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15|回复: 7

[语 言 学] 漢字性質問題討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7 22: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語素文字說

一、          從表意文字到語素文字

確定一種文字的性質所採用的標準,就是看這種文字的基本單位記錄的是什麼樣的語

言單位。

1.     索緒爾的表意文字說

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最早對漢字的性質做出了明確的論斷,他說:

只有兩種文字體系:(1)表意體系。一個詞只用一個符號表示,而這個符號卻與詞賴以構成的聲音無關。這個符號和整個詞發生關係,因此也就間接地和它所表達的觀念發生關係。這種體系的古典例子就是漢字。(2)通常所說的“表音”體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詞中一連串連續的聲音摹寫出來。表音文字有時是音節的,有時是字母的,即以語言中不能再縮減的要素為基礎的。

他認為確定文字的性質要看文字和它所記錄的語言的關係,而不是看文字內部的構造。

2.     布龍菲爾德的表詞文字說

他在《語言論》中說:

從表面上看,詞顯然是首先用符號表現在文字里的語言單位。用一個符號代表口語里

的每個詞,這樣的文字體系就是所謂表意文字(ideographic writing),這是一個很容易引起誤會的名稱。文字的重要特點恰恰就是,字並不是代表實際世界的特征(“觀念”),而是代表寫字人的語源的特征;所以不如叫做表詞文字或言詞文字(word-writing/logographic writing)。

他認為“表意文字“這個名臣容易使人誤會為文字直接表示觀念,其實文字直接表示的是語言里的詞。因此,叫“表詞文字”較為妥。

3.     趙元任的語素文字說

他在《語言問題》中說:

用文字來寫語言,可以取語言里頭各等不同尺寸的單位來寫。……在世界上同形的能

寫全部語言的文字當中,所用的單位最大的文字,不是寫句、寫短語的,是拿文字一個單位,寫一個詞素,例如我們單獨寫一個“毒“的字形來寫”毒“這個詞素。……以上是講用一個蚊子單位寫一個詞素,中國文字是一個典型的最重要的例子。……它跟世界多數其他文字的不同,不是標義標音的不同,乃是所標的語言單位的尺寸不同。

4.     呂叔湘等讚同語素文字說

呂叔湘在《漢語文的特點和當前的語文問題》[1]一文中說:

世界上的文字,它的形式多種多樣的,但是按照一定的原則來分類,也就是按照文字黨代表的方式來分類,可以分成三類。一類是音素文字,一個字母代表一個音素(又叫音位)。英語、法語等所用的拉丁字母(羅馬字母),俄語、保加利亞語所用的斯拉夫字母,都是音素文字。第二類是音節文字,一個字母代表一個音節,就是輔音和元音的結合體。日語的字母(假名)、阿拉伯語的字母,都屬於這一類。音素文字和音節文字都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的字母原則上都是沒有意義的,有意義的是偶然的例外。第三類文字是語素文字,它的單位是字,不是字母,字是有意義的。漢字是這種文字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代表。漢字以外的文字都是形和音的結合,只有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

    朱德熙、李榮軍讚同語素文字說[2]

5.     語素-音節文字說和音節-語素文字說

這兩種理論和語素文字說在實質上一致的,不過突出了漢字的特點:一個漢字是一個音節。葉蜚聲、徐通鏘在《語言學綱要》中說:

    漢字由於種種原因始終維持者意音文字的格局。它是一種語素-音節文字,即每一個漢字基本上記錄語言中的一個單音語素;少數語素不止一個音節,只能用幾個字表示,但每個字記錄一個音節。

尹斌庸在《給漢字“正名”》一文中說到:

一個漢字基本上代表一個語素。從語音上來說,一個漢字又表示一個音節。因此,綜合上述理由,我們建議把漢字定名為音節-語素文字,或簡稱語素文字。這一名稱較好地反映了漢字的本質特點。

二、          反對漢字是語素文字的意見

1.     鄭琳曦的意見

《漢字記寫的是漢語的哪個層次?》,語文建設19882期:

漢字根本不是什麼“語素文字”;在古代,它主要是記寫單音節詞的文字;在現代,它是記寫單音節的詞和詞素以及音節的文字。

2.     裘錫圭的意見

詳見前文。另外,參照王伯熙《文字的分類和漢字的性質》一文,載於《中國語文》19842108頁。



[1] 參見呂叔湘《語文近著》P142,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2] 朱德熙《漢語》,《語法叢稿》198頁,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李榮《漢字的演變與漢字的將來》,中國語文,19865328頁。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22: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表意文字說

許多人主張表意文字說,但所指內涵又不盡相同。

一、          沿用索緒爾的表意文字說

梁東漢《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葉楚強《精簡漢字字數的根據和方法》(光明日報1965

512日)、黃伯榮廖旭東《現代漢語》、《辭海》均持此觀點。

蘇培成說:“上述這些論著對漢字性質的解說符合索緒爾的觀點,也符合漢字的實際,所以是正確的。可是正如我們在上一節引用的布龍菲爾德的意見,‘這是一個很容易引起誤會的名稱’,容易誤會為漢字可以直接表意,不如採用語素文字的說法更好些。”

二、          漢字直接表示概念

有人主張漢字是表意文字,因為漢字可以不通過與原直接表示概念,以英國語言學家

帕爾默為代表。他說:

    在中國,一如在埃及,文字不過是一種程式化了的、簡化了圖畫系統。就是說,視覺符號直接表示概念,俄日不是通過口頭的詞再去表達概念。這就意味著,書面語言是獨立於口頭語言的各種變化之外的。它意味著,一個學生學會了4000個左右的視覺符號之後,四千年的文獻就立刻展現在他面前了。對於他不才存在學習中古漢語和上古漢語的負擔。

案:帕爾默的觀點混淆了圖畫和文字的區別,圖畫不是文字,圖畫可以表意,但是不能記錄語言,不是語言的書面符號。這是圖畫和語言的本質區別。

在中國有人宣傳和帕爾默相似的觀點。袁曉園說[1]

字形表義本來就存在著兩條渠道:一種是以字形直接表意,不以語言為介;一種是以字形先表語音,從而再表語義。

由於語言的特點不同以及其他各種原因,各民族文字運用字形表義的情況就不同了。大致可分為兩個類型:一個是重於以形表義,一個是重於以形表音而後再表義。

實事求是的分析,漢字保持和發展了字形固有的表義方式之義——以形直接表義,從漢字學上看,是一個偉大的貢獻。

申小龍說:

索緒爾認為表意文字一個詞只用一個符號表示,而這個符號卻與詞賴以構成的聲音無關,而與整個詞發生關係,因此也就間接地和它所表達的觀念發生關係,這種不必經過語音的媒介而直接與概念溝通的文字的代表就是漢子。[2]

三、          漢字表示語素的意義

孫鈞錫說: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而語言里的詞和詞素有音和義兩個方面。作為“文字符號”,

它不是表音的就是表意的。從本質上說,漢子不是表音而是表意符號,就是說它並沒有變成字母,它同語言的聲音的聯繫不像拼音文字那樣是直接的。

蘇培成也表達過類似的意見[3],他說:

從記錄語言的方式來說,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表音文字,一類是表意文字。

任何一種語言都是由語素構成的,語素是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語音是語素的形式,語義是語素的內容。

用書寫符號從語音方面來表示語素的文字叫表音文字,或拼音文字。……用書寫符號從語義方面來表述語素的文字叫表意文字。

這樣使用表意文字這個術語是不妥當的,王伯熙批評了這種說法,他說:“和表音文字並稱的表意文字,是不妥當的說法。因為表音文字所記寫的音節、因素,是脫離了意義的、獨立的純語音;而所謂表意文字所記錄的並非脫離了語音的、獨立的純語義,它所記寫的是粘著語音的語義。”[4]從語言結構的層級體系來說,下層是不附著語義的語音層,而上層是音義結合的語言符號層。就這個意義說,有不附著語義的語音,沒有不附著語音的語義。

四、          漢字因義構形

以王寧為代表。(從略)



[1] 袁曉園《漢字的優缺點與語言文字理論的發展》,《漢字問題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72-273頁,語文出版社1988年版。

[2] 蘇培成認為,申小龍曲解了索緒爾的原意,詳見《二十世紀的現代漢字研究》P17.

[3] 何世達主編《現代漢語》43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4] 王伯熙《文字分類合漢字的性質》,中國語文,19842111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22: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意音文字說

有些學者主張漢字是意音文字,但是具體看法並不相同。下面介紹周有光和裘錫圭的意見。

一、          周有光的意音文字說

周有光在1957年發表了《文字演進的一般規律》(中國語文19577期),他說:

用文字表達語言,有三種基本的表達方法,就是表形、表意和表音。

三種表達方法并不等於文字發展的三個階段。文字發展史的分期應當以各管存在的文

字體系的整個狀況為根據,不應當以其中部分狀況為根據。

綜合運用表意兼表音兩種表達方法的文字,可以稱為“意音文字”。漢字就是意音文字

之一種。

1987年周先生發表了《文字類型學初探》,提出了文字三相說。1998年出版了《比較文字學初探》,再次講到了文字三相說。他說:

觀察文字,可以從三個不同角度著眼:1.符形角度,2.語音角度,3.表達法角度。三個角度觀察到文字的三個側面,稱為文字的“三相”。

1.符位相:從符形角度觀察文字,要用視覺來鑒別。文字符號就其外形來看主要分為:(1)圖符;(2)字符;(3)字母。

2.語段相:從語音角度觀察文字,要用聽覺來測量。一連串講出來的語言可以分為許多語音段落,叫做“語段”。長語段分為:(1)篇章;(2)章節;(3)語句。短語段分為:(1)語詞;(2)音節;(3)音素(音位)。

3.表達相:用文字符號表達語言,有不同的表達法。按照符號的“表達功能”,不考慮符號的“起源”,可以把表達法分為:(1)表形法;(2)表意法;(3)表音法。

根據文字的三相分類法,漢字術語引以文字(字符+語詞和音節+意音)

二、          裘錫圭的意音文字說

裘錫圭提出了兩層符號理論,即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和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號。(詳

見上文)。

對裘先生的觀點,我們提出幾點看法。第一,裘先生的區分兩個層次的理論對研究漢

字的結構十分重要,具有指導意義。根據漢字所使用的字符的性質,也就是根據漢字的內部結構,確定漢字所使用的字符的性質,結論是科學的。第二,兩個層次符號的理論,並不適合于分析拼音文字的特點,不具有普遍性。如:英文字母只代表音素,分不出意符、音符和記號三類。漢字的音符是表音的,英文的字母是拼音的,兩者的性質和作用都不同。第三,裘先生給意符、音符和記號所下的定義,跟兩層符號的理論有矛盾。按照兩層符號的理論,跟字符直接發生關係的是漢字而不是漢語,字符是漢字的構成成分,不是漢語的構成成分。因此,給字符分類時應該討論字符和文字在音義上有沒有聯繫,而不是研究跟文字所代表的詞(語言里的詞)在音義上有沒有聯繫。

三、語素文字說和意音文字說的關係

語素文字說和意音文字說是相輔相成的,是從不同的角度立論的。從文字的基本單位記錄的是什麼樣的語言單位著眼,漢字是語素文字;從漢字內部的結構著眼(或者從表達法著眼),漢字是意音文字。然而這兩個方面是有主有從的,語素文字說為主,意音文字說為從。這是因為從根本上說文字是記錄語言的。因為漢字是語素文字,所以字數不能太少。要讓成千上萬的漢字在形體上都有區別,構成方式不得不複雜。漢字的字形和它所記錄的語素還有一定的聯繫,也就是要有一定的理據,單一的字符是做不到的,所以要有三種字符。和漢字相比來看,字母文字記錄的是音素或音節,數量有限,所以字母本身構造簡單,用不著像漢字那樣複雜的字符。由此可見,採用什麼樣的字符決定於文字的性質。總之,如果有用一句話來回答什麼是漢字的性質,會答應該是漢字是語素文字。[1]

象形文字說

吳玉章在《新文化與新文化運動》(1940)中認為漢字是“象形文字的系統”。[2]對於象形文字說,范可育給予了評論。[3]



[1] 生玉案:此段後半段有循環論證之嫌。沒有說清楚。

[2] 吳玉章《文字改革文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78年版。

[3] 范可育《漢字性質諸說的分歧及其統一》,《漢語論叢》225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22: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表音文字說

1979年吉林大學的古文字研究室的專家認為古漢字是表音文字。他們說[1]

古代漢字,就其文字符號的來源說,也就是從構形原則來說,它是從象形符號發展而來的,但是,從它的發展階段來說,它已經脫離了表意文字的階段,而進入到表音文字的界定。也就是說,這種文字,並不是通過它的符號形體本身表達概念,而是通過這些文字所代表的的語音來表達概念。絕大多數的古文字,其形體本身與所要表達的概念之間,並無任何直接關繫。

從它所處的發展階段來說,只能是表音文字,而不是什麼表意文字(或象形文字)。

之後,姚孝遂對這一觀點做了進一步闡述,他認為文字發展階段和文字符號的構形原則,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必須嚴格區分。他說[2]

文字的發展階段,是就文字符號的功能和作用所達到的程度來說的;文字的構形原則,是就文字符號的來源說的。……就甲骨文字的整個體系來說,就它的發展階段來說,就它的根本功能和作用來說,它的每一個符號都有固定的讀音,完全是屬於表音文字的體系,已經發展到了表音文字階段。其根本功能不是通過這些符號形象本身來表達概念的,把它說成是表意文字是錯誤的。

劉寧生對姚孝遂的觀點做了分析[3]

姚先生把文字是否具有固定的讀音作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區分標準。姚先生明確地把文字分成“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兩大類。

即使按照姚先生的意見,根據有無固定讀音把文字分成“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兩類,似乎也沒有什麼價值。結果是:英語的書寫符號系統、日語的書寫符號系統、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都成了一類。由此得出一個最簡單的公式:一切文字=“表音文字”。

關於表音文字,王蘊智的一段話說的很好。他說[4]

所謂表音文字,實質上指的是拼音文字制度,其根本特點就是完全擺脫了表意符號的約束,用一套字母來拼寫聲音,用聲音來表達語言中詞的意義。這套字母本身筆畫結構簡單,且不帶任何含義,只要人們掌握了字母所代表的聲音和拼寫方法,就可以掌握由它所組成的全部文字;根據語言結構的不同特點,拼音字母可以分為音節的和音素的兩種,但因為語言的音節和音素都是有限的,所以字母的數目比正式文字的數目要少得多。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才能稱得上表音文字。

音節文字說

張志公認為漢字是音節文字。他說[5]

漢語是一種非形態語言。在漢語里,沒有用某個音素表示某一種或某幾種語法範疇的形態標誌這種現象。因此,漢語在實際使用中只需要表示音節(包括單元音或復元音形成的音節)的符號,不需要只表示音素的符號。漢字是音節文字而不是音素文字,與漢語的非形態性相適應。

然而,張志公在其他文章中說過漢字是“語素文字”、“現代漢字之一種意音文字系統”。

形音文字說

劉又辛認為漢字是形音文字。他說[6]

一切成熟的文字,其共同特點是可以用以記錄語言。文字記錄語言的手段只有三種。一是標形法,二是標音法,三是形音結合的復合法。除此之外是不是還有一種標意法呢?不能這麼說。因為表示詞語的“意”,是一切文字的共同作用和目的,標形或標音則是達到表意這個目的的手段。文字的分類只能用這三個手段來劃分,目的是共同的,不能用以當做分類的標準。難道還有不表意的文字嗎?無論是表音文字還是標形文字,如果它不能表意,那就不能叫文字,只是一些雜亂的符號而已,這不是很清楚嗎?所以,表意文字說是不能成立的。

劉又辛在另一部著作裡說[7]

文字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體系,一種是拼音文字;一種是以漢字為代表的形音文字。拼音文字的特點,是用幾十個表音符號(字母)記錄詞語。漢字則是兼用表音和表形的符號記錄詞語。從符號和信息(詞語、句子)的關係看,拼音文字和詞語的關係只有語音一個方面的聯繫;漢字則除了表音以外,還有表形方面的聯繫。



[1] 參見《古文字研究工作的現狀及展望》,《古文字研究》第一輯。

[2] 姚孝遂《古漢字的形體結構及其發展階段》,《古文字研究》第四輯。

[3] 劉寧生《關於漢字性質的研究》,《語文導報》1987639頁。

[4] 王蘊智《漢字為意音文字証說》,許昌師專學報,19861108頁。

[5] 張志公《漢字與閱讀》,《張志公自選集》下冊731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6] 劉又辛《論漢字的性質》,《文字訓詁論及》5頁,中華書局,1993.

[7] 劉又辛《漢字漢語答問》124-125頁,商務印書館,19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22: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結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這是一切文字的共性,要確定某種文字的性質,就要看這種文字的基本單位記錄的是什麼樣的語言單位。漢字的基本單位是字,字記錄的是漢語的語素,所以漢字是語素文字。從內部結構說,漢字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組成的,或者說主要使用的是表意和表音的方法,所以叫做意音文字。(蘇培成)

生玉案:1、把漢字性質的探討放到世界文字的範圍觀察。2、語言決定文字,先理清楚形、音、義三者是如何結合的。3、三個問題:採用什麼符號?記錄語言的什麼單位?以什麼方式記錄?4、區分文字的使用階段和源發階段,不同階段,文字的性質是否相同?5、世界文字有共性,漢字亦應該有個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22: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這是我早些時候根據蘇培成《二十世紀的現代漢字研究》一書中關於漢字的性質一節整理的筆記。筆記過於簡略,但關於漢字的性質大體上就有這麼些說法。有興趣的可以去看那本書。 漢字的性質是我一直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也是一個說不清楚的問題,大多是各抒己見,所以只能理清各家的觀點,然後初步形成一個自己能接收的觀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7 22: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字性质争论由来已久,看着这些资料真觉亲切。我以为是你的一篇课程作业,谢谢光华君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1 12: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后真得受益匪浅,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5:46 , Processed in 0.0717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