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38|回复: 24

说说读历史书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5 11: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位同学问到读历史书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也很重要的问题。

应当集合大家的智慧,共同回答,并发于此,以嘉惠后学。我先抛砖。

中国人首先当了解中国的历史,二十四史卷帙浩繁,读完不易。但前四史建议读完,尤其是纪传,而若想深入了解历史,则其他部分-书表之类也应有所涉及。其他时代的历史可以采用读新史的办法(任选一种即可,各有利弊),先鸟瞰一遍,再寻自己感兴趣的朝代,重择善本攻读。如喜欢某一朝代,则应官史、私史都读,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的参照来读,辅以野史笔记,这些书读下来,自己对如何继续当有定见。

读史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史实,更重要的是培养史识。对史实进行分析判断是更需重视的。既然谈到分析判断,则不免要涉及到方法。东方史学家的治学方法,我认为可以循陈寅恪以入,既然不是专学历史,则不必将注意力集中于考据,陈先生的思路值得学习,于平常材料中发掘新意,《读史札记》、《金明馆丛稿》等著作均可见其治学独到之处。现代人治学需有国际视野,则西方史学方法也需要借鉴,可以找一些专门介绍历史研究方法的书简单看看,更重要的是读原典来感受。西方历史研究著作,起码要读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和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吧,再看看《全球通史》之类的书,求得一个大致的印象。再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历史专著来读。

凭印象说说自己的想法,请诸位批评指教。

发表于 2007-11-15 12: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回答。我想,对于读古史书,《左氏春秋》、前四史都应读完吧。如有精力再看看《资治通鉴》吧。不知《续通鉴》如何?

很赞同老师的看法,先从陈寅恪先生的著述读起以培养史识,之后我想可以看看梁任公的《中国历史研究方法》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吧。其他的还请老师推荐。

对于新史家的著述,老师认为哪几本好一些呢?像钱穆先生,他的《国史大纲》如何?余英时先生、杜维明先生,黄仁宇先生的著述等等。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5 16: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忘了左传了,当然该读。

续通鉴我也没有读过,不敢妄评。钱穆的《国史大纲》不错,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是必读的,《中国大历史》也可以看看。其他几位的著作也要筛选一下,这个主要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口味了。读完前面的书和陈寅恪的书,辅以一些儒家经典,对于这几位学者的著作,你应该会有自己的判断了。

顺便说说读书方法。我觉得最佳的读书方法是由此及彼法,即选择某领域一本公认的经典著作,精读、笔记、思考、消化,自不待言。然后由其中称引的参考书籍中,选出下面要读的书(在作者的引用频率、引用语气以及价值判断中,我们可以大体辨别其引用书目的重要次序),再精读,依此类推,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会对该领域有很深入的了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6 21:17:3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22: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明朝那些事儿》,培养兴趣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22: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远风在2007-11-15 16:01:03的发言:

顺便说说读书方法。我觉得最佳的读书方法是由此及彼法,即选择某领域一本公认的经典著作,精读、笔记、思考、消化,自不待言。然后由其中称引的参考书籍中,选出下面要读的书(在作者的引用频率、引用语气以及价值判断中,我们可以大体辨别器引用书目的重要次序),再精读,依此类推,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会对该领域有很深入的了解。


赞成!

读书切忌一开始贪多,否则会成“杂家”。知识广博是好的,但在还没有分辨能力的时候,容易被似是而非的言论左右,以致失去判断力,最终只能拥有一堆知识,而无法形成系统的思想。做任何学问都需要有自己的立场,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评价判断他人的思想观点,才能真正从他人的思想观点中吸取精华。所以求学应先从一点入手,先深入,待形成一定的思想或立场,再逐步扩展至面。点的寻找很关键,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22: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择某领域一本公认的经典著作,精读、笔记、思考、消化,自不待言。然后由其中称引的参考书籍中,选出下面要读的书(在作者的引用频率、引用语气以及价值判断中,我们可以大体辨别其引用书目的重要次序),再精读,依此类推,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会对该领域有很深入的了解。"

老师所言极是,学生谨记。《左氏春秋》、前四史自当必读,在下认为把握住先秦、秦汉历史的神韵再探究中国历史亦就已得十之六七了。

《明朝那些事儿》在下就不读了,不过据说《明史》修的不错,以后能有精力就读读吧。

对于西方史学,先看《全球通史》吧,估计要啃透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和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需要的时日不少。:)

[此贴子已经被远风于2007-11-16 21:18:2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00: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虎也来胡扯几句。

1)读史的目的:是做研究呢,还只是学习知识呢?目的不同,读法不同。王老师说的读法是做学术研究,窃以为不太适合学生。学生将来的专业方向未定,很可能向其他方面发展,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啃古文、读25史(哪怕主贴所列几部)?

2) 这里只说学习知识的读法(针对学生)。学习知识,当然首要是新。因此愚意应先读最新的书,近现代的书。最新的书往往能兼容旧著的知识与观点,可事半功倍。

3)先通史再断代史,再专题史。先中国史再外国史。中国古典史籍穿插着读,《史记》、《左传》不必通读,选其精华可也。(《史记》、《左传》按现代的标准都不算严格的史学著作,若不搞历史,不读也可)

4)要有系统性。读通史就这段时间都读通史,这样集中读效果好,印象深刻。不要今天读通史,明天读专题史,今天读中国史,明天读外国史。这种平均主义,到头哪方面都稀里胡涂。毛主席教导我们: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5)同一类别的书,多读不同作者不同观点的书,加以对照比较,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此外,多读外国人写的书(如剑桥中国史),或在外国的中国人写的书(如黄仁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09: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左传》按现代的标准都不算严格的史学著作,若不搞历史,不读也可”,除了这句不同意外,虎哥其它的话说的都很好,可谓至矣尽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10: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07-11-16 9:08:15的发言:
“《史记》、《左传》按现代的标准都不算严格的史学著作,若不搞历史,不读也可”,除了这句不同意外,虎哥其它的话说的都很好,可谓至矣尽矣。

同意白水的意见。这两本书是中文专业必读书,试问古典文学、古代汉语哪一门能少了它们?原因恰好是因为它们不是严格的史学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16: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刘虎在2007-11-16 0:40:40的发言:

本虎也来胡扯几句。

看了头像和该句实在忍不住想笑……

此虎所言甚是,虎头凤尾,而远风要求过严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05:21 , Processed in 0.0630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