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说“你的女朋友可温柔了”
宋国明
前两天出了个汉语语感测验,博友诸君凡有愿意一试者,基本上都能答对三题或以上,足见大家的语感还是很相似的。争议最多,甚至有几位递纸条相询,让我解释的,居然是我认为最简单的第四题,现重复如下,以便讨论。
4. a. 这两天的天气可冷了。
b. 他家的房子可漂亮了。
c. 你的女朋友可温柔了。
d. 那门课的教授可严了。
题目让选四句之中最坏者,我自己当然觉得标准答案(c)是毫无疑问的,但从诸博友的答案看来,选什么的都有,也就是说,许多人不知道我在问什么。本题所测的重点是汉语里的一个有关划分信息界限的语法概念,这是印欧语系语言里不存在的,因此,我纳入语感测验,好让老外无所适从,莫名奇妙。没想到咱自己人也着了我的道儿,真不好意思。
这一题测试对副词“可”用法的理解。副词可的用法很多,基本有如下几个:
(1) 副词可的常见用法:
a. 你可得当心。你可别把我的事忘了。
b. 这西瓜可甜了。这孩子可让人操心了。
c. 你可回来了。我可把你给找到了。
d. 这下可糟了。这下你可高兴了吧。
e. 这可(不)是件好事儿。他可是个难得的人才啊。
f. 我可不敢去。我可不会唱英文歌。
g. 这可怎么办? 这么晚了我可上哪儿去找人?
h. 这个人可真不知道害臊。这可就难办了。
测验题中“可冷了、可漂亮了、可温柔了、可严了”等形容词组本身都没有问题,是可在(1b)中的典型用例。一般语法书上说此处可是强调程度深的副词用法,跟“非常、真”等程度副词类似,但您仔细想想,这种解释其实并不完全,请考虑
(2) a. 这孩子非常聪明。这西瓜非常甜。
b. 这孩子可聪明了。这西瓜可甜了。
c. 这孩子真聪明。这西瓜真甜。
用不同的程度副词(非常、真、可)修饰形容词(聪明、甜)虽然语意相通,但是句法性质迥然不同,例如,我们能说“非常聪明的孩子、非常甜的西瓜”,但不能说“可聪明了的孩子、可甜了的西瓜”。这个语感应该是非常清楚的。
至于真和可二词,也有不同。二者之间存有极大的语用差异,“可”明确地表达了说话者“我知而你不知”的信息界限划分,而“真”无此功能。下例足以说明“信息界限”这个重要的概念。
(3) a. 你家的新房子真漂亮。
b. 你家的新房子可漂亮了。
c. 外头真冷。
d. 外头可冷了。
夸人家房子漂亮只能说你家的新房子真漂亮,不能说你家的新房子可漂亮了,为什么?因为副词可明确传达了“我知而你不知”的信息界限。“你家的新房子可漂亮了”暗示了屋主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新房子长什么样子,而你却知道,来告诉他,因此语意怪异,说不通。只有在屋主(听话者)还没有机会亲自见到他新买的房子之前,帮他经手买卖、比屋主先见到房子的人(说话者)与他对话的特别情况下才能说“你家的新房子可漂亮了”。同理,甲乙两人一起到了屋外,发现挨冻了,甲只能说外头真冷,不能说外头可冷了,因为站在身旁一起发抖的同伴乙有同样的信息,完全知道室外头温度如何,因此,此处用表达“我知而你不知”的“可冷了”不适当。但是,如果是一个刚从外头进屋的人,要警告一直待在屋里不知室外温度的人,他就能说:外头可冷了,你待会儿出去的时候得多穿件衣裳。
关于可的信息界限划分功能,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用不着学就知道,而外国人学了也不一定明白,所以我拿来测您语感。现在我们可以回头看看原测验第四题:
(4) a. 这两天的天气可冷了。
b. 他家的房子可漂亮了。
c. 你的女朋友可温柔了。
d. 那门课的教授可严了。
(4 a)“这两天的天气可冷了”可以说得通,一个人向不住在本地的朋友亲人报告天气情况,非常正常。(4 b)“他家的房子可漂亮了”也通,甲去了乙家,然后跟没去过乙家的友人丙说话,也很正常。(4 d)“那门课的教授可严了”当然也可以,可以想象一个上过某门课的学生警告一个没上过该课的学生,那门课不好混。惟独(4 c)“你的女朋友可温柔了”语意怪异,因为说话者甲明确地告诉乙,说乙的女朋友有其温柔之一面,但是乙本人不知道,而甲却知道,现在还跑来当面告诉乙。口出此言,那个甲若不赶快承认自己汉语太差,缺乏语感,那就准备挨揍吧,您说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