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翻译的感受是先入为主。济慈的诗集有几种不同的译本,但感觉最好的还是第一次读到的那本。有些诗句能背的下来,这就很难再接受别的版本了。汝龙的契诃夫无可替代,草婴译的安娜卡列尼娜比周扬强。这不仅是信达雅的问题,译者的文学修养和文学感觉非常重要。
前一段时间读狄金森的诗,特意买的英汉双语,就想看看诗的原味。意思都能读懂,但我发现翻译的比我理解得更精粹更优美。服了。
我最不能容忍的,是有一次发现陕西师大的一位译者,翻译了全套的奥斯丁小说。她在前言还是后记里生动地描述了自己翻译得多么辛苦、怎样精益求精,可是等我一读正文,我可以肯定是抄袭,疯狂的抄袭。旁边就有孙致礼的译本,为了验证我的直觉,我把两个版本对照了一下,剽窃者在每本书的前几页像是下了点功夫,句子不一样,越往后就是整页整页地抄。 这是我见过的最寡廉鲜耻的译者。
新生代的翻译家里没有太出色的,还是经典译本好。
[ 本帖最后由 峰回路转 于 2012-10-6 22:2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