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04|回复: 7

[学 术] [轉]余英时谈治学经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 05: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小夥伴們都在微信上轉發的一篇訪談,有些長,但語言簡明切要,娓娓而談,讀來舒服又深有啟發。對於儒家與現代中國、中西文化、治學方法等,尤有懇要之言。

发表于 2014-7-2 10: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转这个来着,的确太长,只看了一半,慢慢看。“守先待后”这句话很有道理,你们正是可以期待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22: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摘錄一些我覺得有趣或有啟發的地方。

潜山官庄乡间九年,对我非常重要。我真正接触到传统社会,最穷乡僻壤,最闭塞的,没有任何变化的,接触不到任何新思潮的。一切价值观念,人情来往都是最传统的。跟一千年前可以说没有什么分别的。这种宗亲关系,等于中国是一个社会圆圈网。你总有靠亲友、亲戚关系的时候,不是个个都像《红楼梦》那样尔虞我诈。当然,这一面也有,比如说分财产的时候。但是一般讲,这是中国文化的好处,因为亲情的关系有亲切感。这个经验,当时不觉得,后来在一生中会起到作用。后来我读到现代学者讲的一大套,好些在我看来,根本是不相干的。讲的人自己根本没进去,根本没有到那去。拿一些西方的架构问问题,问完问题得结论,在我讲都没有说服力。像阶级斗争那一套,我觉得跟我看到的情形完全不一样,地主迫害农民之类的事情在官庄简直没有听人说过。而且因为宗族的关系,农民有时还是你长辈,你不可能迫害他,你还得尊重他。我小的时候,有一位农民比我年长二三十岁,还是我们家耕田的,我还得向他磕头,因为他是长辈。这些把阶级的东西完全缓和掉了。绝对不是一个阶级斗争、阶级利益冲突的简单观念可以解释得了的。我对中国社会文化的了解,是早期一本没有字的书。

這段經歷太難得了。就我而言,再去讀、再去做中國文化歷史的研究,還是覺得隔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22: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史大纲》当然有许多很了不得的见解,但是你要对史学史不熟悉你就不容易知道,他有些东西是暗中和陈寅恪商榷的,如关于府兵制的起源问题;有些是很深的问题,针对某些现代说法作争辩,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决的。
  钱先生的那个《国史大纲》,我认为是很了不得的书。那不是一般的教科书。它表面上是教科书,用纲目体写出来。但他的“纲”非常简要,有时只有一句话,“目”也不能畅所欲言,暗藏许多东西,有些都是关键性的大问题。例如书中谈西晋“占田”、“课田”问题,后来引起吕思勉、唐长孺、杨联陞诸先生的深入讨论。这当然不是一般教中国史的老师所能看得到的。

這個,回想自己有時候讀書真是太簡單了。


我在哈佛念书所修的副科是文艺复兴与宗教革命,但是我不可能研究欧洲史,没有研究的工具。希腊文、拉丁文都不懂,包括其他的文字,看不快,就根本不可能。我选择专业只能回到中国。但是我心里想的是,我必须真正了解一个阶段的欧洲史,作为参照系,再回头整理中国史。我选文艺复兴与宗教革命,是因为这是欧洲从中古到现代的大变动的阶段。

「參照系」的想法,非常有啟發。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6 收起 理由
远风 + 6 参照系很重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22: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寅恪先生便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实例。我们通常都把他看作一个极端的文化保守派。事实上,他大声疾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明明是接受了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他又在《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中为妇女争自由与平等,不惜公开摧破“三纲”之说;其激烈的程度不在谭嗣同、陈独秀之下。我们岂能简单地用“保守”二字来概括他在文化价值方面的取向!他的“文化保守”只能这样理解:他认为中国思想传统中包含了不少与现代普遍价值可以互相沟通的资源,这是必须加以保守的。“不能倒澡盆的水竟把盆中的婴儿也一起倒掉了。”这句西方俗语是很传神的。
  我对于中国文化传统也是抱着这一态度。上世纪末我在牛津大学讲“民主、人权与儒家文化”,便是从这一观点追溯中国儒家传统中有关“民主”、“人权”的意识。中国没有西方的概念,但是有着大同小异的意识,不过是从不同角度,并用不同名词表达出来。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一类大同小异或异名而同实的意识俯拾即是,多得数不清。

學理上固然如此,但這樣辯證清醒的態度在現實中能引發多大的迴響,就不得而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22: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史学研究中也具备“事”、“文”、“义”三个层次。“事”指事实,这是史家最基本的工作,但不是人人已知的事实,而是根据新旧材料而建构出来的前所未知的新事实。史家原创性的贡献的大小首先便看他所建构的事实之多少及其重要性的高下。这是历史知识的基础。“其文则史”在今天应该理解为治史方法和撰史方式之类,不过都是多元的,与春秋各国纪事方式大体一致,并不相同。最后,“义”则相当于现代史学中所谓“意义”。今天史家从事历史专题研究并不止于“为考证而考证”,而往往归宿于寻求研究所得对于整个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

想到最近讀完的《天朝的崩潰》,以及美國學者孔飛力的《叫魂》。尤其是前者,有史家的反思和感悟,讀來令人動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6 18: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清和 于 2014-7-2 22:03 发表  摘錄一些我覺得有趣或有啟發的地方。

潜山官庄乡间九年,对我非常重要。我真正接触到传统社会,最穷乡僻壤,最闭塞的,没有任何变化的,接触不到任何新思潮的。一切价值观念,人情来往都是最传统的。跟一千年前可以说没有什么分别的。这种宗亲关系,等于中国是一个社会圆圈网。你总有靠亲友、亲戚关系的时候,不是个个都像《红楼梦》那样尔虞我诈。当然,这一面也有,比如说分财产的时候。但是一般讲,这是中国文化的好处,因为亲情的关系有亲切感。这个经验,当时不觉得,后来在一生中会起到作用。后来我读到现代学者讲的一大套,好些在我看来,根本是不相干的。讲的人自己根本没进去,根本没有到那去。拿一些西方的架构问问题,问完问题得结论,在我讲都没有说服力。像阶级斗争那一套,我觉得跟我看到的情形完全不一样,地主迫害农民之类的事情在官庄简直没有听人说过。而且因为宗族的关系,农民有时还是你长辈,你不可能迫害他,你还得尊重他。我小的时候,有一位农民比我年长二三十岁,还是我们家耕田的,我还得向他磕头,因为他是长辈。这些把阶级的东西完全缓和掉了。绝对不是一个阶级斗争、阶级利益冲突的简单观念可以解释得了的。我对中国社会文化的了解,是早期一本没有字的书。

這段經歷太難得了。就我而言,再去讀、再去做中國文化歷史的研究,還是覺得隔著。

类似的感悟,黄仁宇也谈过,比如他多次说到,抗战时他看到的乡村景象,其实还是明清社会,因此中国是在抗战过程中边打边形成现代国家的。

拿现代理论去硬套古代的东西,在水浒研究中也很明显。

说到阶级斗争这个话题,想到了上次读书会讨论《刀锋》时说到了柳青的《创业史》。那部书我没有看过,但它大致是怎样描述“解放前”的乡村的,我还是略知一些的,也因此,我十分怀疑这种图解政治理念的作品的价值,尽管它的文字表现能力可能也有值得称道之处。小即前几天值日签到时转贴的某学生对《小二黑结婚》的批评,也有这个意思在里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6 18: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清和 于 2014-7-2 22:18 发表  學理上固然如此,但這樣辯證清醒的態度在現實中能引發多大的迴響,就不得而知了。。。

近些年一些所谓的新儒家,多次展开论述过这类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27 07:33 , Processed in 0.0343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