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萃玉

[原创文字] 李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00: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屋子 于 2013-12-24 23:37 发表 正病急投医的人可不这么看呢
啊啊啊,临睡前来这儿一看又看到新的了,头昏脑胀匆匆说几句。
从我们的对话来说,“病”显然指的是心理或性格上的疾病。我不知道屋子君认识多少病人,据我的经验来说,越是病急,越不能盲目投医,不然绝对会在你觉得不能再糟的情况下越来越糟。当然,病急的人注定会乱抓人,然后注定会把自己的情况变得更糟糕。所以这句话对他们来说是没用的,只能对所谓的健康人说: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地跃跃欲试去当人家的医生。
当然,如果人们志不在做医生仅仅想摆出一副医生样子满足正义感和维护规则,当我没说。
如果认为“再糟糕也比不上死啊,难道见死能不救吗”,我只能说如果心理疾病已经到死的地步了,这样的人是不会去投医的。能被几句话劝好打消自杀念头的,其实他一开始就不会死。注:以上指的是因严重的心理痼疾而自杀的人,某些因失恋等偶尔事件想不开,或者因工作压力过大得上抑郁症企图自杀的人不归入此类。
总之,我之前表达的观点是:做一个好医生很难很难,不仅需要你个人的努力,更需要你天生具备的一些东西——一颗浸泡在爱里面的心(不是同情),对“疾病”先入后出的天赋,上好的交流能力,还有一个文明程度很高的大环境。因为后一点,我个人认为当代中国是没有一流的心理医生的。虽然不排除奇迹的可能,但这奇迹的概率和左脚第四个脚趾恰巧被陨石砸中差不多。
疾病这个话题,我个人想就谈到这里,除非屋子君的回复让我觉得有特别该回的必要,我就沉默吧。因为这是件残忍的事,残忍到鲜血淋漓;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谈这个就是隔靴搔痒,意义接近于零,对于“病患”们也是不公平的。
[ 本帖最后由 萃玉 于 2013-12-25 00:5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5 02: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萃玉 于 2013-12-25 00:56 发表 啊啊啊,临睡前来这儿一看又看到新的了,头昏脑胀匆匆说几句。从我们的对话来说,“病”显然指的是心理或性格上的疾病。我不知道屋子君认识多少病人,据我的经验来说,越是病急,越不能盲目投医,不然绝对会在你觉得 ...
嗯,楼主说的这种不可救药的情况也是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5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篇也非常知音呀!我想起来09年的冬天,那个时候选白水老师的唐诗宋词选讲课。那年早早就下了很大的雪,我们挤挤挨挨坐在教室内,老师说起李贺,说他少年鬼才,其中说过一句“十八岁的李贺来到长安……”心中顿时充满了画面感,这也是我后来执意要自己去趟西安的缘由。(应该没有记错吧,错的话白水老师见谅呀,都过去四年了……)诗意的人生因为短暂会弥显珍贵,让人难以忘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5 11: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萃玉 于 2013-12-23 18:46 发表  我看了下水云间的原创,新鲜有趣儿的小故事偏多,我写长篇小说的多,短文的少,所以也不知道能贡献多少帖子 ...
这里虽然短篇帖子多,但也有很多持续搭建的经典高楼。
如果你有愿意分享的长篇,也可以贴到这里来,可以一周一更之类的。
不愿意完全公开还可以设置阅读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5 12: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萃玉 于 2013-12-24 19:45 发表
初唐是初唐,盛唐是盛唐,中晚唐是中晚唐,环境不一样,诗人对环境的感知远比普通人要敏感得多,所以,如果以看盛唐诗的角度去看晚唐诗,是不公平的。我说的环境,还不指是政治环境。我说的环境所指是很细腻的,这个很难用语言表达,比如盛唐是一个非常宽阔和文明度非常高的时期(我说的宽阔不是地域),而中晚唐的格局就很逼仄,文明也有消褪迹象。不仅李贺,连性格大气许多的韩愈,还有柳宗元,元稹,白居易,李商隐,等等,虽然风格迥然不同,笔下的逼仄感都是相通的。如果这时再出现你眼里的“阳气”,我只能说不科学,如果出现,除非此诗人对环境的感知力很差,也就是说,他缺乏做文学家的基本天赋。不然此人就是以“想写一首好诗”为目的而写,不是用心在写。同理,我用看北宋词的标准和角度(不管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去看周邦彦,看吴文英,也是不公平的。 
我说诗人对环境的体现,不是指他们特地去描写环境。他们不经意地写想写的事物,然而大环境的气息是抹不去的。就像顾城,他从没有一首诗写到文革,他写奶油蛋糕,写羽毛,写青苹果,可是我一看就知道他是经历过文革的,而且深受毒害。若问我是如何看出的,这个无法言传,可是如果你很敏感肯定是有这种感觉的。真实而敏感的文人,绝对不是你想写得悲就写得悲,想写出美好的就写出美好的,一流的文人写作就像喝水和排泄那么天然。你喝了什么,就排泄出什么,不是他们掌控文字和情绪,而是上天把东西放入他们的心里,经过他们的身体,他们通过文字流出。天才是上天的传达者。这也是天才通常避免不了悲剧的原因。一个不悲剧的人无法被上天选中完成传达的任务,只有他们悲剧,芸芸众生才能高高兴兴地说一声:“写得真好!”与上天给予的那样东西邂逅。能“掌控文字”的人,严格来说,都是写手,不是上天的传达者。
 然后不谈文只谈人。我一直觉得,用“自圈”之类的话来评论一个人,简单到了粗暴的地步。就像见到一个动不动就伤心活不下去的人,就说他“悲观”;看到一个自愿被那人玩弄也玩弄别人的姑娘,就说她“自甘堕落”,这是最不动脑筋、最平面,也最轻松的方法。这种看法错误吗?不能说错。这种看法正确吗?把人当标本看时挺正确的。 
不是因为我喜欢李贺才不喜欢这种看待人的方式。而是我从小在探讨悲剧的根源时,一,不喜欢完全推到个人遭遇上(例如:“由于她童年悲惨所以长大后会杀人”),二,不喜欢完全推到显性的大环境上(例如:“由于希特勒时代所以德国人都疯了”)。而最不喜欢的,就是推到个人性格上,例如:林黛玉天生多愁善感,才会在贾府感到窒息;唐璜太花心,才会泡那么多女人;萨德是魔鬼,才会SM。或者更日常的:他脾气怪。他心态不好。他有病。

 

主楼的文字很好,但我更喜欢这一层楼的回帖,读到好几次停下来,琢磨了一会儿。所以,给这一回帖加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5 12: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采桑子 于 2013-12-25 10:12 发表 看到这篇也非常知音呀!我想起来09年的冬天,那个时候选白水老师的唐诗宋词选讲课。那年早早就下了很大的雪,我们挤挤挨挨坐在教室内,老师说起李贺,说他少年鬼才,其中说过一句“十八岁的李贺来到长安……”心中顿 ...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也许这两年会重新讲起来,并且拆成唐诗、宋词两门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5 13: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白水 的帖子

真讲的话课表也发我一张,有空我还想再听。说起来好久不见老师,最近什么时候有空我们聚聚,还有老师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似乎还没还呢。可惜今年北京还不下雪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5 18: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既有英雄的宏阔气势,也有美女的纤婉文采,让人分不清是男是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5 18: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屋子 于 2013-12-24 22:35 发表 牢是李贺自己喜用的一个字。属直接引用。另,那就是个比方,意思全在里面了。另,你很好,有才情,性犀利,对我的脾气😄

 

男神再次不吝溢美之词啊,围观围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5 18: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3-12-25 12:30 发表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也许这两年会重新讲起来,并且拆成唐诗、宋词两门课。

 

不拆也好,现在切口小、分析主义盛行的年代,有时挺缺乏宏大叙事的连贯性讲授,白水师理应给同学们这样一个交代,这是大师风范。

 

拆了也好,毕竟课时有限,诗词内涵外延迥异,有利于白水师淋漓透彻地讲个明白,试看飞瀑直下、水银泻地,必是朵朵金莲绽放,这也是大师风范。

 

拆得更细也好,比如单讲晚唐,几次学习文学史,由于课时所限都略累于宏观,难得突出某一个断代的深入讲授,如果能一个学期重点突出一个小的断代,一定能让学生印象深刻,所习精炼纯熟,这也是大师风范。

 

总而言之,白水师就是大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3-29 16:27 , Processed in 0.03698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