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33|回复: 2

[语 言 学] [转帖]王宁:宏观舞蹈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5 09: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论述了宏观舞蹈研究中借鉴语言学的方法问题。作者从舞蹈与语言研究的共同学征,论证了借鉴语言学方法的必要与可能。并由此阐释了宏观舞蹈学借鉴语言学方法以劝刻于夕卜部形态分析的主要方法。作者还对语言学界把结构主义与人文主义对立起来的议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
        在艺术各门类中,舞蹈被称作人类艺术之母。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较,舞蹈的显著特点是,它的表现和传播的媒质不是外物,而是具有生命和感情的人自身。也就是说,舞蹈是以人体的姿态、动作作为媒介的艺术。可以说,舞蹈是艺术门类中起源最早又与人类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一门艺术。
        对舞蹈的研究可以有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微观的舞蹈研究着眼于舞蹈的细部,它要研究每一和已经体现出来的舞蹈的样式和表演技巧,以便对具体的舞蹈进行效果更好的排练和恰如其分的估价。一般所说的舞蹈学,大都是指的这种微观的舞蹈研究。而宏观的舞蹈研究,则是把舞蹈当作人类文化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研究。它认为,舞蹈积淀了人类原始自然的特性,也存贮了人类进化的印记,人类作为舞蹈的创造者、体现者,必然把自己的创造与体现保留在舞蹈中;而人类作为舞蹈的观赏者,又必然把自己的审美要求和意识刻写在舞蹈里。因此,认识舞蹈与认识人类自身密不可分。对于微观的舞蹈研究说来,经过加工创作排练的现代的舞台表演舞蹈是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对于宏观舞蹈说来,植根于民众、较多地保存了原初的形态而加工度极小的自然传衍的舞蹈,是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后一种舞蹈带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的特色,具有约定的习俗性。只有研究这种舞蹈,才能更直梦地观察到人类的历史文化·为
了与微观的舞蹈学相区别,我们把后一种舞蹈研究称作宏观舞蹈学,或者文化舞蹈学。
         在宏观舞蹈学中,专门着眼于舞蹈与人类环境关系的研究的,被称为“舞蹈生态学”。在宏观舞蹈学中,对人类自然舞蹈的经验事实加以搜集并进行描写,是它的基础工作。因为,每一种舞蹈的民族和地域的特色,都蕴藏在这种舞蹈的与众不同的动作特点中,不描写这种特点,就无法解释它所表现的文化内涵。为此,我们必须有一套方法,把各种各样的舞蹈本身符号化,使它们能够指称、能够比较、能够分析和归纳。这套表现舞蹈动作特点的符号系统,称作舞蹈语汇。舞显爵普汇是对每个:期本的民族自然舞蹈描写的手段,也是对人类自然舞蹈加以认同和别异从而达到分类目的的标志。因此,运用可操作的方法来建立舞蹈语汇,是宏观舞蹈学研究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这套方法,必须借助于己经比较成熟的语言学。
                                                                                                  二     
         语言学被称为“领先的科学”,是因为它在其他人文科学甚至某些自然科学之前,已经有了一套描写自身的方法。这套方法不仅被经验证明对语言的研究是有效的、可操作的,而且对于其他的人文现象和一部分自然现象也是可借鉴的。宏观舞蹈学借鉴语言学的方法则更为妥贴,这是因为:
         第一,舞蹈和语言一样,都是人类自身发出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同时又是社会现象。它们均以人自身的动作作为媒质。分析舞蹈和分析语言一样,都要从分析人的动作本身出发,也就是说,都要以人体相关部位动态的描写为基础来建构符号系统。所不同的是,语言的动作发生器官仅限于口鼻而舞蹈却遍及全身。
        第二,舞蹈和语言一样,由人体动作所直接表现的物化形式是含有意义的。正因为形式和意义之间存在着约定性,它们才能得以交流。没有意义的动作不是舞蹈,正如没有意义的呼声不是语言一样。因此,舞蹈与语言的符号系统,同样须要从意义出发来归纳形式。必须是有意义的形式才值得归纳;无意义的形式是不必要进行认同和别异的。舞蹈与语言的形式的不同只在于,有声语言的形式是声音,人类通过听觉来接受它;而舞蹈的形式是动作,人类通过视觉来接受它。
       第三,宏观舞蹈的动作描写不着眼在它钓属于个人的细部,而是研究舞蹈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涵义。因此,舞蹈动作中的个体差异对于它并不重要。在概括舞蹈语汇时,那些不具文化意义的纯生理现象是必须屏弃的。这正如语言学必须屏弃那些言语行为中仅属于个人的无意义习惯才能概括出人类语言一样。由此可知,宏观舞蹈学和语言学一样,它们的精髓在于概括,而它们的概括方法又必然会有十分相似之处。
        事实证明,宏观舞蹈学所要构建舞蹈符号系统的方法,完全可以借鉴已经成熟了的语言学方法。
        这里,我们必须首先确定,什么是宏观舞蹈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人类的舞蹈成千上万,而宏观舞蹈的研究目的是认识人类文化。因此,它是以舞种(choreosPecios)作为自己研究的基本对象的。舞种指的是同源、同功因而必然同形的一群舞蹈,它可以根据以下几方面的条件来确定:首先,它具有固定的播布范围,也就是说,这些舞蹈是在同一个地域流行的;第二,它的兴起者和参与者一般属同一个民族,因而,它与这个民族的其他文化曾经处在同一历史环境中,又必定处在同一现实环境中;第三,这些舞蹈于其起源时具有同一历史功能,在演进中又具有共同的现实功能;第四、正因为以上三个条件,它们必然有共同的外部形态。舞种是以源、功、形三方面的标准综合划分的,所以又称多维舞种(multidimensionalehoreosPeeies)。只有从这种多维舞种中,才能归纳出同一的舞蹈语汇。因此,舞种是宏观舞蹈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也是舞蹈借鉴语言学方法的基本分析对象。

注: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我与资华绮、资民绮合作《舞蹈生态学》课题时对如何将语言学方法引入宏观舞蹈研究进行思考时所做的笔记。在《舞蹈生态学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5月版)与《舞蹈生态学论丛》(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年1月版)出版后,又对原始笔记进行了整理。文中有些内容与《舞蹈生态学导论》是互补的,也有个别地方,与《导论》提法不完全一样。本文的目的是阐述语言学方法的借鉴,关于舞蹈研究方面的例证,因篇幅所限,不再引用,请参照上述两书。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0: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楼)                                                                                     三
         宏观舞蹈学的外部形态分析借鉴语言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儿个方面:
         (一)舞蹈言语与舞蹈语言的区分。 
          舞蹈是一种由舞蹈者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这种文化行为只有在舞蹈者跳起来的 时候才是可见的。民族民间的自然舞蹈是一种群体参与的行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 候所跳的舞蹈,都会有程度不同的差异—动作速度、幅度的细微差别,时间长短的差别, 队形变化的差别……,这些差别是由舞蹈者个体的不同的生理条件与心理因素 决定的。我们把这些由舞蹈者具体体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舞蹈形态称作舞蹈言语。从一套套具体的舞蹈言语中归纳出的舞种形态的总模式,称作舞蹈语言。舞蹈语言是由一整套经历史传衍而形成的舞蹈语汇系统来体现的。因为它是经过归纳的,所 以,它的形体动作模式体现出拥有这个舞种的民族共同接受的意义与美感,它是民族 的共创,又是民族的共识。
         区别舞蹈言语与舞蹈语言,是使舞蹈研究科学化的关键。 过去的舞蹈学往往着眼于个体的舞蹈言语,因而只能使用文学的形容词来称说舞蹈, 把舞蹈局限在个人行为的狭小范围内来研究。而只有把经过归纳概括了的舞蹈语言作为研究对象,才能对舞蹈的本体有科学的指称,有理性的解释,并使舞蹈研究成为民 族文化研究的一部分,进入社会研究的范围。同时,正如语言学的原材料必须是言语 作品一样,舞蹈语言的归纳也必须以体现出来的舞蹈言语作品为材料。这样,才能保 证舞蹈的研究不是僵化的,而是活生生的。 
       (二)舞蹈语言单位的划分。 
         参照语言学对语言单位的划分,可以把舞蹈语言的单位设置为舞词、舞词组合、 舞句、舞节和舞目。这五个由小而大的单位,是依次呈线状组合而成的。 舞词是舞蹈语言的最小元素,它是舞蹈形态的基本单位,又是舞蹈表意的基本单 位。就外部形态而言,它的对应形态单位是舞动。舞动是人体动作在单位时段里的综 合体现,这个单位时段,可以根据舞蹈有节奏的特点,用一个完整的、最小的节奏型 来制约。由于舞与乐同步这一普遍现象,节奏型又可用音乐节奏来制约。所以,它是可以通过操作确立的。一个舞动与它所表现的意义和美感相结合,便构成舞词。
       舞词组合相当于语言中的词组(短语),它在较为复杂的舞蹈中与舞词有同样的表 意审美作用。设置这个单位,是因为舞词相对的舞动在形式上必须用最小的划分来体 现,而在表意上,它往往不足一个相对完整的最小表意单位;在舞蹈中,一个完整的 基本意义时常需要两个以一L的舞动组合起来。也就是说,官的长度相当于音乐的两个 以上的乐句。
       舞句是舞词与舞词组合有序的再度组合。在有情节的舞蹈和舞蹈对话中,舞句显得格外重要。如果说,舞词与舞词组合在情绪上一般是同一的,那么,舞句便应体现一个基本的情绪变化过程。正如语言的基本交流单位是句子一样,舞蹈传达意与情的 基本单位应当是舞句。舞者与观者是在舞句这个单位上进行交流的。自娱舞蹈的舞者是在舞句这个单位上实现自我感受的。
       舞节是舞句的组合,它已构成一个完整的舞蹈;由于民族民间舞蹈时有重复,所 以须要把舞节的重复(不论多少次)合起来,并称之为舞目。舞目是一次舞蹈自始至终的称谓。舞目是构成多维舞种的独立单元。
      舞蹈语言单位的划分,使舞种的归纳有了操作的可能。在研究中,我们可以用下位单元的异同来对上位单元进行认同和别异、例如,根据舞词相同的组合,认定舞词 组合的相同,根据舞句的相同及其组合序列自结构相同,认定舞目的相同。如果我们 把一个舞种中各舞目的舞词归纳并加以类聚,便可以找到舞种的舞蹈语汇。研究舞蹈 语汇的特点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便使舞蹈研究进入历史文化研究的范畴。
     (三)从舞动中确定舞畴。
        语言学中的音位学告诉我们,语音形式中的个体差异有些是不重要的。单纯以音 质为标准从语音序列中切分出的最小单位—音素,在听觉上并不被语言的使用者觉察, 在区别特征上不起作用,没有区别意义的价值。如果我们运用音素来描绘语言的音系,就会产生无数个音素符号,它们是烦琐而紊乱的,必须按照语音的辨义功能归 纳出语音的类别音位来,才是有意义的。而且,在同一种语言或方言中,音位的数目既是有限的,它们总体又是有序的,音位符号的系统性便由此而显现。
       根据这个原理,在舞蹈研究中,单纯以动作时空为标准切分出的舞动,也无法归纳舞蹈语汇系统,并且不具有区别表意审美功能的价值。按照舞蹈的表义功能把舞蹈切分并归纳为 舞畴(choreme),才对研究舞目的文化特质有意义,而且才可能从中归纳出有系统的 舞蹈语汇。
       一个舞蹈的最小单位舞动的内部结构元素是难以数清也难以穷举的,几乎人体的 一切部位(肌肉、骨骼、内脏与神经)都要参与舞动,而每一个舞蹈者在实现一个舞动时,在各个方面都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就难以认同和归纳。舞畴就不同了。它只要取 区别特征的因素作为描写的项目,并以测量一个幅度或选取一个典型的中间现象作为 标准,它的内部结构因子就可以测查,也可以描绘,并可以此为依据对不同舞目中的舞动加以认同。舞畴的有效应因子起码可以提取以下几项::
        在时间因素上:畴时 (即一个舞畴的长度)       畴型(即一个畴时中起落节奏交替的类型) 
        在空间因素上:步伐 (双脚的起落类型和力度、幅度)       
                                 显要的动作部位及其动作 (只要依特征最明显的部位依次确定 1一2处,一般可以取相对运动幅度最大的1一2个部位,测定动作的力度、幅度和类型) 
       在内在因素上:呼吸和表情。 
       这正如语音音位分析,须按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来分析。而发音方法一般分流、 塞、擦三种,发音部位则只描写主动器官唇、舌与软颗三部分。这种分析是有限的、 可以穷举的,又是足以区别特征的。舞畴的确立与内部因子的分解,可以使舞谱的建 构达到标准化,也使舞蹈的书面化(用语言或画符的形式)成为可能。舞蹈由此成为可 以描写的客体。 
       舞畴加上它所表达的意义而构成舞词.正如由音位拼合构成音节而承担语义的词 一样,是归纳舞蹈语汇系统的最小单位。不同舞种可以用不同的舞蹈语汇系统为标准 来显示其总体区别。探讨这些区别的形成因素,便是探讨舞种文化特征的起点。
       语言学所提供的基本方法论和具体操作方法,使宏观舞蹈学得以建立,也使舞蹈 理论与舞蹈历史的研究可以科学化。
                                                                                                              
                                                                                                            四 
        在许多社会现象的研究中,语言学所提供的方法都是有效的,问题在于研究者能否从研究本体的经验事实出发来吸取语言学的方法。离开了本体的经验事实,生搬硬 套,便会造成削足适履,把不同质的现象简单地等同起来,研究浮于表面,效果难以 显现,这是研究之大忌。
         当前,在语言学界产生一种把结构主义与人文主义对立起来的议论。在结构主义 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主导方法时,一些语言学家只把语言的外部形式当作语言学的研究 对象,排斥对语言的意义以及语言特质中包含的文化内涵的分析研究。因此,此种研 究对语言缺乏本质性的了解,特别是对语言的民族特点产生的文化原因一直是忽略的。 在对结构主义片面性进行批判的同时,又有一些人反对语言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即, 对语言外部形式的结构分析),提倡“人文主义”(即,着重研究语言的文化内涵)。实 际上,这两种倾向都带有片面性,都缺乏辩证唯物的科学方法论指导。如果我们把语 言事实当作客体而把发出语言的人当作主体的话,那么,应当看到,语言客体的外部 形式特点是人类主体民族文化的特点决定的。不对人类主体的民族文化进行分析,就 无法解释不同语言外部结构形式的形成原因,也无法从本质上总结它的特点。但是, 没有对语言事实外部结构的描写,缺乏物化形式的根据,也就无从把握民族文化对语 言的具体作用,那么,探讨文化语言或语言文化只能是一句空话,而且,还会产生主 观随意性,使一切议论流于泛说,难以证实。形式结构的描写与历史文化的解释只能 是也必须是语言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因此,把外部结构分析称作“科学主义”与 把文化历史分析称作“人文主义”,都是不妥当的。把二者对立起来,更是有害的。
         宏观舞蹈学对语言学方法的借鉴.绝不是只借鉴它的一个方面,而是全面地从结 构形式出发而达到从文化历史上认识舞蹈又从舞蹈文化来认识人类社会的目的。宏观 舞蹈学的研究,既证实了文化现象外部形式分析必须先行的道理。又证实了用文化历 史解释文化现象民族特点的极端重要意义:、宏观舞蹈的研究方法对正确处理现代语言 学研究中的这两种对立的倾向或许会得到有益的启示,并能为人类文化学提供更为深 剧而有效的理论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0: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完毕。这是王宁先生1993年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的论文,论题十分新颖,也展现了语言学A类核心期刊论文的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5:49 , Processed in 0.0759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