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60|回复: 3

[文 学] 略萨中国行-勾勒作家略萨一生的10个关键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5 13: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勾勒作家略萨一生的10个关键词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具有西班牙和秘鲁双重国籍的作家略萨昨晚来到上海。

 

75岁的略萨是201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具有西班牙和秘鲁双重国籍的作家略萨昨晚来到上海,开始其为期9天的中国之行。今天,略萨将分别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戏剧学院,做公开演讲和作品朗诵。

  略萨已经75岁了,从略萨曾经的演讲、采访和自述中,早报记者挑出10个关键词,以勾勒他的一生,以及他对文学、政治的看法。

  军校

  “在莱昂西奥·布拉多(军校)的两年是相当艰苦的,我在那里度过了一些可怕的日子,特别是我被罚留在军校的那几个周末……在那灰色的日日夜夜里和悲伤的薄雾中,我读书和写作的劲头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开始成为一名作家了。……另外在那里,我发现了我出生的这个国家是个什么东西……用缩小的方式复制了秘鲁种族和地区的差别。”

  记者

  “四年级和五年级的第二学期之间,我在《新闻导报》工作的三个月,给我的命运造成极大的混乱。在报社里,我的确学到了什么是新闻学,了解了在那之前对我是个未知数的利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过了放荡不羁的生活。……那年的3月28日我才16岁。”

  胡利娅姨妈与表妹

  “我19岁的时候,跟一位的确名叫胡利娅的女士结了婚,她比我岁数大,是我的亲戚:我舅妈的妹妹。当时她来秘鲁探亲,我们就产生了狂风暴雨式的爱情,主要线索在我那部小说里都出现了。”“巴蒂里西娅是秘鲁人,是我的亲戚、我舅舅的女儿。在巴黎生活的时候,我正在索邦上学,于是,我俩之间产生了柏拉图式的爱情。”

  秘鲁与西班牙

  “我从来都不是政治流亡分子。从1958年至1974年我们留居国外。”“秘鲁永远在我的心中,因为我在那里出生、成长、接受教育,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和青年时光,在那里形成我的个性,树立我的志向,我在那儿爱过、恨过、享过福、遭过罪、做过梦。……我像热爱秘鲁一样热爱西班牙,我欠这个国家的恩情,与我需要向它表达的感谢一样多……在我险些失去我的秘鲁国籍时,西班牙给了我第二个国籍。幸亏我最后不必在做秘鲁人和拿西班牙护照间进行抉择,因为我认为西班牙与秘鲁就像一件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而言,也是对两者的历史、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而言。”

  写作

  “我写作,因为我不快乐,因为写作是一种对抗不快乐的方式。”

  文学与自由

  “如果没有小说,我们将不会意识到自由对生活的重要性,也将不会意识到某个暴君、某种思想体系或某个宗教正在践踏自由,企图将我们生活环境化为地狱的事实。文学不仅令人对美与幸福产生向往期待,同时也警示我们应与一切压迫的暴行进行斗争。”

  参选总统

  “我们可以反思一下秘鲁自1968年以来实行的集体主义模式和社会主义模式。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重建我们这些年来为之努力奋斗的东西:自由化改革和创建真正的市场经济。而秘鲁的政治文化是造成这次席卷全国的危机的魁首,我们更应对其进行改善。这些原因让我克服了自己的保守,参与到政治斗争中——说到底,这是个非常天真的幻想。”

  拉美与军事独裁

  “拉美的悲剧在于,我们这些国家在历史的不同时期,都曾经发生过分裂和投入到内战之中,都发生过对群众的镇压或者大规模屠杀。” “武装部队对政治的干涉是灾难性的,我们拉丁美洲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都屈从过那种会成为军事畸形的东西。”

  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

  “我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主义,包括有时是以宗教为借口的地区主义。这种思想体系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否认文化大同,在其根源滋生种族歧视与种族主义思想;它认定自己的价值观比他人的来得优越,并占据了道德上的制高点,因此唯我独尊。所有这些想法都有可能成为孕育出民族主义的温床。……爱国主义并非旗帜或口号,并非对那些重要的英雄人物的坚定的赞美,而该是某些人、某些地方,他们占据了我们的回忆,勾起我们怀乡的感伤;爱国主义是这样一种温暖的情感:无论你身处何处,你知道总有一个地方是你可以回去的家。”

  诺贝尔文学奖

  “我将会一直从事写作到生命结束。我不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会改变我的一切。也许影响的是我的片刻生活。”

  略萨公开演讲

  时间:

  6月14日 10点

  地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

  作品朗诵

  时间:

  6月14日 15点30分

  地点:

  上海戏剧学院


发表于 2011-6-15 18: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写作,因为我不快乐,因为写作是一种对抗不快乐的方式。”

感触很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5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略萨的《中国套盒》一直没找着,刚在网上下了一本。据说他说的“中国套盒”是宋元话本的写作形式,到底是啥意思呢?还没搞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8 18: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将会一直从事写作到生命结束。”让我想起了杜拉斯的一句类似的话,“要么写作,要么死亡。”

      喜欢文学的人很多,会写作并能小有成就的也不在少数。然究竟有多少人能抱持这种看似决绝的执着呢?对有着作家梦的人来说,当文学和写作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并渐渐地成为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只要它依旧是最初年轻的模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6 18:35 , Processed in 0.0705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