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40|回复: 45

[原创文字] 抗倭抗日: 刀光炮火里的中韩关羽崇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4 09: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六世纪中叶到十七世纪中叶这一百年,关羽的在天之灵一定很忙。

  忙着降雨,忙着治水,忙着在东南沿海抗倭,到了明清易代,又得忙着应付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崇祯皇帝,李自成与张献忠,这三方全都给关老爷焚了香,求其大展神威,助己方获胜,着实给关老爷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这之前,关老爷还百忙之中托梦给朝鲜国王,警告日本要入侵,最后还亲自入朝,屡屡显圣,助中朝联军与倭寇作战。关老爷的这种抗倭神功,甚至延续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上半叶,为对抗现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国和朝鲜半岛,关圣大帝再次被请出马,又在云端舞起了青龙偃月刀。

 
一 

  不妨先鸟瞰一下,堪称中华文明史上独一无二信仰奇迹的关羽崇拜,及其十六世纪前走过的历程。 
  不得不说,一千八百多年前生于山西的一介武夫关羽,死后因缘际会,经漫长的历史演变,的确创造了一个跨时代、跨民族、跨地区、跨文化的信仰奇迹。
  汉民族文化地域自不必说,有句话叫作“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说的就是儒家尊关羽为文衡圣帝,奉为文人士子的守护神,佛教奉关羽为伽蓝菩萨、护法神、护国明王佛,道教则尊为关圣帝君、荡魔真君、伏魔大帝。
  三教之外,关羽还是战争年代的军神,太平岁月里的抗旱、祛病和解除饥馑之神,预知灾难之神,降妖除怪之神,起死回生之神。
  特别是掌控着关羽故乡解县所生产之食盐专卖的山西商人们,到了明清时代,拥有了可以几乎左右整个帝国经济的实力,利用覆盖全国的庞大流通网络,大力宣扬推动,终于使他们在历史上的著名同乡关羽,又演化成了全民信崇的财神。
  更进一步,关羽又成为盐业、茶行、皮革业、香烛业、绸缎商、豆腐业、酱园业、糕点业、理发业、银钱业、典当业、教育业,乃至粪业,数十个行业的保护神。最后,还与时俱进,在有的民间宗教里,从1924年起,关羽接受玉皇大帝禅位,登极为苍穹第十八代圣主。
  汉民族之外,关羽崇拜还渗入到其它民族。比如著名的蒙藏史诗《格萨尔王》传,就与关羽崇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蒙古人甚至就把关帝和格萨尔王混为一谈。而满族极敬关羽,更是众所周知之事,据说早在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之前,就差点被看出他有帝王之相的明辽东总兵派兵杀掉,得关帝相助,方逃出一命。此外,回族、苗族、土家族,等等,都有关羽传说。
  此外,还走出国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俄罗斯,捷克,西班牙,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无论是儒家文化圈,儒佛文化圈,还是基督教文化圈,原始信仰文化圈,但有华人华裔处,必有关圣大帝的香火。在朝鲜半岛和越南,更发展成为本土信仰。
  如此神威赫赫,无远弗届,孔夫子亦望尘莫及。
 
  这当然是漫长的历史演化的结果。这其中,关键期是明代。
  关羽崇拜,如果以入庙供奉为标志,或许可以上溯到隋开皇十二年(592年),这一年天台宗创始人智顗,于当阳建玉泉寺显烈庙,奉祀关羽。
  此后,大唐开国,搞了项影响深远的文化建设,就是定下了以国家大典的形式,文祭孔子,武祭姜尚。姜尚于上元元年(674年)被封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此后数百年,和孔子平起平坐的武圣,一度是姜尚,也就是《封神演义》里的姜子牙。
  那么关羽呢?关羽一开始连进武成王庙陪祀的资格都没有。唐太宗时代,能进武成王庙陪祀的三国人物,只有一位,是诸葛孔明。
  安史之乱后,在礼仪使颜真卿的倡议下,大幅度增加武成王庙历朝陪祀人员名额,关羽始入选。不过其时增加的三国人物可不止关羽一个,此外,还有他情同手足的同僚张飞,还有魏国的张辽、邓艾,吴国的周瑜、陆逊,甚至,还有一位关羽的老相识,吕蒙。
  不过,就连在后世关老爷的信徒看来未免屈辱的这点荣耀,也非常短暂,没过几年,这批增补的陪祀委员又全部黜退。
  赵宋开国,郊祀天下,关羽再入武成王庙配祀。只是好景不长,没两个月,赵匡胤又改了主意,关羽等一批历朝陪祀人物又被请出了武成王庙。
  不过到了宋仁宗推行庆历新政的时候,关羽这批被黜退的历朝名将又重回武成王庙。到了宋徽宗时,更加封为忠惠公,又加封为义勇武安王,封爵由历史上的侯升为公又升为王。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关羽又有了道教系统的封号,即崇宁真君,而按照宋朝的礼制,真君属于神仙封号,这也就是说,在国家祭典这个层面,关羽正式有了神仙身份。
  到了元代,宫中举行佛事时,关羽像也会被供上神坛接受祭拜。作为蒙古族政权的元帝国,为了顺利统治和教化汉民族,正也不妨大力推行关羽崇拜。在文宗时,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当时以都市为中心,多地建起了关王庙,有关关帝信仰的书籍,也开始刊行。 
  到了明朝,开国二百年后,在十六世纪,关羽崇拜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件大事:第一,崇拜规格触底回升,最终有了帝号,由关侯升级为关帝;第二,实现了汉民族生活区域的全方位覆盖。
  要完成这两件事,首先要做的,是清除关羽迈向神坛至高点的绊脚石,原武圣姜尚姜子牙。只要姜尚还高居国家祭典里的武圣之位,那么关羽的地位就始终是有没有资格给这武圣站班儿的问题。
  因此,原武圣姜尚必须消失。
  武圣姜尚还真就消失了。有人出手替关老爷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人便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大明立国,朱元璋大刀阔斧,重建意识形态,这其中,就包括两项举措,即文黜孟子,武黜姜子牙。理由,一个为武王伐纣这种以下犯上之举叫好,一个干脆就是这一犯上行动的总指挥。于是,孟子被赶出文庙,而祭祀姜尚的武成王庙及相关祭礼,也从国家祭典里删除。
  只是,这时关老爷的处境也令人不敢恭维。朱元璋倒是开恩赐下了封号,却是历史中当年最初的封号,汉寿亭侯。就这样,关老爷从宋元时期已经高升上去的王位,又降回了侯。
不过洪武二十七年(1394),好歹恢复了关羽庙祀,在南京鸡笼山南麓建庙,派遣官吏,于关羽诞辰日5月13日致祭。后来燕王朱棣起兵,建文皇帝于城将破之际,还曾派后军都督陈旭来此祭祷“汉寿亭侯”,希望能出现奇迹。
  当然,奇迹并没有出现。朱棣夺取了天下,并于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并在京城也建起了“汉寿亭侯关公庙”。
  此后一百余年,由洪熙、宣德而至正德、嘉靖诸帝,皇室对关羽的祭祀逐渐升温。到了万历十八年(1590),关羽一步登天,被赐封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从此有了帝号,成为关帝,关羽崇拜翻开了新的一页。
 
  但国家意识形态和大众信仰的对接,并不是一簇而就的。关羽崇拜在向整个大明帝国扩散过程中,有一个群体,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军人。
  关羽原为历史上号称万人之敌的勇将,因此,早在梁末侯景之乱(548~552)陆法和镇压平叛时,就有传说,当时江陵地区多有神灵助战,这其中,就有关羽。北宋仁宗朝狄青为主帅讨伐侬智高时,也有传说关羽统领神兵助战。军人崇信关羽,早在大明开国前就已成悠久传统。随着大明开国过程中明军的四处征战,以及开国后卫所制度的建立,北部从辽东到甘肃一线,以及青海、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地,这些边远地区,都有军人为关羽立庙。
  就这样,借助军人的力量,大明开国后关羽崇拜缓慢而平稳地向帝国四方传播。但在一个对帝国来说举足轻重的区域,却遇到了麻烦,这就是江南地区。
  说起江南,最容易想到的是文采风流,人文荟萃,但实际上,它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此。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中心,有一个从上古时代的西北向近古时代的东南迁移的过程,大明开国二百年后,这个半月型的迁移过程已彻底完成。
  到明万历六年(1578),南直隶和浙江两省户数,已超过整个北方。其中仅南直隶苏州、松江、常州三府,户数即超过中原河南、陕西两省之和。东南财赋更是全国经济命脉所系,同样据万历六年的统计数据,其时全国商税课钞,南直隶一省即占四分之一。至于说田赋,仅苏州之田,即约天下十分之一弱。至于说人才,东南更据有压倒性优势。明洪武四年到万历四十四年,245年间,每科状元榜眼探花和会元,共244人,其中南直隶66人,浙江48人,占了惊人的比重。
  这样一个号称“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的区域,从关羽崇拜角度来看,却另有一种评说,即,这是块有历史原罪的土地。无它,此系三国时代吴国故地,关羽真身即命丧于吴人之手。因此问题就来了,千余年后,关羽之神,会庇佑这片当年敌国的黎民众生么?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 金钱 +2 贡献 +24 收起 理由
南卓 + 2 威武霸气!
灵儿 + 1 昨晚看到了,一氣呵成
木兰晓芙 + 24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09: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江南地区,原也是有关庙的。
  主要也是由卫所军士所建。如吴县的专诸巷关庙,就是永乐年间苏州卫官军所建,松江府清村庙和南汇嘴庙,分别是洪武末和永乐初千户陈叙和张敏所建。
  但有关庙是一回事,如何对待又是另一回事。
  如弘治十年(1497),太仓废卫设州,首任知州李端赴任后,大兴土木,门堂、库狱、谯楼、学校、桥梁、坛宇,皆修造整饬一新,独独原位于教场内的关王庙,却毁弃不顾。李端给出的理由就是,“王虽忠勇,然与吴为雠,不当庙食于吴”。
  当然,对李端这一地图炮,也有人颇不以为然,说现今天下一统,这里早已不是当年偏安时期的吴国,再说了我大明就定鼎于钟山,钟山难道不是当年东吴孙氏开国之地?当年太祖不还是建起了关庙,也没听礼部说不妥,可见吴国故地,怎么就不可以建关庙?
  不过承平之世,此地该不该建关庙,还只是个书生逞智的理论问题,还不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但严峻的现实问题终于来了。
  就是倭寇。
 
  早在大明开国洪武二年,就有倭寇出没海岛侵掠江南的记载。但倭寇成为严重问题,是在嘉靖后期,所以,史书上一般都称为嘉靖倭乱。
  嘉靖年间,倭势极盛,大扰东南沿海,杀掠居民,劫夺财货,屡败官军,甚至攻城略地,沿海建立多处据点。
  也因此,如何取得抗倭军事活动的胜利,就成了压倒一切的问题。
这时,军人们普遍崇信的关神,开始频频出场了——
  如有记载说,明嘉靖癸未(1523),倭寇自海上汹汹来犯,直逼嘉定。其时嘉定尚未筑城,全凭地垒防守。倭寇在东门外粮仓放火,延烧至民居,熏得官兵睁不开眼,县令向关公神像叩头呼救,话音刚落,风便反向。一倭寇跃过城壕,有州吏拉开弓,呼喊关公,说关公如欲救全城十万百姓,就让此箭直贯倭贼咽喉。随后,一箭射出,“竟贯贼喉以毙,群倭乃骇而退”。(《嘉定捍倭庙记》)
  又如嘉靖二十九年( 1550) ,据载,“岛寇猝起,大江以南佳丽地,无处不蹂躏,而继之以火”,倭寇很快就抵达嘉兴县南36里之王店镇,王店镇庶称殷饶蕃盛,倭寇饱掠一番后,四面放火,正值危难之际,关羽从云端大呼,“舞偃月刀指寇”,众寇立即匍匐拜于地,“相戒勿犯,引众而去”。(崇祯《嘉兴县志》)
  如果说上举二例还只是地方性传说,那么,下面两个人物的推动作用则实在不可小觑。
  其一是浙江巡抚胡宗宪。据传嘉靖倭变时,胡宗宪曾练兵于杭州吴山寿春庵,关羽夜间托梦,贡献用兵方略,已而果然连破贼数阵,于是将位于七宝山麓的原宝莲院改为关庙。
  其二是以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师海防的赵文华。按照赵文华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王江泾大捷后的说法,在其辞朝趋出时,就感到关羽恍惚示以梦兆,待其抵达嘉兴,督抚诸公都说曾梦见关羽于此地现身,而后在斩首二千级、焚溺死者甚众的王江泾之战中,更有参战将佐声称,看到关羽助战,于是,赵文华更加坚信,正是关羽冥助阴施,致此大捷。
  而关羽为赵氏显灵,还不止这一回。就在第二年,倭寇卷土重来,赵文华再次率师讨伐,大军经过常州,据说军中又见关羽显灵,不久,赵文华与已由巡抚升为总督的胡宗宪,诱降擒杀了倭中巨寇徐海,又是一大胜利,因此赵文华更加推崇关羽神功,乃命有司于常州立庙。
  胡宗宪与赵文华,一个是一线作战的前敌司令,一个是抗倭全局的总指挥,两人同声推尊关羽阴助之功,影响力自然非同小可。
  不过问题就来了,该如何看待这些关羽显灵助战传说?
  首先要说的是,如果是无神论教育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今人,是很难理解此类事件对神道信仰者的心理影响的,但这种影响决不可低估。比如,唐代乃至中国诗歌史上绝对的天皇巨星李白,那副睥睨仙人睥睨古人天上地下惟我独尊的强大无敌的气场,一个不能忽视的成因就是,李白是真的就认为自己是仙人下凡,当时的一些人也这么看。
  而前面说过,关羽原为历史上号称万人之敌的勇将,军人崇信关羽,早在大明开国前就已成悠久传统。大明立国后,在倭乱之前,也早有各种关神助战的说法流传,如隆庆《仪真县志》记载说,“正德间刘贼过江上,我军列阵守江,贼遂西去,后闻贼见阵中有巨人红袍若王者,乃不敢登岸。”
  至于说像胡宗宪、赵文华这样的高官,以及一些中层将佐和地方官员,是否真的就曾梦见或亲见关羽显灵,是否真的就相信这些,这还真很难说。
  可以确切说的是,在古代的用兵传统里,愚弄士卒,原不算一个什么问题。《孙子兵法》中那句著名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理论上的例证。现实中的例证当然也有,如永乐十七年(1419),倭寇进犯金州卫金线岛西北望海堝(今大连市金州区东北),辽东总兵、都督刘江设伏大败倭寇,作战过程中,刘江曾披发作真武大帝状,战后有将官请问何以要如此,刘江答说,当时倭贼鱼贯而来为长蛇之阵,所以自己要扮作真武大帝来克制它(传说中的真武大帝身边有龟蛇二将),目的,就是“愚士卒之耳目,作士卒之锐气”。(《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
  而在文盲占大多数的古代社会,军卒的文化水准也极低,以神道设教来鼓舞士气,也不失为治军之一法。因此嘉靖倭乱之际,大量的关羽显灵之说于各地出笼,各地也纷纷建起关庙,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更有文人墨客,来做理论总结,其说大略为—— 

  有人说,江南,是古吴地,吴国,又是关神仇国,所以不宜祭祀关神,关神也未必会保佑吴国,这是不知关神之心啊。关神当初一定要灭掉吴国,难道是和吴地有私仇吗?非也,是诚不忍衣冠礼乐之民,困于奸雄乱贼之手,力欲拯之于鼎沸之中。关神本欲为吴民除去乱贼奸雄而先毙于贼,赍志以殁,关神更宜眷眷于吴民。现倭寇恣凶恶以残毒我吴民,为祸更烈于当年,关神又如何会坐视不顾,因此,助王师而灭敌寇,又有什么奇怪的呢?所以啊,吴人就应该为关神立庙奉祀,关神也一定会欣然庇护吴民。 

  通过把当年吴国统治者孙权打成奸雄乱贼,把关羽志在灭吴说成是欲解吴民于倒悬,通过区分统治阶级与人民,将吴民成功地从吴国这一个敌国概念里剥离出来,这样一来,今日关神为吴民抗倭,就与当年为解放吴民而讨伐乱贼孙权,一脉相承了。因此,吴地拜关羽,这还有什么可说的了呢?
  辩证法运用得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就这样,因抗倭之现实刺激,关羽崇拜在大明帝国最重要之经济文化中心江南地区扎下了根,完成了内地汉民族生活区域的全方位覆盖,并发展到高峰。闽广沿海一带,也同样因抗倭而信仰更盛。最终,关羽崇拜,更成为南方沿海一带一线抗倭军人的普遍信仰。
 
  数十年后,1592年,同样是因为抗倭的需要,作为武神关羽信仰者的明军,浩浩荡荡跨过鸭绿江,开进了朝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09: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1592年,这一年是明神宗万历二十年,朝鲜王朝宣祖二十五年,日本后阳成天皇文禄元年,干支纪年壬辰。
  日本关白丰臣秀吉遣大军十余万,水陆并进,悍然侵朝。
  这一场战争,丰臣秀吉已谋划数年,在他平定日本列岛战国割据势力时,即已有了侵略朝鲜和进攻明朝的打算。到1590年,丰臣秀吉在连年征战后,终于将战国割据百余年的日本,粗略统一,将目光转向西边那个文风昌盛而又武备空虚的半岛,及其背后那片富饶辽阔的大陆。
  两年后的4月13日,日军于釜山登陆,战事爆发。此时一方是饱经列岛战国风云血与火洗礼的百战精兵组成的大军,且拥有数量可观的自葡萄牙传来的先进武器火绳枪;而另一方,则是“人不知兵二百余年”的文治社会,战况可想而知。日军一路长驱直入,仅两个月,朝鲜三都沦陷,八方瓦解,全境糜烂。日军一路烧杀淫掠,对抵抗地区更作残酷报复,动辄屠城,种种暴行,令人发指。
  初期战事的异常顺利,使坐镇日本的丰臣秀吉欣喜若狂,进而规划,彻底吞并朝鲜后,进攻明帝国,把天皇迁到北京。当然,这不算完,在丰臣秀吉的计划里,攻灭明国后,还要进军南蛮(东南亚)和天竺(印度),建立包括日本、朝鲜、中国、东南亚和印度的亚洲大帝国。
  对丰臣秀吉这种取道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真实意图,明朝是有所警惕的,有多位大臣指出:“关白之图朝鲜,意全在中国”。因此在接到命悬一线的朝鲜王朝连番紧急求援后,明万历帝旨下,大军出动,入朝作战。
  此时朝鲜各地的义军已风起云涌,李舜臣将军的朝鲜水师更是大捷连连,切断了日军的海上运输生命线,明军的到来,则扭转了陆上全线溃败的局面,尤其是平壤大捷,成了扭转战局的决定性契机。此后的战事,跌宕起伏,或战或和,和而又战,种种可歌可泣之事,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正是在这场国际性的反侵略战争的后期,中华本土关圣帝君的神驾,随着浩荡东进的明军,来到了朝鲜。 

  驰援朝鲜的明军,与日军作战打得异常艰苦。如果说几十年前侵扰大明帝国沿海的倭寇,实际上还有大量的中国人,且没有多少职业军人的话,这次明军的对手,可全都是经过日本战国风云洗礼的百战精兵。明军在和这些外敌作战时,习惯性地又祭起了关神崇拜,请关神来助战。
  对此,朝鲜君臣是有所闻的,1594年,在备边司上宣祖的奏启中,就提到,“古之祠宇像设之处,必使当时行阵褊裨之属,同在左右”,举的例子,就是“如关王庙,周仓、关平辈,亦预其中”。不过,这些来自明国的天兵天将信什么,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朝鲜君臣,既无能力,也无意愿,去干预。
  但是到了战争的最后一年,1598年,关神大驾忽然走到了朝鲜君臣面前。 

  1598年,这一年的正月初四,明军因进攻蔚山不利,退师。有游击将军陈寅负伤,载还汉城调养,随后拟在住处崇礼门外的山上,建庙堂一座,奉祀关羽。明军统帅杨镐和麾下诸将,各出银两,朝鲜君臣亦以银两相助,庙很快就建起来了。
  转瞬间农历5月13日,传说中的关帝生辰,就要到了,极为崇信关羽的明军将领是一定会去祭拜的,这在明人来说,亦不过是平常之举,但问题是,明军还呈请朝鲜国王宣祖一同前往。
  这就给朝鲜君臣出了个难题。
  一则朝鲜君臣对明军将领怀有感恩之心,也得罪不起,再则,明军也明确说了,这是为东国(指朝鲜)求神助以退敌却贼。既如此说,于情于理,都不能不去,可问题是,去了,又该以什么礼节祭拜关羽?
  明军将领祭拜,好办,全套礼节有朝廷颁布的《会典》为据,照此办理即可,但问题是,朝鲜却并没有这一套规矩。如果只是派个大臣代表国王,那倒好说,随着明军将领跪拜如仪即可,但这显然行不通,因为明朝将领祭拜,不但代表自己,也是代表万历皇帝致祭,如果朝鲜国王也只是派大臣参加,就等于说将自己放在了与大明皇帝对等的位置,这是天将(朝鲜对明军将领的尊称)们绝对不能接受的;但如果朝鲜国王亲往,难道以一国之君之尊,也要向这来自异国的武将神灵跪拜?
  其实当时朝鲜君臣对中华境内关羽崇拜之盛,早有知闻。
  在二十多年前,1569年,朝鲜使臣柳成龙出使大明帝国时,就曾亲见帝国境内处处祭祀关羽的香火,而此时,柳成龙就作为领议政大臣,在朝鲜宣祖身边主持政局,宣祖如去祭拜关羽,他也将一同前往。
  就是朝鲜宣祖自己,虽未曾到明国境内亲见处处崇祀关羽的景象,对关羽也并不陌生。就在柳成龙出使明国的1569年,据《朝鲜王朝实录》,在这一年的6月20日傍晚,在朝鲜王宫的文政殿里,儒臣奇大升为宣祖讲解《近思录》时,君臣对话里就提到了《三国志衍义》(即《三国演义》)。当时年仅十八岁的朝鲜宣祖,在传见某某臣子时,用语有“张飞一声走万军”,这话不见于正史,当是从《三国志衍义》里看来的,因此引起思想正统排斥小说的奇大升的强烈不安。
  但是,朝鲜君臣知道中华境内的关羽崇拜是一回事,现在这神祇戳到面前,且要朝鲜国王亲自致祭,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首先就有前面说到的祭拜礼仪问题,礼仪问题的背后,还有层难以启齿的心理,就是恰在壬辰战争爆发前两年的万历十八年(1590),关羽已被敕封为协天大帝,有了帝号,而朝鲜国君,却只不过受了明朝的王号而已。虽说人神异界,但这点还是令朝鲜君臣有点难堪。
更重要的是,朝鲜是理学气息极为浓厚的国度,在文化上比中华本土更为保守,思想独尊朱子,其时风靡大明帝国境内的阳明学尚看不入眼,斥为异端,何况杂有道教信仰成分的关羽崇拜?
  比如,一位叫许篈的朝鲜使臣,就曾明确表达过对关羽崇拜的鄙夷不屑。1574年,许篈在明朝京城阅武场边,看到关羽庙,“塑土为像,貌极生狞”,不禁冷笑,说难道传说中的关云长就是这种面目?又说大明国境内到处祭拜关羽,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曾宣称自己夺天下时,关羽曾以阴兵相助,可关羽真要是死后有灵,连蜀汉灭亡都阻止不了,却能于千余年后保佑明太祖战胜强敌,哪有这个道理?(《荷谷先生朝天记》)
  许篈的这种评论,也许只代表他个人,但这段评论背后的那种独尊朱子排斥异端的文化心理,在朝鲜却是普遍的。因此,无论从这普遍的文化心理来说,还是从具体的祭拜礼仪来说,1598年5月13日汉城崇礼门外的关庙祭典,都给朝鲜君臣出了一个绝大的难题。
  但是该来的总要来。5月13日,在明军统帅杨镐的强烈要求下,朝鲜国王宣祖不得不前往。
  不料,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就在车驾前往的路上,下起了暴雨,宣祖一行折返。
       折返后的宣祖,一定心中窃喜,躲过了一场难堪。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天在场的明朝将领午前恰恰说过,今天是关帝生日,如果有风雷之异,那就是关神降临了;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本来清明的天气,午后还真就风雨大作。在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那一刻,明军将官个个面带喜色,几名在场的朝鲜大臣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关帝既然显灵,宣祖不能再不去了。于是,次日,宣祖终于来到关庙。此后的过程,据《实录》记载,是宣祖亲祭于庙,进跪焚香,连奠三爵,前后各行再拜礼。这个过程其实是相当勉强和不愉快的,但总算完成了。
  此后,也许是巧合,就在这同一年,朝鲜境内各地,又出现了几座明军修建的关庙。它们是:庆北星州关侯庙,明将茅国器所建;安东关王庙,明将薛虎臣所建;全南康津古今岛,明水军都督陈璘所建。
  转过年来一月,明将蓝芳威在全北南原又建了一所关王庙。
  这里特别要提的一句是,上述几座关庙的修建主持者,几位明将中,至少有三人,即陈寅,茅国器,蓝芳威,统领的是有光荣的抗倭传统的浙江兵,有的就出自戚家军,这些江南军队,几十年前在故乡本土的抗倭战争中,就已成为关神的坚定崇拜者。 

     1600年,在汉城兴仁门外,又一座关王庙破土动工。倡立者是明经理万世德,明神宗万历皇帝亦资助四千两白银。此庙的修建,耗时三年,1602年方竣工。客观地说,修建此庙,工程浩大,给尚未从战争中恢复过来的朝鲜,带来相当大的负担,从各地征调来的民众和士兵,不得不在农忙时节远道裹粮而来,因此怨声盈耳,也招致了朝鲜君臣强烈的不满。 

        但是在这样的文化冲突和困难局面里,关王崇拜,还是在朝鲜慢慢开始生根了。这里有一个无巧无不巧的因素,那就是汉城崇礼门外的关庙落成后,明军将领和朝鲜君臣五月前往祭关帝,八月,丰臣秀吉死,日本全线退兵。于是,朝鲜出现了一种说法,说关王果然显圣,克死了丰臣秀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09: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关羽崇拜在壬辰抗倭战争中,传入朝鲜半岛,但在传入后不久,它的发展就被一个外力中断了,那就是新崛起的女真势力。
  说起女真势力,朝鲜人并不陌生。从朝鲜太祖李成桂开国起,朝鲜与毗邻的女真部落间的冲突就一直不断。
  而就在十六世纪末那场明、朝、日的国际战争刚爆发时,努尔哈赤就曾请缨,愿起兵三万,入朝助明军作战。这个建议被朝鲜方面拒绝了。如果,在明朝对建州女真还有相当强大的控制力的这一时期,朝鲜同意这些女真铁骑入朝与日军作战,经严重的战争减员消耗,此后女真势力是否会那么快地崛起,侵略朝鲜灭亡明朝呢?这却是无法假设了。
历史事实就是,经过十六世纪末的那场东亚国际战争,明帝国、朝鲜、日本的实力都受到了严重的消耗,这为女真的崛起,提供了天赐良机。
  就在壬辰战争结束仅仅二十年后,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了。此后女真西击蒙古,东征朝鲜,南讨大明,最后的结果就是有明一代一直未能完全征服并纳入版图的蒙古残部,被女真征服,朝鲜亦在重压和武力下臣服,没有侧翼之忧的八旗铁骑,得以顺利南下,一路灭大顺,灭大西,灭南明,一个迥异于前明的幅员更加辽阔武力更加强盛的帝国形成了,东亚历史格局又一次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女真人两度入侵朝鲜。尤其是1636年,后金太宗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要求朝鲜臣服,由于朝鲜坚持忠于明朝的立场而对清采取强硬态度,乃亲率十万大军,进攻朝鲜。清军很快兵临汉城之下,朝鲜仁祖被迫投降。
  在这场战事中,据朝鲜方面的史料,汉城外的东关王庙和南关王庙,就是驻屯清军的核心兵营所在地,尤其是东庙,皇太极的起居之处,就设在这里。
  其实这也不奇怪,女真人本就是关羽的狂热崇拜者。皇太极天聪元年(1627),大军第一次征伐朝鲜,出征之时,就曾供奉关羽为“三军之帅”。天聪二年(1628),又于沈阳北门建关帝庙,亲赐“义高春秋”之匾。
  皇太极1637年征服朝鲜后,在三田渡立起颂扬大清皇帝的功德碑,此后,清使入朝,必往谒的两个所在就是,三田渡碑,和东关王庙。
  这些,都刺激着朝鲜人。由明军带来本就令朝鲜君臣啧有烦言的关羽崇拜,又和带来抹不去的屈辱记忆的清廷关联在一起,朝鲜君臣的冷淡,也就在情理之中,汉城外的关庙,也渐渐残毁。
  但是朝鲜人眷恋的大明终究未能免于覆亡。1675年,朝鲜肃宗即位,王室对关王庙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此时朝鲜君臣将对大明的怀念,寄托于当年入朝援军修建的关王庙,对全国关王庙统一修缮,将祭祀仪式规范化。
  更重要的是,当年入朝抗倭作战的明军将领,纷纷塑像立于各地关王庙,成为陪祀对象。如:
  南关王庙,以陈璘(和朝鲜的李舜臣)配享;
  东关王庙,以陈璘(和李舜臣)配享;
  古今岛关王庙,以陈璘、邓子龙(和李舜臣)配享;
  星州关王庙,以祖承训、茅国器、卢得功配享;
  南原关王庙,以李新芳、蒋表、毛承先从祀。 
       
  也是在这个时期前后,朝鲜出现了以壬辰战争为题材的著名的讲史小说《壬辰录》。这部讲史小说有多种版本,大体可以分为朝鲜国语本和汉文本。在一种朝鲜国语本中,可以看到,倭将加藤清正与朝鲜将军作战时,忽然间: 

  只听空中一声呼喊:“敌将休走,吃我一刀!”声如霹雳,清正大吃一惊,举目一望,只见一员大将,头戴闪闪金盔,三角须,手提青龙偃月刀,跨坐青骢马——蜀汉大将关云长来也!清正惊慌失色…… 

  而在一种汉文手抄本的《壬辰录》中,则可以看到更神奇的说法:
 
  忽然灵风大起,神云四合。有一员大将,面如赤枣,丹凤目,三角须,乘赤兔马(于)空中杀伐,倭兵惶怯昏倒,自毙不起,一阵皆死。 

     据韩国学者苏在英《壬丙两乱与文学意识》一书统计,在二十一种文本的《壬辰录》中,对关云长显灵援助朝鲜抗倭的叙述,有七种之多:或者托梦于朝鲜国王,预告倭兵将入侵朝鲜;或者托梦给明神宗,劝他派援军支援朝鲜;或者做朝鲜军的守护神,保护朝方名将的安全;或者出现于敌阵中,击退、斩杀倭军……。至于关王何以如此热心助朝,这也有说,说关羽原就是助自家兄弟作战,当今大明神宗皇帝,乃大哥刘备托生,朝鲜宣祖么,那自然是三弟张飞转世……

  到了这时,也许可以说,关羽崇拜终于在朝鲜半岛,生了根。
 
  附带可以说的一点是,十六世纪末壬辰战争结束后,代替丰臣氏掌控日本的德川幕府,与朝鲜重新展开和平外交。朝鲜派往日本的使臣,据文献记载,离京前多在南关王庙举行饯别宴,并在此脱下官服,换上新衣。出使日本归来,入宫面君前,又到南关王庙换上官服。之所以会如此,据韩国学者分析,可能是因关王庙之建本就与壬辰倭乱密切相关,因此,那些朝鲜使臣不得不前往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倭国时,为能对倭国之行有精神准备并求得关王保佑,特来此拜谒,同理,从倭国返回的朝鲜使臣们,在入阙面君之前,也要来此感谢关王的庇佑,终能一路平安归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09: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历史一页一页翻过,壬辰战争约三百后,东亚历史再次出现变局,日本势力再度崛起。
  1898年,日本明治政府举行盛大活动,隆重纪念丰臣秀吉逝世300周年。在这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日朝缔结江华条约,中朝缔结仁川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日缔结马关条约。
  中日缔结马关条约后,朝鲜“独立”,1897年,朝鲜高宗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
  高宗皇帝,和著名的明成皇后,都是关羽的崇信者。
  在高宗称帝前的1882年,日本制造汉城事件,阴谋发动侵略,据说高宗忽梦见关王,得到警告,躲过一劫,于是在崇教坊东北隅建一关王庙,次年落成,就是与南庙和东庙并称的北庙。
  关于此庙,还有一种说法是,此庙系由巫女真灵君策划,明成皇后所建。最初称为关羽庙,1901年,改称关帝庙。朝鲜原来的国君在中华朝贡体系里封号是国王,所以朝鲜原来的关庙都叫关王庙,没有关帝庙,1897年,朝鲜改国号为大韩帝国,高宗称帝后,也终于可以赐关羽帝号了。
  大韩帝国高宗和明成皇后不但积极为关帝建庙,并且宠信的两个巫女,贤灵君和真灵君,都声称可以令关圣帝君附体,以此干预国政。
  只可惜,关圣帝君却并不能真的保佑这一帝一后,最终二人不免身死国灭。朝鲜,或曰韩国,被日本彻底吞并。
  进入日据时代后,朝鲜半岛的关庙祭祀被禁止,《壬辰录》也被列为禁书,大量焚毁。
  然而,人民是不甘为奴的,朝鲜半岛各地反抗蜂起。某地起兵,关羽这尊三百年前因抗倭而传来的神灵,又被请了出来: 

  呜呼!我韩三千里疆土果是谁所有也?顾非我堂堂旧君之所有耶?二千万同胞果是谁赤子也?顾非我堂堂旧君之赤子耶!痛矣忿矣!忿矣痛矣!……大将军诚祝关王:关王愤感,有十万神兵大助之命,又请命国内名山之灵,暗驯虎豹八九百只为前骑,且凡摩下精兵之散屯各处者,亦至二万余矣及更卜登之,则安东府中最吉而登坛, 以今十二日为定…… 

  朝鲜半岛的关羽崇拜,就这样,数百年来与抗倭抗日结下了不解之缘。 

 
六 

  而在中国,从甲午战争开始,关圣帝君也再次被请出与日倭对阵。
  据传说,清军将领左宝贵挥动大片刀,纵马冲入日军队伍时,清军和日军都看见的是关公手拿青龙偃月刀,催动赤兔马,砍杀日军。
  抗战时期,上海一带也流传有关帝挥动青龙偃月刀,将日本鬼子炸弹劈入江中的说法。
以上种种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由此亦可看出,关帝这个符号,可以被赋予反日的民族主义精神。
  这也就难怪,日据时代的台湾,曾撤毁关帝神像,作为“去中国化”之一部分。而抗日时代华北地区的关庙,更引起日本人的注意,派员进行大规模的田野调查,日本学者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也先后发表多篇或多部研究关帝信仰之作,这应不是偶然。
 
  光阴荏苒,转眼间到了日本战败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就在这篇文章快要收尾时,这网上检索到如下一条新闻:

3万海内外华人会聚"关公故里"山西运城祭祀朝拜

发布时间: 2015-08-10 15:40:14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王飞航  |  责任编辑: 潘泱
  
  8月8日是关公诞辰1855周年纪念日,来自海内外的3万多名关帝信徒和关氏后裔会聚关公故里——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常平关帝家庙,参加了在这里举行的以“关帝庆生,祈福百姓”为主题的祭祀朝拜活动。
  关公,名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一员大将。因其忠义仁勇的品格,在他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神化,成为民间祭祀的对象。如今,关公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全球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故事流传。

  是的,全球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故事流传。不但是有华人的地方,非华人聚居区也会有种种信仰遗迹。如到韩国首尔旅游,坐六号线地铁,你会发现一站叫“东庙站”。没错,这个东庙,就是指东关王庙,当年明军抗倭后,中朝联合建成的东关王庙。
  
     如今,当年那些刀光炮火中闪过的身影,均已消失在历史深处。现今能看到的,就是我们熟知的关圣大帝崇拜史,也铭刻了中韩联手或分别抵抗外侮的沧桑岁月,因此,在这庆祝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特为记上一笔,以为纪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09: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贴上来,在昨天微博上传的那篇基础上,稍增改了几处文字。南卓要上传到公众号的话,可以上传了。围绕这篇东西写作的相关话题,回头再上来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4 11: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1)基本上一天写完这么长的学术论文,白水君才思敏捷啊!逻辑严密血肉丰满可读性强,辛苦写成的论文不打算投到学术刊物上发表吗?
 (2)一位叫许篈的朝鲜使臣,就曾明确表达过对关羽崇拜的鄙夷不屑。1574年,许篈在明朝京城阅武场边,看到关羽庙,“塑土为像,貌极生狞”,不禁冷笑,说难道传说中的关云长就是这种面目?又说大明国境内到处祭拜关羽,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曾宣称自己夺天下时,关羽曾以阴兵相助,可关羽真要是死后有灵,连蜀汉灭亡都阻止不了,却能于千余年后保佑明太祖战胜强敌,哪有这个道理?(《荷谷先生朝天记》)许君说得有理,尤其第二条。但无数个“无巧无不巧”的事实和传说,比如丰臣秀吉之死,无数个关公托梦、显灵的故事,使得人们忘记或者不再追究关公英灵没有阻止蜀汉灭亡这一历史史实,而只是为了团体或者个人这样那样或远或近的利益加入崇拜之列。 
(3)关帝诞辰,民间说法不同,百度百科上有两个日期:农历五月十三日及六月二十四日,今年8月8号正是阴历六月24日;而大海寺里以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准,相关法事是在今年6月28日举行的:不清楚各自是怎么确定的关帝诞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4 12: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看到的,很好看,想不到是一天寫完,太佩服了!看完後理解了那句評論,日韓友誼靠日本,說得真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12: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5-9-4 11:32 发表 (1)基本上一天写完这么长的学术论文,白水君才思敏捷啊!逻辑严密血肉丰满可读性强,辛苦写成的论文不打算投到学术刊物上发表吗?

呵呵,这不是学术论文啊,是通俗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12: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5-9-4 11:32 发表  关帝诞辰,民间说法不同,百度百科上有两个日期:农历五月十三日及六月二十四日,今年8月8号正是阴历六月24日;而大海寺里以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准,相关法事是在今年6月28日举行的:不清楚各自是怎么确定的关帝诞辰。 

关帝诞辰是有不同的说法,五月十三这种比较流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26 17:23 , Processed in 0.0484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