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业,发现留学生上学期的造句:
枝繁叶茂——我每天都枝繁叶茂。
从娃娃抓起——我从娃娃抓起爱吃肉。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笑一笑,十年少——“笑一笑,十年少”是最好的成语。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他才25岁,他能变成百万富翁。
活到老,学到老——你应该向爸爸学到老,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使用道具 举报
学语言恰恰不应该从语法学起呢
很多时候二语学习出现的错误不在语法,而在不了解深层的语义内涵、语用习惯等,这些不是语法规则能解释的,需要语感,语感只有多听多读才能获得。语法知识的作用是帮助进一步的自我学习,如果只有语法知识,没有语感的积累,真实语境的体会,只能应付考试,而不能流利地掌握。想想我们小时候的母语习得和读书之后的外语教育的差别就会明白了。
哎,世界上为啥这么多种语言呢
喂,别把老师当百度百科啊~[em75]
呵呵,昨晚我也想到这个帖子可以作为汉语教学的资料,应该放到语言学,但不知为什么,论坛一直很慢,今早干脆进不去了,谢谢木兰代劳了
这些好玩的句子提醒我们去思考:
1、讲解词语的时候,除了把意义讲清楚,介绍词语的使用语境也很重要,比如“从娃娃抓起”。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在这方面有什么异同呢?
2、有些句子,如果是成人母语写作,我们可能会觉得很有创意,比如“我每天都枝繁叶茂”,对于二语教学和小学语文教学,大多数人会觉得是错误。把握规范和创新之间的“度”,是对语文老师很高的要求,有没有一些规律原则可以遵循呢?
有心的同学不妨收集这样的造句,将来可以做毕业论文。
您说得很有道理,成年人学外语,语法应该是跟其他几项技能、语感的培养并行或者稍后进行,而不应该完全隐匿起来。现在有形形色色的对外汉语教学法,也有轻视语法教学的现象:必要的语法理论和语序规则应该教授、机械操练也是必需的;而且学生到了高级或者中级阶段,自己也有想了解语法规则的愿望;问题是语法不好教,枯燥而且往往有很多例外现象,真正讲清楚不容易:)
唉,他们还没真明白这些词语的用法;有时候我们觉得在课堂上已经讲清楚了这些词语和俗语的意义和用法,留学生们真正掌握并造出正确的句子、在恰当的场合表达清楚,还需要一个过程。怎样把语言点讲得清楚、设计好操练,真是大学问。
第四句颇有偷懒之嫌;第二句最爆笑。
“我每天都枝繁叶茂”,这要是母语写作的话,该是个多好的句子啊:)
就我的学习感受而言,成年人学习外语语法最好和其他教学同步进行。因为成年人的逻辑思维已经很完备了,这正是掌握语法的很大优势。而掌握语法又会对语言的掌握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特别是那些语法很严谨的语言,若把语法学好了,就像骨架搭得很稳固一样,往上边添砖加瓦(比如词汇)就是很容易的事了。并且,这样的语言,随着学习的深入,会发现其中语法的美。那是一种有秩序的美感,就像数学一样。当然,学习语言有很多种方法和切入点,语法也只不过是上山的台阶而已。方法因人而异,最重要的还是掌握这种语言。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6 21:25 , Processed in 0.0622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