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65|回复: 11

[原创文字] C先生纪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3 22: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卓按:晚上去外婆家吃饭,回来路上觉得今天还蛮有意思,记下一篇像是流水账样的文章。

 

午后,最容易睡得天昏地暗

醒来过后有那么几分钟,带着一丝凉意,记忆才逐渐恢复,周遭的声音、摆设才像螺丝落入孔眼般归位,拼凑出C先生躺在家中床上的样子。

嘴角残留的口水,僵硬的脖子,口干舌燥、喉咙窒息,C先生一点一点找回对身体的感知和控制。窗帘,玻璃,一阵敲锣打鼓和鞭炮声,C先生想起自己躺床上看书来着,最后睡着了。稍一活动手臂,就碰到那本图文并茂、封面是斯里兰卡的书。

“鞭炮?敲锣打鼓?是那出事的人的回家吧。”C先生脑子转了下,直接想到这个。

“上午?上午回去才合适啊!不对,还是下午。那些人不大讲究啊。”

就在前几天,附近出了一起工地事故,两人遇难。其中一位是外乡人,家属正就赔偿事宜和包工头谈判,死者便躺在冰棺内,一直留在现场。这事儿一直占据当地人茶余饭后的绝大多数时间,即使足不出户的C先生也经常听到父母谈论。

所以,听见鞭炮,C先生第一反应便是这事儿结束了。

C先生家过去不远,便是每天谈判的地点,居委会。鞭炮声从那边传来,更佐证了自己的判断。

没有起床去窗外看看,而是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16:49

“睡了好久啊。”

C先生活动了一下身体(在床上扭了几下),拉过一个枕头,靠着枕头又开始看起了书。这是C先生的常态,看一本书,睡着,醒来,然后继续看。反正生活也很无聊,不如这样打发时间,还能过得快点。

天色越来越暗,视线越来越差。

C先生放了书,拿过手机,打开一个软件,想活动活动身体,做几套“腹肌撕裂者”。

先是起床活动了一下身体,双臂打开,双腿抖抖,扭扭脖子,感觉活动开了,开始做第一个动作。躺着,大腿抬起,小腿弯曲,然后小腿朝天花板提起,带动大腿向后。重复十遍,休息。

第二个动作,还是躺着,双腿、双手放平,用背部带动双腿朝天花板活动。同样重复十遍,休息。

第三个动作还没开始,电话响了。

“喂,你在哪里?”妈妈在另一头问C先生。

“在家。”

“你晚上去外婆家吃饭吗?她说要做包子。”

“可以啊。”

“那你去吧。”

“现在吗?”

“你现在没事就去呗。她大概都做好了。”

“好吧。”

C先生挂了电话,放弃了后面的几个动作,起身,甩了甩脑袋,头觉得空空的。可能久未运动的缘故,稍一运动,便会有些眩晕。也可能是久睡导致的。

穿鞋,下楼,取钥匙。重复每天重复的动作。

C先生的外婆,住在离他家50米远的地方,下个坡就到了。

这时,外面已经全黑了。C先生手里拿着钥匙,兜里揣着手机,两眼无神地朝坡下走去。

一条大马路朝坡下延伸而去,路两旁是一排排房子。每家门前都种的樟树,从坡上看去,郁郁葱葱一大片。路灯的光从树间穿透而出,在马路上形成黑白相间的格子,像是钢琴键盘。

C先生到外婆家时,外婆正拿着一团面粉在捏包子皮。

一旁的蒸屉上空空如也,看得出来还是刚开始做。

“哎,不是说你都做完了吗?”

“哪里有。我还是刚把馅儿炒熟。”外婆一边搓着面团,一边回头看C先生。

“外公呢?”C先生开始去洗手。

“他啊,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天亮的时候不去干活,天黑了还跑出去。”

C先生擦着手,说:“他又去菜园里了?来来来,我也来做,虽然我并不会。哈哈。”

“你看,就这样。”外婆一边笑着回答,一边给C先生示范。

“你先左手托着皮,放完馅儿后,左手按住馅儿,右手叠褶子,你看。”外婆熟练地叠着褶子。

“有点像包饺子。你再做一个皮,我来包。”

C先生放完馅儿,感觉怎么包都不对,这褶子叠起来和包饺子还是有些区别的。

“不是这样。你把左手按住馅儿,右手把皮往上提,然后往里叠褶子。”

“说也奇怪,你个南方人,竟还会做面食。”

“哈哈,这都是以前在加拿大学的。”

“感觉国外就像个厨师培训班。那些读书的小孩在国内都不会做饭,出国了个个都锻炼出来了。啊,提多了,底下的皮破了。”

“你别包了,等我来吧,别浪费粮食。”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C先生突然想起一个朋友。

“外婆。我有个朋友,是江苏人,镇江的,他们那儿汤包特别有名。然后那个女生就包得特别好。”

“是吧。”

“汤包好吃呢。你记得以前我们在上海吃的那个么?”

“恩,里面汤汁很多的。”

“是啊。后来我自己又去了一次上海,一个朋友请我去一家有名的饭店吃饭,点了个汤包,很大一个,要先用吸管吸里面的汤汁。好像是多少钱来着?58还是38一个?”

“说得吓人。一个包子那么贵。”

“那个地方是贵。我俩点了一碗面,两个汤包,我喝了瓶啤酒,花了200多。当时她吃过饭才去的,没怎么点。”

C先生用手机给包子拍了个照。

“这是做什么?”外婆问他。

“没什么。我去烧火吧。”

“灶里有火。你把松树枝再放点进去,那个着得快,然后再扔几个玉米芯就好了。”

C先生坐在灶前的小椅上,揭开灶前的挡板,看见灶里红通通的,但没有明火。

用火钳夹了点松树枝和玉米芯,放进灶里,C先生又用火钳把那团红通通的底下掏空,空出漏灰的那个栅栏——这样着得更快。

灶膛开始变得更加红亮,有烟从松树枝里冒出,不过火还没着。C先生对着里面吹了两口气,也还没火出来。

“别急,不用吹。你把挡板挡上,一下功夫就能着了。”

“这样啊。”C先生把挡板挡上,果然没一会儿,就看见挡板下端没盖严实的地方,透出了一缕火光。揭开一看,里面火烧得正旺。“然后呢?”

“然后,你再把玉米芯多放点进去,搭个架子样的,就可以了。”

C先生给灶里塞了些玉米芯,又把挡板挡上。然后C先生微微站起,身子前倾,把灶上的锅盖掀开,看到锅里有锅水,才放心地把盖盖上。

C先生拿出手机,把刚拍的照片发给了那个镇江朋友,附言,“老师,求教啊”。

“你爸呢?去时家了?”外婆做着包子,没回头地问C先生。

C先生抬头看,发现蒸屉上已经摆了七八个包子。

“不知道啊。她什么时候去世的。”

“昨晚吧。据说在家睡过去的。”

C先生突然想起来了什么。

“对了,刚刚居委会门前放鞭炮,是那个人拉回去了吗?”

“我也以为是呢。便出去看了下,最后发现是今年征兵的,把兵拉到居委会来了。”

“原来那个人还没拉回去啊。”C先生想。

“那还敲锣打鼓的。”

“你爸爸应该不会今天去时家吧,才去世一天。”

“不知道。她也是我们本家的么?”

“她是春水的姐姐。”

“亲姐姐?”

“嗯。他俩年纪差好多。”

春水是一家杂货店老板,C先生本家人。C先生自小喊他“叔公”。

“还真不知道他有这么个姐姐。那春水岂不是进军姑父的亲舅舅。”

“对啊,那么小的一个舅舅。”

“你包子做好没?水都烧开了。”

“快了。我还要做点汤,昨天在隔壁家买了点猪肉。”

“他自家养的猪?那肉要鲜多了。”

“叮。”

镇江朋友给C先生发来了一段语音。

“你包的怎么那么丑啊。你对着我以前的图片好好琢磨琢磨。”

“这个还真琢磨不了。”C先生在心里说。用文字回了朋友,“我发现你真是心灵手巧啊。”

朋友又发来一条语音。

“你在家呢还是?”

“恩。等着去上班呢。”

“你上啥班?你现在到底在做什么啊,之前看你好像在代购什么的。”

“不是代购。我做了警察,没想到吧。”

“啊?啥?警察?刑警还是那啥派出所的警察?”

“派出所,民警。”

“要开始蒸了么?”C先生看到外婆做完了。

“等会,先放外面发发面。你看刚开始做的,现在都发开了。”C先生拿着手机,又去拍了一张包子的照片。顺便数了下,蒸屉上一共16个包子,最丑的那个就是他包的。

等面发开的时间,外婆从冰箱里拿出一块肉,洗了洗,开始片肉。

C先生继续玩着手机,看群里人聊天。

过了几分钟,外婆喊C先生,说:“你把锅掀开,可以蒸了。”

包子放进锅里蒸上了,C先生把锅盖盖好。


[ 本帖最后由 南卓 于 2015-9-13 22:4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阵冷飕飕的风从后门吹进厨房。

C先生感觉有点冷,起身拿杯子倒了杯热水,又端着杯子坐到了灶前。揭开挡板,灶里烧旺的火往外散出一缕缕暖意。初秋的傍晚,夏季短袖已不管用了。

“外公怎么还没回来?”

“谁知道他做什么去了。”外婆弯腰从橱柜里拿出鸡蛋。

C先生站起身来,端着水杯,站在后面看外婆开始打鸡蛋。

外婆瘦小的身躯,银白的头发,突然给C先生一种异样的感觉。他冷静地想到,“外婆终究也是要离开这个人世的”,丝毫不带一丝感情。

“每个人来到人世,留下些痕迹,又不可挽留地要离开这里。外婆是这样,爸妈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刚刚死去的爷爷已经是这样的了。”

这种不是关于死亡,而是关于离开的思绪击中了C先生的内心。他觉得,一定是这个暑假经历的死亡太多了。

先是爷爷去世。老人从确诊癌症到离世,不到三个月。C先生辞职回家,眼睁睁地看着爷爷一天一天地离开自己。这是他第一次经历亲密家人离世。

而那天下午还和C先生聊钓鱼的吴拐子,就在前几天,也死在了那起工地事故中,两名遇难者中的另一位。

还有同学的父亲,白天还上街买酒买菜,晚上便在家跌落地上去世了。

还有被草草埋在山上矿洞里的醉酒骑车导致死亡的老头,连棺木都没有。

还有被广场上横幅缠住脖子而导致窒息的小学生。

还有在长江里游泳溺亡的高中生。

还有自己车祸差点滚进车轮底下。

还有……

这个暑假,在对爷爷的不舍中,在对死亡的麻木中,一个又一个被旁人描绘得淋漓尽致的死亡消息不断冲击着C先生。好似人到一定年纪,便会开了心窍,学会感知身边万事万物。C先生觉得自己到这个年纪了,学会了感知死亡。

“经历在不断增加,C君在成长。”一位老师告诉C先生。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C先生的外婆得了重病。有天晚上,C先生梦到外婆去世,在梦里哭得稀里哗啦,醒来后发现枕头都湿了。但现在,他竟然可以冷静地想到,“外婆终究也是要离开这个人世的,就好像秋风扫落树上的树叶”。

这样想,便感觉生活也太过虚无了。

C先生想:“所以一定要在人还在时,多对她好。”

C先生从自己的思绪里挣脱出来,看见外婆准备在汤锅里煮汤。

C先生抬眼,看见冰箱上贴的那张小舅家房子的照片——一位房产经纪人送的,问:“外婆,小舅家的房子买了吗?”

“没有。他要卖了那栋旧的,再去买新的。”

“那你还要再去加拿大吗?应该不用再办签证了吧。”

“直接买机票就可以了。不过机票也贵啊。”

C先生用手机查了一下去那边的机票,往返5000多。这个季节机票还算便宜的。

“外面有声音。你外公回来了,准备吃饭吧。”

C先生走出厨房,看见外公提着两打啤酒进来了。

外婆在厨房里喊:“准备吃饭了。”

“就吃饭了?你来听啤酒呗。”外公对C先生说。

“你哪还有酒啊?”外婆听见了,问到。

“有,我又去拿了两打。”

C先生走进厨房,准备碗筷。

外婆揭开锅盖,一阵水汽喷涌。水汽散了后,从锅里拿出蒸屉。蒸屉上面,蒸好的包子白白净净的,十分亮眼。惹得C先生又拍了张照片。

外婆用盘子装了两盘包子,摆上饭桌,又拿着碗去汤锅里盛汤。

鸡蛋肉片汤,肉色晶莹,蛋花澄黄。碗上飘起的水汽,夹着香气,驱散了初秋夜晚的微寒。C先生把汤摆上桌子,和包子摆在一起,拍了一张照片发给朋友。

朋友回到:“伙食不错,赞一个。”

C先生和外公每人拿罐啤酒,外公说:“还是国外的啤酒好喝。”

这个夜晚,酒足饭饱暖和了C先生微冷的身体;而和外婆一起做饭、聊天,充实了孤寂的生活。下午久睡带来的不甚清醒,也已完全消失。

回家路上,踏着路灯,C先生看见居委会门前有许多鞭炮残屑,红黑相间,而来时他根本没有注意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4 11: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已经看到包子和鸡蛋汤,今天读这篇小说,感觉更为亲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4 18: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卓能谈几句这一篇的写作心得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8: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5-9-14 11:07 发表 昨天已经看到包子和鸡蛋汤,今天读这篇小说,感觉更为亲切。

这两天温度突然降下来了,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冷冷清清,所以吃到一顿热包子和热汤,感觉好暖所以写的时候极力想突出一种暖来,通过亲切来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9: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5-9-14 18:34 发表 南卓能谈几句这一篇的写作心得么?:)

这一篇的由来,确切地说是来自下面这两段话,

“秋日午后,最容易睡得天昏地暗。醒来过后有那么几分钟,带着一丝凉意,记忆才逐渐恢复,周遭的声音、摆设才像螺丝落入孔眼般归位,拼凑出C先生躺在家中床上的样子。”

“外婆终究也是要离开这个人世的”

第一段话是下午睡得昏昏沉沉,还在梦里时脑中冒出了这句,醒来立马记下来,发了微博。我在微博上有个习惯,偶尔会用“C先生”的口吻写几句话;第二句话,便是和文中描述一样,看着外婆的背影,突然冒出这个想法——可能真的是最近思考死亡的想法太多了(包括偶尔走在路上、学车、和朋友聊天,都会想到死亡这个话题,想到生活的意义)。很多时候我写些什么东西,都是由偶得几句不错的话,然后联系周边事物,延展开来;或者是自己发生了一件觉得需要纪念的事,会有欲望去写。这一次,大概是前者居多。

之前写《C先生纪事》,内容一半来自自身现实,一半是臆想,或者在需要的地方构思一些情节。然而这一篇,完全是直接描述,写的是昨天下午醒来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情。文字上平平淡淡,一直怕写完后都不能称之为一篇文章。好歹有了一个主题——冷清的晚上从家庭里获取温暖——便坚持写了下来。写完读过一遍,几乎没有改动,就那么完成了。写作时非常顺畅,毕竟是记述刚刚发生的事情,所以对话也很自然,虽然不饱满。情节也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的主线。

写完之后,又回过头去看了之前写过的几篇《C先生纪事》,几次的风格还是相似的,但第一次的情节更紧凑、突出,第二次就淡了很多,这次近乎轻描淡写。但无论情节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点,叙事都比较自然,不需要过多的构思和设计。

不知道老师觉得怎样?可能也说不上是小说了,就像一篇流水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5 08: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南卓 于 2015-9-14 19:15 发表  “秋日午后,最容易睡得天昏地暗。醒来过后有那么几分钟,带着一丝凉意,记忆才逐渐恢复,周遭的声音、摆设才像螺丝落入孔眼般归位,拼凑出C先生躺在家中床上的样子。”

这个句子我也印象深刻,读到它的时候,停了下来。你后面的写法,是相当有难度的写法,对写作者的要求很高,对读者的阅读状态要求也很高,所以,我还得在能完全静下心时再仔细看一遍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5 19: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读者都这么认真,把原创作品发到水云论坛,真是“明珠明投”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7 20: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遭的声音、摆设才像螺丝落入孔眼般归位”,这个比喻的确很赞。

外公外婆原来都在加拿大呆过呀。

你这么写,相当于用文字充当了摄像机的功能,保存了一段生活影像,蛮好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25 07:47 , Processed in 0.0492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