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12|回复: 18

[文 学] 看到这个姑娘,你会想起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0 17: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在看巴西女作家Clarice Lispector的中篇小说《星辰时刻》,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作者自己的影子)让我总觉得在中国文学中也能找到相似的身影,可又怎么也想不出来和谁的可比性更强。不知看了这个故事,你会想到我们文学作品中的谁?

故事的内容大概如下:

“《星辰时刻》讲述了一个名叫玛卡贝娅(Macabea)的北部女子一生的命运。玛卡贝娅是阿拉古阿(Alagoa)人,两岁时父母双亡,虔信宗教的姑母在暴力与压制中把她抚养成人。后来,玛卡贝娅从穷困的北部移居大城市里约热内卢,一个“一切都与她作对的城市”。她找了一份打字员的工作,薪水微薄,却深感骄傲,虽然因为力不从心,经常遭遇解雇的威胁。她没有任何爱情经验,直到遇到奥林匹克(Olímpico)。奥林匹克同样来自北部,他野心勃勃,渴望社会地位的上升。他告诉玛卡贝娅,他想成为议员。而她的梦想是成为“电影明星”,这也是小说标题《星辰时刻》的源起。奥林匹克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个人条件乏善可陈的玛卡贝娅,转而追求她的同事格洛丽亚,因为她是真正的里约人,可以帮助他实现命运的翻转。在格洛丽亚的劝告下,她寄望于塔罗牌的神力。经由塔罗牌师卡洛特夫人之口,她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卑微。塔罗牌师的话让她第一次有勇气企盼未来:出门之后,她的生活会彻底改变。她会嫁给一个外国人,金发,“眼睛或蓝,或绿,或黑。”。玛卡贝娅满怀希望地走出塔罗牌师的家门,讽刺而又悲戚的一幕出现了:她被一位金发男子驾驶的豪华奔驰车撞倒。濒死的那一刻,幻觉的“星辰时刻”终于出现了,所有的卑微升华成了璀璨。”

发表于 2012-10-14 20: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故事怎么一点亮光都没有,我想起的是鲁迅的“祥林嫂"和“单四嫂子”,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5 10: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小即 于 2012-10-14 20:59 发表 这个故事怎么一点亮光都没有,我想起的是鲁迅的“祥林嫂"和“单四嫂子”,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些,怎么想到的

我首先想到的是唐传奇《莺莺传》里的崔莺莺,当代的想到《人生》里的巧珍,不过,后者没那么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5 12: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小即 于 2012-10-14 20:59 发表 这个故事怎么一点亮光都没有,我想起的是鲁迅的“祥林嫂"和“单四嫂子”,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哈哈,賣火柴的小女孩,精准。
這故事怎麼沒一點吸引力啊,光看梗概我就覺得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20: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儿 于 2012-10-15 12:58 发表 哈哈,賣火柴的小女孩,精准。這故事怎麼沒一點吸引力啊,光看梗概我就覺得困了:(
哎呀,人家还要拿这个当期末论文来写的捏,555~~~俺们老师说,你可以和中国文学里的文学形象作比较啊。我觉得比是能比,可好像又不知从哪儿比起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20: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子非鱼 于 2012-10-15 10:44 发表   这些,怎么想到的 我首先想到的是唐传奇《莺莺传》里的崔莺莺,当代的想到《人生》里的巧珍,不过,后者没那么惨。
踏雪老师后来提示我了一个“乡下人进城”的女性形象,是王安忆的小说《富萍》。我正在看,回头在这里讲讲我的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20: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小即 于 2012-10-14 20:59 发表 这个故事怎么一点亮光都没有,我想起的是鲁迅的“祥林嫂"和“单四嫂子”,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确实是没有光亮。。。我想可能正因为此吧,作者把这篇中篇命名为《星辰时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6 16: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罗勒 于 2012-10-15 20:06 发表 哎呀,人家还要拿这个当期末论文来写的捏,555~~~俺们老师说,你可以和中国文学里的文学形象作比较啊。我觉得比是能比,可好像又不知从哪儿比起好。。。
你的论文?额,这个,可是我觉得这个形象很大众化呀,特别在中国,放眼望去男男女女都是这样的遭遇和性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6 17: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蜗居》里的海藻比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8 11: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在找这个帖,因为小鱼老师叮嘱过。 当代小说里倒是有几篇类似的作品,最像的是王安忆的两个短篇,《妙妙》和《我爱比尔》。发展中国家的女作家好像特别擅长写这一类作品。其次是美国的黑人女作家。我记得托尼莫里森有一篇《最蓝的蓝眼睛》,是一个黑人小女孩想象自己是一个白人,有一双最蓝的蓝眼睛。你也可以找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14:02 , Processed in 0.0631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