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剩翼

救忘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3 19:58: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剩翼 发表于 2017-3-19 15:27
  知乎上有人问:“普通人是否可能比政府高层更聪明、或是看待问题更深刻呢?”,缘起是问者看到网络上时 ...

还真没以这种思维想过。。很有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6 15: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剩翼 发表于 2017-3-19 15:27
  知乎上有人问:“普通人是否可能比政府高层更聪明、或是看待问题更深刻呢?”,缘起是问者看到网络上时 ...



  普通人是否比高层更聪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问题的关键其实不是聪明不聪明,也不仅仅是立场问题,而在于决策的依据是什么。所以,如果要为高层辩护,应该从这个角度来说,即顶层据以决策的信息,未必全部公开,因此,普通人根据有限的信息来判定高层的决策是否明智,首先要面对的是这一问题。比如,网上曾流传有某太上与俄罗斯签订划分领土协议大面积卖国的说法,我对这种说法就此怀疑态度,不是我多么喜欢那位所谓的“长者”,而是觉得,谈判过程我们并未亲见,此公决策依据我们也不知道,但我总觉得,此公跟还残存有万邦来朝领土不妨赠与友邦这种前现代政治理念的我朝太祖不同,毕竟已是具有现代政治意识的一国领导人,大面积出卖国家领土的动力会是什么呢?因此,某某太上割让领土大面积卖国这种说法,我不信。这无关政治立场,而是这种说法无法说服我的理性。

  其次,在水云间的某个转帖下我发表过这样一个看法,即网上往往流传的是今上在下很大很大一盘棋,如何一系列连还手,下得以美帝为首的全世界各国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但如果读史读得多了,其实会发现,历史中的政治人物,往往是处在被挤到墙角几害相权取其轻的境地,并没有什么全优无害的方案,最后的决策,一是据上面提到过的所谓全面的信息,一是考验这个决策者长远的眼光。就拿现在被热议的朝鲜半岛问题来说,不但在眼下,我作为普通人并没有什么比顶层更好的破局办法,就是倒退十年,明知道朝核会有今日为祸之烈,要说那就不计一切代价拔除朝核这祸根,这个决心我就自问未必能下。但顶尖的政治人物到底不是我等普通人,你坐到那个位置了,考验的就是你在几害相权取其轻时能下一明快而又功垂久远的决断,不然要你坐那个位置上干什么。所以,即使我上也未必行,那我也还是有权批评你,因为做好这件事,就是你的职责。就像我不会烧古老肉,我一样可以说你这个厨师做得难吃,因为这就是你的职责。

  至于极权时代皇权与官僚集团的关系,吴思曾在某书中打过比喻,大意是说百姓就是皇帝养的羊,官僚就是皇帝放出去的牧羊犬,帮着皇帝管理这些羊,如果这些牧羊犬不管不顾,杀进羊群自己吃得满嘴流油,羊主人当然不乐意,当然要收拾这种越界的牧羊犬。所以,皇权与官僚集团的博弈永远是存在的,这也可以说贯穿了一部中国古代政治的演变史。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10 收起 理由
剩翼 + 10 这么一说,感觉清楚多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22: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摘:黄波:《究竟谁该为清王朝的崩溃负责》

(该文是黄波:《被打断的现代化》一书中节选。)

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2月12日,清廷正式发布皇帝退位诏书。从此,“皇帝”成为一个历史的符号。几乎所有关于近代史的书籍写到这一重大事件时,都会宣告:这代表着君主专制在中国的终结。其实“君主”和“专制”之间的联系非常复杂,并不是国体先进,政体就会自然先进。有君主未必一定专制,君主立宪国的代表英国就是最好的例证,反过来,没有君主,也未必就一定没有了专制。君主国体的被埋藏,的确掀开了中国新的一页,但这一页对民众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一纸皇帝退位诏书并不能给出斩钉截铁的答案。// 君主与专制的联系与分别是此前没有注意到的。

著名作家吴祖光的父亲吴瀛一直服务于故宫,他的《故宫博物院前后五年经过记》中记下了一件趣闻,清帝退位诏书发布后,起初“隆裕治事如常例,久之不见有奏国事者,乃问奏事处太监曰:今日何无国事?奏事处方告以国事已归袁世凯,太后但请问家事可耳。乃爽然。”自己丢失了一件早已习惯使用的东西当然难免惆怅的,何况这件东西里包含家国之重呢?// 简单平白的记述,凄凉之意却扑面而来。

吴瀛所著书中还存有袁世凯一个墨迹的书影,系袁在清皇室优待条件之末的一个亲批,“先朝政权未能保全,仅留尊号,至今耿耿,所有优待各节,无论何时,断乎不许变更,容当列入宪法”。

“至今耿耿”,一代枭雄也会有这种心理负担吗?也许这就是人性的真实。

/* 宁信其有。米尔格莱姆曾让研究生到地铁上无理由地请别人让座,不想竟有半数以上的人起身相让,不问原由。然而很多学生并未完成实验,到了人前,难以开口,“Excuse me”都说出来了,还是难以说出请求让座的话。米评论到:相对于让别人让座给你,更难的是开口的勇气。没有人规定地铁座位一定要先到先得,然而,人们都默默遵守不成文的规矩,习俗的力量是很巨大的,要违背它,需要很大的勇气。同样,袁氏逼主逊位,当然与君臣之道不合。虽然作秀也属可能,但以袁当时的地位,已无需看他人脸色,能让他“至今耿耿”,以至于尽力补偿的,漫长君主制下君臣秩序塑造的超我,也许是因素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4 21: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剩翼 发表于 2017-10-11 22:47
文摘:黄波:《究竟谁该为清王朝的崩溃负责》

(该文是黄波:《被打断的现代化》一书中节选。)

这三条都让人印象深刻。
“至今耿耿”应该有相当大程度是真情实感,袁世凯活了57岁,前50岁都是大清的臣民,心理惯性是巨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25 00:45 , Processed in 0.02846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