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到今天还没听说过Duang,这个春节恐怕你与世界“失联”了。 2月24日前后,一部成龙于2004年代言的广告再次被网友们挖出来进行了新一轮恶搞。成龙曾在片中使用的感叹词Duang变成了羊年第一个最火网络词汇,并被人们迅速在各类媒体平台活学活用了起来。成龙自己也于2月26日晚转发微博用Duang自嘲,引发网民围观。 3月3日,是全国政协开幕首日,委员成龙亮相。记者在现场问成龙:“怎么解释Duang这个字?”成龙回答:“很好玩。” 一声Duang响,不仅让很多人终于找到了那个能准确表达心情的发音,更带来了一场自媒体空间的表达集体式狂欢。《法制晚报》邀请专家学者为您洞见“忽如一夜Duang体来”背后的文化意义。 你以为Duang是新发明? 听听河南湖南的方言 Duang作为在春节期间被网友挖掘出来的新词,其百度指数峰值一度超出当年的热词“元芳,你怎么看”一倍有余。对于只知其音,不知其形的Duang,网友生造了一个汉字,这个字上下结构,上面是成,下面是龙,合起来就是Duang字。 Duang究竟是什么意思?网友给出这样的解释:它源自成龙代言的洗发水广告里形容头发很有质感的一个拟声词。在网络上用来形容有弹性的物体的声音,后来逐步可以用来形容各种声音,也可以用来表达心情。 为了进一步解释清楚,网友卖力地举出大量例句:“当瘦子摔倒时,是pia,当胖子摔倒时,是Duang。”“Duang的一下就要开学了,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和论文翻译一个字都没动。” Duang这个音其实对于一些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从时间上看,在名为“艾泽拉斯国家地理”的《魔兽世界》游戏论坛上,早在2009年就有网友发帖询问Duang这个字怎么写。这位名为mimimo的楼主说,Duang是个象声字,类似“哐”。但他写不出来,被同事嘲笑说书法白练了。 从地域来看,也有不少人表示,在他们的家乡方言中确实存在这个音。例如,Duangguo,在河南方言中就是“故意”的意思。Duang在湖南,就是形容乐器铜钹发出的声音。 你以为Duang是独一份? 别忘了bia、biu、囧 与以往流行的网络流行词不同,火起来的Duang看起来似乎非常另类,因为它只是个拼音,没有与之对应的汉字。 春节期间被广而告之的还有一个拼音—bia。在羊年央视春晚最受观众期待的反腐相声《这不是我的》中,一个“bia在墙上”的“bia”独具亲和力。有观众称:“给他俩(苗阜、王声)‘bia’上,这是咱陕西的!”对于bia,无须解释,大多数人早已知道是什么意思。 此外,当下网络语境中确实存在不少无法用准确汉字表达情绪而用拼音代替的现象。2月26日,网友“丁一晨DYC”归纳整理出了一组拼音网络流行语:diou、biu、shi、deng……它们和Duang一样,能拼出来,但写不出汉字。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它们早已成为青年人之间网络交流的常用语。 重庆市教委语委办邱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词是有完整的音、形、义的。所以这些‘发音’,现在还不能叫词,严格意义上讲也不能叫音节。”他表示,像Duang这个音节拼出来的字,目前来说是生造的,纯属娱乐,属于典型的网络语言现象。有一些发音确实存在于方言中,之所以目前在字词典里没有对应的汉字表达,是因为在语言的流变过程中,这些方言发音没被大众所认可,没有进入公众认可的范围。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李稚田教授称,在整理的网络拼音词汇中,有部分是可以在古语中找到原型的。但由于文字的进化,部分被淘汰,也没有对应的现代文字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里。当其被人们挖掘出来,并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时,它将重归人们的视野,比如“囧”。 无论被网友们生造出来的发音是否符合拼音规则,或是否有对应的汉字被收入字典,网络世界的相对自由性,让Duang以及它的兄弟姐妹们确已成为青年人的网络社交口头禅,并且逐步影响到大众媒体的表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