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各位,現在文學史的研究中,有沒有使用概念史的方法辨析文學概念(如文類名稱“小說”、“戲劇”等)意義的源流和轉變的?這樣的研究多嗎?
比如我之前提過的一個問題:“諷”/“刺”的概念,似乎古今殊異,但是就我目前所知,並沒有研究者拉出一條線來,梳理這個兩個字作為文學概念意義的歷史演變。 前幾天讀到北大常森教授的一篇文章:《中國寓言反思及傳統寓言視野》,大致探討“寓言”觀念從先秦到近現代的不同詞義用法,文章特別指出明清時期伊索寓言譯為中文後,(與今日用法相似的)“寓言”作為一種文類的觀念漸漸固定下來。這篇文章比較符合我所謂“文學的概念史研究”,不知道還有沒有以類似手法討論其他文學概念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