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36|回复: 17

[思 想] 最近有几个问题,想征求各位老师的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8 19: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关于儒文化对于中国的影响。我一直都有个想法,如果中国不是由儒家思想统治了几千年,是否会更好?鲁迅先生所说的国民劣根性与儒文化似乎有很多因果关系。

2.医生与文学的关系。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有很多著名的作家都是弃医从文的,他们看待人性与文学的角度是不是与普通人不一样呢?

发表于 2013-3-28 23: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廉颇没见识,还得等“相如”来回答“以沫”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8 23: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欧阳柳 于 2013-3-28 23:11 发表 廉颇没见识,还得等“相如”来回答“以沫”的问题。

相如去江湖钓鱼了。。。难道要鱼师来回答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9 00: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遇到楼上这种师兄师姐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俺是学药滴,说句感想就睡,如果条件允许,我是很希望从事医药行业的,这一块中国很残缺,中国整个科技领域都还比较低下,从事理工科研需要很多资金,一般企业又出不起钱。转为文,可能有部分是无奈之举吧。真正想着开启民智的,应该不太多,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9 09: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问题,我也喜欢问“如果那时不是……,那么是否……”这样的问题,我爸爸总是这样回答:“历史是具有时期性的。历史不接受假设。”

 

 没有绝对好和绝对坏,儒家思想也同时带来了劣根性和民族优势。或者说,在某个历史时期内,它就是很好的,同时不好的地方,也沉淀了下来。

 

第二个问题,我没看懂。。。你觉得普通人是怎样看待人性与文学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9 10: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寒凝 于 2013-3-29 09:32 发表

第一个问题,我也喜欢问“如果那时不是……,那么是否……”这样的问题,我爸爸总是这样回答:“历史是具有时期性的。历史不接受假设。”

没有绝对好和绝对坏,儒家思想也同时带来了劣根性和民族优势。或者说,在某个历史时期内,它就是很好的,同时不好的地方,也沉淀了下来。

第二个问题,我没看懂。。。你觉得普通人是怎样看待人性与文学的呢?

 

赞同。另外楼主也不妨再展开说说你的想法,比如你所理解的“更好”是什么?跟谁比更好?依据只有一句“鲁迅先生所说的国民劣根性与儒文化似乎有很多因果关系”,只有这么一个“似乎”么?还有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9 12: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劣根性,楼主不妨参照读一下这篇东西 http://ishuiyunjian.com/viewthread.php?tid=3502&highlight=%2B%C0%CF%BF%A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30 10: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3-3-29 12:28 发表 关于劣根性,楼主不妨参照读一下这篇东西 http://ishuiyunjian.com/viewthread.php?tid=3502&highlight=%2B%C0%CF%BF%AA  

这篇文章貌似与鲁迅的观点不甚相同,而白水师似乎很推崇鲁迅的观点,因此不知白水师如何调和两者的关系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30 11: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无法重复,历史不好假设,但是历史并非不能假设。为了从今日的时空奔向更好的明天,人们有必要以史为鉴明得失知兴。因此,就历史与现代性的关系来言,或者说,以今天主流的现代文明的标准来回观历史的话,必要且很有意义。 当然,对大历史的宏观提问,并希冀得出一个笼统的回答的做法,注定显得不够谨慎和深沉。 但是,勾勒这样一幅似是而非的模糊图景,对于进入一个更为细致深入的历史思考来说,尤其之于年轻者,或许是一个必要且有意义的阶段。而且,按照功利主义的标准,舍弃绝对流变的诡辩主义,对大历史相对模糊的比较,应该至少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比较宽阔的领域或者角度,得出一个有益的结论,即基本能够反映历史的总体进程,并不违反人们的主流认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当然,这样宏大的比较注定模糊地带很多,而模糊地带的中心必然是争论最激烈的地方。 

就文明比较这种必然没有结论的话题而言,个人认为以现代文明为标准,民族无优劣,地理有不同,文化有高低。笼统地讲,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都有好有坏,西方文明中很多卑劣的东西比中国更泯灭人性逆反文明,但是西方文明更富有导致现代文明的有益因素,而这种有益的因素要多于中国文明,更多于儒家文明。儒家文明主要是伦理文明,在回避逻辑分析、压抑人格平等、强化义利冲突、蔑视法治思维等几件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事项上,具有相当强烈的狭隘色彩。而科学理性、契约平等、商业进步、民主法治等等,是西方现代文明形成的最主要动因,也是今天现代文明的中流砥柱。这些因素,恐怕从儒家文明当中都不太容易产生。当然,西方现代文明的形成也是文化交流的结果,但文化交流中不同文明的影响指数仍有区别。 

就国民性而言,在水云间也讨论过多次了,鲁迅并非首创者,更乏学理分析,而主要得益于政治宣传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这种影响基本徘徊在人文或者说人们的感性领域,大概一直也没怎么进入过社会科学的视野。究其原因,套用马克思的理论的话,这种概念实在太过唯心主义,虽然唯心主义具有很大的魔力,但终究不够科学实际。 

当然,对国民性的批判并非没有价值,就像儒家文明不仅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还使中国在一定时期内曾经领先于世界一样,两者都有巨大的进步意义甚至在未来的不可捉摸的惊人力量,不过,这样的共识貌似不需要进一步条分缕析了。

 ps:对于第二个问题,大约实在需要进一步明确一下问题。不知道楼主指的是弃医从文这种个别事件还是成规模的现象。如果是现象,起样本数是否有说服力?是否考查过这样的人群在总体从文人群中的比例?是否比较过弃理工农商军而从文的人数在总体从文人群中的比例?以及弃理工农商军与弃医的比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30 21: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3-30 10:44 发表 这篇文章貌似与鲁迅的观点不甚相同,而白水师似乎很推崇鲁迅的观点,因此不知白水师如何调和两者的关系呢?

 

问得好,应该有此一问。我的看法是,不需要调和,盖因两者面对的时代课题不一样。鲁迅那个时代面临的问题是,面对着已经走在前面的现代西方文明,很多所谓的士绅贤达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改变,要改,也觉得应该复古,觉得中国古代已经尽善尽美了,泰西的现代文明,中国已古已有之了,面对着这样一种普遍的时代思想,鲁迅必须打破崇古的迷思,因此要指出,我们不但现在不完美,而且古来也有很多问题,必须要改变,在鲁迅那个时代,启蒙必定要按照这个路向来展开;推荐链接里的文章,则是产生于另一种背景,现在很多人,不是像鲁迅时代那样,认为中国古代一切都好,现在也不需要变,而是变成认为西洋从古到今一直就比中国高明,甚至宗教战争、种族歧视连酷刑也比中国要相对人道,中国的农业文明从根儿里就错了,就是烂,在这样一种认识背景下,这篇文章出来指出,西方文明也并非从古代就高东方一等,西方古代丑恶之处比比皆是,把现代与前现代之辩,偷换成了西方与东方之辩,是有问题的,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到这种地步,我们也不妨思考传统的现代性转化,在当下这种背景里,这篇文章的思考有它的价值,所以我觉得不妨一读。简言之,鲁迅时代的社会问题是泥古太过,拒绝学习西方先进文明;而当下的问题(严重程度可以讨论,但至少在相当多的人的脑子里存有这类观念)是崇洋太过,到了数典忘祖的地步。两者针对的问题不一样,提出的命题当然也不一样。其实世间的道理就是那么一回事,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主要还是要看是在什么前提下针对哪个群体来提出的。不知我这样说,有没有一点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5-5 16:46 , Processed in 0.03922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