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19|回复: 7

[思 想] 柴静:有没有一种可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7 19: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昨天开会,大家开玩笑,说你这次采访落下个毛病,总问“有没有一种可能?”。

我看了一下,确实是。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现在的社会发展了三十年之后,对于动物的保护意识要比以前强了很多,声音也大了很多?”

“她会觉得可能,在任何一个行业当中,拿出极端事例,想要推翻这个行业的话,都可以做到?”。

“有没有一种可能,媒体是善意,担心你们上市后,国家产业政策现在正在变化,这个产业一旦萎缩,对股东对你们都有风险?……”

……

我在《新闻调查》早期采访时,常用的采访句式是“但是……?”“你不觉得……?”“难道你没想到……”,有人喜欢那个时期的采访方式“更短,更直接,更来劲”。

后来我被庄主任修理过一次,说你提问的动机应该是疑问,不是质疑。

我不服气,觉得,啊,这事件中的人都死了,还不能对被指证方质疑一下。

他笑说,看看你的表情和身体语言嘛。

看的时候我不吭气了,那种冷峻的正直里,有一种预设立场的自负。

青年记者大都喜欢快意恩仇,觉得好看,戏剧性。亚洲动物保护基金会在福建当时被拒绝入熊场,两百多位记者的大巴车要开了,后排的记者急得直跺脚,对同事说“真笨,他们应该就抢上车来啊,到熊场去吵才好看嘛。”

还有记者对张小海喊“公开辩论哪”

张小海很明确“这种情况下靠辩论是说不清楚的,各有各的立场,我也是带着立场来的,谁也说服不了谁” 。

人在交战中,立足之地本能地会踩得格外坚硬,越受压力越被攻击越可能如此。但事实和逻辑不是用来上阵杀敌的,也不是用来跟人分高下,逻辑只用来认识事物,它里面没有火气,也不含敌意,只是呈现“事情何以如此”。

所以我问“有没有一种可能?……”,不是反驳和交锋,是我也不明确什么是一定正确的,只想提供一个供人判断的可能性,人摆动一下,紧硬的思想土壤就松动一点,空气的缝隙多一些。

2

编辑期间,李伦给老范打电话说,他在别的媒体上看到过邱淑花的表达,说注意一下。

我理解他的意思,说“不会漫画化人物的,放心”

记者云集的现场,有一种发低烧的气氛,温度一上来,几百个镜头烤着,人讲话时容易失度,泪笑都容易夸张。新闻旋涡的中心往往是空的,只是一股子情绪搅着,问题投进去,还没定足,一卷,就不见了。

人都有弱点,避免鼓动和被鼓动更不是易事,我上次写过小时候看《少林寺》里方丈给李连杰剃度时一再追问他“能持否?”,和尚和记者,这两个工种,都要求你“能持”,持不了,或者不想持,就别干了。但这次回头看节目时,采访时还是有一两处表情不够克制,克制情绪不是件容易的事,自己也做不到完美,那就对事苛刻,对人要厚道一点。

采访邱的时候,中间我曾经停下采访数次,对邱说,“您可以这么说,我也可以这么播。但我觉得您刚才的表达里,没有回答外界的疑问,是一种情绪,这样容易激起抵触,您愿意把情绪沉着一下,再梳理一下这个问题么?”

我们想知道的是,不是她与某个人或者组织之间有何恩怨,是活熊养胆这件事情有关的法律,政策,和伦理问题。取胆最初怎么出现,与野生动物保护的因果如何,取胆技术来自哪里?有没有生产除药之外的保健品?为什么要生产?对这个禁令出台的原因怎么看?违反禁令有无后果?她如何看待“保护”这个概念,如何看待人工替代品?如何看待新版药典里取消新增濒危动物用药,如何看待这个产业的宏观政策对上市带来的金融风险……

这些都不是情绪能够回答的。



3

去年有次聊业务,六哥说,这个工作应该有一个原则“不伤害任何人,帮助任何人”

这话听着象乡愿,我当时也没太在意。但工作时间长点,想起他这句话的次数多起来。

不伤害任何人,还好理解一些。是基本的职业道德,给每个访问对象以尊严和表达的机会。-----“帮助任何人”?我原来想,这是不是会介入性太强?

这次采访过程中又想起这句话,当时不及细想。

工作完看闲书,看到韦伯说到科学的一个根本道德是什么,是让人“明白”------遇到价值问题时,人们总是会有很多种立场,科学的职责不是指导人们去选择什么立场,而是让人明白“如果采取了这个立场,你会采取什么手段?为了这个立场你将不可避免地做出什么选择?你也会明白,如果要达到目的,你就需要考虑到按照经验会产生的这种或者那种后果。”

他的看法给我一个启发,什么是记者这个职业的“帮助”?

不是介入事件,自己去制造解决办法,也不是为了一个哪怕良好的目的去粉饰和遮掩事实,是能够通过问题来让人“明白”--------双方为什么这样,何以能够这样,他们想要什么,他们想要的东西会推动他向何处发展,在貌似冲突的两个目的之间,是不是蕴含了能让双方都容忍的手段和能接受的后果?

一个报道不是武器,也不是让人用来赞美责难或者惋惜的,节目是用来让人“明白”的。明白了,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不一定需要金戈铁马之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白水 + 5 好文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20: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又来发这样的文了,好像最近我也有“回到胡适”这样的倾向,当然我想也许分寸把握得并不是很好,不过还是姑且来看看吧。但一笑好了。
之前文章下面有几人评论,很斩钉截铁的“没有可能”。我也认真想了想,是不是有“没有可能”这样一种可能。呵呵。要不多说两句吧。有时候反思自己,在想,其实文学与其他领域相比常常才是最带有感情的,所以看问题的时候,很容易为感情所鼓动,而不能冷静地就事论事。写文时常是讽刺暗喻一堆,尖薄得不得了。当然我仍然觉得,这也是有必要的。但是这两年关注社会事件多了,会想,现实情况毕竟不同于文学。我之前常常事实没分析清楚,感情先预设了,质疑的词句已等在齿缝间了。后来想到是很惭愧的。所以近来想法可能有这样的转变,其实也只是针对自己的。但往往也会觉得他人的一些斩钉截铁很好。这就是目前的状态。虽然并不怎么高明,但对于以前的自己,也是进步吧,虽然距离自己想成为的人还有好遥远的距离,但慢慢努力吧。/span>

[ 本帖最后由 行香子 于 2012-3-27 20:2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7 21: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柴静此文甚好,置顶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7 21: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的确甚好。 不过有趣的是,如果连续看柴静的文章,会发现她自己也在不断得否定之否定。只是不知,那些之前对被她否定的否定顶礼膜拜的人,会跟柴静同呼吸共命运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7 21: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否定之否定就是进步吧。人总是在不断仰望他人的过程中成长的,一个,又一个,下一个,直到成为完满的自己。被人仰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8 20: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分享。我也喜欢看她的文章,即使是片段式的,也总能给人以启发。常常觉得理性思考过于强大的女生多多少少都是有距离感的。但这样的女生又偏偏有着对人间融融的爱与温情(至少是理解),真是不可多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8 21: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远风 于 2012-3-27 21:44 发表 否定之否定就是进步吧。人总是在不断仰望他人的过程中成长的,一个,又一个,下一个,直到成为完满的自己。被人仰望。

 

问题是,批评柴静是危险的,去年柴静的博客就有很多问题,但跟帖者唱赞歌的居多。等到柴静现在做了自我否定,大家又是一起唱赞歌。新闻工作者引领舆论问题不大,但新闻工作者成为专家则比较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8 21: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2-4-8 21:11 发表  问题是,批评柴静是危险的,去年柴静的博客就有很多问题,但跟帖者唱赞歌的居多。等到柴静现在做了自我否定,大家又是一起唱赞歌。新闻工作者引领舆论问题不大,但新闻工作者成为专家则比较困难。
这道理和当时开始质疑韩寒是一样的。不好意思,看到你们热火朝天地讨论方韩大战,没发表一句话。韩寒的文章我以前也看过一些,一直很纳闷他“看到轮廓就能画出一个世界”的通透。我从小也在狼堆里长大,听爸爸说官方的事也不少,但实在是不能看到一根电线杆就联想到上海世博开支的腐败漏洞。当时我的想法是,自己太孤陋寡闻,很相信韩寒身边有一群得力友人相帮。后来方舟子提出代笔假设,我还很佩服他的大胆和勇气,我怎么这么愚钝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3-29 22:39 , Processed in 0.0355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