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27|回复: 15

[思 想] 转一篇有趣的文字:人也不是理性的动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30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也不是理性的动物

                                                                                   ·方舟子·

     这是一则在中国妇孺皆知的寓言:一个养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对猴子们说:“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猴子们都很不高兴。于是他又改口说:“那就改成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们就全都高兴了。“朝三暮四”后来讹变成了反复无常的意思,但是庄子讲这个寓言的本意,却是为了说明虽然事物的本质一样,但是在形式上改一下,就会影响到人的喜怒(“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
     的确,许多人在做决定的时候,和这则寓言中的猴子并无多大的区别。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么个问卷调查。假定你决定去看一场演出,门票一张十块钱。到了剧院后,你发现你丢了十块钱。如果你口袋里还有钱,你是否还愿意花十块钱买票看演出?心理学家问了180多人,88%的人都说愿意。
     现在把问题改一下。假定你已经花了十块钱买了门票,在进场之前发现票丢了,你必须再买一张票才能进去。你是否愿意再花十块钱买票进去看演出?心理学家问了200人,只有46%的人说愿意。
      在这两种情形中,后果实际上都是一样的:你为了看这场演出,多付出了十块钱。但是由于发生的经过不同,人们就像“朝三暮四”中的猴子,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在第一种情形中,丢掉的钱和票的价钱似乎是无关的两件事,丢了十块钱并没有影响到人们的买票决定。但是在第二种情形中,丢掉的票的价钱和补票的价钱看上去是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会觉得花两倍的钱买一张票比较亏。
      对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它,就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这表明我们在做决定时,并非总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深受感情因素的影响。这在人们做出经济方面的决定时,表现得非常明显。有一门称作行为经济学的学科试图回答这么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并非总是理性地做出经济决定?行为经济学家在做研究时,借鉴了心理学的方法,现在他们也开始与神经生物学家合作,看看大脑中的哪个特殊区域会影
响到经济决定。
      在一个实验中,有两组人做同一个简单的投资游戏,一组是正常人,另一组人的大脑中控制感情的区域因为中风等原因受到了伤害,使他们无法体会恐惧、焦虑等情感,但是他们大脑中控制逻辑推理的区域仍保持完好。这个简单的投资游戏是这么做的:每个人分到20元钱,用抛硬币赌输赢的方式赌20次,每一次如果赌赢,赢得2.5元,赌输了则输1元钱;每一次也可以弃权,不输不赢。
      很显然,理性的做法应该是每次都赌,而不应该弃权,因为每次输赢的概率相等,而赢的回报却高于输的损失,对玩家有利。这个简单的道理人人明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玩家对是否要下赌却很受前面输赢结果的影响,会因为害怕输而一再弃权。实验的结果是,正常人下赌的次数只有58%,而大脑受损的人下赌的次数却高达84%。由于不会感到害怕,大脑受损的人在这个投资游戏中的收入因此超过了正常人,在游戏结束时,他们每人平均获得25.7元,而正常人平均只获得22.8元。
     行为经济学家因此认为,杰出的投资者之所以能大获成功,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在投资时很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在某种程度上很像这些无法体验恐惧的患者。但是参加这个投资游戏的患者在实际投资活动中并不怎么成功。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中有四分三的人曾经破产。由于不会感到害怕,他们会采取过分冒险的举动,或者被别人所利用。
      如此看来,即使是像恐惧这样的感情因素也并非总是坏事。恐惧其实是动物保护自己的一种机制。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中,并非什么结果都是可以做出合理的预测的,知道害怕的动物会有更多的生存机会。但是在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中,这个保护机制有时候又会反应过度,使人们过分小心谨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与石器时代的祖先所处的危险重重的世界大不相同,本不必时刻提心吊胆,但是我们的生理、心理结构和我们的祖先并无二致,无法摆脱感性因素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还是会经常做出非理性的决定。

                                                                                                  2006.4.24.

                                                                                                                          (中国青年报2006.4.26.)

发表于 2007-12-1 11: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有了理性判断,剩下的就是自己克服自己了,明明知道承担的风险不多还在不断恐惧担心,就很需要告诉自己有点勇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0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0 22: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07-11-30 12:16:00的发言:

    
     
在一个实验中,有两组人做同一个简单的投资游戏,一组是正常人,另一组人的大脑中控制感情的区域因为中风等原因受到了伤害,使他们无法体会恐惧、焦虑等情感,但是他们大脑中控制逻辑推理的区域仍保持完好。这个简单的投资游戏是这么做的:每个人分到20元钱,用抛硬币赌输赢的方式赌20次,每一次如果赌赢,赢得2.5元,赌输了则输1元钱;每一次也可以弃权,不输不赢。
      很显然,理性的做法应该是每次都赌,而不应该弃权,因为每次输赢的概率相等,而赢的回报却高于输的损失,对玩家有利。这个简单的道理人人明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玩家对是否要下赌却很受前面输赢结果的影响,会因为害怕输而一再弃权。实验的结果是,正常人下赌的次数只有58%,而大脑受损的人下赌的次数却高达84%。由于不会感到害怕,大脑受损的人在这个投资游戏中的收入因此超过了正常人,在游戏结束时,他们每人平均获得25.7元,而正常人平均只获得22.8元。


        同意,有时候人们就是因为担忧恐惧和畏首畏尾丧失了许多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 01: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理谁都明白,难的是什么时候该恐惧,什么时候不该恐惧,这个分寸不好把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 16: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我以前也读过哦!只是当时没想过这么多啊!到读这篇文章为止都不曾想过它还蕴含着这个道理啊。真是汗呀今天还是学到了不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 16:57:5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2 14: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处处皆学问哪~~[em09]

诸位看官,此文不仅仅是有趣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20: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做决定的时候都会暗暗告诉自己:

反正自己还年轻,年轻时犯错更容易被原谅,也有更多时间去弥补犯下的错误,干嘛不放手一搏呢~

可真正面临时又会有犹豫,这是果敢还是鲁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4 00: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控制感情。。。难难难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23: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从讨厌方舟子开始接触他的,后来看了他写的科普书籍,竟然觉得这个人很不错起来。真是奇怪的接触经历。方舟子,作为一个典型,是不是可以被分析分析。哎,这个方舟子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28 10:20 , Processed in 0.0368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