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78|回复: 7

[文 学] 路遥:《人生》(节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7 08: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加林和德顺爷灌满一车粪以后,老汉体力已经有点不支;加上又喝了不少酒,走路都摇摇晃晃的。加林硬把老汉送到巧珍做饭的窑里,让他坐到热炕头上歇着;他就一个人拉着另一个架子车去掏粪。他拉着车,尽量不走大街,也尽量不走灯光明亮处。虽然已经到夜里,街苍里基本没什么得人,但他仍然紧张地防备着,生怕碰见熟人和同学。
       他拉着架子车,在街道北头那边一些分散的机关单位之间转游。这上季节,乡里来城里掏粪的人很多;有时在一个单位的厕所里,茅坑底上还乔不了一担粪。他已走了几个单位,架子车的大粪桶还没装满一半。
        前面就是县广播站。他犹豫地站在了街角一个暗影里。他想起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他站了一会,决定还是不去广播站的厕所掏粪。
        他远远地绕开路,向车站那边走去——那里过往人多,说不定厕所里粪要多一些。他在灯光若明若暗的街道上走着,心里忍不住感叹:生活的变化真如同春夏秋冬,一寒一暑,差别甚远!三年前,这样的夜晚,他此刻或者在明亮温馨的教室里读书;或者在电影院散场的人群里,和同学们说说笑笑走向学校。要不,就是穿着鲜红的运动衣,潇洒地奔驰在县体育场的灯光篮球场上,参加篮球比赛,听那不绝耳的喝彩声……
        现在,他却拉着茅粪桶,东避西躲,鬼鬼祟祟,像一个夜游鬼一样。他忍不住转过头,又望了一眼灯光闪烁的广播站。黄亚萍此刻在干什么呢?读书?看电视?喝茶?
         他很快觉得自己有点可笑了。自己现在这副样子,想这些干啥呢?他现在应该赶快把这车子粪装满才对。是的,人做啥就为啥操心哩!他现在的心思主要的掏粪上。哪个厕所要是没粪,他立刻失望丧气;哪个厕所里粪要是多一点,他高兴得直想笑!因为德顺爷爷就是这个样子,他感染了他,也使得他的心理渐渐自觉地成了这个样子。劳动啊,它是艰苦的,但也有它本身的欢乐!
        高加林把粪车放在车站大门外,然后进去看厕所有没有粪。他在厕所前面看了看,高兴得像发现了金子一般:厕所里的粪多得几乎几架子车也拉不完!
       当他转到厕所后面的时候,一下子又不高兴了:不知哪里的生产队,已经在茅坑后面做了一个门,并且还上了锁。
       高加林气愤地想:屎尿都有人霸占哩!他妈的,我今天要“反霸”了!高加林的坏脾气遇到这类事最容易引逗起来。他拾起一块石头片,没有砸锁,而是把锁下的铁扣环撬起来,打开了门。他从车子上把粪担子和粪勺取下来,开始在车站厕所的茅坑里舀起了粪。
       他刚担了一担粪灌到架子车上的粪桶里,正准备去担第二担,突然有两个壮实的年轻人也来拉粪了。他们一色的的确良裤子,红背心上面印着“先锋”两个黄字。
       加林知道,这是城关“先锋”队的人。这个队是蔬菜队,富足是全县有名的。这两个年轻人一看加林正在担粪,气呼呼地放下架子车,过来了。“你为什么偷我们的粪?”其中一个已经挡住了加林的路。
       “粪是你们的?”加林不以为然地反问。
       “当然是我们的!”另一个在旁边喊叫。
       “怎能是你们的?这是公共厕所,又不是你们队的人屙尿的!”“放你妈的屁!”前面那个后生已经破口了。
       “把嘴放干净!骂谁哩?”加林浑身的肌肉绷紧了。
       “骂你哩!你小子知道不知道?我们为了这点粪,满年四季给车站上的干部供菜,一分钱都不要!你凭什么来偷?”旁边那个人立眉竖眼地朝他喊叫。
       “放下两块钱!赔锁子!”前面那人双手叉腰,说。
        “赔钱?”加林头一扭,“我还要担哩!你们这些粪霸!”说着就担着粪担往前走。那两个人都握住了拳头。前面的那个眼明手快,当胸就给了高加林一拳。加林两眼冒火,把粪担往地上一撂,拉起舀粪的粪勺。就向那后生砍去!前面的人一跳,躲过去了,后面的那个刹那间也操起了粪外。于是,三个掏粪的人就在车站的停车场上打了起来;长柄粪勺在空中飞舞,粪点子把三个人都溅了满身。迷朦的月光静静地照耀着这个骚乱的场面。一个小伙子的脚被加林一粪勺打麻了,叫唤了一声蹲在了在下;而加林自己的脊背上却被另外一个人吹了一粪勺。
       直到车站的人跑出来,才把架拉开。光头站长把双方劝说了半天,让加林不要拉了;说车站已经和先锋队订了“合同”粪只能由他们拉。加林在心里骂道:“还有脸说‘合同’哩!拿你这个臭厕所白换着吃菜哩!他觉得再要担这粪,肯定还要打架的。人家两个人,他一个人,打不过。再说,他们离队近,要是再叫来一群人,把他打不死才怪哩!他于是只好把粪担放在车上,拉起架子车离开了车站。
    这附近只剩副食公司没去拉了。他原来主要考虑他的另一个同学张克南在那里工作,所以没去。
       现在他猛然记起,克南不是已经调到副食门市去工作了吗?他很快决定去副食公司的厕所再看看。
       他拉着车子,闻见自己满身的臭气;衣服和头发上都溅满了粪便。脊背上被砍了一粪勺的地方,疼得火烧火燎。他也不管这些;他只想着赶快把这车子粪装满,好早点回村——
       德顺爷和巧珍大概已经等急了。
       他把架子车放在副食公司的大门口上,先进去看厕所有没有粪。他从来没到过这里,找了半天才把厕所找见。他看了看,粪并不多,也很稀,但还是可以把他的粪桶子装满的。可只有一个不方便处:厕所到大门口路不太好,有几个地方很狭窄,粪车拉不到厕所旁边。
        他于是决定一担一担往出担;担出来再倒进车上的粪桶里。高加林忙碌地从车上取下粪担,到后面的厕所里担出了第一担粪。担过副食公司院子的时候,在院子东南角一棵泡桐树下坐着的几个人,连连咂巴起了嘴,哼哼唧唧,显然嫌臭味打扰了他们的院子里乘凉。高加林自己也觉得很抱歉。但这是没法的事。他内心里希望这些干部原谅他。第二回他把粪担出来的时候,情况仍然是这样。但他还是硬着头皮担。第三回担出来的时候,有一个妇女出口了。声音很大,是故意说给他听的:“迟不担,早不担,偏偏在这个时候担,臭死人了!”高加林听见这刺耳话,忍不住脚步停住了。但他想,再有一两回车上的粪桶就装满了,忍着点,赶快装满就走。
        当他把这担粪灌完,又担着空担子进了院子的时候,那妇女竟然站起来,朝他这边喊:
       “担粪的!你把人臭死了!你到其它地方去担喀,甭在这里欺负人了!”高加林一下子站在院子里,两只手气得索索抖,牙齿狠狠咬住了嘴唇:明明是她在欺负人,竟然反咬说他欺负人。
       火气从他心里冒上来,又被他强压了下去。他刚才已经和别人打了一架,不愿再发生什么冲突和纠葛;而且车子上的粪桶再有一两担就能装满,忍一忍,今晚上的任务就完成了。于是他就又去担粪了。
       等这回担出来的时候,那妇女竟然又站起来,气更大子,嗓门更粗了,话也更难听了:“你这人耳朵坏了?给你说了一遍你不听,还在这里担,讨厌死人了!”
       她旁边一个似乎老一点的干部说:“你不要费嘴话了,叫担去;担完了就不臭了!”
       “这些乡巴佬,直讨厌!”那妇女又骂了一句。
      高加林这下不能忍受了!他鼻根一酸,在心里想:乡里人就这么受气啊!一年辛辛苦苦,把日头从东山背到西山,打下粮食,晒干簸净,拣最好的送到城里,让这些人吃。他们吃了,屁股一撅就屙就尿,又是乡里人来给他们拾掇,给他们打扫卫生,他们还这样欺负乡下人!
      他对这个妇女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愤恨心理。
      他一下子把一担茅粪放在副食公司的院当中,鼻子口里三股冒气向那棵泡桐树下走去。他要和那个放肆的女人辩几句。当他快走到那几个人跟前的时候,那妇女先站起来,一下子不知这个愣后生要干什么呀。他旁边的几个老干部也紧张地站起来了。高加林猛地停住了脚步,立刻感到惶愧不安了:天啊,这妇女竟然是张克南他妈!
      他离她十几步远,已清楚地认出是她。他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了,前不好前,后不好后,两只手慌乱地抠起了手指头。不论怎样,他不能和他妈吵嘴呀!这事太叫人尴尬了!他想:怎办呀?给她道个歉?可他又没惹她!要不说个“对不起”?正在他进退两难时,克南他妈竟然一指头指住他,问:“你是哪里来的?拉粪都不瞅个时候,专门在这个时候整造人呢!你过来干啥呀?还想吃个人?”
      她显然已经记不得他是谁了。是的,他现在穿得破破烂烂,满身大粪;脸也再不是学生时期那样白净,变得粗粗糙糙的,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以前只去过克南家两三次,她怎能把他记住呢?既然是这样,他高加林也就不想客气了。但他出于对老同学母亲的尊重,还是尽量语气平静地解释说:“您不要生气,我很快就完了。这没有办法。我们在晚上进城拉粪,也是考虑到白天机关工作,不卫生;想不到你们晚上在院里乘凉哩……”旁边那几个干部都说:“算了,算了,赶快装满拉走……”但克南他妈还气冲冲地说:“走远!一身的粪!臭烘烘的!”
      加林一下子恼了。他恶狠狠地对老同学他妈说:“我身上是不太干净,不过,我闻见你身上也有一股臭味!”
      克南他妈一下子气得满脸肉直颤,就要过来拉扯他了;亏得旁边那几个人硬把她挡住,然后叫加林不要闹了,去拉他的粪。
      高加林掉转身,过去担起那担茅粪,强忍着泪水出了副食公司的大门。他把粪倒进车子上的粪桶里,尽管还得两担才能满,他也不去担了,拉起架子车就走。
      他拉着架子车,转到了通往街道的马路上,鼻子一阵又一阵发酸。城市的炮光已经渐渐地稀疏了,建筑物大部分都隐匿在黑暗中。只有河对面水文站的灯光仍然亮着,在水面上投下了长长的桔红色的光芒,随着粼粼波光,像是一团一团的火焰在水中燃烧。高加林的心中也燃烧着火焰。他把粪车子拉在路边停下来,眼里转着泪花子,望着悄然寂静的城市,心里说:我非要到这里来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识,我比这里生活的年轻人哪一点差?我为什么要受这样的屈辱呢?
       这时候,他的目光向水文站下面灯火映红的河面上望去,觉得景色非常壮观。他浑身的血沸腾起来,竟扔下粪车子,向那里奔去。快到河边的时候,他穿过一大片菜地。他知道这是“先锋”队的。想起刚才车站上的斗殴,他便鼻子口里热气直冒,跑过去报复似的摘了一抱西红柿。
       他来到河边的一个被灯光照亮的水潭边,先把一抱西红柿抛到水里,然后他自己也跟着一纵身跳了下去。
       他在水里憋着气,尽量使自己往下沉;然后又让身体慢慢浮上水面来。他游了一阵,把西红柿一个个从水面上捞起,洗净,又扔到岸上。他自己也拖着水淋淋的衣服爬上来,一屁股坐下,抓起一个西红柿,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高加林折腾了半夜,才和德顺老汉、巧珍拉着两架子车茅粪回到村里。巧珍先回了家。他和德顺老汉把粪倒在村前的粪坑里,拿土盖起来。德顺老汉独个儿去经管牲口去了。他便怀着一颗怏怏不快的心回到了家里。他父亲在前炕上拉呼噜;他母亲爬起来,问他怎这时候才回来。他没有回答,在箱子里寻找干衣服。他母亲摸索着,从后炕头的针线篮里取出一封信递给他,说:“你二爸来的。你先看,我睡呀,明早上再给我们念……”说完就躺下睡了。
        高加林先没换衣服,赶忙拆开信,凑到煤油灯前看起来——
       大哥、嫂嫂:你们好!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好事:组织已经同意了我的请求,让我转业到咱们地区工作了。现在听地方上来函说,初步决定安排让我在地区专署当劳动局长。
       我是很高兴的,几十年离别家乡,梦里都常想回来。现在我也年过半百,俗话说,落叶归根;在家乡度过晚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的几个孩子都已经新疆参加了工作,为了不给党增添麻烦,就让他们在当地工作吧,不转回来了。我和孩子妈,再有最小的加平,一共三口人回来。
        我要是回到咱地区,等工作定下来,就准备回咱村子一回,看望你们。余言见面再叙
       弟:玉智高加林看完信,激动得在炕拦石上狠狠拍了一巴掌,大声喊:“爸!妈!快醒一醒……”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09: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完毕。《人生》是部中篇小说,情节精彩而紧凑,喜欢的描写很多,选了这段高加林掏粪、跟人理论、打架的一段,年轻人身上的活力、倔强、上进、血性表现得很充分。很喜欢在人生路途上起起伏伏中时而痛苦时而困惑时而昂扬时而思索的高加林。而巧珍,在我心目中更是像自己的妹妹一样被疼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15: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祭路遥逝世15周年:"平凡的世界"伟大的"人生"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 2007-11-17 | 
【编者按】“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用来描绘鲁迅先生的诗句仿佛也在说他。他自粗犷苍茫的陕北高原走出,以生命的全部行进在人生惟一的文学求索之途;他有生之年日日过着清寒朴素的物质生活,文学创作是仅有的温暖他心灵、支撑他精神的烛火;他胸怀忧患、思想深邃,热爱农民和土地;他质朴豪爽,用一双温暖的大手点燃了身边许多人的文学梦想;他的作品像恒星一样明亮,照彻过去、现在、未来无数个在苦难中奋进的青年的灵魂……他就是写出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的作家路遥。 
       岁月荏苒,流光易去,不知不觉间,又到了路遥先生逝世15周年的祭日了。 路遥,一个影响几代人的名字。在一个文学荒芜的时代,他使我们感受到了战胜饥饿、屈辱和苦难的勇气,帮我们认识到了爱情、亲情和友情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理解了关于文学、人生与世界的朴素而重要的真理。 
追忆 ● 生平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北清涧,因家贫,7岁过继给延川县的伯父,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1976年毕业,同年8月分配到《延河》任编辑,1982年成为专业作家,1983年电影《人生》在全国上映,引起巨大轰动。1988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2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相距43岁生日仅仅16天。主要作品: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怀念 ★ 
      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 
       路遥的胞弟王天乐在路遥逝世八周年之际,撰文悼念。以下为文: 
       我的家庭是一个人数众多的大群体,该有的都有。父母亲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在陕北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务家。父亲在身高大约在1.5米左右,这完全是由于沉重的劳动使他在土地上弯曲了他不该弯曲的身躯。他就是用这么一副侏儒般的钢铁双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存重担。他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为了活命,他在路遥七岁时,就决定将这个长子过继给他的哥哥王玉德。我的伯父王玉德移民到延川县当农民,伯母没有生育过。临行前,父亲找了村里的冯先生,让他给路遥起了名字叫王卫国。父亲对这名字本身没有寄托任何希望,这完全是儿子的一个代号。于是路遥就从这一个农民家庭走到了另一个农民家庭。
 ★ 大气厚重 嫉恶如仇 
        作家贾平凹与路遥是真挚的朋友。他们是同时期从乡下来到西安,同时期走上文坛,一前一后获得了全国中短篇小说奖,又几乎同时走上了陕西作协的领导班子。他说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心情沉重,此次见到路明,看过林达的信后,心里更加难过,逝者如斯夫,但他却能感觉到,路遥的灵魂就在我们头顶的天空静静地凝望着每一个人。 在平凹的印象里,路遥是那种李自成式的陕北伟大人物,他大气厚重,嫉恶如仇,慷慨仗义,有一颗令人敬畏的高贵的灵魂。如果他活着,必定对陕西文学是一个坚挺的支撑。 
★ 朴素的生活 执着的写作 
      令路遥的每一位知者刻骨铭心、满心怜爱的是路遥朴素到贫寒和困窘的物质生活及执著的写作精神。 陕西音协主席贺艺与路遥友谊很深,无话不讲。当年路遥为了写作,一日三餐根本无法保证,每次来他家,吃上一碗面就幸福得不得了。路遥获茅盾文学奖后,去北京领奖的2000元路费还是向他借来的。 作家王晓新与路遥住对门。据他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他们俩都还没吃过西餐,西安市也仅有一家西餐店。他们俩翻遍全身所有口袋,都凑不足一顿饭钱。后来俩人卖了单位的旧报去品尝了一回西餐。他在周至县工作时,路遥常托他在乡下买粮,那时路遥要照顾他艰苦的陕北大家庭。王晓新买粮的农家一直追着讨要那只装粮的布口袋,这只布口袋始终没能从路遥那里找回。路遥死后,那户农家伤感极了,当然不是为了那只口袋。路遥在写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时,身体已经不行了。那时路遥写一写,躺一躺,为文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世上得此几人?” 
  ● 往事
          路遥去世以后,他的生前好友还有同他有密切关系的同事撰写了关于他的回忆录。结集为《星的陨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这位杰出作家的性格和思想。展现了作家背后生活化的一面。特此摘撷路遥生活中的几朵浪花,以资共飨。 
★ 孙豹隐《路遥,悲剧绝不属于你》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要联播你的小说。你在与军大比邻的海鲜馆饭店约了几个朋友聚餐,边聊聊广播小说的事儿。掌勺的送上菜后站着不走,饭店郭经理介绍说这位是《人生》的忠实读者,很想见识见识路遥。朋友们抓住这个契机,对你好一顿揶揄。你反倒乐了,老酒喝了不少,一副劲头十足的样子,兴趣盎然地表示要一鼓作气将二、三部拿下来。我问你三部出齐了多少字,你伸出一个指头,一字一顿地说,"差不多一百万字吧"。 
★ 畅广元《我所认识的路遥》 
          他的习惯是常常写到深夜,恰好我多年来也是夜深人静时读书撰文,在省作协大院内,路遥往往是深夜(更准确说是凌晨)敲门而入,说他工作时间长了肚子有点饿,又不愿吵醒别人,见我的窗口还亮着灯,想必还没有睡,看看有什么吃得没有,经常是拿一个冷馍一根生葱又匆匆而去,还常说这样就足够了,即可充饥,又可以边吃边写。 
★ 贺抒玉《短暂辉煌的一生》 
         他出生在陕北清涧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寄养到延川的伯父家。有一次他回家看生母,母亲为他包了些素饺子,把弟弟妹妹只是出外,才煮给他吃。有一年他母亲生了重病,无钱输血,路遥从自己身上抽出300CC血给了母亲,缓解了母亲的病情。此后路遥就渐渐虚胖起来。 
★ 贺艺《我所认识的路遥》 
         此后,路遥每隔三四天就来吃揪面片。炎热的夏天,做饭的人热,吃饭的人也热,路遥常是裸着上身,肩上搭一块儿毛巾,蹲在树底下吃,他的女儿远远也学父亲的样子。父女俩一个端大碗,一个端小碗,互相比赛着谁吃得快。这样,路遥一改平时快速吃饭的常态,一边吃一边也看着女儿,等女儿吃完了,他才紧跟着吃完。 远远用筷子指着父亲:"哈哈,我是第一,爸爸落后了。" 路遥疼爱地看着女儿,用那浓重的陕北腔说:"没办法,远远把我管定了!"
 ● 后续 ★ 倡议救助路遥家人:肝病侵袭家族 4兄弟3死1危 
          15年前,著名作家路遥因患肝病去世,年仅42岁。在得知他的家人近年来因为贫病交加陷入困境后,陕西省作家协会和当地媒体日前发起了一场救助路遥家人的活动,倡议社会各界伸出援手。 陕西省作协在倡议书中表示,路遥去世4年之后,他的弟弟王卫军也因肝硬化腹水辞世;2007年4月,路遥另一个弟弟王天乐因同样原因不幸离世。现在,肝硬化又向路遥最小的弟弟王天笑袭来。路遥的生父母和养父母家境贫困,求医困难,诚望社会各界对路遥的亲属给予帮助。 
 ★ 路遥留下的精神遗产价值不容估量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路遥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平凡的世界》长销不衰,人们无法理解,在路遥去世之后,他的家人为什么陷入如此的绝境?同时人们又不得不为路遥的精神所折服,他生前困顿,死后却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那就是文学的坚守和信仰。
 ★ 铁凝谈路遥家人事件:国家应保障优秀作家 
        铁凝谈路遥家人事件:国家应保障优秀作家“我觉得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这样一些顶尖的优秀的作家,怎么能配不上国家出一点钱,让他们有一个相对体面和安定的生活呢?对作家来说,住房也许不是最重要的,有钱可以买一个房子。但是医疗呢?子女的教育呢?社会保障呢?我觉得这是国家应该做的,国家不应该放弃这个。”(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15: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完毕。这么多年过去,不知道路遥的家族怎么样了。本想另发主题帖,为了大家看起来方便,还是只盖一座楼吧。论坛里与路遥相关的帖子很多,列出两个主题帖子:
1。白水,《别了,艾特马托夫    走了,白轮船》 ,http://ishuiyunjian.com/viewthread.php?tid=910&highlight=%C2%B7%D2%A3
2。南卓,《平凡的世界   后记》,http://ishuiyunjian.com/viewthread.php?tid=4742&highlight=%C2%B7%D2%A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15: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遥身后二十年》(南方人物周刊)

这篇发表于两年前,2012年,http://www.nfpeople.com/story_view.php?id=39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00: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喜欢路遥先生的作品,不是从小说开始的,《早晨从中午开始》(http://book.kanunu.org/book3/8361/)让我惊讶得发现一个人可以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怎样的生活,这种带着感动的惊讶让我想起初中读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的那些日子。

之后拿起早先并不喜欢的《平凡的世界》来看,竟然不知不觉几个通宵就读完了,而且那时候在上晓白老师的课,就以这本小说的内容评析完成了自己的期中作业。

看来,喜欢一个人需要机缘,喜欢一本书亦如是。

可惜路遥先生早早离开我们,要不然陈忠实的位子应该是他的。而早先喜欢的陈忠实,也渐渐和自己远离了。

今天看到这篇帖子,感谢楼主给自己一个重新回顾和路遥先生相遇的机会。在阅读量较少的时候,一度着迷的是李洱一类的文风,现在读了几本书,越加觉得路遥的伟大。现在越来越多的作品是技巧盛,好像写了很多,其实没有表达什么,既没有描述存在的某种可能,也没有预示未来的某种希望,虽然语言和技巧的狂欢给人以感官的快感,但这快感来得容易,失去得也快,反而会有更大的失落和不知所措出现。

自己现在是没有能力怀念路遥先生的,好在还有贾平凹,附上一篇贾平凹的随笔,晚安

http://www.infzm.com/content/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0 11: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平凡的世界》后,还特意去翻出了《白轮船》来看,可惜现在都有些忘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0 23: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南卓 于 20-11-2014 11:29 发表 看了《平凡的世界》后,还特意去翻出了《白轮船》来看,可惜现在都有些忘记了。


是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2:28 , Processed in 0.0534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