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剩翼

救忘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10: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的麦当劳人

  除夕夜,在父母处吃完饺子,携妻儿回来,已经是晚上八点左右了。街上不见多少行人车辆,很多商家也已经打烊了。有的进入了“全熄”状态,有的,只留下一些静静闪烁着的霓虹招牌。偶尔听见零星的鞭炮声,偶尔看见一飞冲天的焰火抛给夜空几次灿烂的瞬间。

  正走着,却发现家门口的麦当劳竟还灯火通明,记得这家并不是24小时营业啊,不禁驻足向内望去,却见一个微驼着背的汉子,坐在最里面的一张小桌上,默默地吃着汉堡,看起来他身量中等,正是壮年,穿一身旧冲锋衣,由于离得太远,看不见表情,只觉得他吃得极专注,焰火映在橱窗上时,也没有兴趣向外看一眼。

  如果这不是除夕夜,我会觉得,我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

  有一个游戏,我曾经玩得热泪盈眶。那是DOS版的《仙剑奇侠传》,倒不是因为李逍遥与赵灵儿的爱情悲剧,而是感动于李逍遥借灵力回到过去,到了自己生活的小村庄,遇见了幼年的自己,他给小李子,也就是以前的自己,削了一把木剑,也写定了小李子,也就是他自己今后的命运。

  一瞬间,我有种想走进去和这汉子喝杯酒,或是抽根烟的冲动,我想就那么饮一杯就走,抽一根就走,却不搭话。可惜无酒,可惜禁烟。

  离开的时候,我说:希望他明年今日不再一个人吃麦当劳;老婆说:就算是两人一起吃,也是好的。宝宝有些困了,迷迷糊糊的说:第二个半价。

  远处,麦当劳的灯依然亮着。下一次,看到有人谈垃圾食品,“麦当劳化”的时候,也许我还会想起这个除夕的夜晚。

评分

参与人数 4贡献 +23 文采 +10 收起 理由
浪子小一 + 5 最喜欢这类文字。
远风 + 10 那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这是小说好题材。但 ...
紫璇 + 8 这个场景其实有点心酸,但是看大叔写的觉得 ...
木兰晓芙 + 10 惺惺相惜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21: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彼得案:一个悖论

  朋友圈有不少人转梁彼得案的事情。看起来,案件非常简单,华裔警官梁彼得在未受到任何威胁的情况下(只是听到了人声,未见到人)开枪射击,子弹射到墙壁上,折射击中楼下来人,致其死亡。之前梁亦未曾出声示警。陪审团认为二级过失杀人成立,这一结论并无不妥。

  美华人圈群起抗议,称梁为美国种族矛盾的替罪羊。这一思路倒也算有理。NYPD,警察工会等应在梁涉案之初就帮助其员工寻求和解,参照以往案例,庭外和解亦非全无可能。但看起来他们并不想为梁出头。

  然而,请愿要求判决梁无罪就显然荒诞。任何一个文明国家,梁这样的行为当然都会被判有罪,最有可能的就是过失杀人。这简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如果一个警务人员,在没有受到任何威胁的情况下,只是因为听到有人就可以开枪射击,伤及人命而不必负法律责任的话,那么下一次一个警务人员几乎就可以想杀谁就杀谁,比如在美国,一个仇视华裔的白人警察,可以持枪到唐人街胡乱开枪射击一通,事后完全可以援引梁的案例来脱罪。如果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华裔群体还要出来抗议么?抗议白人警察射杀华裔吗?可这是华裔警察梁彼得留下的先例啊,那时候你们为何要呼吁梁无罪?

  当然,事实上梁的判决已经不可改变。但即使这样,群起呼吁梁无罪也是一件荒唐事,除非是梁的母亲。如上所述,要真正保护华裔群体的利益,在这件事上,呼吁让梁入刑反而才是理性的选择。只有无论什么种族,无论什么出身,无论什么地位的草菅人命者都会为其行为付出代价时,各个种族的利益才能真正免于被鲁莽地侵犯。同一类事件,期待自己种族的犯罪者免罪,同时又要自己种族的受害者得到最充分的救济,这又怎么可能?持这种观点的论者,反而可算是彻头彻尾的种族主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7 12: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6-1-28 14:09 发表   我以为有些做人的最基本要求,也就是人之为人的底线,譬如良知,不需要考虑政治立场。违背良知,不可用政治立场乃至任何立场加以辩护。因为良知是所有可以称为人的生命体都应该具有的,最最起码的必要条件。无论 ...

没错。我的政治立场,大概也算是中偏右吧,而且同样,无论是左还是右,只要讲道理,就都能接受,我的朋友里,也左右都有。我不能忍受的,不是观点的差异,而是愚蠢,经常跟左派的朋友开玩笑说,贵D也不是没有人才,怎么天天把周带鱼这种破烂当成好菜端上来?后来发现我的不少左派朋友更讨厌周带鱼,他们也同样无法忍受他的愚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7 12: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6-1-28 15:15 发表  《过零丁洋》诗云:“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恐怕是为了给予心怀天下,舍生取义的大英雄文天祥一个一以贯之的忠勇形象,看到对此诗的解释,往往将诗人的惶恐与零丁说成忧国忧民的惶恐与孤立无援的零丁,这样倒也不错。但我以为这其中也未必就没有诗人自身的恐惧与孤独,正如前半阕,也有着生不逢时与壮志难酬的感叹。我倒觉得正因为这种常人都具有的恐惧、悲伤与孤独,正因为这种选择经过了如此剧烈的挣扎、低回与悲叹,才益发显出最后一句那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绝世之勇。 

我以前写过一篇《说唐》,说的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不过就文天祥这首诗本身来说,我倒是倾向于传统的解释,盖因正统诗歌里的情感,往往是政治化的情感,文天祥的确可能有自身的恐惧与孤独,但正统诗歌没有表现这种情感的传统(词倒是可以),对某一文本的含义做以意逆志的推求时,我主张,还是不能忽略该文本所属文类表现传统的制约。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10 收起 理由
木兰晓芙 + 10 受教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7 14: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6-2-17 12:33 发表 我以前写过一篇《说唐》,说的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不过就文天祥这首诗本身来说,我倒是倾向于传统的解释,盖因正统诗歌里的情感,往往是政治化的情感,文天祥的确可能有自身的恐惧与孤独,但正统诗歌没有表现这种情 ...


写完这一段我后来又想了想,的确如白水兄所说,传统的解释更合理一些,我没有考虑到正统诗歌的文体传统,我考虑的是,如果硬是将第五六句解释为书写个人情感,到最后两句的过渡显得有一点点生硬。白水兄这么一说,还真的确如此,正统诗歌中,没有表现这种情感的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00: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晚晴

  同学聚会,听到一个消息。我校前校长,全国著名教育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专家,年近90的X先生,“晚节不保”。

  据说事情是这样:X先生几年前没了老伴儿,自此“性格大变”,屡次顶风冒雪到我校某位女教师家门口等候,欲向这位心上人告白。该女教师尚未退休。而每次都是他的女儿好说歹说地劝上半日,方才把老父亲劝回家。我校教师聚会,现在已经不敢邀请这位前校长出席,否则一见那位女教师的面,老校长就赶都赶不走了。

  我在学时,常常见到X先生,是个非常和蔼可亲的老人,他曾为我们这个班做过一次讲座,当时60岁,思路清晰,谈吐文雅,不用讲稿。

  “晚节不保”是某同学的批语。还有人说,大概是人老了,脑筋出了问题。如果我这几年没有学习心理学,可能我也会认同这两种观点之一吧。

  然而,要是现在的我看来,却也不奇怪了。人,从摇篮到坟墓,要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社会化过程,这种社会化显然是要靠压抑内心的欲望来完成的,儿童的社会化还不充分,因此言行常常有悖常理,但我们认为儿童就是儿童,并不在意他们这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出轨行为;老年人,尤其是行将就木的老人,由于其面临着“不再存在”这个人生的终极目的地,也很可能抛开社会化带给他的这些压抑,让关在囚笼中的本我突然间获得更大的自由,因此任性,固执,行为异常,不可理喻也常常成为老年人的通病,实际上,这样的性格特点也和儿童某一时期的性格特点一致。

  这么想,似乎也能理解X校长的行为了。当他和这位女老师相遇时,大概是一个50多岁,一个20多岁,一个是走在成功道路上的中年晚期男人,一个是刚刚站上讲台的年轻女子,那时候她还未嫁,他已成家。无论这份感情是否那时就已经开始,它注定是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他当然也可以选择离婚去追求自己所爱,但恐怕在一个50多岁的人眼中,这个理事,那个委员什么的,仍然是很重要的,同时,那个年代的中国,也不可能容忍一个大众眼中的模范犯下这种道德错误。于是他把这份感情压抑了很多年,这一年他终于“单身”了,此时他发现已然30多年过去了,他不再是校长的那所学校,所有的旧楼都换成了新的,他曾任职的许多学会协会恐怕已经在民政部注销了户籍,他和她所在的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了30年。心中的她也是即将退休,步入老年的人了,而他则垂垂老矣,时日无多。

  人与人不同。有些老人一生如意,了无遗憾地迎接死亡的到来,有些老人社会化得非常彻底,或靠顽强的意志,或者平静而自觉地继续压抑自己内心的欲望,这两类人大概就是钟形分布的两端,都是比较少的。另有一些老人在类似的情境下选择沉默,是因为我们的社会虽然容忍度大有提高,但这种“为老不尊”的行为仍然被视为异常,然而他们选择在另外一些事情上用另外的方式宣泄多年压抑的内心能量。X先生选择不再沉默,他要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把心里的爱表达出来。希望能够了无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这是人最寻常期待。

  《大唐双龙传》中的“天刀”宋缺,一直爱慕着慈航静斋的斋主,几十年的等待,两位老人最后终于见了一面。以寇仲、徐子陵的见地,尚以为二人可能还会擦出什么火花,哪知师妃暄说,阀主与师傅只是绕着敬斋走了一圈,就各自离去,谁也没有说一句话。

  X校长与Y老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采 +12 收起 理由
远风 + 12 兄台善解人意,X校长的想法值得理解,但Y老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2 19: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剩翼 的帖子

看来选择学习心理学、大量接触心理学理论和案例对剩翼君有不小的影响啊!当初为何要选择心理专业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08: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6-2-22 19:22 发表 看来选择学习心理学、大量接触心理学理论和案例对剩翼君有不小的影响啊!当初为何要选择心理专业呢?


说起来主要是基于对心理学的个人兴趣。多年来读一些文艺作品,发现能够引起我共鸣的,都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比如对人性的深刻揭示,而心理学提供了更好地认识人性的一种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3 09: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剩翼 的帖子

心理学一定是纯粹出于兴趣的选择,非常赞同。从你对赵敏、周芷若、张无忌等人物的分析上已经看到了心理学理论的威力,祝你学业顺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6 00: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6-2-10 10:40 发表   除夕夜,在父母处吃完饺子,携妻儿回来,已经是晚上八点左右了。街上不见多少行人车辆,很多商家也已经打烊了。有的进入了“全熄”状态,有的,只留下一些静静闪烁着的霓虹招牌。偶尔听见零星的鞭炮声,偶尔看见 ...


这个片段抓得好感人。

在思想领域,人云亦云真是惯常犯的错。想以前,我也曾人云亦云地批判麦当劳。受老翼启发,我也想提供两点关于麦当劳的正面经验:

1.有一次,我的托盘上一整杯滚烫的咖啡掉到地上,附近就是一个小孩。神奇的是,这杯咖啡结结实实地砸在地上,像一小袋土豆那样发出闷响,但一滴都没有洒出来,因为它盖着盖子,而且盖得相当牢靠。我当时感慨得不行,由衷敬佩麦当劳在细节上的精心,这一定是在许多惨痛教训基础上研制出的精湛工艺。2.通常,在大街上需要找厕所的时候,我就找麦当劳、肯德基,它们总是踏踏实实地给你提供一个解决之地,而且通常是干净整洁的,还有热水洗手。实际上,这样的公共品应当由政府提供,而麦当劳在政府缺位的地方履行了这一公共职责。


评分

参与人数 2贡献 +13 收起 理由
浪子小一 + 5 而且,还有收费与不收费的差距。
远风 + 8 同意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3-29 18:48 , Processed in 0.04205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