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75|回复: 25

[原创文字] 青海,青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7 20: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斋主提到塔尔寺、日月山、青海湖这些地名,觉得很亲切。很多年前我也去过那些地方,还写了游记,贴出来和斋主的相互印证。

 

青海,青海                                                   

 

大三快要结束的时候,忽然得着一个机会可以去青海,名义上是去调查青海民歌“花儿”。由于名额有限,我火速报上了名;后来得知去的人竟很寥寥,一共才7个,比既定名额差远了。这才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我这么想去青海,许多人更喜欢在家里安稳地呆着。人和人之间原本是有着无法估量的差别的。

从青海回来已经两年多了,一直觉得自己欠青海一篇文章。现在就把它写出来吧。

 

718   花儿会

火车在一个斜面上行驶。车上回荡着李娜的歌声。在海石湾下车,就算踏上了青藏高原的边沿。驱车去民和县城的途中,看见茅盾在〈白杨礼赞〉中赞美的真正的白杨,它们的枝杈一律笔直向上,像刀像剑又像戢,紧紧团绕在树身的周围。路上看见一条窄窄的河,河水湍急,色泽黄亮,被告知曰:这就是黄河。不禁愕然。

青海是汇集了很多美丽词汇的地方。“花儿”是其中的一个。“花儿”是青海的一种民歌。农历六月,“花儿会”在青海遍地开花。17日我们到达的古鄯镇七里寺,就是一场规模浩大的花儿会的举行地点。古鄯镇是我们以前在“古代汉语”课本上见过的“善鄯国”的遗址,四周有一圈断断续续的土墙,被认为是当日善鄯国的城墙。在一个十字交叉的路的两边,搭着低矮简陋的小房子,入夜就没人了,几声狗吠相互应答着,让人想起土匪的山寨。站在街头,仰望星空,发现星空离你那么近,银河灿烂,亮晶晶的光点向你蜂拥而来。

早晨,睡在简陋的小旅馆里,被轰轰隆隆的拖拉机声吵醒。起床后,看见路上一辆接一辆的拖拉机开过去。车上站满了人,许多人穿着新衣服,姑娘脸上则涂脂抹粉,像汉族人过年的光景。他们都是附近赴花儿会的村民。

花儿会在山脚下的一片河滩上举行,三面青山环抱,溪水在石头上溅起雪白的浪花。那里人山人海,让人奇怪从荒凉的高原上是从哪儿冒出这么多人来。许多人戴着硕大的塑料框茶色眼镜,空气里飘满了油炸湟鱼的味道。男男女女人手一瓶“黄河21世纪”啤酒,这儿一堆那儿一砣地围着唱歌。有独唱,有合唱,更多也更显聪明才智的是对唱,歌词都是现编的,对不出来就丢面子,对得好则惹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歌声高亢尖利,像哭诉一般,许多青年男女唱着唱着就唱出了情意,一场花儿会,不知成全了多少对情侣。漫山遍野都布满了人群,因而也布满了歌声。有人唱着唱着,想上厕所,就挤出人群,稍稍侧过身去,像一头牛马一样尿起来。

我们拿着录音机,到处录音。在峡谷里,有一对中年妇女打着大黑伞独自唱歌。我们围过去听。其中一人用极难懂的方言问我们从哪里来的。我们回答说北京。她又问我们中有没有从南京来的。我们说没有。她就唱开了,歌声很凄惨。唱着唱着,我们发现两股泪水从她粗糙的脸皮上流下来,唱到最后,唱已经完全变成了哭,直至泣不成声。这大概是我听到过的最感人的歌声,我也流泪了,赶紧偷偷地擦干。问旁边的同伴这是怎么回事,她解释了大半天,我们才明白,原来歌者有一个女儿嫁到南京去了,她想念她的女儿,又没钱去看她,所以就哭了。我听过的“花儿”的曲调少有欢快的,大多如泣似诉。苦痛也许正是歌唱的本质,如果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就无须歌唱,而专心地享受幸福去了。

几天之后,我们又去了互助县丹麻乡“花儿会”,这里被称作“物资交流会”,多了一点赶集的性质,是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产物。不同的地方还在于这里多了很多土族姑娘,她们穿着华丽璀璨的民族服装,挎着精致的绣包,戴着插满塑料花的绸帽。据说这些都是她们一针一线缝起来的,逢着“花儿会”这样的节日就穿出来,希望能博得众人的喝彩。她们大多不识字,也很少走出过方圆百里的范围,都很腼腆,总是低头不语。像所有的高原人一样,她们的皮肤都很粗糙,脸颊上一边一块褐红斑。上去和她们搭话,也只是微笑而不说话。我们发现一个姑娘的穿着尤其精巧华丽,都要与她合影,但她则连连避让,以手遮脸。我们许诺一定把照片寄给她,加之周围的人都来撺掇,她只好满面通红地和我们合影了。旁边有一个识字的人把她的地址写给我们,原来她叫壹三寿杰。有人打趣她:“让他们把你带到北京去吧。”她羞得钻到人堆里去了。

 

720  草原

青海这时正是多雨时节,一年的雨水几乎都集中在这个时期。这几天都是这样:上午大晴天,下午下一阵急雨,很快太阳又出来了。我第一次看见横跨天空的完整的彩虹,果然美丽异常。有时竟然同时有好几道彩虹,东斜西挎,让人眼花缭乱。有一道小型彩虹横跨在湖面上,像极了童话中通往天堂的桥梁。

眼界逐渐开阔,我们开始进入海北地区的草原地带。暗色的云朵铺满天空,天边却异常明亮,虽已近傍晚,看起来却像黎明。被雨打湿的道路长长的没有尽头,一辆孤单的车子在上面爬行,有某种悲壮的味道。

晚上住进了一个废弃的原子弹基地。这里有豪华的旅馆,壮丽的电影院,整齐的道路和路灯,却很少看见人影,仿佛是突然从地下冒出来的一个小型城市。我想,人类突然全部消失之后,地球大概也是这样。这里是王淦昌住过的地方,也是王洛宾写作《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地方。此地名为金银滩草原,在鼎盛时期有1万多人,但此时大多数房屋工厂都布满了尘垢蛛网。天黑以后,我突然被一种无可名状的荒凉感攫住,我突然特别想念我的亲人们。我跑出去打电话给胡小米,没有找到她;我又打电话给我二姨,遥远的距离使她的声音显得极不真实,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第二天是个好天气,太阳和云朵在蓝天这块无边的画布上变幻出各种各样的图景,巨大的云影在山坡上移动。那些覆盖着青草的温柔的小山,像诗人海子形容的,像温柔的乳房。一眼望去,是无边的草场,白瓣红茎的曼陀罗花星星点点地开着。我们参观了当年的原子弹基地。中午在帐篷里吃藏餐,吃真正的手抓羊肉,喝口味浓郁的奶茶。吃完饭,我们提心吊胆地尝试着骑马。后来,几个人又在草地上踢球,不一会儿就气喘乎乎,但感觉很快乐。幸福其实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在人与自然之间寻找幸福,只不过是无法找到尘世间的幸福的凄凉的遁词而已。那种无边的荒凉令人发疯,令人想起一个叫伊沙的人说的一句粗俗不堪的话:“孤独的牧羊人/孤独得把羊都给日了。”

 

722  青海湖

我们沿着一条笔直的公路深入西部的腹地。在路的尽头,夕阳像一团火一样燃烧着,天边像屠杀的血迹一样五彩缤纷。它辉煌、宏大,令人震惊。车子仿佛在追赶它,而它终于慢慢地沉没了。

到达青海湖边,天已经完全黑了。我们按捺不住,执意要连夜去看湖,就离开旅馆向湖边走去。渐渐听到喧嚣的水声,跑近去看见一层层的大浪在星空下翻滚,漫无尽头。青海湖盖着它神秘的面纱,仿佛夜色里一只能量无穷的野兽,在高原上发怒咆哮。湖边燃着一堆篝火,有人在拍着手鼓,跳热烈的藏舞。

早晨5点半钟,大家就都起来了,说是去看日出。黎明时的青海湖干干净净、清清楚楚地就在眼前,对面的远山也清清楚楚。天空中有一些云。东天有一块地方,像伤口一样越来越红,仿佛有一只小狗在不停地舔舐。太阳就从那里露出脸来,先是柔和的深红色,慢慢发出耀眼的光芒,变得热烈起来,在广阔的湖面上投下一串亮堂堂的影子。一切都因为其“大”而变得异常壮观。

回到旅馆睡了个回头觉,9点多钟又去看青海湖。到了湖边,不由得大吃一惊,感叹这才是真正的青海湖。早晨,它是白净的,现在却已经变成了青色,美丽的青色,无可比拟的青色,区别于蓝天的蓝和大海的绿,在眼前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太阳已升到半空,远山淡去,在对岸变得像一些白色的质地坚固的云朵。水面上有白色的鸥鸟鸣叫着掠过。站在湖边,脚下是白色的浪花,向远处注视,竟产生了它是一个斜面的感觉,愈往远去愈高,以至于怀疑它是湖边的青山,又怀疑它是垂下来的被水浸得发青的天空。我们在湖边洗手、大叫、跳跃、拍手、拍照。草滩上有一个扎着两条长辫的小姑娘在放羊,浅红肮脏的上衣背后裂了一个大口子,不时惊诧地回头看我们。

驱车离开青海湖。路和湖之间隔着一片金黄的油菜花海,同样漫无边际。青色的湖、金黄的油菜花海,蓝天下似乎只有这两样事物,在高原上壮丽地延伸着。离湖渐远了,那片青色渐渐变成了一长条,以至于最后不见。在车中频频回首,不知道此生是否还可以再见青海湖。

路上很少看见人,只有令眼睛疲倦的无穷尽的山,因而,人与人的相遇变成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群满面灰尘皮肤红褐的修路工人,一看见车来,就停下来长久地张望,恋恋不舍。

有时长长的公路旁,偶尔会坐着一两个藏族小姑娘,在面前铺着一块布,上面放着一些当地的特产。车毫不留情地驶过去了,没有人停下来买她的东西,她就眼巴巴地坐着,看着。

 

724  天池

早晨7点起来坐车去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一直在下着小雨。路是在半山腰上凿出来的,山谷里就是窄而急的黄河,车子在陡峭的山崖上左冲右突,令人心惊胆颤。星星点点的绵羊散布在对面的山崖上,看起来像一些苍蝇。几座红色的赤土山崖,在岁月的侵蚀下像极了宫殿的模样,让人怀疑是一座古代建筑的遗骸。

经过一个村子,住的都是撒拉族人。撒拉族人的美貌天下闻名,他们属于白种人,是从中亚迁入青海的。看见撒拉族男女,果然都很俊美,皮肤尤其好。一个名叫马海兰的女子尤其漂亮,她今年21岁,但结婚已经5年了,撒拉族实行的是童婚制,女子很早就定下了婆家。大家都争相与她合影。村子里大多都是泥土房,中间却修着一座精致的木构庙宇,代表了村民们解脱苦难的全部祈求。大部分地区都是这样:最好的房子是泥巴菩萨的住处。

孟达天池有青海的“西双版纳”之称。达到山脚下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住在山下的一排小房子里。门前有一道山泉流过,还有一个小亭子,四周则是雾气缭绕的青山,颇有隐逸的味道。

第二天起来爬山。这是旅行过程中艰苦卓绝的一天。一行人啃了几个冷硬的花卷就出发了,有人买了一包方便面,发现已经过期两年多了。山上奇木怪树颇多,果然有点西双版纳的味道。一级一级的台阶仿佛没有尽头,大家都爬得气喘吁吁,面无人色。有一个全副武装的人噌噌噌一会儿就爬到我们前头去了,据说他是北京来的周游全国的探险家。拼死爬到山头,看见“天池”原来就是山顶的一个毫不出奇的小水潭。雾太浓,对岸只留下一些模模糊糊的黑影。一阵风吹过,雾散了一些,对岸清楚了一点,一会儿又被雾遮住了。

回去的路上,路太滑,大家都下来拉车,旁边就是黄河。——仿佛当了一把“黄河纤夫”。

回到西宁。总觉得这座从高原上冒出来的小城很奇怪,无论如何热闹也让人觉得凄凉。和几个同学到街上吃东西,大呼:我要吃米饭!——已经有太多天没吃米饭了。

 

 

728   北京

踏上回北京的火车。说老实话,我一上火车就开始想念高原上的奶茶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喝到。车厢里飘着油炸湟鱼的味道,这种味道真是太熟悉了。又响起了李娜的歌声:“我看见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那就是青藏高原……”

和车上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认识了。起初她在我座位附近走来走去,招手叫她来,总不来。有一段时间没理她,她自己跑来了。问叫什么,她在报纸上歪歪斜斜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尚丹蕊”,“蕊”字写得特别大,比前面两个字加起来还大。还问了她很多问题,都低头小声回答了,后来问她:“你爸爸打你了吗?”她摇头,却开始用小手团成两个拳头抹眼泪。

和她一起坐车的是她妈妈,说是要回河北邢台去。

一下火车,热浪扑面而来,真正是“投入火热的生活”。北京已经近40度了,而青海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走回寝室,竟有一种到家的感觉,虽然那里只有一张床属于我。看见校园里稠密的人群,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笼子里。

好几个晚上都在做关于青海的梦,梦见自己在打仗,在骑马,在开枪,在献血,在自杀,场面热烈紧张,醒来时往往满头大汗。这块野蛮地沉默着的土地用它布满棱角的形象深深地刺到我的神经里去了。

照片洗出来了,土族姑娘腼腆地站在我的旁边,穿着她精心缝制的新衣服。拖了很多天,我也没有把照片寄出去,到后来就更提不起劲寄了。她,壹三寿杰,在那个遥远的地方也许盼了很久吧。现在呢,也许已经出嫁了。

我感到很愧疚,我决定放下笔之后就把照片寄出去,它现在还放在我的抽屉里呢。

 

                                                               2001.10.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2 金钱 +11 贡献 +42 文采 +42 收起 理由
子非鱼 + 2 + 20 幸福其实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
远风 + 1 + 4 + 12 + 12 金钱就剩4两了
木兰晓芙 + 10 好文章!
天马 + 5 + 20 朴实而感人。
罗勒 + 1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0-17 23: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仿佛看见十二年前的小即老师,面目年轻但相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7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着小即十几年前写的文字,觉得写景状物抒情已然十分老到,觉得这才是中文系出身的人应有的文字水平,而且时隔两年,细节竟然记得如此清楚。相形之下,我的西北之行只达到一个普通观光客的水平和境界。不过我还是希望能奋力将它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8 03: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小即 于 2013-10-17 20:45 发表        幸福其实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在人与自然之间寻找幸福,只不过是无法找到尘世间的幸福的凄凉的遁词而已。 
这句话特别入心,温暖又透彻。想到远老师曾经评价小即老师的课:“虽有慧眼窥天,但仍难忘尘缘。”十二年前,便已见端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8 19: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即师曾因风流累美人啊,那照片到底寄了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1 13: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小即 于 2013-10-17 20:45 发表       看到斋主提到塔尔寺、日月山、青海湖这些地名,觉得很亲切。很多年前我也去过那些地方,还写了游记,贴出来和斋主的相互印证。   青海,青海     &nbs ...

 

好几天前,都看到小即老师留下名帖了,今天才有时间看。

开头这句话立刻打动我了:“这才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我这么想去青海,许多人更喜欢在家里安稳地呆着。人和人之间原本是有着无法估量的差别的。”小即老师,这也就是为何你能写出如此朴实、感人的文字,而你的同学都写不出的根本原因了。

那时你的,刚在大学做老师么?所以还住寝室?还是当时还是大学生呀?

那时的我们,美景、美食、美人……都是我们做梦的素材 。只不过有时候,现实的美好,只能在遥远的青海湖实现,或者在更遥远的梦里实现了。

很羡慕您还在学校时,都已经去了青海湖了。我大学时,虽然更方便了,但却没机会出行,囊中羞涩…… 。等现在条件具备了,才发现很多当时的心情和好奇,都已经寻不回了。

我觉得吧,先走万里路,有空了同时也读万卷书,这个顺序很重要,颠倒不得。这样,陌生途中遇到的所思所感,才能在书本中、在思考中,寻找到答案。

现在过了12年了,现在的青海湖与当时也都不一样了,人与人、事与事都不同了。唯一不变的,还是那遥远的风景和深藏着的心愿,对吧?

[ 本帖最后由 天马 于 2013-10-21 13:4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1 13: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小即 于 2013-10-17 20:45 发表       看到斋主提到塔尔寺、日月山、青海湖这些地名,觉得很亲切。很多年前我也去过那些地方,还写了游记,贴出来和斋主的相互印证。   青海,青海     &nbs ...

 

强烈要求小即老师把那几位藏族美女的合影贴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1 20: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马 于 2013-10-21 13:44 发表   强烈要求小即老师把那几位藏族美女的合影贴出来

 

那就得翻箱倒柜,把往事的灰尘全搅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1 20: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罗勒 于 2013-10-18 03:32 发表 这句话特别入心,温暖又透彻。想到远老师曾经评价小即老师的课:“虽有慧眼窥天,但仍难忘尘缘。”十二年前,便已见端倪了:)

 

生活,还有生活的幸福,永远是第一位的,其他都太虚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1 20: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10-18 19:18 发表 小即师曾因风流累美人啊,那照片到底寄了没?

 

应该是没寄,找不到地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5:49 , Processed in 0.0799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