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49|回复: 20

【作业】《庄子·秋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4 11: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业:教材节选《秋水》部分的注释,翻译,赏析,个人感受。个人感受部分要求不少于200字。两周内完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4 11:59:1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1: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授课时所涉及的内容——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第十八章

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缘而窥。
                                     ——庄子·马蹄
蛮触之争
腐鼠之恋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

鼠肝虫臂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终者为友

忘礼乐
忘仁义
坐忘——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


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庄子·外物

孔子观于吕梁,县(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
            
                                                                       ——庄子·外篇·达生

庄子不但培养了中国后世读书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情操,同时也以他的一部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杰出的智慧的作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文化人。

推荐书目:
         《庄子浅说》     曹础基
         《庄子讲义》   南怀瑾
         《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1 15: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注释】
    <1>“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秋水:秋汛。 时至:随着时令而至。 河:指黄河,大河。
  <2>“涇流” 河流宽度。 涘(sì音俟):岸(笼统而言)。 渚(zhǔ音诸):河岸洲滩,又作水中小
洲。 间(jiàn音箭):间隔。 兩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馬:间隔两岸洲滩悬崖相望,分不清牛马。
  <3>“自喜”:沾沾自喜。 “以天下之美尽在己”:以为天下之壮美,尽在自己这里。
  <4>“始旋其面目”── 始:适才,才开始。 旋:掉转。
  <5>“望洋”── 洋:海洋,一望无际之海,这里指北海。【山海經】:“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
水。”有些书籍中注释“望洋”为“仰视状”,将其“洋”解释为“仰”,我不知其所云也。
  向若:向着海若,即向着海神。
  <6>“野语”:俗语。  道:其实此“道”非指普通道理之“道”,但可以权且解释为“道理”。
百:以虚量数词解释成“许多”,并不确切,还以解释为“上百个”为妥。“以为莫己若”:以为无人
能比得上自己。 “我之谓也”:“就是在说我啊”的意思。
  <7>“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引导助词,可译为:而且、又。 “尝”:曾。
“尝闻”:常听说。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少……而轻……,并列关系。这是古人常用的形容词倒置的动宾结
构语句,即:以为……少,以为……轻。 者:这样的人。
  本句:“我又曾听说有觉得孔子见识不多而伯夷之义不足道的人,起初我不相信。”
  <8>“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难穷:难以穷尽。  本句:今天我看到了你的浩瀚无际。
  <9>“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危险,祸患,灾难。
  本句:我若不来到你的门下可就坏了。
  <10>“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深明大道理的人。 大方:大道理。
  本句:我将长时间为见识深广的人所嗤笑。 此句自惭于之前的“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1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语于海:谈及海。 者:语气助词,有“这件事”之
意。 拘:局限。 虚:同“墟”,指场所、处所、区域。
  本句:对于井中之蛙不能谈及大海,因其受到处所的拘束。
  <12>“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笃(dù音杜):固守,恪守。 时:季节。
  本句:对于夏天昆虫不能谈及冰雪,因其受到季节的禁锢。
  <13>“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曲士:唱曲之人。 道:深奥的哲理。 教:所学。
  本句:对于乡曲之士不能谈及大道之理,因其受到所学的局限。
  <14>“今尔出于崖涘”──崖涘:悬崖、河岸。 本句:今天你从悬崖河岸之间走出来。
  <15>“观于大海,乃知尔丑,而将可与语大理矣”──乃知:方知。 丑:这里意指浅陋。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惠子相(xiàng)梁】惠子在梁国当宰相。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鵷鶵(yuānch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止】栖息。【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
  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⑤出游从容,是⑥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①【于是】在这时。②【鸱(chī)】猫头鹰。③【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④【濠(háo)梁】濠水之滨。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⑤【鯈(tiáo)鱼】一种淡水中的白色小鱼,又名白鲦。⑥【是】这。)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①矣!”庄子曰:“请循其本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①【全】完全,确定是。②【循其本】意思是要从最初的话题说起。③【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云者,如此如此。)

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象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象梯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象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象你刚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样吗?”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
  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鹓鶵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鶵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发出一声怒气:‘吓’!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1 15: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罢最得庄子汪洋恣肆而行云流水之妙的《秋水》,在这篇气势磅礴的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对无穷广阔的时间、空间与力量的敬畏。正是在这种敬畏中,我们能看到自己的渺小,而世间那些让人似乎无法放开的束缚,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无疑也是渺小的。可以说文章正是对人内心的反映,心存如此广大的世界,也不难理解庄子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这个庄子仅是巧妙地用了《惠子相梁》和《庄子钓于濮水》中的两个比喻就为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学印象。在《秋水》这篇文章中无论是河伯的汪洋兴叹,明白自己的沾沾自喜是可笑的的,还是海神有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自我认识(“而吾未尝以此自多也”,我从来就没有觉得自己这样有多么了不起,因为我深深知道“我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罍空之在大泽乎?中国之在四海,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罍空”,小酒杯那么大一点空,一小汪汪水而已。我,大海在天地之间简直太渺小了。 )都能够深刻地体现出真正地谦虚的由来,这不是一种习惯或者是一种礼貌,而是实实在在明白了自己目光受条件限制(“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至道者,束于教也”),明白了更为广阔与伟大的事物存在,而产生的敬畏。
从《壕梁之辩》中能我认为其说更多的是哲学的思辩,不如说更多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辩。我们虽然不是动物,但是仍然能够感受到动物的喜怒哀乐,就像能体味到鱼之乐的庄子。即使在科学中这样是无法解释通的,甚至像动物是否有情感的问题在现在仍然悬而未决,但是,在清澈的河水缓缓流过你的指尖时,能体味到鱼乐在其中的感觉,不是一种大超脱,大智慧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4 11: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天的洪水按照时令到来,无数条江河都汇入黄河;黄河的水面宽阔,在两岸和水中的小岛上连牛马都不能辨别。这个时候河神自己感到十分高兴,以为天下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聚集到了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走,到达渤海;面朝东望去,见不到水的尽头。这时河神才改变自己的脸色,面对着海神抬头感叹道:“有俗语说道,‘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比得上自己的人’,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而且我曾经听说有认为孔子的学识少和轻视伯夷的义举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看见了您这大海的无穷无尽,我如果没有来到您的门前,那就危险了,我就会长久地被修养极高的人所耻笑。”

渤海海神若说道:“不能够与井里的青蛙谈论大海,是受到了居所的局限;不能够与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冻,是受到了时间的限制;不能够与孤陋寡闻的人谈论大道理,是受到了教育的约束。如今你来自河里,看见了大海,才知道自己的鄙陋,就可以和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所有的江河都汇聚到其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而海水却不增长;通过尾闾来排出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而海水却不减少;不论是春天还是秋天都没有改变,无论是洪涝还是干旱它都没有察觉。这就是说它的水量超过了江河,无法用数量来计算。然而我从未因此而自鸣得意,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秉承到元气,我在天和地之间,犹如小石子小木头在大山上一样。正有自己所见极少的想法,又拿什么来自命不凡呢!想想四海在天地之间,不就像是小孔在广阔的草泽中吗?想想中原在世界上不就像是细碎的米粒在大粮仓里吗?计量事物的数目叫万,人只是其中之一;人们聚集到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船和车在这里通行,人只是其中之一;人类与万物相比,不就像是细毛的末端与马体相比吗?五帝沿承的,三王争夺的,仁人担心的,贤士操劳的,都属于此类啊!伯夷辞让天下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天下事物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骄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两名大夫先前往,说:“希望把治理国家的重任交给你。”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巾笥包裹起来珍藏在宗庙之堂。这只神龟,难道它宁愿死去是为了留下骨骸显示尊贵吗?还是宁愿活着在泥塘里拖着尾巴走动?”两位大夫说:“宁愿活着在泥塘里拖着尾巴走动。”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将在泥塘里拖着尾巴走动。”

惠子在梁国当国相,庄子前去见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到这里来,想要代替您当国相。”于是惠子很害怕,在梁国内搜寻,搜了三天三夜。

庄子去见他,说:“南方有种鸟,名字叫鹓雏,您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向北海,不是梧桐树就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就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就不喝。这个时候猫头鹰得到了一只腐烂的老鼠,鹓雏经过它,抬头看着它说:‘吓!’现在你要用你的梁国来怒斥我吗?”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自由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是鱼的快乐。”惠子说:“您又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您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您,当然不知道您了;您本来也不是鱼,您也不知道鱼的快乐,无需再说什么了。”庄子说:“请回到开始的话题。您对我说:‘你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这种话时,是已经明白我知道鱼的快乐才问我的。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4 11: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注,流入;泾:直流的水波;始:才,方才;望洋:仰视的样子;道:规律,道理;弗:不;殆:危险。

尔:你;崖涘:水边;乃:才;盈:增长;虚:不足,缺损;方:当,正当;中国:中原地区;四海:四方之海。

使:命令,派遣;累:烦劳,托付;顾:回头,回头看。

或:有人。

从容:不慌不忙,悠闲舒缓;固:本来;循:依照,遵守。

ps:我把书上没有的解释发上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些多义词我选择了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解释,可能会有不恰当的地方,还请老师和同学指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4 11: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秋水只是庄子的一段节选,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体会到庄子那种单纯的返璞归真的思想。在第一个故事中,庄子借用河神和海神的对话来表达思想,在嘲讽那些鄙陋小人的同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宽广博大的胸襟。而当楚王的大臣请求庄子处理国事的时候,他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改变话题谈神龟,巧妙的拒绝了他们的请求,由此可见庄子的能言善辩。在惠子相梁的故事中也是如此,庄子也是通过对所叙对象的转移给予了有力的回击。在濠梁之上,庄子运用他的机智在讨论中取得上风。

通过这几则简短的小故事,我不由得被庄子的魅力所折服。他敢于猛烈地抨击当时的礼法制度,以自己的方式与之做出抗争,这种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而在他表现追求个人绝对自由时所表现出的豪迈奔放又是如此令人欣羡。渴望曳尾于涂中,能够知鱼之乐的庄子不愧是众多哲学大家中闪亮的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00: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信一高琢在2007-11-21 15:39:17的发言:
读罢最得庄子汪洋恣肆而行云流水之妙的《秋水》,在这篇气势磅礴的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对无穷广阔的时间、空间与力量的敬畏。正是在这种敬畏中,我们能看到自己的渺小,而世间那些让人似乎无法放开的束缚,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无疑也是渺小的。可以说文章正是对人内心的反映,心存如此广大的世界,也不难理解庄子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这个庄子仅是巧妙地用了《惠子相梁》和《庄子钓于濮水》中的两个比喻就为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学印象。在《秋水》这篇文章中无论是河伯的汪洋兴叹,明白自己的沾沾自喜是可笑的的,还是海神有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自我认识(“而吾未尝以此自多也”,我从来就没有觉得自己这样有多么了不起,因为我深深知道“我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罍空之在大泽乎?中国之在四海,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罍空”,小酒杯那么大一点空,一小汪汪水而已。我,大海在天地之间简直太渺小了。 )都能够深刻地体现出真正地谦虚的由来,这不是一种习惯或者是一种礼貌,而是实实在在明白了自己目光受条件限制(“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至道者,束于教也”),明白了更为广阔与伟大的事物存在,而产生的敬畏。
从《壕梁之辩》中能我认为其说更多的是哲学的思辩,不如说更多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辩。我们虽然不是动物,但是仍然能够感受到动物的喜怒哀乐,就像能体味到鱼之乐的庄子。即使在科学中这样是无法解释通的,甚至像动物是否有情感的问题在现在仍然悬而未决,但是,在清澈的河水缓缓流过你的指尖时,能体味到鱼乐在其中的感觉,不是一种大超脱,大智慧么?

有见识,有文采,写得好!尤其喜欢这一句:“在清澈的河水缓缓流过你的指尖时,能体味到鱼乐在其中的感觉,不是一种大超脱,大智慧么?”

你对原文的注释,少注释了一段,你再检查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00: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乌日罕在2007-11-24 11:16:20的发言:

虽然秋水只是庄子的一段节选,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体会到庄子那种单纯的返璞归真的思想。在第一个故事中,庄子借用河神和海神的对话来表达思想,在嘲讽那些鄙陋小人的同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宽广博大的胸襟。而当楚王的大臣请求庄子处理国事的时候,他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改变话题谈神龟,巧妙的拒绝了他们的请求,由此可见庄子的能言善辩。在惠子相梁的故事中也是如此,庄子也是通过对所叙对象的转移给予了有力的回击。在濠梁之上,庄子运用他的机智在讨论中取得上风。

通过这几则简短的小故事,我不由得被庄子的魅力所折服。他敢于猛烈地抨击当时的礼法制度,以自己的方式与之做出抗争,这种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而在他表现追求个人绝对自由时所表现出的豪迈奔放又是如此令人欣羡。渴望曳尾于涂中,能够知鱼之乐的庄子不愧是众多哲学大家中闪亮的一个。

说的不错,如果再能结合现实生活现代人生来谈,就更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5 15: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语气助词)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水域)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倒装,谓之我)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难以穷尽)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危险)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谈论,同下)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固,限制)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通“涯”,水边)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鄙陋),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过满而外溢);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空虚)春秋(四季的代称)不变,水旱不知。此其(指大海)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用数量来计算)。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自许,自鸣得意)者,自以比(并列)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正)存乎见少,奚(通“何”)以自多(又那什么来自命不凡)!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中原地区)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处一焉;人(通,聚集)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指争夺天下的战事),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辞让)之以为名,仲尼语(谈论)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致意)焉,曰:愿以境内累(烦劳,麻烦)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辅佐)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不慌不忙,悠闲舒缓),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秋天的河水按照时令涨起来,众河流注入黄河。河面宽广阔大,两岸和水中的陆地之间都分辨不出牛马的样子。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地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流向东而去,来到渤海边,面朝东边观望,看不见水域的尽头。这时河神调转先前的面孔,呆呆得面对着海神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闻了上百条道理,就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人,说的就是我啊。而且我还曾听说没有孔子那样渊博学识的人就会轻视伯夷的义举,开始我不敢相信;现在我目睹了大海的难以穷尽,我要不来到你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会永远受到达理修身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跟它们谈论冰雪,是因为受到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受礼教的束缚。现在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然后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就可以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江河,没有大过大海的,千万条江河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止,而大海却不会满溢;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止,而大海却从不曾空虚;四季它不会发生变化,水涝干旱它不会知道。这说明大海的容量超过了江河的水量,不能用数量来计算。但我从未曾以此自鸣得意,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在天地之间,就好像小石子、小树在大山中一样。我正以为自身存在那么渺小,又拿什么来自命不凡呢?考虑到四海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蚁穴存在于旷阔的草泽之中吗?考虑到,中原地区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的米粒存在于京城的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属于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在九州,粮食生产于此,舟车通行于此,而每个人只属于人群中的一员;把一个人与万物相比,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马身上吗?五帝的禅让,三王争权,仁人的忧患,能人的操劳,都属于此类!伯夷辞让天下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致意,说:“愿将国内政事劳烦于你。”庄子手持渔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种神龟,死的时候已经三千岁了,楚王用巾笥包裹它的龟壳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骸骨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中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当宰相。”于是惠子恐慌,在国中搜寻庄子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凤凰,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它吗?那种凤凰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会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会饮用。这时一只猫头鹰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凤凰刚巧从猫头鹰头上飞过,猫头鹰抬头看着凤凰说:‘嚇!’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怒斥我吗?”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上游玩。庄子说:“儵鱼游得悠闲自在,这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思想;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无需再说什么。”庄子说:“请回到开始的话题。你对我说‘你怎么知道鱼儿很快乐呢?’这种话时,是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很快乐才问我的。而我则是在濠水上知道鱼儿是快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18:33 , Processed in 0.0726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