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年会
会议纪要与总结
(2011年7月24日)
由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主办,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年会”于2011年7月21日至24日在山西大学隆重举行。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340余篇,来自国内外的22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7月21日晚举行了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讨论协会章程修改、会议组织改革、协会运行、语用学系列丛书等相关问题,确定了第十三届全国语用学大会的承办单位。
7月22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年会在山西大学蓓森朵芙音乐厅隆重开幕。大会开幕式由本会常务理事、山西大学外事处处长于国栋教授主持,山西大学副校长杨军教授和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亚欣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向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代表致以诚挚的欢迎。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会长何自然教授致开幕辞。
本次会议主题为“语用学的跨学科研究”,议题包括:语用理论模式的建构与应用,语境的理论与模式,会话分析理论与实践,语用语法研究,语用习得与中介语研究,语言教学的语用研究,认知语用学,实验语用学,社会心理语用学,法律语用学,翻译语用学,语用学与其他学科的界面研究。先后有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这些议题作了大会发言。
英国著名会话分析专家Paul Drew教授做了题为“Three Ways of Offering – How to make an offer in English”和“Conversation, Context and Requesting”的主题报告,并举办了题为“Conversation Analysis”的Workshop,吸引了众多中青年学者参加,大家受益匪浅;
此外,西悉尼大学的Wu Guo 教授,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何自然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的张绍杰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的林大津教授,山西大学的吴亚欣教授,西南大学的文旭教授,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张辉教授,北京大学的姜望琪教授,四川外语学院的侯国金教授,黑龙江大学的李洪儒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洪岗教授,南京大学的陈新仁教授等分别作了大会发言,发言题目涉及语用翻译学、汉语面子论、语境论、认知语用学、神经语用学、动态语用学、语际语用学、修辞格的语用翻译、语言哲学和语用含义新解等。
除大会发言外,还安排了两个半天的分组讨论。与会代表分成10组,围绕着“语用学的跨学科研究”这一主题,对语用学理论与应用、语用学与认知、语用与法律、语用学与汉语研究、语用学与外语教学研究、语用学跨学科研究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可喜的是在这些讨论中,许多博士生和硕士生都积极参与了讨论,他们是中国语用学研究的新生力量,是中国语用学的未来。
此外,为帮助广大与会者了解语用学研究的国际动态,本届研讨会还专门组织了“从第12届国际语用学大会看语用学发展趋势” 论坛,冉永平、张绍杰、何刚、陈新仁、杨文秀、张新红等参加了第十二届国际语用学大会和第十届国际法律语言学研讨会的代表,分别就各自所观察到的语用学研究与发展态势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了对中国语用学研究的启示。
本次大会还得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东方正龙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最后,本会顾问陈志安教授代表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和全体与会代表向本届大会的承办单位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本届大会的特点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拓展语用学理论的实用性。许多学者不仅对各类语用学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而且还注重运用语用学理论解决在外语教学、外语测试、修辞、翻译、外交、法律、商贸、跨文化沟通等各个领域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第二个特点是与第十二届国际语用学大会及其主题同步,与会学者主要关注的课题也与国际语用学大会上的议题同步,说明语用学研究在中国已取得长足进步。第三个特点是关注年轻学者的成长,不仅组织了大会发言以便与会者了解有关学科的研究动态和焦点,而且安排参加了第十二届国际语用学大会和第十届国际法律语言学家研讨会的多位代表,为大家讲解国际学术界关注的主要课题及其对国内有关学术研究的启示,并通过现场互动的方式为青年学者解答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