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楼) 三 宏观舞蹈学的外部形态分析借鉴语言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儿个方面: (一)舞蹈言语与舞蹈语言的区分。 舞蹈是一种由舞蹈者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这种文化行为只有在舞蹈者跳起来的
时候才是可见的。民族民间的自然舞蹈是一种群体参与的行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
候所跳的舞蹈,都会有程度不同的差异—动作速度、幅度的细微差别,时间长短的差别,
队形变化的差别……,这些差别是由舞蹈者个体的不同的生理条件与心理因素
决定的。我们把这些由舞蹈者具体体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舞蹈形态称作舞蹈言语。从一套套具体的舞蹈言语中归纳出的舞种形态的总模式,称作舞蹈语言。舞蹈语言是由一整套经历史传衍而形成的舞蹈语汇系统来体现的。因为它是经过归纳的,所
以,它的形体动作模式体现出拥有这个舞种的民族共同接受的意义与美感,它是民族
的共创,又是民族的共识。 区别舞蹈言语与舞蹈语言,是使舞蹈研究科学化的关键。
过去的舞蹈学往往着眼于个体的舞蹈言语,因而只能使用文学的形容词来称说舞蹈,
把舞蹈局限在个人行为的狭小范围内来研究。而只有把经过归纳概括了的舞蹈语言作为研究对象,才能对舞蹈的本体有科学的指称,有理性的解释,并使舞蹈研究成为民
族文化研究的一部分,进入社会研究的范围。同时,正如语言学的原材料必须是言语
作品一样,舞蹈语言的归纳也必须以体现出来的舞蹈言语作品为材料。这样,才能保
证舞蹈的研究不是僵化的,而是活生生的。 (二)舞蹈语言单位的划分。 参照语言学对语言单位的划分,可以把舞蹈语言的单位设置为舞词、舞词组合、
舞句、舞节和舞目。这五个由小而大的单位,是依次呈线状组合而成的。
舞词是舞蹈语言的最小元素,它是舞蹈形态的基本单位,又是舞蹈表意的基本单
位。就外部形态而言,它的对应形态单位是舞动。舞动是人体动作在单位时段里的综
合体现,这个单位时段,可以根据舞蹈有节奏的特点,用一个完整的、最小的节奏型
来制约。由于舞与乐同步这一普遍现象,节奏型又可用音乐节奏来制约。所以,它是可以通过操作确立的。一个舞动与它所表现的意义和美感相结合,便构成舞词。 舞词组合相当于语言中的词组(短语),它在较为复杂的舞蹈中与舞词有同样的表
意审美作用。设置这个单位,是因为舞词相对的舞动在形式上必须用最小的划分来体
现,而在表意上,它往往不足一个相对完整的最小表意单位;在舞蹈中,一个完整的
基本意义时常需要两个以一L的舞动组合起来。也就是说,官的长度相当于音乐的两个
以上的乐句。 舞句是舞词与舞词组合有序的再度组合。在有情节的舞蹈和舞蹈对话中,舞句显得格外重要。如果说,舞词与舞词组合在情绪上一般是同一的,那么,舞句便应体现一个基本的情绪变化过程。正如语言的基本交流单位是句子一样,舞蹈传达意与情的
基本单位应当是舞句。舞者与观者是在舞句这个单位上进行交流的。自娱舞蹈的舞者是在舞句这个单位上实现自我感受的。 舞节是舞句的组合,它已构成一个完整的舞蹈;由于民族民间舞蹈时有重复,所
以须要把舞节的重复(不论多少次)合起来,并称之为舞目。舞目是一次舞蹈自始至终的称谓。舞目是构成多维舞种的独立单元。 舞蹈语言单位的划分,使舞种的归纳有了操作的可能。在研究中,我们可以用下位单元的异同来对上位单元进行认同和别异、例如,根据舞词相同的组合,认定舞词
组合的相同,根据舞句的相同及其组合序列自结构相同,认定舞目的相同。如果我们
把一个舞种中各舞目的舞词归纳并加以类聚,便可以找到舞种的舞蹈语汇。研究舞蹈
语汇的特点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便使舞蹈研究进入历史文化研究的范畴。 (三)从舞动中确定舞畴。 语言学中的音位学告诉我们,语音形式中的个体差异有些是不重要的。单纯以音
质为标准从语音序列中切分出的最小单位—音素,在听觉上并不被语言的使用者觉察,
在区别特征上不起作用,没有区别意义的价值。如果我们运用音素来描绘语言的音系,就会产生无数个音素符号,它们是烦琐而紊乱的,必须按照语音的辨义功能归
纳出语音的类别音位来,才是有意义的。而且,在同一种语言或方言中,音位的数目既是有限的,它们总体又是有序的,音位符号的系统性便由此而显现。 根据这个原理,在舞蹈研究中,单纯以动作时空为标准切分出的舞动,也无法归纳舞蹈语汇系统,并且不具有区别表意审美功能的价值。按照舞蹈的表义功能把舞蹈切分并归纳为
舞畴(choreme),才对研究舞目的文化特质有意义,而且才可能从中归纳出有系统的
舞蹈语汇。 一个舞蹈的最小单位舞动的内部结构元素是难以数清也难以穷举的,几乎人体的
一切部位(肌肉、骨骼、内脏与神经)都要参与舞动,而每一个舞蹈者在实现一个舞动时,在各个方面都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就难以认同和归纳。舞畴就不同了。它只要取
区别特征的因素作为描写的项目,并以测量一个幅度或选取一个典型的中间现象作为
标准,它的内部结构因子就可以测查,也可以描绘,并可以此为依据对不同舞目中的舞动加以认同。舞畴的有效应因子起码可以提取以下几项:: 在时间因素上:畴时 (即一个舞畴的长度) 畴型(即一个畴时中起落节奏交替的类型) 在空间因素上:步伐 (双脚的起落类型和力度、幅度) 显要的动作部位及其动作 (只要依特征最明显的部位依次确定
1一2处,一般可以取相对运动幅度最大的1一2个部位,测定动作的力度、幅度和类型) 在内在因素上:呼吸和表情。 这正如语音音位分析,须按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来分析。而发音方法一般分流、
塞、擦三种,发音部位则只描写主动器官唇、舌与软颗三部分。这种分析是有限的、
可以穷举的,又是足以区别特征的。舞畴的确立与内部因子的分解,可以使舞谱的建
构达到标准化,也使舞蹈的书面化(用语言或画符的形式)成为可能。舞蹈由此成为可
以描写的客体。 舞畴加上它所表达的意义而构成舞词.正如由音位拼合构成音节而承担语义的词
一样,是归纳舞蹈语汇系统的最小单位。不同舞种可以用不同的舞蹈语汇系统为标准
来显示其总体区别。探讨这些区别的形成因素,便是探讨舞种文化特征的起点。 语言学所提供的基本方法论和具体操作方法,使宏观舞蹈学得以建立,也使舞蹈
理论与舞蹈历史的研究可以科学化。 四 在许多社会现象的研究中,语言学所提供的方法都是有效的,问题在于研究者能否从研究本体的经验事实出发来吸取语言学的方法。离开了本体的经验事实,生搬硬
套,便会造成削足适履,把不同质的现象简单地等同起来,研究浮于表面,效果难以
显现,这是研究之大忌。 当前,在语言学界产生一种把结构主义与人文主义对立起来的议论。在结构主义
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主导方法时,一些语言学家只把语言的外部形式当作语言学的研究
对象,排斥对语言的意义以及语言特质中包含的文化内涵的分析研究。因此,此种研
究对语言缺乏本质性的了解,特别是对语言的民族特点产生的文化原因一直是忽略的。
在对结构主义片面性进行批判的同时,又有一些人反对语言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即,
对语言外部形式的结构分析),提倡“人文主义”(即,着重研究语言的文化内涵)。实
际上,这两种倾向都带有片面性,都缺乏辩证唯物的科学方法论指导。如果我们把语
言事实当作客体而把发出语言的人当作主体的话,那么,应当看到,语言客体的外部
形式特点是人类主体民族文化的特点决定的。不对人类主体的民族文化进行分析,就
无法解释不同语言外部结构形式的形成原因,也无法从本质上总结它的特点。但是,
没有对语言事实外部结构的描写,缺乏物化形式的根据,也就无从把握民族文化对语
言的具体作用,那么,探讨文化语言或语言文化只能是一句空话,而且,还会产生主
观随意性,使一切议论流于泛说,难以证实。形式结构的描写与历史文化的解释只能
是也必须是语言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因此,把外部结构分析称作“科学主义”与
把文化历史分析称作“人文主义”,都是不妥当的。把二者对立起来,更是有害的。 宏观舞蹈学对语言学方法的借鉴.绝不是只借鉴它的一个方面,而是全面地从结
构形式出发而达到从文化历史上认识舞蹈又从舞蹈文化来认识人类社会的目的。宏观
舞蹈学的研究,既证实了文化现象外部形式分析必须先行的道理。又证实了用文化历
史解释文化现象民族特点的极端重要意义:、宏观舞蹈的研究方法对正确处理现代语言
学研究中的这两种对立的倾向或许会得到有益的启示,并能为人类文化学提供更为深
剧而有效的理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