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13|回复: 18

[思 想] 许志永:每个人都是天使——韩寒的委屈和方舟子的言论自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5 17: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就方韩大战说点什么,一方面因为我和他们多少有点复杂的关系,另一方面是想就网络辩论气氛表达自己的看法。2004年曾领教过方舟子,他说我导师朱苏力博士招生腐败,我说以人格担保那不可能,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方舟子攻击错了对象。考虑到韩寒的文章担当了很多启蒙重任,2008年公盟颁发公民责任奖给他,他也支持公盟的工作,比如去年在博客里推广我们编写的《人大代表联名推荐候选人参选指南》。我和彭剑一起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三聚氰胺奶粉受害者索赔历时三年彭剑付出了很多努力。当韩寒准备起诉方舟子,彭剑要代表方舟子迎战韩寒提起的名誉权诉讼。我该站在哪一边?这是一个朴素的问题。
你应担的责任
但直到见到韩寒之前,我一直不敢说什么,因为和彭剑聊过,他真的认为韩寒就是一个假冒偶像,之后我认真看了方舟子的论证,尤其是他转的韩寒接受采访的视频,韩寒显得木讷笨拙,与一个思想敏锐的年轻人形象不符,我开始怀疑,韩寒会不会真是假冒的?
昨天第一次和韩寒见面,初次印象他显得很瘦弱,但聊到民主、革命、社会思潮、宗教等话题,他热情迸发,敏锐的反应和流利的表达很符合一个有思想的年轻人形象,和方舟子转的有些视频里的形象大不一样。他似乎有点保守,并不赞同不顾一切立即革命,而是认为良好的宪政秩序和人民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似乎又有点世故,比如发表文章的顺序考虑了当局的可接受程度。他20岁之前曾经主张武力收复台湾,后来主张台湾光复大陆,曾经强烈反专制,但是现在也同样忧虑民众非理性的情绪。关于方舟子的批评,他很委屈和无奈,说什么都没用,明明自己在课堂上写小说同学都看见了,可是他说那是自己预先背下来故意在课堂上写给别人看的,还有更多人不关心真相,他们只在乎符合自己立场的“事实”。
韩寒曾经考虑过起诉,但后来放弃了。我试图说服他,遭遇各种批评甚至诽谤,这是你应担的责任。起诉方舟子应当败诉,因为韩寒是公众人物,名誉权应受限制,这和方舟子是否公众人物无关。天道自然,有得有失,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富、地位应当和其承担的责任相当。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自己已经不是单纯的自己,大众在其身上寄托了情感和梦想,人们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不是针对其个人,而是针对以这个人为载体的公共事务,评价有重要的公共价值,属于法律应当保护的言论自由。法律判决应当在言论自由的公共利益和个人名誉权的私利进行权衡,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被质疑代笔,其公共评价的成分已经远远大于对其纯粹个人的评价,其(可能的)社会价值远远大于个人名誉权受到的伤害,应当归于言论自由范畴,当然,如果造谣或者侮辱性语言攻击韩寒私生活,那需要另行判断。最近几十年世界各国言论自由的尺度在扩大,不仅是针对官员,也不仅针对知名人士,针对公共事件的公共评论,哪怕过激甚至有恶意,通常都不算是侵犯名誉权。
法律为什么保护“错误”的言论
法律界定了权利义务,但如果一个社会仅靠法律支撑,如果方舟子认定韩寒是假冒偶像最后却没能击碎,而韩寒认为方舟子是不可理喻的恶人法律上却又告不赢,双方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都不舒服甚至就此结怨,这样的社会并不美好。所以价值观比法律本身更重要。
布鲁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人类的一个教训在于,有些今天看起来极端“错误”的言论,将来有可能是“正确”的,房龙写了《宽容》,哈耶克写了《自由秩序原理》反复阐释这个道理。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理论仍然停留在对错善恶的逻辑体系里,更为客观的理论是,每个人看到的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局限,既然别的视角都有局限,自己的视角也就有存在的价值,同理,每一种视角和偏见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所谓对与错,不存在绝对唯一的标准,而是人类需要坐标,以多数人的偏见形成的共识作为标准,并以此标准衡量的结果。今天那些看起来“正确”的观点,其实不过是多数人的“偏见”而已,条件变了,多数人不认可了,也就“错”了,即使所谓的科学规律,也不过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感官形成的共识,换一个角度(比如从细菌的角度看我们生活的世界)世界可能完全不同。
那些坚持“左”或“右”思想的人,大都有自己对社会问题的逻辑知识体系,也都有自己的局限,而各自不能进入对方的体系,对于对方一知半解,所以认为对方错了。以共产主义为例,右派认为二十世纪的实践证明该理论不可行,但左派可能认为理论没错,是那些国家的人不行,没搞好。假如人真的大公无私,共产主义是能实现的,而人大公无私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人性中有“公”的一面也有“私”的一面,某些特殊场景下人们张扬“公”的一面乐于奉献,沿着这个逻辑知识体系,左派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右派认为人自私是客观现实,不承认和保护私有产权结果就是共同贫困,这样的逻辑在当下更符合多数人的判断,所以是“对”的。但这并不从根本上排除某一天随着文明进展人可能发生变化,也并不排除即使在当下,通过有效的制度约束和文化倡导大公无私的一面,也能促进社会和谐。所以,即使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左派思维也有其价值,二十世纪共产主义革命失败了,但共产主义理想以及社会福利作为理想的果实已经深深影响了人类社会。如果说思想和观念有错误的话,不在于其思想理论体系,而在于其试图消灭“异端”的强烈观念,不仅左派,各思想派别和宗教团体中的极端主义者都有此冲动。
思想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种观念以及支撑该观念的逻辑知识体系都有其道理,可是,人类常常拿自己的逻辑知识体系去评价对方逻辑知识体系中的某一个点,得出结论说对方错了,比如科学主义在物质大发展的近代占了上风,它有一个重要标准,即实验验证,不能通过验证即不能让所有人感官确认的东西认为都不存在,用这样的标准评价宗教信仰,就是“错”的或者“邪”的,而反过来看,所谓科学其实是感官“唯心主义”者,一切科学发现包括宇宙空间的探索,无论借助什么工具,其实最终都是建立在人的肉体感官之上,看不到上帝,就认为上帝不存在,看(感知)不到的东西就说不存在。而事实上,科学与宗教都有其解释世界的逻辑知识体系,而且两者都对人类有重要的价值。每一种思想都是有道理的,也都是有价值的,可以说都是“对”的,人类思想的真正错误不在于某个时代没有得到多数的共识,而在于以为自己唯一正确。
即使那些最极端的批评者,很多人本能地抵制,但如果仔细倾听,也会有一定道理,也会有其社会价值。以自杀式袭击者为例,他们可能认为这个世界尤其是异教徒国家都是堕落的,那些看似无辜的人其实都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而他们所“承受”的仇恨——多年来他们获得的信息关于自己归向的族群受到的羞辱和死难,即使杀死异教徒的妇女和孩子也是正义的。就像中国发生的屠童凶犯,那一刻也是为内心强烈的正义感甚至“替天行道”。当然,他们的正义观和社会普遍的正义观不相符,多数人关于“无辜”的概念和他们不一样,大家通过法律阻止其对无辜者的伤害。但是,法律不应当阻止他们的信仰,一方面,这种信仰是人类多元视角的自然组成部分,这种信仰不是绝对错的,其正当性和社会不公程度正相关。另一方面,试图扼杀信仰,结果必然是思想专制,人类会为此付出更大代价。
至于法律是否要限制极端言论,各国有所不同,但只要立法符合了正当程序,也就符合了当代人类社会关于民主和法治的基本共识。德国禁止美化纳粹的言论,这和他们受到的伤害有关,还没有从阴影中走出来,多数人认为应当禁止,禁止在德国就是正当的。但即使在德国,也会有人认为纳粹也有言论自由,这种观念也有其道理,如果有一天德国走出了历史阴影,也许会通过新的立法,允许纳粹言论自由。其实美国的言论自由也有其历史发展过程,霍姆斯大法官曾经禁止共产主义者反征兵的宣传,上世纪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时共产主义者受到更多压制,但整体趋势是越来越开放,以至于今天焚烧国旗也是合法的。言论越来越自由多元,这是人类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下中国宪法规定了言论自由,那些有人不喜欢的言论,比如“汉奸”、“五毛”、“脑残”、“清算”、“毛粪”等等基本上是针对公共事务的评论,主要不是针对纯粹个体的侮辱诽谤,也不具有针对个人人身的现实危险,虽然过激,应当属于言论自由范畴,至少在立法禁止某些言论之前不应当任意限制,更不应当因为网站上有某些过激言论就关闭网站。立法限制不是指现有的互联网管理条例对言论自由的严苛限制,以条例限制公民基本权利无论从程序到实体都违宪,恶法不应当成为关闭网站的根据,没有根据地任意关闭网站,无论关闭什么网站,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都不合法,为了法治的信仰都应当抵制。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17: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都是天使 
最极端的偏见都有其道理和存在的价值。但对人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客观社会价值层面还远远不够。当进入每个人的逻辑知识体系,进入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就会发现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认为的正义、理想、责任等美好的东西而奋斗。 
虽然我没有见过方舟子,但我了解彭剑,相信他们在批判韩寒方面应该没有什么阴谋,他们以为韩寒是一个假冒偶像,粉碎假冒偶像是对社会负责,是在为公共利益而奋斗。他们有自己的证据,韩寒写的小说自己能不记得情节?他谈文学时还能在电视镜头里那么笨拙?那些书那些句子怎么可能是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写的?而韩寒很愤怒很无奈,方舟子怎么能这样呢?所有的证据都能证明书是我自己写的,我已经解释很清楚了,他为什么视而不见?他攻击我到底是为什么?人性中有开放和友善的一面,也有防范和敌意的一面,漫长专制社会的影响中国人更多防范和敌意,阴谋论传统久远。 
方舟子是个让很多人讨厌的家伙,牛角尖一钻到底,经常攻击错了但自己从不认错。但方舟子不是魔鬼——魔鬼是人以自我中心把伤害自己的人想象成的样子,他也是为内心正义而战,如果偶像是假的,方舟子就是为社会做了很大贡献,如果一个人真的没有犯错,又能理解方舟子的角色,方舟子无论如何激烈攻击其实伤害不到他。一个偏激的挑剔者的角色可能经常批评错了,但是换个角度看,如果没有如此偏激和执迷,他怎么可能坚持下去?他以自己被辱骂甚至家人受到威胁的代价扮演了这样一个挑剔者的角色,在这样一个普遍犬儒的社会里,尤为可贵。 
论战双方都处在自己的逻辑体系里面,也各自都能从社会中不断找到支持自己的证据材料,如果没有一方走出自己的角色,双方就会越来越坚定,越来越觉得对方是魔鬼。某种意义上,每个人看到的这个世界都是自己的偏见,就像人类社会到处存在左中右不同观点,可能大部分人都是真诚的,而越真诚的人之间冲突越激烈,比如拉登和布什,他们彼此都认为对方是异教徒头目。人各自为自己的正义感而战,冲突的双方,都认为对方是魔鬼,而事实上,各自都是天使——为完成上天赋予的在此世的角色而孜孜不倦地奋斗一生,难道不是天使吗? 
当然,人可能没有那么纯粹,顺带可能有别的目的,甚至有人可能并没有真诚投入角色,而是在“玩”。人本来就生活在复杂的正义观中,自己可能在不同的正义观中选择了某些个,但不管选择了什么,人的行为都有自己认为的正当性——人从来不做自己认为错的事。 
更重要的,在恒久的时空里,每个人生来有自己的天赋个性等,扮演着与生俱来的角色,这世界本质是一场预设规则的游戏,长短、大小、贫富、强弱、善恶相依相映而生。必须有“恶”的角色,才有善的彰显,有原始丛林,才有文明进步。终极意义上,无论一个人多么愚昧狭隘,无论表现得多么“恶”,都是匆匆过客,为完成预设的角色,都是上天的使者。 
这个世界会更好吗 
这样的“立场”——中国人好像更执着于站队——可能会遭到多方攻击“方粉”可能认为我对“韩少”的判断有误,三小时交谈怎么就能判断出他不是代笔?我只能说,这是我的判断,跟时间长短没有关系,任何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也可以对别人的判断做出批评,至于判断对错,也许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检验。“韩粉”可能认为我为方舟子这样的超级“恶人”说话,背叛民主理想,我只能说,言论自由是我信仰和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有人可能认为我在“和稀泥”,混淆是非善恶,每个人都自认为天使(至少在强烈批评对方为自己理念奋斗的那一刻),对方是魔鬼,而我现在居然要说对方也是天使,这背后一定有什么“阴谋”。其实这并非混淆是非善恶,人类需要行为标准,于是基于共识设定标准,然后用此标准来衡量观念和行为,得出是非善恶,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另一个层面反思自己的角色和是非标准。遇到坏人——那些过分沉迷于自我为自我而伤害别人的人,要捍卫正义,但是,要尽可能去理解对方为什么这样,也许自己会被自己的正义感蒙蔽双眼判断错误,而且,要尽可能理解自己和对方在这世上的角色,入世完成自己的角色,同时出世看淡自己的角色。 
这个道理尽管数千年来先哲们(比如庄子、佛陀)讲过多少遍(虽然对于唯物主义者们来说可能没用),人们仍然执迷于自己的角色,自我中心,无知狭隘,看到这个世界的一点点就以为是全部,互相妖魔化,甚至要消灭对方,网络舆论稍微有点自由就狼烟四起。以至于有时我开始怀疑,讲这些到底有没有用,人类难道注定以群分,永远沉浸在自我的偏见中吵来吵去?是不是只有这样的世界才好玩上帝才觉得这样的游戏有趣? 
但我更相信这个世界会更好,人类为各自的正义感同时也是基于自己的偏见和狭隘已经争吵殴斗了数千年,应该进入更高层次了。漫长的丛林野蛮血腥历史成为我们的艺术作品以感知当下的幸福,这个时代行动的启蒙者更具有广泛传播的可能,人类具备文明合一的可能性。入世地活在角色里,这是肉体的狭隘的本能,让社会丰富多彩,同时出世地站在高处回望自己的角色,这是灵性的使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2012年3月2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21: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慢慢看。 我这几天看的网站或博客,看一个关一个,我在想我是瘟神吗?转而想都是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22: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这个“灵性的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13: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所转的这篇文章有何看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6: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2-3-26 13:57 发表 楼主对所转的这篇文章有何看法呢?
我是比较赞同文章看法的,尤其是他看问题的角度,即每个人都是有其偏颇之处,所以承认他者是十分重要的。以前总在想,他者应该来理解我,我是对的,至少我有对的方面;现在会想,我应该首先去努力接受他者,他者即意味着与我不同,不同比是非对错更重要,何况世事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是与非,对与错,常常是难以说清的,所以更需要平心静气来讨论,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共识,而不是如现在网络上许多掐架和谩骂。这也是我转此文的初衷吧。当然文中还有其他看法也给我许多启发。比如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对错标准,尤其我想到的是道德,今天我们需要的道德标准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再就是想到极端言论的价值,极端的当然有很多是偏颇的,但是有这样的偏颇,才会有更多的思考,何况往往走在时代之前的人们,在当时那个时代,往往被认为是极端的。当然这也有个言论自由的边界问题。关闭各式网站,之前也是讨论得很凶,我还是认为各样的言论都应当有表达的自由。但是文中提到的如德国纳粹问题,我也觉得很矛盾,也就是说言论自由的边界到底在哪里。现实的复杂性迫使我们要去面对很多东西,比如过去的历史伤痕。略述如是,许多稚拙之处,烦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22: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比较赞同文章看法的,尤其是他看问题的角度,即每个人都是有其偏颇之处,所以承认他者是十分重要的。以前总在想,他者应该来理解我,我是对的,至少我有对的方面;现在会想,我应该首先去努力接受他者,他者即意味着与我不同,不同比是非对错更重要,何况世事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是与非,对与错,常常是难以说清的,所以更需要平心静气来讨论,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共识,而不是如现在网络上许多掐架和谩骂。这也是我转此文的初衷吧。当然文中还有其他看法也给我许多启发。比如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对错标准,尤其我想到的是道德,今天我们需要的道德标准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再就是想到极端言论的价值,极端的当然有很多是偏颇的,但是有这样的偏颇,才会有更多的思考,何况往往走在时代之前的人们,在当时那个时代,往往被认为是极端的。当然这也有个言论自由的边界问题。关闭各式网站,之前也是讨论得很凶,我还是认为各样的言论都应当有表达的自由。但是文中提到的如德国纳粹问题,我也觉得很矛盾,也就是说言论自由的边界到底在哪里。现实的复杂性迫使我们要去面对很多东西,比如过去的历史伤痕。略述如是,许多稚拙之处,烦多指教。


楼主你要是这么说的话,我想问一句:“每个人都是有其偏颇之处”——这句貌似公允的判断是不是本身就偏颇呢?

看来我得提醒楼主一句,注意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区别,就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区别。假如我们说:《红楼梦》是/不是曹雪芹写的,这是一个事实判断;那么要么是,要么不是,二者绝对互斥,此时你所说的“承认他者“就毫无意义了,因为二者不可能都为真;

又或我们说《红楼梦》写得好/不好,这是一个价值判断,好或不好都可能有其理由,这里不存在真假的区分,这样才有所谓承认他者,保留意见的问题。

请想一想,韩寒的作品是他自己写的还是有人代笔——这个问题究竟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2-3-26 22:43 发表 楼主你要是这么说的话,我想问一句:“每个人都是有其偏颇之处”——这句貌似公允的判断是不是本身就偏颇呢?看来我得提醒楼主一句,注意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区别,就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区别。假如我们说:《 ...

呵呵谢谢剩翼兄的提醒,确实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别我并未考虑到。那么,就这问题我再稍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确实,事实判断应是有是非对错的,也就是有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但《红楼梦》之例也许不太适宜。按其后四十回争议极大,以是事实极有可能是,《红楼梦》一部分为曹雪芹所写,一部分却是非曹雪芹所写。这是否是,二者同时为真?这仿佛有些诡辩了。那么就让我们补充这个事实判断,《红楼梦》全部是曹雪芹所写,一部分为曹雪芹所写而另一部分非曹雪芹,全部非曹雪芹所写。这是否较完整了?(我逻辑向来不太好,烦请检查。如果此说没问题的话,)那么存在的事实只有可能是三种情况之一,而三种情况是相互排斥的,不可能同时为真,所以“承认他者”毫无意义。这让我想到了数学。我完全可以理解剩翼兄所说的,没问题,是对的。但是,恕我说,这是纸上的谈兵。让我们看看现实情况。目前而言,除第三种观点(《红楼梦》全部非曹雪芹所写)或许无人支持外,持前两种观点的人都是存在的。也就是说,事实确实是,《红楼梦》与曹雪芹所写关系只有可能是三者之一,这是确定的,是有绝对是非的,但是,在目前现实里,《红楼梦》与曹雪芹所写关系,却是这三种可能性同时存在的,这算不算另种意义上的同时为真呢。这里,我想进而解释下我所谓的“承认他者”,并不是说承认他者是对的,而是说承认他者有对的可能性,进一步,承认他者的存在合理性。回到《红楼梦》的例子,即是,事实只有一个,但在目前的现实中,却有多种可能性并存,每一种哪怕自己认为再无稽不过的可能性其存在都是合理的。即是就事实判断本身,是必须有他者存在的,不然无以成“判断”。可以去质疑他者的对错是非,但不可以对错是非为标准而试图去抹杀他者的存在,这大概就是我想表达的意思。我这样绕来绕去,也不知说清楚没有。
接下来再说说方韩事件吧。韩寒的作品是自己写的还是有人代笔,当然,这是事实判断,是说得清的,有是和不是的。这没问题。但关键在于,我之前所说“世事复杂,不是非黑即白的”,意思即是,这世上的许多事情,是否仅仅只是停留在事实判断上?具体到方韩事件,也就是,这事件的出发点在于“韩寒的作品是自己写的还是有人代笔”这一事实判断,但是方舟子是否单纯地只想证明“韩寒作品是有人代笔”这一事实判断,而无事实判断以外的目的?我窃以为,“韩寒作品有人代笔”这一事实判断只是一个工具,不妨说比方成一柄匕首,或一枝箭,其目的直指韩寒多年来天才少年的形象,及公民偶像的形象。也就是这一事实判断背后是有着价值判断的,即韩寒这样一个人是否应是众所追捧的天才少年,公民偶像。(这是价值判断吧?我对此方面知识不太了解。请多指正。另大致意思想必是可以理解的吧。)我想,方舟子真正质疑的应即是此。再退一步讲,假设韩寒的作品真是有人代笔,即方舟子质疑正确,那么他这样提出质疑,确实是粉碎了一个假冒偶像。那么这应是如文中所说“对社会负责任,为公共利益奋斗”,是很好的吧。而且事实上,确实存在这样的可能。所以虽然我不认同他的观点,但是我认为方舟子的质疑是合理的。当然,他人去质疑方舟子的质疑,那也是合理的。比如云来说“方舟子的撒泼策略是这样,预告造势——转发借力——无视反驳——逼不得已发发旧诗感动人——继续耍流氓”,即质疑方舟子他的质疑的一系列行动本身是否存在着不理性、声势呛人,以及炒作嫌疑等问题,如在被质疑方拿出证据以后,是否没有重新做全面的分析,而是固执己见,无论怎样都认定自己是对的,一开始的质疑是对的,等等。又或有人质疑方舟子是“阴谋论”“诛心”等等,我觉得这些质疑本身也是没问题的,就如同方舟子质疑韩寒的偶像形象是一样的。另外,方韩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围观者多也未必只就“韩寒作品是否有人代笔”论事,也是有许多其他的判断及感情等掺杂其中的。何况,方韩事件早些年有另一个版本,即是韩白事件。白,是某白姓评论家,名字已忘。我记得当时我尚在高中。《萌芽》杂志专就此事做了一个特栏。韩寒当年受质疑,记不太清了,好像是作品好不好的问题。也就是说,表面上是价值判断的。我看了当时韩寒写的数篇反驳文章,张扬锐利得不得了,机智才华也是不得了,实在令人印象深刻。当时文中有一句“什么坛到了最后都是祭坛,什么圈到了最后都是花圈”,一直还记得。说起此事,是想说明,韩寒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一直是饱受质疑的,不管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或那样的质疑,并不独方舟子此一人一事。当然,在方韩事件里,搬出这样一个“是否代笔”事实判断来,韩寒委屈也是正常的。所以他说要起诉方,也是可以理解的。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言论自由的边界的问题。但这方面,我是不太清楚的。所以也就不说了。
五四时疑古派说“大禹是条虫”,或有人怀疑历史上是否真有屈原其人,有时让人觉得实在失笑,但毕竟也是一派看法。当然现实又是另一种情形。如许志永文中说的还是太过理想化了,毕竟人不仅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还做自己能得到利益的事。但这实在不好说,不小心便落入阴谋论。还是算了。
这样说真的很像老好人的“都对都对”。但是我只是在强调一种更加宽容和平和的社会气氛吧。想来韩寒再不像当年那样,锋尖芒利,我看见他也在说让步,和解,小步前进等。对于方舟子,比之当年,处理方式也更内敛低调。我还是觉得,这是很好的。“每个人都有其偏颇之处”,或许是偏颇,但是多静心听听他人的说法,彼此能够交流意见,而不是一上来就站定立场,掐架,谩骂,彼此不服输,这样还是来得好些吧。
大致意思如此,说得不太好。真是王子安说的“童子何知”,粗疏之处,望见谅,多予提点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白水 + 20 如此讨论,正合“思想区”平和、理性的宗旨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7 17: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好像论坛这里近来词语过滤得比较厉害,回复总是发不上来。这个问题我也不想多讨论了。许的文章大部分观点都令我摇头,大大地摇头,苏力先生怎么教出这样的弟子?不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9: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2-3-27 17:42 发表 呵呵,好像论坛这里近来词语过滤得比较厉害,回复总是发不上来。这个问题我也不想多讨论了。许的文章大部分观点都令我摇头,大大地摇头,苏力先生怎么教出这样的弟子?不理解。
嗯嗯,了解的。在我的一些人人好友里,许的观点也是被批得很厉害。因为我对于很多方面的问题如政治、经济都不是很知道,很多时候只是凭借常识在看事情,而且常常还有一种文学的理想化和情怀化,可能会更倾向于赞同这样的观点。亦自知有许多稚拙粗疏处,限于年纪阅历等,惟望涵谅。我想,剩翼兄不妨发些另外的比较赞同的文章,未必非是这问题的。大家也能看看多样的观点和想法,这才是最重要的。而我觉得,学些新的看问题角度是再好不过的。如之前乌有关闭的时候,73条法案通过的时候,就看到各种看法,有些是很针锋相对,但是看着觉得很有意思,有时候许多看法相悖,但是好像都有其有道理之处。这还真是“未知何如也”,好囧。不过只好告诉自己,这也是在慢慢学习的过程吧,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25 19:57 , Processed in 0.0344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