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我在《海德格尔被弄干净了》一贴后问了几个问题,现转于此。
http://www.bluebell.net.cn/dispbbs.asp?boardid=8&replyid=2782&id=208&skin=0&page=1&star=1
海德格尔能和老庄有相通之处 应该还是胡塞尔“直观本质”引导出来的吧
我想问个问题 为什么胡塞尔一直想建立的“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到了海德格尔那就没被重视起来呢
{别笑话啊 我现在对现象学的著作还没怎么研读 是他们后期出现分歧了吧 :) }
先问一个:难道现象学更主要地体现在一种特殊的哲学方法上吗?还是说 用“本质直观”来阐述世界是什么?如果真的能直观到“本质”,是否可说是因为我们对“本质”的理解和以往对本质的理解不同了,应该是在一个更本初的背景下来理解什么是“本质”,而不是像以往一样是由现象抽象出来的概念被成为“本质”。
或许是因为理解的不同,对“本质”的阐述不同,才能“直观”吧。
我看了张祥龙先生的《胡塞尔现象学在中国》一问,其中谈到只有与西方哲学,特别是激变之后的现代西方哲学进行更直接深入的对话,缘构发生,中国哲学才有希望摆脱开目前仍然存在的“被征服”的状态。
不知老师怎么看
在海德格看来,由于胡塞尔学说的“理论化”、“科学化”的特点,它对于“体验”(Er-lebnis,去经验生活)的关注并没有充分地“生活(leb)化”,反倒有“脱离生活”(Ent-lebnis)的倾向。海德格尔张大了胡塞尔方法的革命性的一面,而反对其中的传统西方哲学的“理念”。倪梁康写道:“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之间的分歧起源于、并且首先起源于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兴趣差异,起源于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的‘代沟’,尽管这个分歧与他们两个各自的气质与个性也不无联系。”[56] 因此,海德格尔式的现象学在“现代”氛围中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学生、当今著名哲学勒维特在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哲学气氛时说:‘人们很快便对他[胡塞尔]关于向纯粹意识进行“还原”的学说失去了兴趣,而年轻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所提出的那些激动人心的问题却越来越吸引住我们。’”[57]
此段能否回答我在3楼提的问题 :)
法国现象学家利科认为,“现象学的很大一部分是由胡塞尔-异端的历史所组成的。大师的作品所指明的建构方式所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使胡塞尔-正统派无法形成。”就此而论,是胡塞尔自己选定了他的与马丁·路德相同的命运。
为何如此 难道胡塞尔-正统派就无法形成?
莱维纳斯曾把现象学比作一个对健康的人类理智来说具有镇静作用的“精神植物园”,他认为,“由于放弃了描述的方法、类别的构成和概念的持守,传统的思辨方法跳越过了许多研究领域。现象学的无可争议的贡献在于要求,在‘回到实事本身’的过程中进行系统而耐心的、当然只是暂时的描述。?
为何只是“暂时的描述”?
现象学不仅仅是方法,它有对象“介乎心理学和逻辑学之间。 是否?:)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2:20 , Processed in 0.0755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