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78|回复: 9

[原创文字] 海与女性命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3 19: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很久以前的一篇论文里,探讨过海和命运转向的关系(不过,那篇文章主要是关于女性命运的,研究对象是曼斯菲尔德) 

       这片海对女性来说可能同时意味着死亡和重生──旧的一切的死亡,和新的可能的重生;它显然开启或者释放了一些什么,同时也关闭和埋葬了另一些东西。按照玛格丽特•杜拉的看法,海底有“世界的反面”,“那深处既有令人信服的生命,又有死亡的景象” ──这种两重性的经典象征分别是在海上诞生的维纳斯女神和淹死的疯狂的奥菲莉亚。或者我们也可以说,海洋是对大陆的颠覆:如果陆地代表着理性、稳定和秩序,那么大海无疑昭显着无序、混乱和不安定 ,而后者似乎更多地与女性相关;露丝•伊利格瑞也曾在一篇名为《论尼采的海上情人》的文章中,提出(海)水是尼采(男性)陌生的东西,因此也极可能对男性话语构成最大的“解构力” 。无边无际的大海摆脱了陆上生活的封闭和循环,构成了一种在规则限制和权力控制之外的“无路之途”;这样,一个女人完全有可能在远离陆地的海上,出现大幅度的逆转:身体欲望,心理状态或者生活选择的断裂和重组,甚至于脱胎换骨。曾经和女性身体内的潮汐遥相呼应的海,一旦在女人身体内流淌,“它们(波浪)很快就成为我的呼吸和我血液的流动”,一切都将因此而改变。埃莲娜•西克苏在《美杜莎的笑声》中同样强调了“海洋的”水意象,以此暗喻那种在循规蹈矩之外的邪恶多端、反复无常的无限快乐。
        对白流苏来说,从上海到香港的那片海域,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一个旧式封闭大家庭里离婚的女儿寄人篱下、看人眼色的尴尬和难堪生活,变成了一次充满挑战性和冒险性的、男女之间的情欲赌博或战争──白流苏只要上了那艘船,开始了这趟海上旅行,也就开始了另一种角色,另一个传奇──最终,在几乎毫无胜算的情况下,赢得了一个婚姻。
       对哑女艾达也是如此。从苏格兰渡海到新西兰(去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的旅程,似乎悄悄唤醒了她身体内沉睡的欲望(她的话语和欲望都曾因为爱人死亡的刺激而被深深压抑)。当真实的欲望真正苏醒后,她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离开了丈夫斯图尔特,跟着乔治•贝恩斯又从新西兰回到了大陆。在回途中,她和她那形影不离的钢琴(那是她的话语)一起坠入大海深处;但她浮了上来,开始了新的生活,并重新学习说话──有些东西永远地留在海底了:
 
       夜晚的时候,我常常忆起我的钢琴,静静地沉睡在大海的坟墓里。有时我好象在它的上面游来游去。一丛丛的水草随波招摇,一群群的鱼儿四处游弋……下面如此宁静。这才是真正的沉默。万籁俱寂。一座冰冷的坟墓,深深地、深深地埋藏在海底。

       海底的世界,隐喻着女人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角落,没有人能靠近,也没有人能进入。就像《简•爱》里那个阁楼上的疯女人在《藻海无边》里度过的那片海,和《法国中尉的女人》里莎拉喜欢独自远眺的那片海一样,曼斯菲尔德在日记里也有过类似的感受,“海洋的深处,淹没的灵魂在黑夜里歌唱。” 事实上,大海同样为她提供了一种巨大的、不可抗拒的逆转,它掩盖或抹去了大陆上既定的方向和路径,也敞开了更自由、更多样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成为她“写作的地点”,就像玛格丽特•杜拉斯大声歌唱的“大海完全是为我而写的”。
发表于 2014-5-24 09: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帖是不为君发布在《刀锋》阅读帖后面回复邦兄的,这么好的原创文字埋没在跟帖中可惜了,于是分割出来独立成楼并加精。标题是我临时想的,不为君可以随时更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4 09: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话题啊,看了很受启发。海洋对女性命运的召唤与改变,《泰坦尼克号》也是个例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4 收起 理由
寒凝 + 4 也想到了泰坦尼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6 10: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为老师的文字和不为老师本人一样,知性优雅,富有女性的独特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6 10: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过一次坐船去韩国的经历,确实与在陆地上的感受不一样。整个人长时间处于动荡状态,以前想念的人也没那么想念了。夜里甲板上放烟火,一霎的花火融入漆黑的夜和海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6 15: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之前读过纪德的《伪币制造者》,其他全部忘记了,只有一段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看到这个帖子又想到了这段—— 莉莉安说:你知道“布尔戈尼号”出事沉没的那一天,我也在船上,那时我才17岁,在那只救生艇中,我们挤得满满的一共十四个人,我挤在船尾,紧紧地抱着我所救起的小女孩。这时,两个水手中的一个水手拿着一柄斧头,另一个拿着一把菜刀……他们砍着攀在绳上挣扎着想上来的那些人的手指和腕节。我又冷,又惊,又怕,牙齿不住地发抖;其中一个水手说他不能不这样做,否则,我们大家都要送命了。目睹这一生死搏斗的惨状,我当时就昏迷过去了,那时我才懂得我已不再是同一个人,我已不再是昔日那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子,我懂得一部分的我已跟着“布尔戈尼号”沉向大海,此后对于无数娇柔的情感,我也一律砍去它们的手指和腕节,不使它们潜入我的心底,免得使我的心同归于尽。 这段在当时和很长一段时间内给我的内心带来极大触动,有种上次读书会的时候小即老师说的那种通过阅读间接经历的感觉。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4 收起 理由
古小即 + 4 这段话引得太棒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7 21: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喜欢原文中的一句:“从某种意义上说,曼斯菲尔德是一个像水银一样的女人:四处流泻,变幻莫测,永远无法把握。” 
水银一样的女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30 00: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为 于 2014-5-23 19:44 发表 我很久以前的一篇论文里,探讨过海和命运转向的关系(不过,那篇文章主要是关于女性命运的,研究对象是曼斯菲尔德)        这片海对女性来说可能同时意味着死亡和重生──旧的一切的死亡, ...

 

这个角度太棒了,令人激动。回过头去看了一下《倾城之恋》,特意留意了一下张爱玲写航海的段落:

 

徐太太徐先生带着孩子一同乘车来接了她上船,坐的是一只荷兰船的头等舱。船小,颠簸得厉害,徐先生徐太太一上船便双双睡倒,吐个不休,旁边儿啼女哭,流苏倒着实服侍了他们好几天。好容易船靠了岸,她方才有机会到甲板上看看海景,那是个火辣辣的下午,望过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流苏想着,在这夸张的城市里,就是栽个跟斗,只怕也比别处痛些,心里不由得七上八下起来。

 

又:在课堂上给学生读《倾城之恋》里从隔壁房间打电话的段落,这个段落很经典,王安忆在《我爱比尔》里也模仿过。读的时候我才发现怎么这么文艺这么酸呢,课上95后学生的反应也是,咋这么矫情呢。想问问大家,你们有没有觉得张爱玲这么写,其实挺造作、幼稚、孩子气的呢?特别二手玫瑰的感觉有没有?就像张爱玲自己说的:我们总是先看电影,然后才知道怎么谈恋爱。这个情节,就感觉很二手,是一个没怎么谈过恋爱的女孩子空想出来的恋爱情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31 18: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为 于 2014-5-23 19:44 发表 我很久以前的一篇论文里,探讨过海和命运转向的关系(不过,那篇文章主要是关于女性命运的,研究对象是曼斯菲尔德)        这片海对女性来说可能同时意味着死亡和重生──旧的一切的死亡, ...

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角度,能让人联想起很多,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如《围城》开头船上的鲍小姐,还联想到了茨威格的《马来狂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31 21: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 不为 写这些文字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回复我,感觉自己抛出的板砖又引出美玉了。我还从未在海上乘过呢,文字里描述的这些感觉,恐怕现的在我还难以细致体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28 19:24 , Processed in 0.0379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