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白水

[思 想] 转一篇有趣的文字:人也不是理性的动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0 14: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个实验中,有两组人做同一个简单的投资游戏,一组是正常人,另一组人的大脑中控制感情的区域因为中风等原因受到了伤害,使他们无法体会恐惧、焦虑等情感,但是他们大脑中控制逻辑推理的区域仍保持完好。这个简单的投资游戏是这么做的:每个人分到20元钱,用抛硬币赌输赢的方式赌20次,每一次如果赌赢,赢得2.5元,赌输了则输1元钱;每一次也可以弃权,不输不赢。
      很显然,理性的做法应该是每次都赌,而不应该弃权,因为每次输赢的概率相等,而赢的回报却高于输的损失,对玩家有利。这个简单的道理人人明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玩家对是否要下赌却很受前面输赢结果的影响,会因为害怕输而一再弃权。实验的结果是,正常人下赌的次数只有58%,而大脑受损的人下赌的次数却高达84%。由于不会感到害怕,大脑受损的人在这个投资游戏中的收入因此超过了正常人,在游戏结束时,他们每人平均获得25.7元,而正常人平均只获得22.8元。
     行为经济学家因此认为,杰出的投资者之所以能大获成功,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在投资时很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在某种程度上很像这些无法体验恐惧的患者。但是参加这个投资游戏的患者在实际投资活动中并不怎么成功。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中有四分三的人曾经破产。由于不会感到害怕,他们会采取过分冒险的举动,或者被别人所利用。

巧了,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关注推理与决策方面的问题,也想到了这篇文章,07年时就看到了,当时觉得题目不好,因为“人是理性动物”这个命题并不等价于“人是完全理性的”,人有理性并不代表人总是理性地决策。不过毕竟是一篇报纸上的小科普文章,而且文章的主要意思也没过于强调有限理性和完全理性,所以当时也就没做回复。

近来,看了一些研究方法的文章,感觉上述实验有点令人不解。首先是找到一些控制感情的区域受损(我估计大概是指杏仁核)并且控制逻辑推理的区域完好的人作为实验被试是比较困难的,一个并且就是概率相乘,小数自然是越乘越小,而且,大脑的功能定位也不能说是如此地界限分明,绝大多数行为涉及到广泛的脑皮层区域,是联合协作完成的,抛开这些不说,就算是也能找到某些这类被试,而且脑功能定位也非常清楚,但由于这类被试本身人数少,那么,年龄,性别,投资经验等等太多的因素也就不好控制,与之对照的正常人被试也不会太多(一般要求与对照组相等)并且严格地来讲也要和那些特殊被试在年龄,性别等等因素上相匹配,但这样就不能做到随机性,总之最后的实验很可能只能是一个非随机化的小样本实验,小样本实验的结论可靠性不高,而且很难推广到大的总体,由此说感情是削弱人们理性决策的因素就显得没有什么说服力。同时由于上面提到的各种困难,这个实验很难被重复。可重复性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重复保证了试验结论不是由于随机因素造成的。

其实我觉得找这样一些特殊被试作为对照本身就意义不大,如果实验目的是验证人可能受到感情的影响而做出非理性地决策,那么不如和计算机对照,如果是想确定决策过程的脑功能定位,通过fMRI对照正常人58%和42%的人次的杏仁核激活程度就可以完成,何必要找这一类本来就很难找,又很难控制其他混淆因素的被试呢?当然,也可能这个实验比较早,当时还没有fMRI技术,但文章却提到了同样发展较晚的认知神经科学。这有点令人不解。

事实上,58%这个数字才真正有些意味,至少这说明正常人毕竟做出了超过半数的理性的选择,而84%则说明至少非正常的人同样做出了16%的非理性选择,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很可能是我上面所说,对实验因素控制不力的原因。

按方文的叙述,其试验方法也同样存在问题,因为如果赌局是一次一次进行的,那么在前面赢得较多的人,和在前面赢得较少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他们会计算自己的最大可能收益和最小可能收益当这一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可能选择继续或者停止赌赛,又有可能他们只是受到赌徒谬论的影响,比如连赢了十次,认为第十一次应该会输,所以放弃了参赌。这些选择可能和计算机相比的确是不理性的,但却不是因为恐惧,至少不是全部因为恐惧。

因为从这篇文章提供的信息,很难找到实验的原始文献,上面的说法也是基于推测,也许实验有更加严谨的逻辑和细节控制,这也说不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0 15: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要补充一点,这个实验有两个因变量,一个是选择赌赛的次数,另一个是最后实际获得的收入,这个两个因变量在方文中都没有报告统计检验的数据,前一个应用卡方检验,后一个应用t检验,也就是说,不能单单比较两个数字大小就得出结论说两个数字有差异,因为其差异也有可能是随机性造成的,最有可能的是后面一个数字25VS22,仅有3元差距,再来一次,因为掷硬币的随机性,也可能变成22VS25,不是么?那么我们能得出结论说其实非理性的选择更好么?所以要经过统计检验,要设定临界值,比如5%,意思是95%的概率下,理性的选择更能得到好的收益,得出这个结论犯错的概率是5%,这还是T检验确实显著的情况下。这样问题来了,这两个因变量哪一个代表更加理性的选择呢?如果只是基于理论的输赢概率,选择更多的参赌,最后只获得了与非理性的选择多数时候不参赌没有显著统计差异的收益,那么这个结果就只能说明理论上应该坚持理性的选择,但实际收益没有差异,理性选择与非理性选择都O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17: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4-12-10 15:00 发表 还要补充一点,这个实验有两个因变量,一个是选择赌赛的次数,另一个是最后实际获得的收入,这个两个因变量在方文中都没有报告统计检验的数据,前一个应用卡方检验,后一个应用t检验,也就是说,不能单单比较两个数字 ...

你新盖的这两层楼里谈的东西,我不太懂,从你的描述来看,你的分析应比方更精密。方的科普文章,以前我很当一回事,但前几年读到一些文章指出方的这类文字里其实有很多专业错误后,就没那么看重了。看样子,所谓科普,也是要门槛儿的,专业人士做专业领域内的科普,相对来说要更可靠,跨各领域去做科普,会做得怎样,那真的就很难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0 20: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12-10 17:27 发表 你新盖的这两层楼里谈的东西,我不太懂,从你的描述来看,你的分析应比方更精密。方的科普文章,以前我很当一回事,但前几年读到一些文章指出方的这类文字里其实有很多专业错误后,就没那么看重了。看样子,所谓科普 ...

白水兄说的是。我新盖的第二楼说起来挺复杂,其实道理倒不难,比如有两组人比智商,甲组人测完了平均数是100,乙组是110,还不能说乙组的人的智商就是比甲组高,因为多出的这10分也可能是随机分组的时候,恰好把智商高一点的分到了乙组,而智商稍低的一些人分到了甲组,又或许甲组的人有几位今天心情不好,不太愿意做题,总之因素很多,不一定就是乙组真的比甲组智商高,而统计检验就是利用数学分布和概率的方法检验一下在多大概率的前提下,乙组的智商比甲组高这个结论是可信的。同时,这也涉及样本容量的问题,如果每组都是10个人,那么结论几乎不可信,如果每组1000人,那么结论应该可信,因为样本容量大了,每个人的影响就小了,一个弱智或者一个天才也不太可能对整个组的数据产生太大影响。这也是我在我新盖的第一楼里提到的一个问题。

科学松鼠会,谣言粉碎机里面的文章还是比较严谨的,另外就是白水兄你推荐的云无心的博客,我很喜欢看。大象公会虽然大多是文史类,但证据详实,逻辑严密,也颇具科学气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21: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4-12-10 20:28 发表  白水兄说的是。我新盖的第二楼说起来挺复杂,其实道理倒不难,比如有两组人比智商,甲组人测完了平均数是100,乙组是110,还不能说乙组的人的智商就是比甲组高,因为多出的这10分也可能是随机分组的时候,恰好把智商高一点的分到了乙组,而智商稍低的一些人分到了甲组,又或许甲组的人有几位今天心情不好,不太愿意做题,总之因素很多,不一定就是乙组真的比甲组智商高,而统计检验就是利用数学分布和概率的方法检验一下在多大概率的前提下,乙组的智商比甲组高这个结论是可信的。同时,这也涉及样本容量的问题,如果每组都是10个人,那么结论几乎不可信,如果每组1000人,那么结论应该可信,因为样本容量大了,每个人的影响就小了,一个弱智或者一个天才也不太可能对整个组的数据产生太大影响。这也是我在我新盖的第一楼里提到的一个问题。 

这样说我就理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0 22: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剩翼兄,佩服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3-29 00:06 , Processed in 0.04336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