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白水

[读名著] 《历史学家的技艺》书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9 21: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书,我前半部分读的是黄译本,后半部分读的是张译本,差别不多说,总体的印象,张译本让我觉得原作者是个幽默的人,只是不知道是作者还是译者的风格。

说点儿读后及听众书生聊后的感想:

无论什么时空,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体的人,都不可能摆脱偏见,但这不妨碍我们带着个人的、时代的偏见去探究、感受先人的思想、行动。历史正是由一代代带着偏见的人组成的,我们也将成为历史。人类探究历史,或者出于好奇,或者出于实用,都只能接近“真相”,有时还可能会背离“真相”,但或许探究历史的意义并不在于真相,而在于寻找真相的愿望、过程、方式,而这些希冀达到最终目的却又不是最终目的的东西才是人类最宝贵的遗产,指引一代代人除了基本生理需求之外,还有超乎动物性的对精神的不懈追求。也许可以说,其实没有终极目的地,人类永远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0: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抱香斋 于 2012-12-6 23:21 发表 本来想接着读书夜的话题继续在这里讨论历史的问题。但现在有一些新的想法,先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好几个人买的、看的都是这本书的第二版译本,大家都认为译得太绕而且被注释、补白、人名等弄得支离破碎,我个人因 ...

 

照这么说,我也应该买一本黄译,对照着再读一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0: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冰问 于 2012-12-7 18:45 发表        就白水老师的书摘中的几点,以及自己的昨晚的一些体会,整理出几点看法。首先全书以“历史学究竟有什么用”开篇,“为历史学家辩护”,围绕历史学合法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历史是否可以指导 ...

 

呵呵,看到你这个回帖,就想到了你在“论文写作”课后的那个回帖,还是那么细致,是典型的你的风格:)

 

有一点和你商榷一下,你说:

 

布洛克认为历史学家不能离开当下的生活(“……我是个历史学家,因此我热爱生活。”/ “这种渴望理解生活的欲望,确确实实反映出历史学家最主要的素质”);亦需诉诸情感(不能让历史学失去诗意)。

然而这也需要控制在合适的尺度之内:考据一章中提到“润饰细节”比伪证更可怕;术语一章中提到“强烈的感情往往无助于语言的精确”。很大程度上,(有意或是无意地)过分诉诸个人因素,效果适得其反。

(然而尺度又极难把握)

 

愚意这两者并不构成矛盾,前者主要是指史家的情怀,这种情怀并不必然会导向“润饰细节”,史家情怀和论述严谨并不是矛盾的两极,因此也就不存在如何在两者之间把握尺度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0: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远风 于 2012-12-7 19:46 发表 这书中的很多观点还是值得深入体会的,白水兄摘出来的,还有昨天大家断续提到的。我的体会是,需要在自身的思考和研究中去体悟和印证,才能真正有会于心,否则,终究是隔了一层。那道理还是别人的,不曾化作自己的血肉。因此,赞铁西以具体问题切入的态度和方法,向他学习。

 

这个反思有道理。理论书籍读后,讨论时如果没有具体例证来结合,就容易进入谈玄,所以以后不妨限定,再讨论这一类理论书时,每个人都要结合具体的例证来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0: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铁西 于 2012-12-8 00:26 发表 “文化决定论?原因的原因就不是原因……”这个题目似乎蕴涵着对80年代的反思。

 

呵呵,“原因的原因就不是原因”,这本就是从朱学勤那里来的。是蕴涵着对80年代的反思,那时的文化批判剧作《河殇》曾轰动一时,它的核心主题就是海洋蓝色文明和农耕黄色文明的比较,比较的结果,最后好像成了中华文化从根儿上就不对,今天的落后几千年前就已经决定了,这种观点所及,就是网上可以看到,有些人认为孔子是中国千古之罪人,应该像对待秦桧那样,塑一个孔子跪像,供人人唾骂。因此,马克.布洛赫对起源崇拜的批判,就引起了我特别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1: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小即 于 2012-12-8 16:05 发表 几点感想:1. 书读到第四章第3节以后才感觉渐入佳境,然而却戛然而止。2. 作者在论述中反复“校正”自己的观点,从混沌中诞生出一种精确。3. 作者努力想建立“历史学”的科学范畴,即历史学如何才能成为一门科学。它与自然科学的种种不同应该如何处理。4. 作者的观点许多已经成为常识,但一旦和具体研究案例相结合就能呈现出威力,因这些常识并未真的贯彻在我们的实践中。5. 作者对自然科学思维方式在人类思考实践中渐渐居统治地位表示了不安,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一套程序拼装出一部机器,但我们不能据此认为也可以按照一套程序拼装出真理。

 

大家同读一本书,兴奋点肯定不一样。我读这本书,最能给我带来冲击的,主要还是导言和第一二章。这可能和专业背景有关,胡少本就是以当代为研究对象的,所以不存在要特别唤醒当代意识这个问题,而我们这些以古代为研究对象的,思考这个命题就比较重要;至于后面谈考证谈方法的部分,对我们这些研究古代的人来说,本就不太陌生,所以不会引起特别的兴奋。另,胡少说的第四点,即“作者的观点许多已经成为常识,但一旦和具体研究案例相结合就能呈现出威力,因这些常识并未真的贯彻在我们的实践中”,我完全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1: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子非鱼 于 2012-12-9 21:23 发表 无论什么时空,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体的人,都不可能摆脱偏见,但这不妨碍我们带着个人的、时代的偏见去探究、感受先人的思想、行动。历史正是由一代代带着偏见的人组成的,我们也将成为历史。人类探究历史,或者出于好奇,或者出于实用,都只能接近“真相”,有时还可能会背离“真相”,但或许探究历史的意义并不在于真相,而在于寻找真相的愿望、过程、方式,而这些希冀达到最终目的却又不是最终目的的东西才是人类最宝贵的遗产,指引一代代人除了基本生理需求之外,还有超乎动物性的对精神的不懈追求。也许可以说,其实没有终极目的地,人类永远在路上。

 

呵呵,不但如此,而且这些偏见也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成为后人研究的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2 21: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白水 的帖子

我本来想找时间多读点再来说话,既然这样,我把读了两个译本“导言”第一页的感觉和大家说一下:

第二版(黄译)导言第一段有句话:“但高度的简洁质朴只是少数特选之人才享有的恩典”,我当时把这句话划出来了,有点不明白啥意思,但我觉得这句话是基于基督教背景说的话,因为比如犹太人或欧洲人会说他们是上帝的“优选子民”。但现在看张译本这句是这样译的:“然而,‘纯真’是何等崇高的境界,臻于此道者实在寥若晨星。”意思好像都不一样了,黄译的意思好像还是和上句“在我看来,对一个作者的无上赞扬,莫过于说他能以同样的语言向学者和儿童述说”有联系,而张译会让人以为能达到儿童纯真境界的人很少。

第二段把历史学家比作工匠,黄译有一句“这里的争论远远超越行会道德中(细微的)顾虑”,这里的行会道德我认为是指以前欧洲手工业行会,而张译这句译作“这个问题已远远超越了职业道德之类的枝节问题”。

最重要的是第三段第一句的翻译:“因为,西方文明与其他类型的文明不同,它始终对记忆寄望颇多。”我看到这句,我认为他说的是西方从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即对记忆、语音的信赖,因为柏拉图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已。”但张译这句译作“与其他文明不同,我们的文明总是与它的过去密切相关”,意思完全变了,而且我觉得张译这句话好像说的是中国文明,中国文明才尊重过去呢。

黄译本还加了注释,第一个注释布洛克就说明了他反对的是他老师写的《历史研究导论》,他的老师把“历史有什么用”列入“无益问题”名单。

我不敢说谁译的更好,但那天读书夜有同志说过:“我们经常是理解了我们所能理解的。”我觉得对于异文化,不能光理解自己能理解的,可能还得去试图理解我们所不能理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1: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抱香斋 于 2012-12-12 21:32 发表 我本来想找时间多读点再来说话,既然这样,我把读了两个译本“导言”第一页的感觉和大家说一下: 第二版(黄译)导言第一段有句话:“但高度的简洁质朴只是少数特选之人才享有的恩典”,我当时把这句话划出来了,有 ...

 

我当年读罗兰.巴特的《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对着读两种译本,就注意到有的段落,两个译本译出来的意思完全相反。不懂相关外语,就要受制于人,这是自己的一个短板,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7 11: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白水 的帖子

嗯,同意老师说的“史家情怀和论述严谨并不是矛盾的两极”。
 “润饰细节”这部分内容提到“篡改往往是出于私利,润饰则是为了点缀”,个人认为“润饰细节”也许不一定是有意为之,虽则我们看到的历史,都是他人笔下的、他人眼中的历史(我们从中能看到的也不尽相同),但历史学家如若诉诸个人“情怀”超越一定尺度,是否就有了“矫饰”的危险与嫌疑?又“强烈的感情往往无助于语言的精确”,要尽量诉诸精确的语言就必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甚至压制个人情感(或者说是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19 06:23 , Processed in 0.02646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