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49|回复: 5

[论文写作] 李连江:英文学术写作经验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4 21: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连江:英文学术写作经验谈

作者:李连江

来源:CCPLS读书会


感谢香港中文大学李连江教授惠寄分享经验之谈


问我如何学会用英语写学术论文,近乎问道于盲。不等于,因为我算是会写的;近乎,因为我写得很辛苦。几周前我给车铭洲老师写过一封信,里面有这么两句:“用英语写政治学的论文,我能做得不错,但是从来没有达到自由境界。最大的问题是只能觉得什么较好,但感觉不到什么是最好,因而也不会觉得自己做得最好。”有位同学在写作上遇到点挫折,问我有没有建议。如果是几年前,我大概三言两语就应付了。现在心态开始接近老年人,有点唠叨,也许潜意识里还有留言的驱动,自知想法不大可能再改进。所以这个答复有点长。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写作的技术问题,第二部分谈写作的视角问题。


先谈三个具体的技术问题。第一,我的真实英语写作水平。第二,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的华人政治学者的英语写作水平。第三,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值得注意的事项。

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回答:我的真实英语写作水平低于我独自发表的论文显示的水平。我独自发表的文章,有一篇投稿前请费正清中心的NancyHearst修改过,是付费的。我后来给她介绍的客户都跟我一样十分敬佩她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操守。其他文章,只要是鸣谢里说明特别感谢欧博文老师的,都承蒙他逐行认真读过,指点过。我不付费,以其他方式回报,比如也同样认真地读他的文稿。另外,学术刊物都有专职文字编辑,copy-editor,我的文章的文字部分有他们的贡献。比如,ModernChina的RichardGunde水平很高,非常认真。由于上述因素,如果根据我独自发表的论文判断我的英语写作水平,一定会高估。高估别人就是低估自己,低估自己会削弱自信。这一段是我必须说的实话,没有丝毫谦虚成分。

第二个问题,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的华人政治学者的英语写作水平。讨论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学者不一定愿意让别人知道的情况,这段话如果公开,我可能会得罪一些敏感的人。根据我的观察,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的华人政治学者刚出去时英语底子差别很大,定型后写作水平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境界。第一,真正过关。以英语为母语的学者看不出他们的文章出自非母语作者之手,文章发表时不需要编辑把语法句法关。这是少数。这些学者绝顶聪明,要么本科英语专业,要么在美国留学时间长而且专门修过写作课。第二,基本过关。以英语为母语的学者很容易看出他们的文章出自非母语作者之手,文章发表前需要出版社或刊物编辑把文字关。投稿时如果不请人修饰文字会让挑剔文字的评审感到不愉快,但因为能把话说清楚,不需要审稿人猜,文字水平一般不影响评审结果。这是次少数,我算其中一个。第三,可以通关。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者也能轻易看出文章作者的母语不是英语,投稿前必须请人修饰文字,甚至因为负责修饰文字的人看不懂初稿而必须反复修改,否则比较有地位的评审会拒绝评审。这些学者如果不肯花钱,径直把文稿投出,他们的写作水平会影响评审结果。这是多数。

第三,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值得注意的事项。首先,要区分写作问题与思维问题。用英语写论文,经常混淆这两个问题。写不下去,就认为是因为自己英语不好;写得不清楚,也认为是因为自己英语不好。英语不好变成了挡箭牌,替思维不清受过。很多时候,问题不是英语不好,而是思路不清,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要判断是否如此,最简单的测试是用中文写,如果用中文也写不明白,就是思维问题。

其次,如果对某个词某个用法没把握,可以用googlescholar检索,需要注意,检索结果鱼龙混杂,要能鉴别,首先要看作者是不是美国人英国人。其次还要看学科。自然科学的刊物发表的东西往往不讲究语法句法。照猫画虎学写作也是个办法。列宁认为两种语言对译是学外语的好办法。我耐心不够,没试过汉译英,无法判断实效。我认识的一位学者说她专门模仿导师。专门模仿自己喜欢的人,是正确的选择。选择模仿对象并不容易,不能完全凭自己的趣味爱好,首先得看模仿对象在学术界是否受人尊重。法乎其上,得乎其中。

最后,语言是一字一句学的。每字每句都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陌生;第二阶段见面认识,不见面想不起来,属于消极词汇;第三阶段是变成积极词汇,需要用的时候会自然想起。学外语,最后达到的是三个不同的境界,标志就是积极词汇的质量和数量。多数人是收集一堆标本,比如背了多少单词,记住多少句型,标本有用,但都是死的。少数人能培育一个盆景,盆景是活的,但有严格局限。我们做政治学研究,能培育个英语盆景就不错了。更少数人培植一个花园。达到花园水平,在各种跟学术相关的场合都能说能写,在学术界可以算是成功人士。只有极少数天才能成就一片接近原生态的树林。对我这个说法,年轻人很可能不服气。我的意思很简单:设立现实的目标,才能建立自信。英语是工作语言,我们写作时只需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功能,不需要讲究辞藻,当然更不需要追求文采风格。如果勉强说追求,就是追求simple English, good English。


前面说的是写作的技术问题,不易解决。还有个更不易解决的问题,是视角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功夫在诗外。为什么讲这个问题呢?说个简单的事实大家就清楚了。我们找一篇发在国内权威刊物的文章,找个精通英语的教授翻译成英语,投到国外的学术刊物,被录用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这并不意味着这篇文章学术价值不高。英语写作的难点,表面看起来是单纯的英语水平问题,实际上还有些深层的东西。这深层的差异就是诗外的功夫,大体上分为两个:一是树立批判的学科意识;二是树立学科积累意识。

第一,树立批判的学科意识。这听起来很堂皇,其实就是问题意识英语世界里讲社会科学,相当于我们讲医学。医学家看人体,不强调人如何健康,重视的是人的缺陷,疾病。西方社会科学家看社会,看政治制度,看政府,跟医生看人相似,是用批判的眼光。国内很多学者习惯讲成就,讲成功模式,用这样的正面甚至赞美视角写文章,在英文世界的发表机会比较小。这并不意味着英语学术刊物的编委评审们对中国有偏见,只愿意听关于中国的坏消息,而是因为批判的学科传统。美国学者研究美国,关注的也是问题和不足。打个比方,有半瓶水,国内的学者往往集中讲为什么我们已经有了半瓶水?伪学者甚至会吹嘘这半瓶水足够全人类永世饮用。用英文写学术文章,一定要颠倒过来,集中讨论为什么还有半瓶是空的。这就是批判意识或问题意识。永远都是找问题,永远分析这个事情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如果愿意更有建设性,可以讨论如何做得更好。如果不习惯这样一种学术传统,就会觉得用英文写的关于中国的文章都是在批评中国,专门挑毛病,甚至吹毛求疵。问题意识的另一个侧面就是市场意识。我们研究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很多题目可以选,但是这些题目在市场上的重要性并不一样。比如研究中国政治,重要的问题在市场有比较高的价值,也有比较广的销路。哪些问题重要呢?我的看法是,重要的就是敏感的,敏感的就是重要的。

第二,树立学科积累意识积累就是贡献了新的事实,新的观点。真正的难关就是证明自己的研究发现是新的。要做到这一点,得建立听众意识或者读者意识,我们说话有目标听众,写文章有目标读者。用英文写关于中国研究的文章,一定要有一个很硬的新东西在那边,用时兴的俗话说就是“干货”。这对我们研究中国的应该不难,因为中国时时刻刻都有新东西,变化非常快。难点是证明这个经验内核不仅对作者来说新,对于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都新,这些学者是我们的目标读者。在新的基础上,还要有意思,重要,完整。我们对很多东西一知半解,知道一部分,甚至知道大部分,但是我们很难把一个故事真正讲全。由于这个原因,越是高档次的中国研究刊物,比如China Quarterly,在经验研究与理论创新的比例上越显得头轻脚重。根据中国的经验给政治学刊物写文章,也要求新,不过是要求新观点,这里的目标读者是从事政治学研究但未必对中国有兴趣的学者。根据我自己的经验,给政治学刊物写文章,关键是挖掘现存研究文献的隐含前提,把中国的经验事实锻造成一根细细的棍子,类似高跟鞋的鞋跟,借助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统计分析,构造一个头重脚轻的论证,挑战那个隐含前提的普适性。脚轻没关系,但必须硬。有的文章,脚不仅轻,而且脆弱飘忽,有点像后现代艺术,不欣赏的人会说是精致的垃圾。


结语

我的围棋水平很低,大约业余15级,但因为读研究生时正赶上围棋热,知道不少围棋故事,喜欢用围棋打比方。提高写作能力很像提高围棋棋力,做死活题、打棋谱有帮助,但最有效的是实战。实战不是乱战,得跟水平高于自己的对手下,最好还有老师复盘指点。我比较幸运,跟欧博文老师合写文章,学到不少功夫。不过,这不完全是运气,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学者合作,必须有比较优势。天下没有免费午餐,我们也不能占人家便宜。独自努力,也能写好,无非就是多写,多改。写的时候彻底放开,不考虑什么语法句法。修改时要有足够的自疑精神。自疑建立在语感基础上,自疑越强,看名家的文章时越敏感。自疑加上耐心,不厌其烦地修改,写作水平就会逐渐提高。另外,投稿过程也是很好的学习过程。评审提意见,就相当于高手给我们复盘指导。评审是尽义务,加上有匿名保护,多数评审人像棋圣聂卫平,丝毫不留情面,有时甚至尖酸刻薄,仿佛评审水平不高的稿件浪费了他们时间,有损他们的尊严。所以,看评审意见,光放下虚荣心还不够,还得放下学者的自尊,重拾学徒心态。我最重要的学术导师之一是匿名严厉批评过我几篇文章的著名学者,这是我猜出来的,不能求证,但我永远感谢她。重复一句几年前说过的话,自认为聪明的人学不会英语。再延伸一步,要用英语写好学术论文,提高英语水平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有同行认可的真知灼见,此外还得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或足够厚的脸皮。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21: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在微信上分享过这篇,得很受教,转过来大家看看。(原文参http://www.weixinyidu.com/n_506755
最有感触的是关于区分“问题”与“思维问题”的述:“很多候,问题不是英不好,而是思路不清,不知道自己想什么。要判断是否如此,最简单测试是用中文写,如果用中文也写不明白,就是思维问题。” 
只是有时候也会觉得,似乎想明白了,但即便是用中文,也表达不出,或表达得不够明晰 ... ... 或许语言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外语,对于母语也一样存在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5 06: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分享。政治學的學術思路什麼的不懂,不說。

學習英語這部份,確實說得很對。「最后,语言是一字一句学的。每字每句都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陌生;第二阶段见面认识,不见面想不起来,属于消极词汇;第三阶段是变成积极词汇,需要用的时候会自然想起。学外语,最后达到的是三个不同的境界,标志就是积极词汇的质量和数量」,我現在也是卡在積極詞彙和句型儲備不夠的困境裡,很難。沒有捷徑,估計還得是多看甚至多背誦,才能擴大積極詞彙和句型的數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1 00: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冰问 于 2015-3-24 21:33 发表 之前在微信上分享过这篇,读来觉得很受教,转过来大家看看。(原文参见:http://www.weixinyidu.com/n_506755) 最有感触的是关于区分“语言问题”与“思维问题”的论述:“很多时候,问题不是英语不好,而是思路不 ...


我也有同感。长期困扰于这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1 08: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冰问 4#清月的帖子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比较复杂,只说一点体会,没想清楚的问题你别指望能用语言表述清楚,即便是头脑中很明白的问题有时候后还表达不清令听众困惑呢,从这个角度讲,思维水平决定了你的表达能力。
大概如此,大意如此,越复杂的问题越不易表达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1 10: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时常感到,words out of control, 这种对语言失控的感觉,让我不敢下笔,写了也是视之面目可憎,今天看到这个,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24 18:50 , Processed in 0.0494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