。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不是天上虹,也不是藻中荇,而是默默奉献的坚定和执着。哪怕只在一个小小的志愿者团队,却总有一些事情很难忘掉,甚至每每想起来会感动至深。在世博园区,有一双破旧的旅游鞋,在副局级干部的脚下踩得不成样子,与主人肩上质朴的背包相映成趣,那是xx副书记的奔波和相机的所在,他放弃了仲秋和国庆的休假,早出晚归地跟年轻人一道,做起了园区一号口的小白菜,又老又大的放心小白菜;有一枚徽章,没有实物,别在了最忙最累的志愿者组长的胸前,那是xx同志在一次又一次对象征荣誉的有限的徽章和证书毫不动心后,大家对他无言的一致褒奖。在地铁站,xx秘书长端午节一天早晚三次前来慰问,忘了自己的休息而一定要把粽子送到每个志愿者手中,xx三位书记不仅平常经常耳叮电嘱,三伏的大热天里不顾衬衫湿透送来慰问水果,xx同志肋骨断了不下火线,xx同志对又脏又臭的小流浪乞讨人员几次三番苦口婆心,并亲自拿钱资助其还乡,其他同志总是自觉地早来一些,让上一岗的同志快点休息,自己接过那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红袖章,郑重地戴上手臂。在晚会筹备组中,身怀六甲的xx同志左冲右突,默默的奉献竟成了世博宝宝的系统胎教,担负好几支志愿者队伍组织协调的xx同志脚不连地,有时一天内辗转好几个市区郊区,地铁站岗、世博站岗、晚会筹备和机关工作四位一体的xx同志更是连续两月基本无休。在办公室里,xx同志有条不紊的忙碌着,怎么也看不出她那白嫩的双手是怎么在世博园里经常矫捷地调试载有老人的沾有尘埃和油污的沉重轮椅;xx同志一直兢兢业业,从来不会主动提起什么,好像根本没有参加过连续而又紧张的世博园应急志愿服务。在我近距离的视野里,还有xx部长、xx同志、xx同志等等,那更是无需浪费笔墨的英雄,他们已经从绿叶升华到红花,他们是志愿者之星。微笑是志愿者的一张名片,默默是她的背面,上面写满了乐观、快乐和无私,浸透着汗水、心血和付出,记载着执着、追求和奉献,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品质,这就是机关公务员的情怀,推动着大家在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的伟大征程中扎实前行。

默默传承着,静水流深,直济沧海。战争年代里,烈士用生命去歌唱。和平年代里,共产党员没有褪色,只是让精彩在更长的时间里演绎,仍旧是用一生去追求。飞蛾投火是一种壮烈,凤凰涅磐是一种壮烈,然而正如《赵氏孤儿》中的台词,死难难,存孤也难。如何在长久的时间里,心中怀有理想和希望,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始终情寄群众、心系工作、胸有家国,不为名利所动,不为虚华所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社会上,都能始终为群众作表率、为社会作贡献,这些不啻是些普通但绝非容易的考验。更有意义的是,越是普通的往往越具有生命意义,越是大众的往往越具有历史价值。共产党超越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地方,不仅仅在于有伟大的领袖,更在于有千千万万普通而不平凡的党员,他们只见树木,我们却拥有森林。这样的道理俯拾皆是,正如克莉丝汀可以让生活更美好,但生命的长度和高度却不全是由精致相连,那太累,也太不现实,从而太不可能。固然,我们需要克莉丝汀,但我们也绝离不开平凡的馒头米饭,甚至于,馒头米饭的需求更为普通和广泛,它们正是以牺牲了精致和美味的普通与平凡,完成了默默奉献的具有悲剧意义的历史救赎,最终,它们同样摄人心魄可歌可泣,因为它们带有悲剧色彩的普通与平凡汇集起来就是无穷和伟大的力量,那力量浩浩荡荡,那力量集聚兵民,那力量挥写出得是壮丽史诗。志愿者们传承着这种普通和平凡的默默奉献,从烈士那里开始源远流长,在重大行动和关键时刻蓬勃爆发,这种至柔又至刚的无穷力量,定能孕育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和谐红花。

184天,精彩的盛会永不落幕;7300多万人次,传奇的故事永镌青史。200多万默默奉献的志愿者,有红花又全是绿叶,是英雄又全是凡人,那些身边的人和事儿,正应了一句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10 15:48:1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3: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作后要经常写类似的东西,每次都慌张的很。词汇的贫乏,感情的暗淡,思想的肤浅,种种郁闷不一而足。尤其别人一句,你还是中文系的,晕,顿觉撑伞天王的大伞扑面而来,那感觉糟糕极了。可是,怎么做到文质彬彬呢?这可真比写论文难。

我一直觉得师友的指教和批评是进步的捷径,恳请大家指点,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0 14: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看就是应制之作,哈。不过文采对得起“中文系”这几个字了,感觉那整饬的语言是不是都有点过了?太文绉绉是不是领导也不喜欢,群众也有点看不懂呢?我是实话实说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5: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抱香斋在2010-11-10 14:36:42的发言:
一看就是应制之作,哈。不过文采对得起“中文系”这几个字了,感觉那整饬的语言是不是都有点过了?太文绉绉是不是领导也不喜欢,群众也有点看不懂呢?我是实话实说啊。

谢谢斋主指点。

整饬的语言指的是哪些呢?

太文绉绉是不行,但这也不是公文,又不能没文采。怎么样训练可以把两者调和起来呢,另外,我觉得我写东西太阴柔了,没有骨气,哎。。。也不知该看哪方面的书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0 18: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如果没有真正的感情在里面,即使看书学习,可能也还是很难写出好文。能不能花更多的心去寻找这些必须要歌颂的“大事”背后能感动你的东西呢?拂去表面的水汽,相信有真心实意、踏踏实实在做一些事情的平凡人,只是人们更多地被“大事”弄倦了,不愿再去相信。

文“气”,说到底,还是心“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8: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10-11-10 18:32:46的发言:

个人觉得,如果没有真正的感情在里面,即使看书学习,可能也还是很难写出好文。能不能花更多的心去寻找这些必须要歌颂的“大事”背后能感动你的东西呢?拂去表面的水汽,相信有真心实意、踏踏实实在做一些事情的平凡人,只是人们更多地被“大事”弄倦了,不愿再去相信。

文“气”,说到底,还是心“气。

第三段里举了很多这样的例子,在我看来,都是些真心实意、踏踏实实的事情啊。心到底该放在那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0 20: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太用力了,再自然些。照着“北青报”的标准写吧。(估计你更摸不着头脑了)

那些例子其实都很有说服力,描写得更具体点,有细节,有对话什么的,这时候不需要那些华丽的词藻。

哎,等着其它大侠发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0 21: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耳在2010-11-10 18:45:04的发言:

第三段里举了很多这样的例子,在我看来,都是些真心实意、踏踏实实的事情啊。心到底该放在那里呢?

心该放在哪里,我也说不好,需要你自己琢磨。

我对写作是外行,只是从一个读者的感觉去说的。

那些例子都是真人真事,但好像不能打动我这个读者。试想如果让你写水云间的这些老师同学,你会怎样写?

答案或许也在你的题目中?

楼上斋主老师说得很有道理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10 21:46:4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21: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线牵

 

在地铁口执勤期间,形形色色的问题扑面而来,从世博场馆到店铺商场,从名胜古迹到旅馆厕所,各种疑问不一而足。因为这些问题,游客困扰着,而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游客也快乐着。在这困扰与快乐之间,我们戴着袖章的志愿者,成为连接变换的红线。

一有时间,我常会琢磨游客的说话。最让我留心的,总是这几个单独的问题:“南京路步行街怎么走?”“外滩怎么走?”“东方明珠怎么走?”显然,我仅仅用手一指,“那边”,应该也算应付了事,可是,这样的回答能否掷地有声?

将心比心,这些单独的提问,往往出自外地人之口,他们大多从地铁中来,底层民众占了多数。他们往往不知,这三个景点可以一路看下去;他们有的不知,这三个地方都是著名景点。我体会他们旅游的不易,不愿他们枉费时间来回折腾,也不愿他们在以后的某一天,会禁不住后悔起当初旅行的莽撞。我要告诉他们,这三个景点后面的精彩故事,更要让他们知道,这三个景点在一条线上。

“我们现在人民公园边上,您从前面那棵树旁边的高台往这个方向就是北面看去,在前面300多米的地方有一栋不太高的黄色小楼,上面写着第一百货四个绿色的大字,那里是著名的南京路步行街的起点。”我深怕说不清楚,解不了别人的出口一问,害他们揣摩半天也云里雾里。即便有些啰嗦,我也不想遗漏半点信息,谁以前不曾是以后不会是问路人呢,谁以前会埋怨以后会抱怨指路人的热情呢?

当他们记住这些,或者直接领他们在高台上看到地标之后,我要接着说,“从第一百货往那边就是东边走到底,快的话一刻钟就到了外滩和黄浦江,对面就是浦东新区陆家嘴,那里有东方明珠和全球闻名的两栋高楼就是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两栋楼旁边正在建造世界第二高的上海中心。不过您要注意,从外滩过黄浦江到陆家嘴必须摆渡,或者往回走500多米到南京东路地铁站坐2号线地铁,一站地就可到达。”

说完这些的时候,或者补充完其他疑问的时候,常会发现,瞬间彼此信任的相视是何等幸福的事情。有的人面部如此温柔,有的人眼神如此澄澈,甚至,偶尔还会有人调皮地抑或郑重地,致以深情的一鞠。“不客气,应该的,玩得愉快!”他们笑了,我也笑了,大家都笑了,那一刻,我们的距离好近。

我知道,一根线将景点相连,那是著名的景区;一根线将人心相牵,那是和谐的海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21: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抱香斋在2010-11-10 20:32:01的发言:

文章太用力了,再自然些。照着“北青报”的标准写吧。(估计你更摸不着头脑了)

那些例子其实都很有说服力,描写得更具体点,有细节,有对话什么的,这时候不需要那些华丽的词藻。

哎,等着其它大侠发言吧。

谢谢斋主,那麻烦点评下9楼呢,我个人感觉像是小学生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6 18:34 , Processed in 0.0643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